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如何對詩詞聯句(對聯詩句怎么寫)

疏影橫斜水清淺2022-12-16 21:00歷史132

今天給各位分享如何對詩詞聯句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對聯詩句怎么寫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詩詞對聯的規則

出自清韻網站

〖 規則 〗

近體詩平仄組合的規律主要又三條:

1、同句交替:

以五言為例,凡第一個節奏用“平平”,則第二個節奏必須用“仄仄”,第三個節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個節奏用“仄仄”第二個節奏必須用“平平”,第三個節奏就要用“仄”。七言詩則依此類推。是為組句規則。

2、上下句相對:

如出句為“平平仄仄平”,對句就要為“仄仄平平仄”,出句為“仄仄平平仄”對句就要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類推。是為組聯規則。

3、上下聯之間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為組篇規則。何謂上下聯?

近體詩中絕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聯。律詩八句,每兩句為一聯,每詩四聯。例如: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

感時花濺淚, 平平平仄仄,

恨別鳥驚心。 仄仄仄平平。

烽火連三月, 仄仄平平仄,

家書抵萬金。 平平仄仄平。

白頭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

渾欲不勝簪。 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頜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每聯之內,平仄相對,上下聯之間,平仄相粘(即相同),這就是一首格律詩的平仄排列規則。平白了這三個規則,一首詩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來了。也許你一時還難以明白,那就先別理這些,西風已經將常見的集中格式排列出來放在 下面 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經能分辨平仄,會發現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與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細看看,原來粗體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時花濺淚”,按規則應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個仄聲字,這不是沒有依照格律嗎?不是的,這里涉及了近體詩的另一個重要規則: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實際就是說,每句詩的單數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雙數位置的字就要嚴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見,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現在單數的位置。那么第五個字(七言的第七個字)呢?由于近體詩只能押“平”聲韻,故凡要押韻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聲字,這是指偶數句而言,根據上下句要平仄相對的規則,奇數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聲字。

近體詩另有一個可以變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說過,首句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韻的話,則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聲字。

至此,近體詩的格律規則基本已經講完,下面歸納出集中最常見的格式供大家創作時參考。

傳統標記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據實踐,我采用下面這種平仄標記法來標明每種格式的平仄,這種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見,十分簡潔易記。

標記方法:應該押韻的位置用“紅色”表示。

--------------------------------------------------------------------------------

〖 五絕 〗

五絕即五言絕句的簡稱,有四種常見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仄仄平平仄

黃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 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層樓。 仄仄仄平平

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晚”字屬仄聲,末字“適”也是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驚風, 仄仄仄平平

將軍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平明尋白羽, 平平平仄仄

沒在石棱中。 仄仄仄平平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暗”字屬仄聲,末字“風”是平聲,是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韻。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樓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不感高聲語, 仄仄平平仄

恐驚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樓”字屬平聲,末字“尺”是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韻。

3、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聽鼓 (李商隱)

城頭疊骨聲, 平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欲問漁陽摻, 仄仄平平仄

時無禰正平。 平平仄仄平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頭”字屬平聲,末字“聲”也是平聲,是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韻。

--------------------------------------------------------------------------------

〖 七絕 〗

七絕即七言絕句的簡稱,有四種常見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兩岸猿聲啼不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

輕舟已過萬重山。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辭”字屬平聲,末字“間”也是平聲,是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夜讀范至能…… (陸游)

公卿有黨排宗澤, 平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無人用岳飛。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遺老不應知此恨,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節解沾衣。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卿”字屬平聲,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聲字,屬仄聲,是為“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韻。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蘇臺攬古 (李白)

舊苑荒臺楊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勝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吳王宮里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苑”字屬仄聲,末字“新”屬平聲,是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韻。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絕句四首(其三)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門泊東吳萬里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個”字屬仄聲,末字“柳”也屬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句押韻。

--------------------------------------------------------------------------------

〖 五律 〗

五律即五言律詩的簡稱,有四種常見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無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笛中聞折柳, 平平平仄仄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曉戰隨金鼓, 仄仄平平仄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愿將腰下劍, 平平平仄仄

直為斬樓蘭。 仄仄仄平平

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月”字屬仄聲,末字“雪”也屬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觀獵 (王維)

風勁角弓鳴, 仄仄仄平平

將軍獵渭城。 平平仄仄平

草枯鷹眼疾, 平平平仄仄

雪盡馬蹄輕。 仄仄仄平平

忽過新豐市, 仄仄平平仄

還歸細柳營。 平平仄仄平

回看射雕處, 平平平仄仄

千里暮云平。 仄仄仄平平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勁”字屬仄聲,末字“鳴”屬平聲,是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 平平平仄仄

天氣晚來秋。 仄仄仄平平

明月松間照, 仄仄平平仄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竹喧歸浣女, 平平平仄仄

蓮動下魚舟。 仄仄仄平平

隨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王孫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山”字屬平聲,末字“后”屬仄聲,是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晚晴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 平平仄仄平

春去夏猶清。 仄仄仄平平

天意憐幽草, 仄仄平平仄

人間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并添高閣迥, 平平平仄仄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越鳥巢干后, 仄仄平平仄

歸飛體更輕。 平平仄仄平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居”字屬平聲,末字“城”也屬平聲,是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

〖 七律 〗

七律即七言律詩的簡稱,也有四種常見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聞涕淚滿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卻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漫卷詩書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須縱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青山作伴好還鄉。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從巴峽傳巫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陽向洛陽。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謂“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外”字屬仄聲,末字“北”也屬仄聲,是為“仄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 仄仄平平仄仄平

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階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葉黃鸝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顧頻煩天下計, 仄仄平平平仄仄

兩朝開濟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師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長使英雄淚滿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謂“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相”字屬仄聲,末字“尋”屬平聲,是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酬樂天揚州……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十三年棄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懷舊空吟聞笛賦, 仄仄平平平仄仄

到鄉翻似爛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沉舟側畔千帆過, 平平仄仄平平仄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今日聽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暫憑杯酒長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謂“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山”字屬平聲,末字“地”屬仄聲,是為“平起仄收”。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韻式):

如:

(例) (標準格式)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鳳去臺空江自流。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吳宮花草埋幽徑, 仄仄平平平仄仄

晉代衣冠成古丘。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山半落青天外,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水中分白鷺洲。 仄仄平平仄仄平

總為浮云能蔽日, 仄仄平平平仄仄

長安不見使人愁。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謂“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為準。“凰”字屬平聲,末字“游”也屬平聲,是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對仗。

古詩對聯大全

古詩中的對仗句子,都是很好的對聯。其中一個原因是,七律的頷聯和頸聯(即,第三四句和五六句)本身要求對仗工整。另外,有些詩人寫詩喜歡用字工整對仗,不如王維、杜甫、王之渙等詩人。下面舉幾個例子: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怎么對對聯,有什么方法和原則嗎?我是新手。

對聯的分類、規范與創作方法

對聯的分類

清朝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把對聯分成十個門類,即故事、應制、廟寺、廨宇、勝跡、格言、佳話、挽詞、集句、雜綴。民國年間出版的《楹聯集成》將對聯分成二十個類別,即慶賀、哀挽、廨宇、學校、商業、會館、祠廟、寺院、劇場、第宅、園墅、歲時、名勝、投贈、香艷、集字、集句、滑稽、白話、雜俎。這兩種分類方法都是以實用范圍來劃分的,但后者比前者類別分得更細。如果按對聯的文字結構、修辭技巧、邏輯關系來分類,就有四、五十種。例如:

1.對偶形式: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回文對、頂針對等。

2.修辭手法:比喻、夸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等。

4.邏輯結構:并列、轉折、選擇、因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一步發達,對聯的科目將會更多,更為齊全和完善。

對聯的規范與創作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對聯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內容復雜,形式多樣,對仗、平仄亦要求嚴格,本書將根據對聯的規范,講述與解析創作方法,供學撰聯者參考。

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一定要相等。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系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準來撰寫。不過在實用對聯中,采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三、漢語四聲與對聯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

如何斷定對聯的上下聯呢?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后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必須注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后,同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如按《佩文韻府》音韻標準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平聲列為“平”,上、去、入都歸納進了“仄”。按北京語調,則分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樣一來,平聲字多了,沒有“入”聲,把一部分去入聲字歸入了平聲,這是學習撰聯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來有很多語言學者對古漢語四聲,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如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一書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讀時發音平和、尾音長,有余韻。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讀音響亮,聲音短促,無尾音。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去聲讀音宛轉,尾音短,高昂。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讀音質樸而急,收音短促,低沉,無尾音。

一般說來,平聲字音平和,有較長的尾音。仄聲字尾音短促,或者無尾音。近代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首先肯定了釋真空對于古漢語四聲的分析是正確的。半農先生又根據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補充,他說:“平聲平去,曲折最少,習稱為平衡調。上去兩聲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應為非平衡調。入聲最短,稱促調。”半農先生的論述,簡單而明了。張世祿先生更為簡要地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兩大類,平聲是長音步所在,仄聲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長與短的區別。筆者還認為,古漢語四聲,除了有長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讀音高低也是大相徑庭的,如以:“東董凍篤”為例,從平聲起,音階逐漸升高,至去聲達到頂峰,亦即第三聲讀音最高。入聲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簡捷。簡言之: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上列散論,只是一般方法,讀者可在學習和實踐中再行驗證。

為了練習辨別四聲的本領,古人列舉了如下三十二個字,作為平仄基本知識鍛煉的文字,只要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觸類旁通,一讀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數字按次序分別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字的平仄分別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這十二字分別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語調來標注漢語的四聲,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都是從古漢語的四聲演變發展而來,人們在斷定對聯平仄時,還習慣地以古漢語四聲作為標準。現在除了校正發音以外,很少用現代漢語的四聲來作對、寫詩、填詞。但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時間的推移,現代漢語的四聲,終究為人們所接受。

4.必須知道:有些漢字,歷來是平仄互用,可作平聲,也可作仄聲,如看、教、為、思、傍……略舉數例如下:

(1)“看”作平聲:日用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看”作仄聲: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3)“教”作平聲:櫻杏桃榴次第開,故教一一傍窗栽;毿毿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陰入戶來。

(4)“教”作仄聲:粉筆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滿園桃李生機鬯,化雨春風次第開。

(5)“為”作平聲: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為”作仄聲:本為漢王建大功,未將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絕終烹狗,悔不淮陰坐釣終。

四、對聯的詞組結構

對聯除要求押韻和對仗外,詞組和結構也是有一定規則的。如:

搖紅;

滌翠。

(單組,二字結構)

謙受益;

滿招損。

(單組,三字結構)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單組,四字結構)

梔放同心結;

蓮開并蒂花。

(單組,五字結構)

叢桂一枝香滿;

昆山片玉連城。

(復組,六字結構)

春江桃葉鶯啼濕;

夜雨梅花蝶夢寒。

(復組,七字結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復組,八字結構)

把古往今來,重新說起;

將悲歡離合,再敘從頭。

(復組,九字結構)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復組,十字結構)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復組,十一字結構)

天地啟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

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

(復組,十二字結構)

對聯上下聯的詞組和結構,應保持一致和統一,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也就必須是動賓結構的詞組,如“搖紅;滌翠。”上聯是偏正詞組,下聯也必須以偏正詞組與之相對,如“同心結”與“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詞組結構。在謀篇布局對聯詞組時,一定要注意上下聯的詞組結構必須相同,這亦是對聯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規則。

五、對聯的起句規則

對聯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兩種規則,與律詩相同,對聯的第二個字為“仄”聲的稱為仄起,第二字為“平”聲即為平起。如:

五言聯仄起式: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聯第二字用仄聲,下聯第二字用平聲。

五言聯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無爭。

○○●●○ ●●●○○

六言聯仄起式:

海內文章第一;朝中宰相無雙。

●●○○●● ○○●●○○

六言聯平起式:

月明別枝驚鵲;風清半夜鳴蟬。

●○●○○● ○○●●○○

七言聯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將秉燭游:

○○●●○○● ●●○○●●○

七言聯仄起式:

一幅湖山來眼底;萬家憂樂注心頭。

●●○○○●● ●○○●●○○

八言聯平仄規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斷句,或三五斷句,如:

梅芯花開,香分座上;

○●○○ ○○●●

蘭芽日長,秀毓階前。

○○●○ ●●○○

回天地,瓊田千頃綠;

○○● ○○○●●

漾東風,小苑萬花紅。

●○○ ●●●○○

八言聯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敗事;

●○○● ●○●●

水可載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聯仄起句式: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

○●●○●●○●●

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

○○○●○○●○○

九言聯平起句式:

塞翁失馬,又豈知非福;

●○●● ●○○○●

鄭人覆鹿,只渾欲是真。

●○●● ●○●●○

十言聯大致采用四、六駢文體格式: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

○●●○ ●●○○●●

階崇萬級,俯臨千幛奇觀。

○○●● ○○○●○○

十言以上的長聯,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斷句的最后一個字的平仄也要協調。如下文例句的這副對聯,除每個斷句平仄協調外,上下聯每一個字,平仄都很工穩。

此地可停留,剪燭西窗,偶話故鄉風景。劍閣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錦水清漣,不盡名山大川,都來眼底;

○ ○ ●

入京思獻策,揚鞭北道,難忘先哲典型。相如賦,太白詩,東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見佳人才子,又到長安。

● ● ○

如何對詩詞聯句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對聯詩句怎么寫、如何對詩詞聯句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2722.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