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哪個朝代(秦觀是哪一個朝代的)
大家好,關于秦觀哪個朝代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秦觀是哪一個朝代的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奏觀是哪個朝代的
秦觀 是北宋人。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蘇高郵人,字少游,一字太虛,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蘇軾曾戲呼其為“山抹微云君”。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長于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3卷、《勸善錄》、《逆旅集》等。為“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
秦觀是那個朝代的詩人?
秦觀(1049年-1100年),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生平 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后為王安石的新黨排擠,宋紹圣初年,秦觀被貶為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放還,卒于藤州(今廣西藤縣)。民間傳說蘇軾之妹蘇小妹為秦觀之妻,其最出名的故事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中的“蘇小妹三難新郎”。但據后人考證,蘇小妹應為虛構人物,秦觀元配為徐氏,名文美,高郵富商徐成甫之女。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并稱“蘇門四學士”。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后人評論 張炎《詞源》卷下:“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 周濟《宋四家詞選序》:“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 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在四學士中他最受蘇軾愛重。詩、詞、文皆工,而以詞著稱。他的詞藝術成就很高,當時即負盛名,如陳師道《后山詩話》譽之為“當代詞手”,葉夢得《避暑錄話》則說秦觀“善為樂府,語工而入律,知樂者謂之作家歌,元豐間盛行于淮楚”。他是北宋以后幾百年被視為詞壇第一流的正宗婉約作家。秦詞以描寫男女戀情和哀嘆本人不幸身世為主,感傷色彩較為濃重。他極善于把男女的思戀懷想、悲歡離合之情,同個人的坎坷際遇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運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語言,通過柔婉的樂律、幽冷的場景、鮮明新穎的形象,抒發出來,達到情韻兼勝,回味無窮。清人周濟說秦詞“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詞選》),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言的。所作〔滿庭芳〕“山抹微云”,把離情放在一個凄迷幽暗的特定環境中來抒寫,以素描筆法勾勒景物,以抒情色彩很濃的感慨之語,繪出了一幅精巧工致、情韻兼勝的送別畫圖。此外如〔望海潮〕“梅英疏淡”、〔水龍吟〕“小樓連遠橫空”、〔八六子〕“倚危亭”、〔千秋歲〕“水邊沙外”、〔踏莎行〕“霧失樓臺”等名作,哀感頑艷,幽婉動人,都是辭情相稱的本色詞。它們承繼了柳永的家數,但又與柳永的俚俗、白描與講求鋪敘曼衍不同,而主要以秀麗含蓄取勝。秦觀詞[海棠春]《春曉》插圖選自明代萬歷刻本《詩余畫譜》宋代刻本《淮海居士長短句》秦觀詞的不足之處,除題材較窄外,風格也較柔弱,情調時時顯得過于凄涼。這與他的遭遇坎坷和意志消沉有關。但也有少數詞寫得爽健開朗,如〔鵲橋仙〕所寫“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愛情,思想境界就很高。此外,他還有幾首詞較多地運用了俚俗語,如〔滿園花〕、〔迎春樂〕等,有似后來的曲;又〔調笑令〕十首,每首以詩、詞結合來歌詠一個古代美人故事,這些在詞的形式上都有所創新。秦觀的詩風略似其詞。許多抒情短章寫得精致細密,秀麗有余,但氣魄較弱。如七絕《春日》:“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就充分顯示了秦詩的特色。所以金人元好問譏之為“女郎詩”(《論詩絕句》),南宋敖陶孫亦謂其詩“如時女步春,終傷婉弱”(《詩評》)。這些評語實際上指出了秦觀詩詞共有的弱點。但秦觀的詩風并非單一的,“女郎詩”不能代表其全貌。他的詩尚有如《吳興西觀音院》、《答朱廣微》、《寄少儀弟》、《蓬萊閣》等,表現出“嚴重高古”(《苕溪漁隱叢話》引《呂氏童蒙訓》)的一面。秦觀的文章長于議論,其史論喜歡標新立異;策論雖多針對時事而發,然而見解泛泛,不免空談。希望幫到你啦,如滿意請采納~
淮海居士秦觀是哪個朝代的
秦觀,學者稱其淮海居士。著名文學家、詞人,那么淮海居士秦觀是哪個朝代的?下面是我為你 收集 整理的秦觀是哪個朝代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秦觀是哪個朝代的詞人
秦觀生于公元1049年,卒于公元1100年,根據時間來看,秦觀是北宋人。秦觀在文學和詩詞上都有很高的建樹,是北宋 歷史 上赫赫有名的婉約派詞人。秦觀自幼喜歡文學和史學,因仰慕蘇軾的才華,便拜入到蘇軾門下,成為“蘇門四學士”之一。蘇軾非常看重秦觀的才情,曾經給王安石寫信,向他積極地推薦秦觀。
民間 故事 中,秦觀和蘇小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佳人。倆人的 愛情故事 至今仍在民間流傳。相傳,蘇小妹是蘇軾的妹妹,因秦觀在比文招婿中得到了蘇小妹的親睞。隨后,倆人便成親,洞房花燭夜時,“蘇小妹三難新郎”,秦觀憑借自己的才情,很快地便解答了蘇小妹的 對聯 ,贏得世人贊賞。
“夢中題詩”也是關于秦觀的一個故事。秦觀非常推崇佛教,一次他在雷州海康宮亭廟下,做夢見了一位九天仙女拿著一幅畫像讓秦觀題字。秦觀二話不說就寫下:“竺儀華夢,瘴面囚首。口雖不言,十分似九。應笑蔭覆大千作獅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秦觀醒來后,剛才的夢境依然很是清晰,他甚至還能記住他在夢中的題字。秦觀拿出紙筆,立馬寫下這段話。后來,宋代有位名叫惠洪的僧人,他曾著有《冷齋夜話》一書。書中寫到自己在天寧寺親眼見過這幅字,并確定這幅字出自于秦觀之手。清代一部名為《宋稗類鈔》書籍,也提到秦觀題字這一事,并表示真跡存在于雷州天寧寺中。
秦觀和蘇軾是關系
蘇軾,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北宋時期著名的詩詞作家。秦觀,元豐八年進士,與蘇軾同朝代的文學家,揚州高郵人。蘇軾與秦觀兩人年齡上相差12歲,整整一輪,但關系卻是非常好的,或許是屬相相同的原因,又或許僅僅只是脾性相同,反正兩人是十分投機的。
在史書中,秦觀蘇軾是師徒關系。秦觀非常仰慕蘇軾的大名,以學生名義拜入蘇軾門下。其實,當時蘇軾已經名滿 天下 ,秦觀算是半路入門,作為學生。但或許是太投緣,從二人之后的書信來看,這種親密的關系更可以說是摯友,勝似師徒。
在朝野之上,兩人 政治 觀點基本相同,屬于同一立場,統一戰線。在后來的黨派之爭中,被王安石所代表的新黨打壓,不受重用,反被排擠。而在秦觀的仕途中,蘇軾一直對他進行鼓勵,畢竟年長,多些閱歷與 經驗 ,更多地給予指導。而在蘇軾那跌宕起伏的官宦仕途中,秦觀始終對其不離不棄。就算被流放,被貶,也時常保持書信往來,就算不見面,但總能在書信中交流,共同進步。
從1078年,雙方在徐州相識,再到1100年,秦觀去世,一共22年,雖然二者直接接觸時間并沒有很長很久,但是回顧這些年,跌跌撞撞,無論環境怎么變化,秦觀蘇軾兩人都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長達22年,有過對現實對朝廷的不滿,有過對生活的滿足,有過寄情山水的情懷,二人就這樣共同進步,相互陪伴,一直亦師亦友的保持著對彼此的坦誠的扶持。
秦觀代表作
秦觀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和文學家,他的詞作婉轉清麗,深得世人追捧。根據史料記載,秦觀共著有一百多首詞,其中最為著名的詞作是《鵲橋仙纖云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等。
膾炙人口的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出自于秦觀所作《鵲橋仙纖云弄巧》一詞。全詞的內容為:“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首詞作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已成為文人筆下愛情的象征,在這首詞中,秦觀既吟唱出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悲歌,又高歌出詞人對愛情堅貞的精神。這首詞將悲調和喜調融為一體,展現了牛郎和織女凄美的愛情故事。上闋中,詞人借牛郎和織女的 典故 展現了人間的悲歡離合。下闋中,詞人用簡練的語言告訴世人,只要倆人真心相愛,就能克服千難萬阻。這首詞的后兩句也成為戀人們常用的愛情誓言,表達出對對方忠貞的愛情態度。
后來,秦觀遭到莫名地貶謫之后,他的詞作大多以抒發苦悶心情為主,吶喊出對現實的不滿。感情基調沉悶而壓抑,比如《《踏莎行郴州旅舍》就是秦觀遭遇貶謫后的代表作。言詞之間充滿了悲涼、傷感之意,抒發了詩人對政治的強烈不滿。
猜你喜歡:
1. 淮海居士秦觀的簡介
2. 淮海居士秦觀的代表作
3. 秦觀的代表作是什么
秦觀是哪個朝代的詞人
你好!宋代的。秦觀就是秦少游,著名才子詞人,因為才華橫溢得到了蘇軾的賞識,投在蘇軾門下,成了“蘇門四學士”之一。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別號邗溝居士;漢族,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文學家,北宋詞人。
望采納。
秦觀是哪個朝代的?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高郵縣)人 秦觀側身像
[1]。北宋詞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士”。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蘇軾薦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長于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其詩長于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游春,終傷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代表作為《鵲橋仙》(纖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山抹微云)等。《鵲橋仙》中“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被譽為“化腐朽為神奇”的名句(見《蓼園詞選》)。《滿庭芳》中的“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被稱做“天生的好言語”(《能改齋漫錄》引晁補之語)。張炎《詞源》說:“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生平詳見《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PS:秦觀僅是蘇軾的學生,并不是他的妹夫!
文學家秦觀個人簡介 秦觀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虛,江蘇高郵人(現高郵市三垛鎮武寧秦家垛)。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學家、詞人,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于文詞。他十五歲喪父,自幼研習經史兵書。
元豐七年(1084年)秦觀自編詩文集十卷后,蘇軾為之作書向王安石推薦,王安石稱他“有鮑、謝清新之致”。 因秦觀屢得名師指點,又常與同道切磋,兼之天賦才情,所以他的文學成就燦然可觀。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蘇軾舉薦他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預修《神宗實錄》。
紹圣初(1094年),坐元祐黨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貶監處州、郴州、橫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觀被任命為復宣德郎,之后在放還北歸途中卒于藤州。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