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的長調如何(納蘭性德長相思節奏)
很多朋友對于納蘭性德的長調如何和納蘭性德長相思節奏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納蘭性德是一個怎樣的詞人,他的詞風如何?
納蘭性德(1655~1685)雖身為貴介公子,但生活并不得志,其郁郁寡歡的氣質和清新流麗的詞風都頗似李煜和秦觀,尤以小令著稱。王國維稱贊其抒情之“真切”為“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人間詞話》)。他的一些描寫邊塞生活的小令也很有特色,如“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長相思》)
納蘭容若的詞有什么特點?
他的詞基本全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但細讀卻又感淡淡憂傷。
在納蘭性德的詩詞中,寫景狀物關于水、荷尤其多。首先其別業就名為“淥水亭”。無論目前關于淥水亭所在地點的爭議怎樣,無論它是在京城內什剎海畔,還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沒能離開一個水字。是一處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園囿。對于水,納蘭性德是情有獨鐘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水認作有生命的物質,認為是有德的。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滋潤萬物,以柔克剛,川流不息,從物質性理的角度賦與其哲學的內涵。這一點被納蘭性德這位詞人尤為看重。
如何評價納蘭性德與柳永
納蘭性德和柳永都屬于婉約派。
永在文學史上的名聲并不好,被稱之為“膩柳”,就素“唧唧歪歪柳三變”的意思,這個雅號算的上狼藉,但柳永對詞的發展產生過很重大的作用。柳永最明顯的貢獻是發揚了慢詞長調這種詞的形式。柳永填了大量的慢詞長調,在市井歌坊間傳唱一時,但卻不被社會上流所看重,或者是被暗黜黜地賞玩,明里又作鄙薄不屑狀。蓋因柳永詞“狎邪流俗”,雖自成一體,卻不上品。王灼評柳詞,說:“不知書者尤好之,予嘗以比都下富兒,雖脫村野,而聲態可憎”。這個批評是相當刻薄的,說你柳七充其量一個小資產階級也敢來混跡上流社會?光鮮雖然光鮮,但底子里依舊不過一個市儈暴發戶。永詞相較于前人的詞有一個明顯的敘述角度的改變,這也是柳永對詞發展的開拓和改進。葉先生評柳詞的這種變遷為從“春婦善懷”變而為“秋士易感”。因為柳以前的詞人狀寫男女情意的詞曲時,多從思婦的口吻寫,情境不出閨閣園亭之中。而柳詞則多從游子的角度入手。因為寫的多是羈旅行役的游子,所以柳詞所呈現的意境,便結合了高遠的景物和個人追求功業的志意,因此柳詞的興象是比較高遠壯闊的,這也是柳詞的一個顯著的特色,非香園小徑,非亭臺西樓,而是關河冷落,殘陽西照,是斷鴻聲遠長天暮。 納蘭性德以詞聞名,現存349首,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有評:“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朱祖謀云:"八百年來無此作者" ,潭獻云"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艷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詞》傳至國外,朝鮮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后,而今重見柳屯田”。
專家學者如何評價納蘭容若?
顧貞觀:容若天資超逸,悠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凄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凄惋而后喜悅。容若詞一種凄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
陳維嵩: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
周之琦: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長調多不協律,小令則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能使殘唐墜緒,絕而復續,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亞乎?
況周頤: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其所為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甘受和,白受采,進于沉著渾至何難矣。
王國維: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陳廷焯:容若飲水詞,在國初亦推作手,較東白堂詞〔佟世南撰,〕似更閑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詞亦淺顯。余所賞者,惟臨江仙〔寒柳〕第一闋,及天仙子〔淥水亭秋夜、〕酒泉子〔謝卻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薩蠻云:“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亦凄忱,亦閑麗,頗似飛卿語,惜通篇不稱。又太常引云:“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亦頗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白雨齋詞話》
陳夢渠:納蘭詞最重名句效應,若之于全詞,未必人人都知之。如:「臨來無限傷心事。」又:「當時只道是尋常。」又:「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誰道飄零不可憐。」又:「人生若只如初見。」于白話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然全詞如何,讀者未必知。
納蘭容若在朝廷當什么官
納蘭性德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后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不久后晉升為一等侍衛。
人物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成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葉赫部首領金石臺。金石臺的妹妹孟古,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
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拜徐乾學為師。他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評價:
顧貞觀:容若天資超逸,悠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凄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凄惋而后喜悅。容若詞一種凄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
陳維嵩: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
周之琦: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長調多不協律,小令則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能使殘唐墜緒,絕而復續,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亞乎?
況周頤: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其所為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甘受和,白受采,進于沉著渾至何難矣。
王國維: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陳廷焯:容若飲水詞,在國初亦推作手,較東白堂詞〔佟世南撰,〕似更閑雅。然意境不深厚,措詞亦淺顯。余所賞者,惟臨江仙〔寒柳〕第一闋,及天仙子〔淥水亭秋夜、〕酒泉子〔謝卻荼蘼一篇〕三篇耳,余俱平衍。又菩薩蠻云:“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亦凄忱,亦閑麗,頗似飛卿語,惜通篇不稱。又太常引云:“夢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夢醒。”亦頗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白雨齋詞話》
陳夢渠:納蘭詞最重名句效應,若之于全詞,未必人人都知之。如:「臨來無限傷心事。」又:「當時只道是尋常。」又:「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誰道飄零不可憐。」又:「人生若只如初見。」于白話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然全詞如何,讀者未必知。
近代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晚清詞人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中國歷代文人追求對物質性理的認識,并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系起來,指導生活、事業、并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的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生發。納蘭性德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杰出的藝術互為觀照著他的哲學理念。
納蘭性德的詞是什么風格?
納蘭性德的詩詞風格是什么?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納蘭性德是朱邸紅樓中的貴公子,才華艷發,多愁善感,氣質上受漢文士影響很深。雖曾有積極用世的抱負,卻更向往溫馨自在、吟詠風雅的生活。侍衛職司單調拘束、勞頓奔波,遠不合他的情志,使他雄心銷盡,失去了“立功”、“立德”的興趣。上層政治黨爭傾軋的污濁內幕,也使他厭畏思退。詩人稟性和生活處境相矛盾,是他憔悴憂傷、哀苦無端的悲劇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長期隨駕出巡還破壞了他的家庭生活。職業苦悶和離愁別恨交織,再加上愛妻亡故的打擊,使他深陷苦海。
他怨天不成,尤人不成,便把無盡凄苦傾訴于筆端,凝聚為哀感頑艷的詞章。投殳久戍之苦,傷離感逝之痛,以及難以指名的悵悶是納蘭詞的基本內容。納蘭性德以特出的藝術功力彌補了題材狹窄的不足。他的詞全以一個“真”字勝,情真景真,“純任性靈,纖塵不染”(況周頤《蕙風詞話》)。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并以高超的白描手段出之,看去不加粉飾,卻如天生麗質,無不鮮明真切,搖曳動人。王國維曾說:“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遺愿,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人間詞話》)所謂“未染漢人風氣”,就是指他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意境天成,沒有因襲模擬、堆垛典故的毛病。
清平樂
凄凄切切,慘淡黃花節。夢里砧聲渾未歇,那更亂蛩悲咽。
塵生燕子空樓,拋殘弦索床頭。一樣曉風殘月,而今觸緒添愁。
又
風鬟雨鬢,偏是來無準。倦倚玉蘭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如夢令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又
黃葉青苔歸路,屧粉衣香何處。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幾許。秋雨,秋雨,一半因風吹去。
又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
采桑子
彤霞久絕飛瓊字,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又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又
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別后誰能鼓,腸斷天涯。暗損韶華,一縷茶煙透碧紗。
采桑子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又
海天誰放冰輪滿,惆悵離情。莫說離情,但值良宵總淚零。
只應碧落重相見,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剛作愁時又憶卿。
又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玉漏迢迢,夢里寒花隔玉簫。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又
涼生露氣湘弦潤,暗滴花梢。簾影誰搖,燕蹴風絲上柳條。
舞鹍鏡匣開頻掩,檀粉慵調。朝淚如潮,昨夜香衾覺夢遙。
又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簫。
又
白衣裳憑朱闌立,涼月趖西。點鬢霜微,歲晏知君歸不歸?
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一味相思,準擬相看似舊時。
采桑子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銀墻,不辨花叢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又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犁花月又西。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納蘭性德的長調如何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納蘭性德長相思節奏、納蘭性德的長調如何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