如何寫詩詞鑒賞(詩文鑒賞怎么寫)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寫詩詞鑒賞,以及詩文鑒賞怎么寫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怎樣寫詩詞鑒賞?
鑒賞古典詩詞的幾點方法: 一.“知人論世”法 所謂詩詞鑒賞的“知人論世”法,就是學習詩詞時,要聯系詩詞創作的時代背景、詩詞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狀況及創作意圖等方面去分析鑒賞詩詞。一個優秀的詩人、詞人,其詩詞總是打上時代的烙印,其個人經歷、思想狀況總是飽含在作品中,如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要理解陸游詞中的梅花形象,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去分析,就容易把握。公元1166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獲罪罷官。這首詩是他在宋代投降派的排斥打擊下,抗金抱負不得施展而備感孤獨寂寞的反映,是受投降派排擠的身世和壯志未酬的心境的鮮明寫照。詞的上片,以梅花生長在驛道外斷橋邊,在日暮黃昏中獨自開放,隱喻詞人的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心情。詞人飽經憂患,然而始終保持著他的愛國情操,不屑與權貴爭名奪利。詞的下片,表現詞人不愿同流合污的品格,表現詞人在黑暗的環境里堅持戰斗,雖粉身碎骨而矢志不移的精神。聯系時代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歷、思想狀況來分析此詞,問題則迎刃而解。此外,如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桃燈看劍》、李煜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等許多詩詞都可用這種方法去分析、鑒賞。 二.咀嚼字詞法 詩詞的情感、內容都需要通過語言這個載體來表達,因此通過反復咀嚼品味字詞,能更好的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用這種咀嚼字詞法,有幾條途徑:1、注意字詞的意義,尤其是古今異義。如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逼渲小白?,現代漢語是動詞,但在詩中是連詞,是“因為”的意思。此字誤解,則謬以千里;又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逼渲小翱蓱z”,現代漢語是“值得憐憫”,但在詩中是“可愛”的意思。這個詞既承上,又啟下,貫穿了全詩,表達了對前后兩幅畫的喜愛贊美之情,是理解全詩的關鍵。2、注意字詞的語境。漢語中的一個字詞往往有多個義項,鑒賞詩詞時要根據具體語境去選擇義項。如賈島的《題李凝幽居》中的“閑居少鄰并”的“少”,義項有①數量小。②缺少。③遺失。④暫時,稍微等,而在具體語境中應選“缺少”,整句的意思是“近旁無人家居住”,描寫的是幽居的環境,暗示出李凝的隱士身份。又如“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也不是“鬧”的一般意義。在詩中它生動而形象地描繪了杏花盛開時的成團成簇的盛況及蜂飛蝶舞的繁忙景象,這里的“鬧”字有充盈盎然的意思。且此字暗用通感,一字妙用而境界全出。3、注意詩詞中使用的典故。只有理解典故之意才能進一步理解作品內容。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一句,“封狼居胥”使用了典故,原指漢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還之事,于此隱指南宋張浚隆元年北伐兵敗之事;“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此處也是用典,作者以廉頗自比,言己不如廉頗,廉頗暮年尚有人問訊,作者卻無人問津,為此壯志難酬,內心惆悵,哀嘆連連。典故不解,則何以明了詩詞意蘊? 三.表達技巧鑒賞法 因為詩詞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技巧來表現,因此,從表達技巧入手,思考作品所用表達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分析、鑒賞詩詞。 1.表現方法 詩詞的表現手法很多,教學中讓學生積累一些必需的術語,如:賦、比、興,虛實結合,用典,聯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對比,抑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并學會運用這些術語去鑒賞詩詞。賦、比、興手法在《詩經》里運用得最多,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斗ヌ础分饕恰氨取?,用令人憎惡的大老鼠來比喻統治者的貪婪可惡,《關雎》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了興的手法寫相思之情,由鳥及人。在虛實結合手法方面,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可以作典型,上片以實寫為主,下片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地寫出了戀人之間依依不舍之情。 2.修辭手法 我們要善于用平常學習到的修辭知識去分析、鑒賞詩詞。比喻、借代、對偶、夸張、比擬、排比、設問、反問、頂真、回環等修辭手法常用于古典詩詞里,如李白的《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用夸張的手法寫愁生白發,竟有“三千丈”那么長,可見愁思深重。李白寫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大膽的夸張,把瀑布一瀉千里,末勢猶壯的氣勢呈現在讀者面前。若死板套用科學思維,對這些詩句則一籌莫展。馬致遠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眲t用排比的修辭,構成典型環境。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則運用借代,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可見,懂得運用修辭知識去鑒賞詩詞,則往往事半功倍。 3.表達方式 寫作中的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表達方式,常見于詩詞中,鑒賞時須注意。如陸游的《書憤》:“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用記敘的方式回顧自己親臨抗金前線的值得紀念的往事;賈島的《題李凝幽居》前兩聯則用描寫的表達方式,首聯“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描寫李凝居處周圍的環境,頷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描寫月下的幽靜。而元稹《菊花》后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用了議論,表明作者愛菊的原因,從而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潔氣質,贊美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高考詩詞鑒賞題常考查詩詞的表達方式,如前面提及的賈島、元稹詩句,故須加強詩詞表達方式的訓練。 四.誦讀理解法 誦讀理解法就是通過熟讀成誦去學習、去理解詩詞。三國時學問家董遇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宋代蘇東坡云“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古人名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都說明誦讀意義重大。誦讀有助于知識的積累、文化底蘊的加強,誦讀有助于理解古詩的寫作手法、遣詞謀篇的方法,誦讀有助于掌握更多的文學知識和文化常識,誦讀有助于觸類旁通。如2002年高考詩詞鑒賞考了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的“折柳”。如果背誦了初中課文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那么通過聯想,就知道這“楊柳”是《折楊柳》曲調,這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懷遠思鄉之情。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誦讀,通過誦讀來理解、把握詩詞的內容。具體方法如下:1.線索記憶理解。讓學生在理清詩詞線索基礎上進行記憶。如讓學生背《衛風·氓》,先讓他們理清線索——女主人公從戀愛、結婚到被遺棄的過程,抓住線索組織材料背誦就容易得多了,這樣,理解詩詞內容就不成問題了。2.名句記憶理解。讓學生抓住詩詞名句,把它作為突破口去記憶。如背誦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抓住其中的名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一個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呈現于眼前,主人公面對著天高地迥,宇宙無窮,怎能不感慨萬千?于是下一句“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就出來了。這樣,一首詩就記好了,詩詞的內容也銘刻于心了。3.句首記憶理解。讓學生記住詩句首字,從而把整首連接起來。如記憶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庇镁涫子洃浄ǎ鸵⒁饷烤涫鬃?,“歧……崔……正……落……”然后想起整句、整首,前兩句作者回憶他們曾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見面,后兩句寫江南重逢,暮年飄零。這樣容易記得快,記得全,記得牢??傊?,熟讀成誦有利于學生文化底蘊的加強、文學修養的提高,自然也就有利于學生詩詞鑒賞水平的提升
詩歌賞析一般怎么寫?。?/h2>
詩歌的賞析主要是三個方面:時間,人物和環境。
時間就是要了解這首詩創作于何時,是在什么時代寫的,了解時代背景,就可以很好的知道這個時代文人墨客的精神,也就是他們詩歌中蘊含的精神。
人物是要了解這個作者以及詩歌中所提及的人物等,最主要的還是作者,而且很多詩歌中的人物大多是作者假借別人之口表達自己的感情。
環境就是結合詩歌前后上下的文段,了解是在什么特定的環境下讓作者有了如此的靈感,同時環境也是作品意境的體現。環境大到時代背景,小到燭火曳曳,這些都是作者寄托感情的地方。
最后就是組織語言,有條理,有文采的將詩歌的賞析寫出來。
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
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
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
詩詞鑒賞怎么寫
古詩鑒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鑒賞,二是評價。
鑒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鑒賞其形象;2.鑒賞其語言;3.鑒賞其表達技巧。
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
幾種解題格式:
如鑒賞詩歌意象含義:先答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如要求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么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么+通過什么手法
+抒發什么情感+評價
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怎樣寫古詩賞析
古詩詞鑒賞方法: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古詩詞鑒賞方法:常見表現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
2.間接抒情: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
3.借景抒情: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們賦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義,如柳象征離別,梅象征高潔,月象征團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詩人們在描繪這些景物的同時,往往也寄寓了某種情懷。
4.融情于景:即詩人提筆之際內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動,將情感含蓄于筆下的景物之中,讓讀者去感受、體會。
5.因情造景:詩中的幻境、夢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詩人所描寫的景物不是處于一時一地或并非寫詩時所聞見,而詩人為了抒情的需要卻將它們集聚到一首詩中進行描繪,可稱之為“因情造景”。
6.虛實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詠物詩的重要手法。
7.夸張:夸張是指夸大或縮小事物原有的形態、規模、程度,以增強詩歌的主觀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張)
8.象征:象征是指通過具體形象以表現與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9.用典:運用典故來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10.對比:對比就是使對比的雙方的特征更加鮮明,如黑與白的對比,生與死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通過鮮明的對比來強調、揭示某一種現象,闡釋某一個道理。
如何寫詩詞鑒賞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詩文鑒賞怎么寫、如何寫詩詞鑒賞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