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詩途留學怎么樣(上海詩途留學怎么樣啊)
很多朋友對于上海詩途留學怎么樣和上海詩途留學怎么樣啊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游子吟》全篇詩句怎么寫?
全文: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出處:《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所作。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
擴展資料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并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
此詩情感真摯自然,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游子吟》寫于溧陽(今屬江蘇)。此詩題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
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于是寫出這首發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用“線”與“衣”兩件極常見、最普通的東西將“慈母”與“游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寫出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緊接兩句“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寫出了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這里通過慈母為游子趕制出門衣服的動作和心理的刻畫,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時此刻,母親的千針萬線,針針線線“密密縫”是因為怕兒子“遲遲”難歸。
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自然地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飾,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的謳歌。這兩句采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
兒女不能報答母愛于萬一。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托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熾烈的情感。
作者簡介: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時隱居嵩山。近五十歲才中進士,任溧陽縣尉。與韓愈交誼頗深。其詩感傷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淺率,追求瘦硬。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有《孟東野詩集》。
有哪些優美的旅途詩句
1.你必須明白一不論如何開始,愛只有真心相待才能走得更遠。2.既然我們都是凡人,就不如將友誼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不要對彼此的精神生活介入得太深。
3.雖然世界謊話連篇,但是你走過的路不會騙你。
4.出門走好路,出口說好話,出手做好事。
5.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風景,而是去尋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6.愛真理,忠實地生活,這是至上的生活態度。沒有一點虛偽,沒有一點寬恕,對自己忠實,對別人也忠實,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為的裁判官。
7.不要埋怨別人讓你失望了,怪你自己期望太
多。
形容人生旅途的詩句
1. 關于人生旅途沉浮的詩句
2. 關于人生旅途詩句
關于人生旅途沉浮的詩句 1.關于人生旅程方向的古詩
1、身未動,心已遠。
2、我和西藏之間,只隔著一張火車票!
3、這里的風景美不勝收,真讓人流連忘返。
4、夢想,并不奢侈,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5、一個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6、背上行囊去遠方,那個夢寐以求的目的地。
7、一路涉足、一路留戀、一路回望。依舊前行!
8、旅行要學會隨遇而安,淡然一點,走走停停。
9、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
10、當遺忘變成另一種開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11、要么讀書要么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12、因為有夢,所以勇敢出發,選擇出發,便只顧風雨兼程。
13、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古鎮情懷,流水江南,煙籠人家。
14、一顆說走就走的心,一個會拍照的情侶,一段甜蜜的旅程。
15、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闡述太多,一個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
16、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古鎮情懷,流水江南,煙籠人家。
17、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風景,而是去尋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18、我們一路上興致勃勃地參觀,當夕陽西下時,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19、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20、一個背包,幾本書,所有喜歡的歌,一張單程車票,一顆瀟灑的心。
21、旅游不在乎終點,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還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景色。
22、人生至少要有兩次沖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23、旅行是一種病,當你把身邊的人都傳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從中跑出來。
24、旅行的意義不在其他,而在自己“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旅行的路上。”
25、想呼吸著每座城市的空氣,想感受著每座城市的人兒,想看著每座城市的風景。
26、流轉的時光,都成為命途中美麗的點綴,看天,看雪,安安靜靜,不言不語都是好風景。
27、總有一天,我會丟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帶著我的相機和電腦,遠離繁華,走向空曠。
28、背著背包的路上,看過許多人,聽過許多故事,見過旅行風景,就這樣,慢慢學會了長大。
29、一個人旅行,不理會繁雜的瑣事,自由自在地,去體驗一個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歡笑。
30、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
2.關于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詩句
詠懷 阮籍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惜時 無名
花開有落時,人生容易老。
將進酒 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曲江二首 杜甫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喜友至留宿 白居易
人生開口笑,百年都幾回?
詠懷 白居易
人生百年內,疾速如過隙。
哭殷遙 王維
人生能幾何,畢竟歸無形。
清明 高翥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踏莎行 晏殊
當歌對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無限。
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夜行船〕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曉來清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莫笑鳩巢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3.描寫旅途的詩詞有哪些
1.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生物學會了用兩足站立,嘗試著邁開雙腿,自此,他們就踏上了旅途,那是被時間驅趕的,永無止境的旅途。
《靈魂擺渡》
2. 再漫長的故事,也有完結的時候,行駛的再慢的列車,也有一個又一個的站臺;再親密無間的旅伴,也有分開的時候。旅途上經歷的事情,可能會被我們遺忘;旅途上學到的東西,我們卻會將它記在心間。
——宮崎駿《千與千尋》
3. 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魯迅
4. 在無路的旅途上奔跑,將流光拋至身后。
——陳非煙
5. 喜歡坐火車,喜歡一站一站的慢慢南下或者北上,喜歡在旅途中間的我。只因為,在旅途的中間,我就可以不屬于起點或者終點,不屬于任何地方和任何人,在這個單獨的時刻里,我只需要屬于我自己就夠了。
——席慕蓉《寫給幸福》
6. 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途,長的是人生。旅行,能讓你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郭子鷹《最好的時光在路上》
7. 在我所有的旅行當中,稻城是最荒涼的一段旅途,可悲的是,它最貼近人生。
——七堇年《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8. 左邊是回不去的旅途,右邊是無法擁抱的幸福.
——饒雪漫
9. 在人生真正的旅途當中,你自己的直覺就是你唯一的導師。
——奧修《奧修著作》
10. 我們都是時間旅行者
為了尋找生命中的光
終其一生
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沖動
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
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安迪·安德魯斯《上得天堂,下得地獄》
11. 在人生緩緩前行的旅途中,回首張望需要勇氣,直視而悠長。
——劉同《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12. 人們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湮滅許久的往事,憶起許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行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蓋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畢淑敏《愿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13. 我們總是風塵仆仆,妄想用最短的時間走遍所有的路,可這世俗,本就是人生中最長的旅途。
——緋煙醉《昔有洺水》
14. 光陰蹉跎,世界喧囂,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閑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頭于人生中的種種事務,不再有興致扒在車窗旁看沿途的風光,傾聽內心的音樂,那時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樣便辜負了人生這一趟美好的旅行。
——周國平《車窗外》
15. 我想起自己在過去的人生旅途中失卻的許多東西——蹉跎的歲月,死去或離去的人們,無可追回的懊悔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4.關于人生的詩句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生自古誰無死,流取丹心照汗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與鴻毛 名和利啊,什么東西。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面對死亡我放聲大笑,魔鬼的宮殿在我的笑聲中動搖!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拼得十萬頭顱血,要把乾坤力挽回。 生于憂患,死與安樂。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慷慨過燕市, 從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必馬革裹尸還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但覺高歌有鬼神, 安知餓死填溝壑?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此去黃泉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為赴大義輕生死 人死不過頭點地,腦袋掉下來,碗大個疤! 十八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此二句多見于江湖人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智者樂山山如畫, 仁者樂水水無涯。
從從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細雨朦朧小石橋, 春風蕩漾小竹筏。
夜無明月花獨舞, 腹有詩書氣自華。1. 擇善人而交, 擇善書而讀, 擇善言而聽, 擇善行而從。
2.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3.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4.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
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5.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余步。
持黃金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
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逍遙。6. 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
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
8.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9.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10.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11.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13.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14.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
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15.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17.“我欲”是貧窮的標志。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19.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20.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21.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24.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25.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26.“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夸,則其德厚矣!28.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
內在安祥,才是下手之處。31.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32.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33.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
不自足者,博聞。34.積金遺于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于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也。35.積德為產業,強勝于美宅良田。
36.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37.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38.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后也是兩手空空。39.夢中冥冥有樂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40.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圣人。
44.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45.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所染,幸福近矣。
46.誹謗別人,就象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47.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無法超越自己。49.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50.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51.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縮小自己。53.人不求福,斯無禍。
人不求利,斯無。
關于人生旅途詩句 1. 關于人生旅程方向的古詩
1、身未動,心已遠。
2、我和西藏之間,只隔著一張火車票!
3、這里的風景美不勝收,真讓人流連忘返。
4、夢想,并不奢侈,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5、一個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見最真實的自己。
6、背上行囊去遠方,那個夢寐以求的目的地。
7、一路涉足、一路留戀、一路回望。依舊前行!
8、旅行要學會隨遇而安,淡然一點,走走停停。
9、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
10、當遺忘變成另一種開始,我踏出了旅途的第一步!
11、要么讀書要么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12、因為有夢,所以勇敢出發,選擇出發,便只顧風雨兼程。
13、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古鎮情懷,流水江南,煙籠人家。
14、一顆說走就走的心,一個會拍照的情侶,一段甜蜜的旅程。
15、旅行的理由不需要闡述太多,一個字就可以概括全部:走。
16、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古鎮情懷,流水江南,煙籠人家。
17、出去旅行,不是去看風景,而是去尋回自己——最本真的自己。
18、我們一路上興致勃勃地參觀,當夕陽西下時,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19、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20、一個背包,幾本書,所有喜歡的歌,一張單程車票,一顆瀟灑的心。
21、旅游不在乎終點,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還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景色。
22、人生至少要有兩次沖動,一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23、旅行是一種病,當你把身邊的人都傳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從中跑出來。
24、旅行的意義不在其他,而在自己“身體和心靈,必須有一個在旅行的路上。”
25、想呼吸著每座城市的空氣,想感受著每座城市的人兒,想看著每座城市的風景。
26、流轉的時光,都成為命途中美麗的點綴,看天,看雪,安安靜靜,不言不語都是好風景。
27、總有一天,我會丟下我所有的疲倦和理想,帶著我的相機和電腦,遠離繁華,走向空曠。
28、背著背包的路上,看過許多人,聽過許多故事,見過旅行風景,就這樣,慢慢學會了長大。
29、一個人旅行,不理會繁雜的瑣事,自由自在地,去體驗一個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歡笑。
30、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
2. 描寫旅途的詩詞有哪些
1.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生物學會了用兩足站立,嘗試著邁開雙腿,自此,他們就踏上了旅途,那是被時間驅趕的,永無止境的旅途。
《靈魂擺渡》
2. 再漫長的故事,也有完結的時候,行駛的再慢的列車,也有一個又一個的站臺;再親密無間的旅伴,也有分開的時候。旅途上經歷的事情,可能會被我們遺忘;旅途上學到的東西,我們卻會將它記在心間。
——宮崎駿《千與千尋》
3. 走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魯迅
4. 在無路的旅途上奔跑,將流光拋至身后。
——陳非煙
5. 喜歡坐火車,喜歡一站一站的慢慢南下或者北上,喜歡在旅途中間的我。只因為,在旅途的中間,我就可以不屬于起點或者終點,不屬于任何地方和任何人,在這個單獨的時刻里,我只需要屬于我自己就夠了。
——席慕蓉《寫給幸福》
6. 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途,長的是人生。旅行,能讓你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郭子鷹《最好的時光在路上》
7. 在我所有的旅行當中,稻城是最荒涼的一段旅途,可悲的是,它最貼近人生。
——七堇年《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8. 左邊是回不去的旅途,右邊是無法擁抱的幸福.
——饒雪漫
9. 在人生真正的旅途當中,你自己的直覺就是你唯一的導師。
——奧修《奧修著作》
10. 我們都是時間旅行者
為了尋找生命中的光
終其一生
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沖動
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
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
——安迪·安德魯斯《上得天堂,下得地獄》
11. 在人生緩緩前行的旅途中,回首張望需要勇氣,直視而悠長。
——劉同《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12. 人們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湮滅許久的往事,憶起許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行是一種溶劑,融化了塵封的蓋子,如煙的溫情就升騰出來了。
——畢淑敏《愿你與這世界溫暖相擁》
13. 我們總是風塵仆仆,妄想用最短的時間走遍所有的路,可這世俗,本就是人生中最長的旅途。
——緋煙醉《昔有洺水》
14. 光陰蹉跎,世界喧囂,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閑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頭于人生中的種種事務,不再有興致扒在車窗旁看沿途的風光,傾聽內心的音樂,那時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樣便辜負了人生這一趟美好的旅行。
——周國平《車窗外》
15. 我想起自己在過去的人生旅途中失卻的許多東西——蹉跎的歲月,死去或離去的人們,無可追回的懊悔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3. 描寫旅途的詩詞
黃河: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使至塞上 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將進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黃河,你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圍扮演……”。 《黃河頌》的歌詞,道出了黃河的悠久歷史,唱出了黃河的不朽功績。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也是世界聞名的巨川。 ——摘自《黃河頌》 長江: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大江東去浪淘盡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君之意。 西湖: 詠西湖詩句: 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吹來忽不見,望湖樓下水如天(蘇東坡)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東坡) 蔭濃煙柳藏鶯語,香散風花逐馬蹄.(王瀛) 西湖風景六條橋,一株楊柳一株桃。
王瀛) 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
(張寧)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 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洪) 長憶西湖,盡日憑欄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潘閬) 平 湖 秋 月 (孫銳) 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里, 一色湖光萬頃秋。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鐘禧 萬頃西湖水貼天,芙蓉楊柳亂秋煙。 湖邊為問山多少?每個峰頭住一年。
夜泛西湖 [明] 董斯張 放棹西湖月滿衣,千山暈碧秋煙微。 二更水鳥不知宿,還向望湖亭上飛 西湖柳枝詞 [清] 田庶 短長條拂短長堤,上有黃鶯恰恰啼 翠幕煙綃藏不得,一聲聲在畫橋西 院 風 荷 [清] 許承祖 綠蓋紅妝錦繡鄉, 虛亭面面納湖光。
白云一片忽釀雨, 瀉入波心水亦香。 和友人招游西湖 [明] 楊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霧散分林沙。
何處黃鶴破瞑煙,一聲啼過蘇堤曉。 寄杭州友人 [明] 鐘禧 萬頃西湖水貼天,芙蓉楊柳亂秋煙。
湖邊為問山多少?每個峰頭住一年。 夜泛西湖 [明]史鑒 西湖湖上水初生,重疊春山接郡城。
記得扁舟載春酒,滿身花影聽啼鶯。 西湖柳枝詞 [明] 董斯張 放棹西湖月滿衣,千山暈碧秋煙微。
二更水鳥不知宿,還向望湖亭上飛 湖心亭 [清] 田庶 短長條拂短長堤,上有黃鶯恰恰啼 翠幕煙綃藏不得,一聲聲在畫橋西。 飲龍井 [清] 許承祖 百遍清游未擬還,孤亭好在水云間。
停闌四面空明里,一面城頭三面山。 詠西湖的詩句作者: 宋鄭清之有詩句云:“徑行塔下幾春秋,每恨無因到上頭”。
六和塔。
月落烏啼霜滿天的詩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唐 ·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注釋
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
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匯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閶闔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
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伙伴。
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擬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么能對愁眠,于是附會出一種講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
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后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有用沒用完善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注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367
創作背景
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賞析
唐朝安史之亂后,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全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臥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后世典范的藝術境界。
全詩抓住一個“愁”字展開。如果說“月落烏啼霜滿天”多少透示著凄清悲涼,那么“江楓漁火”難道不給詩人一點光明與溫暖嗎?然而,“對愁眠”卻凸現在人們面前。旅途的孤獨、寂寞,牽起詩人的滿懷愁緒,更遇上殘月銜山、烏鴉悲啼,滿目寒霜灑遍江天,一個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經形成,奠定了全詩以“愁”為中心的基調。人在逆境中(從詩的字里行間可以品味出來),最忌的是景物傷懷,詩人泊船于楓橋之下,本來心情就已凄惻,卻偏逢殘月。外出旅游者(也許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會對家人無限牽掛,可謂歸心似箭,盼望與家人團圓,然而,他卻客舟孤苦、愁懷難遣。殘月也許已給詩人一絲莫名的預示,更兼烏鴉悲鳴的不祥之兆!(聽到烏鴉啼叫,人們都會將其與不詳聯系)滿天的飛霜又怎能不令詩人一陣陣心寒?
“江楓漁火對愁眠”。經霜后鮮紅似火的楓葉與漁船上星星點點的燈火,在霜天夜晚呈現出一種朦朧美,給這幅秋江月夜圖平添幾分悅目賞心的風姿,繪景已達到美得無瑕的境界!然而,作者著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時,筆束一頓便繪出一個“愁”字來。作者為什么愁?有幾多愁?景愈美則情(愁)愈烈。詩人面對美景,卻沒有半點的歡樂,愁得輾轉反側,這是為什么?我們回顧前文“月落”、“烏啼”、“霜滿天”,俗話說天黑怕鬼,詩人心中的“鬼”是什么?是他的仕途得失、宦海沉浮?還是家事索懷、親朋離散?詩中沒說,不得而知。但詩人無心欣賞夜景、孤獨難眠,我們不難想象他心中之愁。郁結難抒,確實不是言語說得清的。從他害怕烏啼,我們可以覺察他心中一定有什么事(或人)令他擔心,以至烏鴉的啼叫聲也令他心煩意亂。霜,是詩人描繪的這幅秋江月夜圖的組成部分。玉屑般的飛霜給人一種素雅高潔的美感,然而和“烏啼”“愁眠”聯系起來理解,這霜就有點“不妙”了。既然詩人聽到烏啼已感意亂,那么飛霜豈不是令他心寒嗎?意亂心煩自是他“愁眠”之因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夜,靜得可怕,靜得令人難以入睡。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后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鐘。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征,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鐘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楓橋夜泊》是一首情與景交織在一起的古詩,全詩除了“對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繪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過描繪秋江月夜的美景,間接而自然地把詩人旅途寂寞的郁結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發出來。欲抒情,先繪景,情隨景發,是這首古詩顯著的藝術特點。由此可見,在借景抒情的古詩中,作者的情感是通過所描繪的景物來抒發的。在教學這類古詩時,我們既要欣賞作者描繪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他憑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這樣才能真正地讀懂了古詩。
郭沫若的詩集和郭沫若的歷史劇代表作
詩集有:《恢復》、《女神》、《駱駝集》等,歷史劇有:《屈原》、《虎符》、《南冠草》、《卓文君》等。
1、《恢復》
《恢復》,是192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沫若。本書是郭沫若詩集,創作于1928年1月5日至16日的半個月中。
《恢復》在創作方法和藝術風格上又有新的發展,它繼承了《女神》的積極浪漫主義,又發揚了《前茅》的現實主義。
《恢復》和《女神》都表現革命理想,但《女神》是通過幻想的形式、夸張的形象來表現;《恢復》則通過現實中革命者具體的情操、行為來表現。
它們都表現了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但《女神》的“自我”形象是物我的融合、統一,而《恢復》的“自我”則是現實中的無產階級革命者。
2、《女神》
《女神》。郭沫若作。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間的主要詩作。連同序詩共57篇。多為詩人留學日本時所作。
其中代表詩篇有《鳳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爐中煤》、《日出》、《筆立山頭展望》、《地球,我的母親!》、《天狗》、《晨安》、《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等。
在詩歌形式上,突破了舊格套的束縛,創造了雄渾奔放的自由詩體,為“五四”以后自由詩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天地,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3、《駱駝集》
郭沫若(1892--1978)撰。詩集,二十五首。此集是作者從1949年至1959年十年間陸續出版的《新華頌》、《百花齊放》、《長春集》、《潮汐集》中選出的新舊詩十三題、二十五首。
題名《駱駝集》,因詩集中有作者比較喜歡的《駱駝》一首。《駱駝》一詩,以駱駝最能吃苦耐勞,總是不斷地“引導著旅行者,走向黎明的地平線”來象征和歌頌中國共產黨。
并塑造了一個在征途中不畏任何艱難險阻,永遠奮進不止的革命者形象,以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奪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勝利。
4、《屈原》
《屈原》是郭沫若影響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劇作。郭沫若以10天時間完成的5幕話劇劇作《屈原》于1942年4月由中華劇藝社在重慶國泰大劇院公演。此后曾在蘇聯和日本上演。
這部作品被公認為是郭沫若歷史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 芳華越劇團于1954年5月22日首演了該劇的移植本,馮允莊編劇,司徒陽導演,尹桂芳飾屈原、徐天紅飾張儀、許金彩飾南后、戴忠桂飾嬋娟、尹瑞芳飾宋玉。
1954年,該劇參加華東戲曲會演,嬋娟改由戚雅仙扮演,劇中“誣陷”和“天問”兩折已為越劇經典。
5、《虎符》
郭沫若的五幕話劇《虎符》取材于《史記·魏公子列傳》,寫于1942年,1943年首演。該劇描寫的是戰國“四君子”之一魏信陵君(無忌)竊符救趙的故事。
魏安厘王二十年(紀元前二五七年),秦國侵趙,形勢危急,趙國平原君的夫人(信陵君之姐)親自突圍到魏國求援。
魏王的異母弟信陵君認為趙魏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因此,他固請魏王發兵救趙。暴戾狹隘自私的魏王執意不肯,反勸趙降秦。信陵君親率三千門下客,前往救援。
侯瀛建議竊取魏王虎符,憑符調用老將晉鄙統率的十萬魏兵。如姬夫人素來佩服信陵君“寬厚愛人”的品質和“合縱抗秦”的政治主張,也感念他替她報了殺父之仇,因此冒死盜符。
信陵君佩符至晉鄙軍中,晉鄙疑,朱亥殺之,信陵君統兵八萬解趙之圍。魏王殺信陵君全家,信陵君之母魏太妃代如姬受過自殺。
如姬逃出宮后,本可以逃至邯鄲請信陵君保護,但為了不損害信陵君的聲名,在父親墓前自殺。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