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機為什么叫平原(陸機被譽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陸機為什么叫平原,以及陸機被譽為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陸機的人物生平
陸機出身名門士族,為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其父陸抗亦為孫吳大司馬,陸機為陸抗第四子。他身長七尺,聲如洪鐘。年少時有奇才,文章蓋世,傾心儒家學術,非禮不動。
鳳凰三年(274年),陸抗逝世,陸機與其兄陸晏、陸景、陸玄及弟陸云分領陸抗部曲 ,擔任牙門將。
太康元年(280年),陸機二十歲時孫吳滅亡,他于是退居家鄉,閉門勤學,累積十余年。由于陸機父祖宗親在孫吳都位居將相,功勛卓著,他深深感慨吳末帝孫皓拋棄祖業,投降西晉。便評論孫權得天下、孫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親的功業,于太康九年(288年)創作了《辨亡論》(分上、下兩篇) 。 太熙元年(290年),太傅楊駿征召陸機任祭酒。元康元年(291年),晉惠帝皇后賈南風發動政變,誅殺楊駿。
元康二年(292年),陸機接連擔任太子洗馬、著作郎。 他喜歡交游權貴門第,與外戚賈謐親善,為“金谷二十四友”(一作魯公二十四友)之一,因而遭到譏諷。 元康四年(294年),吳王司馬晏出京鎮守淮南,任命陸機為吳國郎中令。 元康六年(296年),隨吳王游梁、陳之地,其冬,轉任尚書中兵郎。元康七年(297年),轉為殿中郎。
元康八年(298年),陸機出補著作郎。
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誅殺賈后并輔政后,陸機被請為相國(司馬倫)參軍。因參與誅討賈謐有功,賜爵關中侯,不久,司馬倫將要篡位,任命他為中書郎。
永寧元年(301年),三王(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舉義,誅殺篡位的司馬倫,齊王司馬冏認為陸機任中書之職,懷疑加司馬倫九錫以及惠帝禪詔之文陸機有參與,于是收捕陸機等九人交付廷尉治罪。仰賴成都王司馬穎、吳王司馬晏一齊救援疏理,陸機才得以減免死刑,被流放邊地,遇到大赦才沒去。當時中原多難,與陸機交好的江南名士顧榮、戴淵等都勸陸機回到江南,陸機仗著才能聲望,志在匡正世難,所以不從。司馬冏主政后,恃功自夸,受爵位不禮讓,陸機厭惡他,便作了《豪士賦》來諷刺司馬冏。司馬冏仍未覺悟,而最終失敗被殺。
當時,成都王司馬穎推讓功勞而不自居,慰勞下士。陸機既感謝他救過自己的恩德,又見朝廷屢有變異禍難,認為司馬穎必定能使晉室興隆,于是委身于他。司馬穎讓陸機參大將軍軍事,任平原內史,后世遂稱其為“陸平原”。 太安二年(303年),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颙起兵討伐長沙王司馬乂,讓陸機代理后將軍、河北大都督,率領北中郎將王粹、冠軍將軍牽秀等各軍共二十多萬人。陸機因家中三代為將,是道家所忌諱的,外加客居他鄉做官,位居群士之上,王粹、牽秀等都有怨恨之心,所以陸機堅決請求辭去都督之職。司馬穎不同意。陸機同鄉人孫惠也勸陸機把都督之職讓給王粹,陸機說:“你是說我要躊躇躲避賊子,正好會招致災禍。”于是就任。司馬穎對陸機說:“如果事情成功,封你為郡公,任臺司之職,將軍你要努力啊!”陸機說:“從前齊桓公因信任管夷吾而建立九合諸侯之功,燕惠王因懷疑樂毅而失去將要成功之業,今天的事,在您不在我啊!”司馬穎的左長史盧志內心嫉恨陸機得寵,對司馬穎進言道:“陸機自比于管子、樂毅,把您比作昏君,自古以來命將派兵,沒有臣子欺凌國君而可以成事的。”司馬穎沉默不語。
陸機開始治軍時,軍旗折斷,他內心很是厭惡。軍隊列陣出發,從朝歌至河橋,鼓聲傳數百里,自從漢魏以來,還不曾有過這樣盛大的出兵場面,長沙王司馬乂挾持惠帝與陸機在鹿苑交戰,陸機軍大敗,赴七里澗而死的士兵如同積薪,澗水為此不流,將軍賈棱也戰死。 當初,宦官孟玖及其弟孟超一并被司馬穎寵幸。孟超率領一萬人任小都督,還未交戰,就放縱士兵擄掠,陸機逮捕了主兇。孟超帶鐵騎百余人,徑直到陸機麾下搶人,回頭對陸機說:“貉奴(北人對南人的蔑稱)能作都督嗎?”陸機的司馬孫拯勸陸機殺了他,陸機不同意。孟超公開對眾人說:“陸機將要謀反。”又給孟玖寫信,說陸機懷有二心,不趕快決戰。作戰時,孟超又不受陸機管轄,輕易率兵獨自進軍而覆沒。孟玖卻懷疑是陸機殺了他,便向司馬穎進讒言,說陸機有異志。將軍王闡、郝昌、公師藩等都被孟玖利用,與牽秀等共同證明。司馬穎大怒,讓牽秀秘密逮捕陸機。當晚,陸機夢見黑車帷纏住車子,手撕扯不開,天亮后牽秀的部隊就到了。陸機脫下戎裝,穿上白帢,與牽秀相見,神態自若,對牽秀說:“自從吳國覆滅,我兄弟宗族蒙受大晉重恩,入朝陪侍帷幄,剖符帶兵。成都王把重任交給我,我推辭卻沒有獲準。今日被殺,難道不是命嗎!”便給司馬穎寫了一封信,言辭非常凄惻。臨刑時,陸機感嘆道:“華亭的鶴鳴聲,哪能再聽到呢?”于是在軍中遇害,時年四十三歲。兩個兒子陸蔚、陸夏也一同被害,弟陸云、陸耽也隨后遇害。陸機既不當死罪,士卒都因此感到痛惜,沒有誰不為此流淚。這一天白天大霧彌合,大風折樹,平地積雪一尺厚,議論的人認為是陸機冤死的象征。 他死后,好友紀瞻贍養接濟陸家,無微不至。
陸機遇害后,還葬云間,現墓周河套尚存遺址,仍可辨認。
陸機的詩的特點 陸機的詩的特點是什么
1、他的詩長于擬古,但也有一些感受新鮮的作品。文學上,陸機詩、文、賦皆擅長,以詩為主,現存一百零七首。陸機的詩歌多為樂府詩、擬古詩,敷衍舊題,模擬前人,缺乏個人情感的抒發和社會現實的深刻體驗,偶有寄興頗深之作。
2、陸機(261—303年),字士衡,吳郡吳(今上海松江)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云合稱為“二陸”,后死于“八王之亂”中,被夷三族。陸機曾經出任過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務,因此世稱“陸平原”。
周處中為什么說平原是陸機,清河是陸云
因為陸機曾任平原內史,陸云曾任清河內史,所以說平原是陸機,清河是陸云
平原不在,正見清河。這句話涉及到的人物是什么
陸機和陸云并稱“二陸”
平原指陸機
清河指陸云
這段話出自《周處》,還省略了主角周處
周處去找“二陸”,陸機不在,看到了陸云。
所以涉及的人物為三個:周處、陸機、陸云
平原和清河是什么意思
平原的定義
陸地上海拔高度相對比較小的地區稱為平原。指廣闊而平坦的陸地。它的主要特點是地勢低平,起伏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50米,坡度在5°以下。它以較低的高度區別于高原,以較小的起伏區別于丘陵。平原是陸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較小的起伏區別于丘陵,以較小的高度來區別于高原。
清河
一先秦見于《禹貢》的河水(黃河),自宿胥口(今河南浚縣西南)改道東行見于《漢書-地理志》的河水后,宿胥口以北河水故道內黃以南一段,受黎陽諸山泉流匯注,由原來的濁流變成清流,因而被稱為清河。戰國時清河在內黃受洹水后折東北流經今河北館陶、清河一帶到山東平原附近東注河水,成為齊、趙間一巨川,屢見《戰國策》。漢初于清河下游地區置清河郡。武帝元封以后,館陶以下河水屢次北決為屯氏、鳴犢、屯氏別、張甲等河,清河下游為諸決河所割據淆亂,故道遂廢。惟上游內黃境內一段仍稱清河水,見《漢書-地理志》。王莽時河水自濮陽東決改由今山東入海,舊時河北諸決河旋歸堙塞,清、洹之水乃自館陶西北之清淵溢出東北流,穿清河郡境入勃海郡境行屯氏河故瀆至南皮縣北北皮亭會合漳水,是為《水經》中的清河。東漢建安中曹操據筑枋堰遏淇水入清河的上游白溝以增加清河水量,又鑿平虜渠瞬自清漳合口下游參戶亭以下的漳水,參戶亭以下的平虜渠,和渠、泒會合以下的氵瓜水直至海口的河北平原水運通道,在《水經-淇水注》里便把這條水道自清淵以下全稱為清河;相當于南起今河北威縣南,東北流經清河故城北、景縣南,至東光西,自此以下略循今衛河、海河入海。隋后東光以下被導為永濟渠,東光以上漸歸湮廢。
二古濟水自巨野澤以下別名清水,宋后遂通稱清河,一名北清河。金元后又稱大清河,下游改道如今黃河。1855年自東阿舊治西魚山以下為黃河所奪,清河之名遂廢。今惟東平境內汶河分為南北兩支,猶有大小清河之名,西北流注東平湖,又自湖北出為大清河,至魚山下入黃河。
三古泗水別名清水,宋后遂通稱為清河,一名南清河。金后自今江蘇徐州以下一段長期為黃河所奪,元后自今山東濟寧南魯橋至徐州一段又成為運河的部分,清河之名遂廢。惟下游自今江蘇泗陽以下,岔分為大小清河二派入淮,明猶沿用舊稱不改。黃河初行北派大清河,中葉后改行南派小清河,未幾大清河遂湮。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