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越調有多少(元曲的調是什么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元曲越調有多少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元曲的調是什么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元曲分為哪幾類
分為元雜劇和元散曲。
元曲的組成,包括兩類文體(散曲和元雜劇):一是包括小令、帶過曲和套數(shù)的散曲;二是由套數(shù)組成的曲文,間雜以賓白和科范,專為舞臺上演出的雜劇。“散曲”是和“劇曲”相對存在的。劇曲是用于表演的劇本,寫各種角色的唱詞、道白、動作等;散曲則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詞。
從形式上看,散曲和詞很相近,不過在語言上,詞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潑;在格律上,詞要求得嚴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從體式分兩類:“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葉兒,體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獨立的曲子(少數(shù)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則由多支曲子組成,而且要求始終用一個韻。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樣的名稱,如《叨叨令》、《刮地風》、《喜春來》、《山坡羊》、《紅繡鞋》之類,這些名稱多很俚俗,這也說明散曲比詞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現(xiàn)實的深刻以及題材的廣泛、語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潑、風格的清新、描繪的生動、手法的多變,在中國古代文學藝苑中放射著璀璨奪目的異彩。
擴展資料:
元曲四大家
1、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亦作一齋,漢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戲劇大師。大約生于金代末年(約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后)
元代雜劇作家。關于關漢卿的籍貫,元大都(今北京市)(《錄鬼簿》)、解州(在今山西運城)(《元史類編》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說法。
約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時,賈仲明《錄鬼簿》吊詞稱他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可見他在元代劇壇上的地位。關漢卿曾寫有(南呂一枝花)贈給女演員珠簾秀,說明他與演員關系密切。據(jù)各種文獻資料記載,關漢卿編有雜劇67部,現(xiàn)存18部。
2、白樸
白樸,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蹤不詳。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縣),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縣),晚歲寓居金陵(今南京市)。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雜劇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為金章宗泰和間進土,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為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
3、馬致遠
馬致遠生于公元1250年,約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馬致遠字千里,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 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
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作品以反映退隱山林的田園題材為多,風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點。有描述王昭君傳說的《漢宮秋》以及《任風子》等。《漢宮秋》被后人稱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東籬樂府》。與關漢卿,白仁甫,鄭光祖等人并稱元曲四大家。
4、鄭光祖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號稱元代四大雜劇家之一。
有關鄭光祖的生平事跡沒有留下多少記載,從鐘嗣成《錄鬼簿》中,我們知道他早年習儒為業(yè),后來補授杭州路為吏,因而南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元曲
元曲《越調·小桃紅》
《越調·小桃紅》,作者是元代曲詞大家楊果,是一首元曲作品。下面一起來欣賞欣賞我整理的元曲《越調·小桃紅》!
原文:
滿城煙水月微茫,人倚蘭舟唱。
常記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斷空惆悵。
美人笑道:“蓮花相似,情短藕絲長。”
[注釋]
越調:元曲十二宮調之一,聲情為“陶寫冷笑”。小桃紅:越調曲牌名,又名《采蓮曲》、《武陵春》、《絳桃春》、《平湖樂》等。句式為七五七、三七、四四五,八句六韻。
微茫:朦朦朧朧,模糊不清。
蘭舟:木蘭做的小船。任昉《述異記》:“木蘭川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昔吳王闔閭植木蘭于此,用構宮殿也。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中,詩家云‘木蘭舟’,出于此。”此為對采蓮舟的.美稱。
若耶:溪名,在漸江紹興南若耶山下。相傳西施曾浣紗溪上。
三湘:湖南漓湘、蒸湘、瀟湘三條河流合稱三湘;湘鄉(xiāng)、湘陰、湘潭三地也合稱三湘。這里是指山隔水阻的意思。
碧云:天空的云彩。望斷:望到再也看不見了。空惆悵(chóu chàng):只有失望、感傷。
蓮花相似,情短藕絲長:這兩句回憶起情人曾說過的話。比喻兩人歡會時間雖短,情意卻像藕絲一樣綿綿不斷。
[評析]
寫主人公在朦朧的月色中,依舟低唱,回憶初戀情景,表現(xiàn)對情人的思戀。用回憶與景物描寫反復交錯的手法,把單純的情思寫得韻味十足,一唱三嘆,深沉動人。
【作者】
楊果(1195-1269),字正卿,號西庵。祁州蒲陰(今河北安國)人,徙居許昌,授徒為業(yè)。金正大元年(1224年)進士。以詩受參政李蹊稱賞,薦于朝,用為偃師縣令,改蒲城、陜縣,以廉干稱。金亡后流浪江湖。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旋為河南經(jīng)略史天澤參議。中統(tǒng)元年(1260),任北就宣撫使,次年拜參知政事。至元六年(1269年)出為懷孟路(即懷慶路,今河南沁陽)總管,以老致政,卒于家,年七十五,謚文獻。《元史》本傳稱:“果性聰敏,美風姿,工文章,尢長于樂府,外若沉默,內懷智用,善諧謔,聞都絕倒。”有《西庵集》,今不存。現(xiàn)存詩十一首,詞三首,散曲小令十一首、套數(shù)五首。元貫云石謂其曲“平熟”。《太和正音譜》評曰:“楊西庵之詞,如花柳芳妍。”風格偏于典雅,近于詞。
元曲中。越調,黃鐘,中呂,雙調,仙呂,南呂,般涉調,套數(shù),正宮等,都是什么調
元曲常用分仙呂宮、南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商調、商角調、雙調、越調十二種。以琵琶四弦定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宮聲的七調叫“宮”,其他的都調,共得二十八宮調。 附上一些常見的聯(lián)套格式【黃鐘】
1、 醉花陰—喜遷鶯—出隊子—刮地風—四門子—古水仙子—尾聲
2、 醉花陰—喜遷鶯—刮地風—四門子—古水仙子—尾聲
3、 醉花陰—喜遷鶯—出隊子—刮地風—四門子—古水仙子(少數(shù)聯(lián)套可以無尾)
4、 醉花陰—喜遷鶯—出隊子—么篇—刮地風—四門子—古水仙子
5、 醉花陰—出隊子—么篇—尾聲
【正宮】
1、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塞鴻秋—脫布衫—小涼州—醉太平—煞尾
2、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倘秀才—呆骨朵—煞尾
3、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倘秀才—叨叨令—脫布衫—小梁州—煞尾
4、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脫布衫—小梁州—么篇—二(煞)—一(煞)—煞尾
5、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倘秀才—塞鴻秋—耍孩兒(借般涉)—四—三—二—一—煞尾
6、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呆骨朵—倘秀才—醉太平—脫布衫—小梁州—么篇—二—一—煞尾
7、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耍孩兒—四—煞尾
8、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脫布衫—小梁州—么篇—醉太平—叨叨令—煞尾
9、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脫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0、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醉太平—煞尾
11、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醉太平—脫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2、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脫布衫—小梁州—煞尾
13、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叨叨令—脫布衫—醉太平—煞尾
14、 端正好—滾繡球—脫布衫—醉太平—煞尾
15、 端正好—滾繡球—脫布衫—小梁州—么篇—煞尾
16、 端正好—滾繡球—煞尾
17、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煞尾
18、 端正好—滾繡球—呆骨朵—倘秀才—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倘秀才—煞尾
19、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滾繡球—叨叨令—滾繡球—呆骨朵—煞尾
20、 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脫布衫—醉太平—煞尾
【仙呂】
1、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那吒令—鵲踏枝—寄生草—金盞兒—后庭花—青哥兒—尾聲
2、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醉中天—金盞兒—尾聲
3、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寄生草—賺煞
4、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金盞兒—尾聲
5、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醉中天—后庭花—青哥兒—尾聲
6、 點絳唇—混江龍—寄生草—金盞兒—后庭花
7、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鵲踏枝—那吒令—寄生草—么篇
8、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那吒令—鵲踏枝—寄生草—么篇—么篇—尾聲
9、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尾聲
10、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寄生草—尾聲
11、 賞花時—尾聲
12、 賞花時—么篇—醉中天—金盞兒—尾聲
13、 賞花時—么篇—尾聲
14、 賞花時—賺煞
15、 賞花時—么篇—賺煞
16、 賞花時—么篇—金盞兒—醉中天—賺煞
17、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鵲踏枝—賺煞
18、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那吒令—寄生草—賺煞
19、 點絳唇—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那吒令—鵲踏枝—寄生草—么篇—后庭花—青哥兒—賺煞
20、 點絳唇—混江龍—醉中天—油葫蘆—天下樂—賞花時—金盞兒—賺煞
【南呂】
1、 一枝花——梁州第七——罵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尾聲(同正宮煞尾)
2、 一枝花——梁州第七——尾聲
3、 一枝花——梁州第七——罵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后三曲實為帶過曲,故可不用尾聲)
4、 一枝花——罵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么篇——隔尾
5、 梁州第七——一枝花——尾聲
6、 一枝花——罵玉郎——感皇恩——采茶歌、
7、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罵玉郎——感皇恩——采茶歌——尾聲
8、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尾聲
9、 一枝花——梁州第七——隔尾——罵玉郎——感皇恩——么篇——采茶歌——尾聲
10、 一枝花——梁州第七——罵玉郎——尾聲
【中呂】
1、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紅繡鞋——十二月——堯民歌——耍孩兒——上小樓——么篇——耍孩兒——尾聲(同正宮煞尾)
2、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紅繡鞋——十二月帶過堯民歌——尾聲
3、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紅繡鞋——十二月——堯民歌——耍孩兒——尾聲
4、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紅繡鞋——滿庭芳——耍孩兒——尾聲
5、 粉蝶兒——醉春風——紅繡鞋——普天樂——上小樓——么篇——十二月帶過堯民歌
6、 粉蝶兒——醉春風——紅繡鞋——上小樓——耍孩兒——尾聲
7、 粉蝶兒——醉春風——紅繡鞋——滿庭芳——上小樓——尾聲
8、 粉蝶兒——醉春風——紅繡鞋——耍孩兒——尾聲
9、 粉蝶兒——醉春風——普天樂——十二月——堯民歌——耍孩兒——尾聲
10、 粉蝶兒——醉春風——十二月——堯民歌——尾聲
11、 粉蝶兒——醉春風——普天樂
12、 粉蝶兒——醉春風——紅繡鞋——普天樂——十二月——堯民歌——尾聲
13、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上小樓——么篇——滿庭芳——十二月——堯民歌——尾聲
14、 粉蝶兒——醉春風——上小樓——么篇——小梁州——么篇(借正宮)——滿庭芳——十二月——堯民歌——尾聲
15、 粉蝶兒——醉春風——迎仙客——滿庭芳
【商調】
1、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么篇——么篇——梧葉兒——浪來里煞
2、 集賢賓——么篇——金菊香——浪來里(即浪來里煞)——浪來里煞
3、 集賢賓——逍遙樂——梧葉兒——后庭花(借仙呂)——雙雁兒——醋葫蘆——么篇——么篇——么篇——浪來里煞
4、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浪來里煞
5、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后庭花——青哥兒(借仙呂)——浪來里煞
6、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梧葉兒——后庭花——青哥兒(借仙呂)——浪來里煞
7、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梧葉兒——醋葫蘆——后庭花——青哥兒(借仙呂)——浪來里煞
8、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么篇——浪來里煞
9、 集賢賓——逍遙樂——么篇——么篇——么篇——浪來里煞
10、 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么篇——么篇——么篇——浪來里煞
11、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梧葉兒——醋葫蘆——么篇——么篇——后庭花——雙雁兒——浪來里煞
12、 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浪來里煞
13、 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梧葉兒——后庭花——雙雁兒——醋葫蘆——浪來里煞
14、 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么篇——梧葉兒——后庭花——青哥兒——浪來里煞
15、 集賢賓——逍遙樂——梧葉兒——金菊香——醋葫蘆——浪來里煞
16、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么篇——浪來里煞
17、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么篇——么篇——么篇——梧葉兒——后庭花——青哥兒——浪來里煞
18、集賢賓——么篇——金菊香——浪來里煞——尾
19、集賢賓——逍遙樂——醋葫蘆——么篇——么篇——梧葉兒——后庭花——青哥兒——浪來里煞
20、 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醋葫蘆——么篇——么篇——么篇——么篇——么篇——么篇——梧葉兒
【越調】
1、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調笑令——禿廝兒——圣藥王——尾聲
2、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金蕉葉——尾聲
3、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天凈沙——尾聲
4、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天凈沙——調笑令——尾聲
5、 斗鵪鶉——紫花兒序——調笑令——禿廝兒——圣藥王——尾聲
6、 斗鵪鶉——紫花兒序——調笑令——小桃紅——天凈沙——尾聲
7、 斗鵪鶉——紫花兒序——金蕉葉——調笑令——禿廝兒——圣藥王——尾聲
8、 斗鵪鶉——紫花兒序——金蕉葉——調笑令——禿廝兒——小桃紅——圣藥王——尾聲
9、 斗鵪鶉——紫花兒序——金蕉葉——小桃紅——尾聲
10、 斗鵪鶉——紫花兒序——禿廝兒——尾聲
11、 斗鵪鶉——紫花兒序——禿廝兒——圣藥王——尾聲
12、 斗鵪鶉——紫花兒序——禿廝兒——小桃紅——天凈沙——尾聲
13、 斗鵪鶉——紫花兒序——天凈沙——尾聲
14、 斗鵪鶉——紫花兒序——么篇——尾聲
15、 斗鵪鶉——金蕉葉——天凈沙——小桃紅——尾聲
16、 斗鵪鶉——金蕉葉——調笑令——禿廝兒——圣藥王——尾聲
17、 斗鵪鶉——調笑令——禿廝兒——圣藥王
18、 斗鵪鶉——小桃紅——醉中天(借仙呂)——天凈沙——尾聲
19、 斗鵪鶉——紫花兒序——調笑令——小桃紅——金蕉葉——天凈沙——禿廝兒——圣藥王——尾聲
20、 斗鵪鶉——紫花兒序——小桃紅——尾聲
【雙調】
1、 新水令——駐馬聽——雁兒落——得勝令——甜水令——折桂令——水仙子——馀音(同越調收尾或黃鐘尾聲,有時不標馀音,徑標尾、尾聲)
2、 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雁兒落——得勝令——水仙子——馀音
3、 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沉醉東風——甜水令——折桂令——隨煞(同黃鐘尾聲)
4、 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落梅風——雁兒落——得勝令——馀音
5、 夜行船——沉醉東風——么篇——馀音
6、 夜行船——步步嬌——風入松——沉醉東風——馀音
7、 新水令——駐馬聽——雁兒落——得勝令——甜水令——折桂令——馀音
8、 新水令——駐馬聽——雁兒落——得勝令——折桂令——馀音
9、 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雁兒落——得勝令——甜水令——折桂令——馀音
10、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沉醉東風——甜水令——折桂令——馀音
11、 新水令——駐馬聽——喬牌兒——落梅風——雁兒落——得勝令——馀音
12、 新水令——駐馬聽——落梅風——步步嬌——甜水令
13、 新水令——喬牌兒——雁兒落——得勝令——甜水令——青哥兒(借仙呂)——折桂令——水仙子——馀音
14、 夜行船——喬牌兒——雁兒落——得勝令——沉醉東風——馀音
15、 新水令——夜行船——雁兒落——得勝令——落梅風——甜水令——折桂令——水仙子 元曲的宮調各具聲情,音樂韻律皆可從其宮調中顯現(xiàn),元人芝庵
〔唱論〕:大凡聲音各應于律呂。分做作六呂十一調,共計十七
宮調。如下:
仙呂宮唱:〔清新綿邈〕
南呂宮唱:〔感嘆傷悲〕
中呂宮唱:〔高下閃賺〕
黃鐘宮唱:〔富貴纏綿〕
正宮唱:〔惆悵雄壯〕
道宮唱:〔飄逸清幽〕
大石唱:〔風流蘊藉〕
小石唱:〔綺麗嫵媚〕
高平唱:〔條暢晃漾〕
般射唱:〔拾綴坑嶄〕
歇指唱:〔急并虛歇〕
商角唱:〔悲傷宛轉〕
雙調唱:〔健捷激裊〕
商調唱:〔凄愴怨慕〕
角調唱:〔嗚咽悠揚〕
宮調唱:〔典雅沉重〕
越調唱:〔陶寫冷笑〕
元曲作品有那些啊,我做作業(yè)
[仙呂]寄生草 飲
長醉后方何礙,不醒時甚思。糟腌兩個功名字,醅瀹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仙呂]醉中天 佳人臉上黑痣
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tài),灑松煙點破桃腮。
[中呂]陽春曲 知幾
知榮知辱牢緘口,誰是誰非暗點頭。詩書叢里且淹留。閑袖手,貧煞也風流。
[越調]天凈沙 春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越調]天凈沙 夏
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越調]天凈沙 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越調]天凈沙 冬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衷草孤村。
[雙調]沉醉東風 漁夫
黃蘆岸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駐馬聽 吹
裂石穿云,玉管宜橫清更潔,霜天沙漠,鷓鴣風里欲偏斜。鳳凰臺上暮云遮,梅花驚作黃昏雪。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大石調]青杏子 詠雪
空外六花翻,被大風灑落千山。窮冬節(jié)物偏宜晚。凍凝沼址,寒侵帳幕,冷濕闌干。
[歸塞北]貂裘客,嘉慶卷簾看。好景畫圖收不盡,好題詩句詠尤難。疑在玉壺間。
[好觀音]富貴人家應須慣,紅爐暖不畏初寒。開宴邀賓列翠鬟,拼酡顏,暢飲休辭憚。
[幺]勸酒佳人擎金盞,當歌者款撒香檀。歌罷喧喧笑語繁,夜將闌,畫燭銀光燦。
[結音]似覺筵間香風散,香風散非麝非蘭。醉眼朦朧問小蠻,多管是南軒蠟梅綻。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第一折(選)
[仙呂.憶王孫]瑤階月色晃疏欞,銀燭秋光冷畫屏,消遣此時此夜景。和月步閑庭,苔浸的凌波羅襪冷。
[勝葫蘆]露下天高認氣清,風掠得羽衣輕,香惹丁東環(huán)佩聲。碧天澄凈,銀河光瑩,只疑是身在玉蓬瀛。
[金盞兒]他此夕把云路鳳車乘,銀漢鵲橋平。不甫能今夜成歡慶,枕邊忽聽曉雞鳴,則早離愁情脈脈,別淚雨泠泠。五更長嘆息,則是一夜短恩情。
[醉扶歸]暗想那織女分,牛郎命,雖不老,是長生。他阻隔銀河信杳冥,經(jīng)年度歲成孤另。你試向天宮打聽,他決害了些相思病。
董秀英花月東墻記 第一折(選)
[仙呂.點絳唇]萬物乘春,落花成陣,鶯聲嫩,垂柳黃勻,越引起心間悶。
[混江龍]三春時分,南園草木一時新。清和天氣,淑景良辰。紫陌游人嫌日短,青閨素女怕黃昏。尋芳俊士,拾翠佳人。千紅萬紫,花柳分春。對韶光半晌不開言,一天愁都結做心間恨。憔翠了玉肌金粉,瘦損了窈窕精神。
[油葫蘆]杏朵桃枝似絳唇,柳絮紛,春光偏閃斷腸人。微風細雨催花信,閑愁萬種心間印。羅幃繡被寒孤,欲斷魂,掩重門盡日無人問,情不遂越傷神。
裴少俊墻頭馬上 第一折(選)
[仙呂.鵲踏枝]怎肯道負花期,惜芳菲,粉悴胭憔,他綠暗紅稀。九十日春光如過隙,怕春歸又早春歸。
[寄生草]柳暗青煙密,花殘紅雨飛。這人人和柳渾相類,花飛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轉蛾眉系。為甚西園陡恁景狼藉,正是東君不管人憔悴。
元曲三百首
〔雙調〕沉醉東風
送 別
關漢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
手執(zhí)著餞行杯,眼擱著別離淚。
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萬里!”
〔前調〕
杭 州 景
關漢卿
〔一枝花〕普天下錦繡鄉(xiāng),環(huán)海內風流地。
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
水秀山奇,一到處堪游戲,這答兒忒富貴。
滿城中繡幕風簾,一哄地人煙湊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齊,萬余家樓閣參差,并無半答兒閑田地。
松軒竹徑,藥圃花蹊,茶園稻陌,竹塢梅溪。
一陀兒一句詩題,一步兒一扇屏幃。
西鹽場便似一帶瓊瑤,吳山色千疊翡翠。
兀良,望錢塘江萬頃玻璃。
更有清溪、綠水,畫船兒來往閑游戲。
浙江亭緊相對,相對著險嶺高峰長怪石,堪羨堪題。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樓閣崢嶸出翠微,遙望西湖暮山勢。
看了這壁,覷了那壁,縱有丹青下不得筆。
〔越調〕天凈沙
秋 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雙調〕折桂令
嘆 世
馬致遠
咸陽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干戈。
項廢東吳,劉興西蜀,夢說南柯。
韓信功兀的般證果,蒯通言那里是風魔?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
〔越調〕天凈沙
春
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雙調〕慶東原
嘆 世
白樸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及早冠宜掛。
那里也能言陸賈?那里也良謀子牙?那里也豪氣張華?
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
〔雙調〕水仙子
次 韻
張可久
蠅頭老子五千言,鶴背揚州十萬錢,白云兩袖吟魂健。
賦莊生秋水篇,布袍寬風月無邊。
名不上瓊林殿,夢不到金谷園,海上神仙。
〔中呂〕賣花聲
懷 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越調〕寨兒令
憶 鑒 湖
張可久
畫鼓鳴,紫簫聲,記年年賀家湖上景。
競渡人爭,載酒船行,羅綺越王城。
風風雨雨清明,鶯鶯燕燕關情。
柳擎和淚眼,花墜斷腸英。
望海亭,何處越山青。
〔雙調〕清江引有感
喬吉
相思瘦因人間阻,只隔墻兒住。
筆尖和露珠,花瓣題詩句,
倩銜泥燕兒將過去。
〔南呂〕玉交枝
恬 退
喬吉
溪山一派,接松徑寒云綠苔。
蕭蕭五柳疏籬寨,撒金錢菊正開。
先生拂袖歸去來,將軍戰(zhàn)馬今何在?
急跳出風波大海,作個煙霞逸客翠竹齋,
薜荔階,強似五侯宅。
這一條青穗絳,傲殺你黃金帶。
再不著父母憂,再不還兒孫債。
險也啊拜將臺!
〔雙調〕水仙子
尋 梅
喬吉
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
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
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
淡月昏黃。
〔雙調〕折桂令
夢 中 作
鄭光祖
半窗幽夢微茫,歌罷錢塘,賦罷高唐。
風入羅幃,爽入疏欞,月照紗窗。
縹緲見梨花淡妝,依稀聞蘭麝余香。
喚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雙調〕沉醉東風
閑 居
盧摯
雨過分畦種瓜,旱時引水澆麻。
共幾個田舍翁,說幾句莊家話。
瓦盆邊濁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風睡煞。
〔越調〕憑闌人
寄 征 衣
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
別 情
王德信
〔十二月〕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
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
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堯民歌〕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今春,香肌瘦幾分,縷帶寬三寸。
〔正宮〕鸚鵡曲(二首)
馮子振
農 夫 渴 雨
年年牛背扶梨住,近日最懊惱殺農父。
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熬青天雷雨。
恨殘霞不近人情,截斷玉虹南去。
望人間三尺甘霖,看一片閑云起處。
〔雙調〕慶東原
即 景
張養(yǎng)浩
鶴立花邊玉,鶯啼樹杪弦。
喜沙鷗也解相留戀。
一個沖開錦川,一個啼殘翠煙,一個飛上青天。
詩句欲成時,滿地云撩亂。
〔中呂〕山坡羊
潼 關 懷 古
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雙調〕折桂令
題 金 山 寺
趙禹圭
長江浩浩西來。水面云山,山上樓臺。
山水相輝,樓臺相映,天與安排。
詩句就云山動色,酒杯傾天地忘懷。
醉眼睜開,遙望蓬萊,一半煙遮,一半云埋。
〔仙呂〕醉中天
西 湖 春 感
劉致
花木相思樹,禽鳥折枝圖。
水底雙雙比目魚,岸上鴛鴦戶。
一步步金鑲翠鋪。
世間好處,休沒尋思,典賣了西湖。
〔雙調〕折掛令
詠 史
阿魯威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
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中呂〕普天樂
江 頭 秋 行
趙善慶
稻■肥,蒹葭秀。
黃添籬落,綠淡汀洲。
木葉空,山容瘦。
沙鳥翻風知潮侯,望煙江萬頃沈秋。
半竿落日,一聲過雁,幾處危樓。
〔雙調〕殿前歡
秋
薛昂夫
洞簫歌,問當年赤壁樂如何,比西湖畫舫爭些個?
一樣煙波,有吟人景便多。
四海詩名播,千載誰酬和?
知他是東坡讓我,我讓東坡?
〔雙調〕水仙子
夜 雨
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雙調〕折桂令
懷 古
查德卿
問從來誰是英雄?一個農夫,一個漁翁。
晦跡南陽,棲知東海,一舉成功。
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非熊。
霸業(yè)成功,遺恨無窮。
蜀道寒云,渭水秋風。
〔雙調〕水仙子
西 湖 探 梅
楊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壺,竟往西湖探老逋,騎驢踏雪溪橋路。
笑王維作畫圖,揀梅花多處提壺。
對酒看花笑,無錢當劍沽,醉倒在西湖。
〔雙調〕殿前歡
聽 琴
倪瓚
■啼紅,杏花消息雨聲中。
十年一覺揚州夢,春水如空。
雁波寒寫去蹤,離愁重,南浦行云送。
冰弦玉柱,彈怨東風。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