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三十七福地是哪里(中華七十二福地)

知幾分2022-12-18 02:51詩詞122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三十七福地是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中華七十二福地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道教有幾個洞天福地,怎樣排名?

道家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

據《云笈七簽-卷二十七 洞天福地部》,各洞天福地名稱和排名如下:

十大洞天

太上曰:十大洞天者,處大地名山之間,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

第一王屋山洞

周回萬里,號曰小有清虛之天。在洛陽、河陽兩界,去王屋縣六十里,屬西城王君治之。

第二委羽山洞

周回萬里,號曰大有空明之天。在臺州黃嚴縣,去縣三十里,青童君治之。

第三西城山洞

周回三千里,號曰太玄總真之天。未詳在所,《登真隱訣》云,疑終南太一山是,屬上宰王君治之。

第四西玄山洞

周回三千里,號三元極真洞天。恐非人跡所及,莫知其所在。

第五青城山洞

周回二千里,名曰寶仙九室之洞天。在蜀州青城縣,屬青城丈人治之。

第六赤城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上清玉平之洞天。在臺州唐興縣,屬玄洲仙伯治之。

第七羅浮山洞

周回五百里,名曰朱明輝真之洞天。在循州博羅縣,屬青精先生治之。

第八句曲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壇華陽之洞天。潤州句容縣,屬紫陽真人治之。

第九林屋山洞

周回四百里,號曰尤神幽虛之洞天。在洞庭湖口,屬北岳真人治之。

第十括蒼山洞

周回三百里,號曰成德隱玄之洞天。在處州樂安縣,屬北海公涓子治之。

△三十六小洞天

太上曰:其次三十六小洞天。在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統治之處也。

第一霍桐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屬仙人王緯玄治之。

第二東岳太山洞

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兗州乾封縣,屬山圖公子治之。

第三南岳衡山洞

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縣,仙人石長生治之。

第四西岳華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總仙洞天。在華州華陰縣,真人惠車子主之。

第五北岳常山洞

周回三千里,號曰總玄洞天。在躭州常山曲陽縣,真人鄭子真治之。

第六中岳嵩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馬洞天。在東都登封縣,仙人鄭云山治之。

第七峨嵋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虛陵洞天。在嘉州峨嵋縣,真人唐覽治之。

第八廬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靈真天。在江州德安縣,真人周正時治之。

第九四明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縣,真人刁道林治之。

第十會稽山洞

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極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陰縣鏡湖中,仙人郭華治之。

第十一太白山洞

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長安縣,連終南山,仙人張季連治之。

第十二西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寶極玄天。在洪州南昌縣,真人唐公成治之。

第十三小溈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縣,仙人花丘林治之。

第十四灊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懷寧縣,仙人稷丘子治之。

第十五鬼谷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貴玄司真天。在信州貴溪縣,真人崔文子治之。

第十六武夷山洞

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真人劉少公治之。

第十七玉笥山洞

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樂天。在吉州永新縣,真人梁伯鸞主之。

第十八華蓋山洞

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溫州永嘉縣,仙人羊公修治之。

第十九蓋竹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長耀寶光天。在臺州黃嚴縣,屬仙人商丘子治之。

第二十都嶠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寶玄洞天。在容州普寧縣,仙人劉根治之。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秀樂長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縣,是白真人治之。

第二十二岣昚山洞

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闕寶圭天。在容州北流縣,屬仙人餞真人治之。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虛天。在道州延唐縣,仙人嚴真青治之。

第二十四洞陽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陽隱觀天。在潭州長沙縣,劉真人治之。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縣,屬陳真人治之。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華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縣,屬趙仙伯治之。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撫州南城縣,屬王真人治之。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云縣,屬趙真人治之。

第三十青田山洞

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鶴天。在處州青田縣,屬傅真人治之。

第三十一鍾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潤州上元縣,屬龔真人治之。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

周回三十里,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潤州句容縣,屬李真人治之。

第三十三紫蓋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紫玄洞照天。在荊州常陽縣,屬公羽真人治之。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天蓋滌玄天。在杭州馀杭縣,屬姜真人治之。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縣,屬謝真人治之。

第三十六金華山洞

周回五十里,名曰金華洞元天。在婺州金華縣,屬戴真人治之。

△七十二福地

太上曰: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

第一地肺山

在江寧府句容縣界,昔陶隱居幽棲之處,真人謝允治之。

第二蓋竹山

在衢州仙都縣,真人施存治之。

第三仙磕山

在溫州梁城縣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張重華治之。

第四東仙源

在臺州黃巖縣,屬地仙劉奉林治之。

第五西仙源

亦在臺州黃巖縣嶠嶺一百二十里,屬地仙張兆期治之。

第六南田山

在東海東,舟船往來可到,屬劉真人治之。

第七玉溜山

在東海近蓬萊島上,多真仙居之,屬地仙許邁治之。

第八清嶼山

在東海之西,與扶桑相接,真人劉子光治之。

第九郁木洞

在玉笥山南,是蕭子云侍朗隱處。至今陰雨猶聞絲竹之音,往往樵人遇之,屬地仙赤魯班主之。

第十丹霞洞

在麻姑山是蔡經真人得道之處。至今雨夜多聞鐘磬之聲。屬蔡真人治之。

第十一君山

在洞庭青草湖中,屬地仙侯生所治。

第十二大若巖

在溫州永嘉縣東一百二十里,屬地仙李方回治之。

第十三焦源

在建州建陽縣北,是尹真人隱處。

第十四靈墟

在臺州唐興縣北,是白云先生隱處。

第十五沃州

在越州剡縣南,屬真人方明所治之。

第十六天姥岑

在剡縣南,屬真人魏顯仁治之。

第十七若耶溪

在越州會稽縣南,屬真人山世遠所治之。

第十八金庭山

在廬州巢縣,別名紫微山屬馬仙人治之。

第十九清遠山

在廣州清遠縣,屬陰真人治之。

第二十安山

在交州北,安期先生隱處,屬先生治之。

第二十一馬嶺山

在郴州郭內水東蘇耽隱處,屬真人力牧主之。

第二十二鵝羊山

在潭州長沙縣,婁駕先生所隱處。

第二十三洞真墟

在潭州長沙縣,西岳真人韓終所治之處。

第二十四青玉壇

在南岳祝融峰,西青鳥公治之。

第二十五光天壇

在衡岳西源頭,鳳真人所治之處。

第二十六洞靈源

在南岳招仙觀,觀西鄧先生所隱地也。

第二十七洞宮山

在建州關隸鎮五嶺里,黃山公主之。

第二十八陶山

在溫州安國縣,陶先生曾隱居此處。

第二十九三皇井,

在溫州橫陽縣,真人鮑察所治處。

第三十爛柯山

在衢州信安縣,王質先生隱處。

第三十一勒溪

在建州建陽縣東,是孔子遺硯之所。

第三十二龍虎山

在信州貴溪縣,仙人張巨君主之。

第三十三靈山

在信州上饒縣北,墨真人治之。

第三十四泉源

在羅浮山中,仙人華子期治之。

第三十五金精山

在虔州虔化縣,仇季子治之。

第三十六閤皁山

在吉州新淦縣,郭真人所治處。

第三十七始豐山

在洪州豐城縣,尹真人所治之地。

第三十八逍遙山

在洪州南昌縣,徐真人治之地。

第三十九東白源

在洪州新吳縣東,劉仙人所治之地。

第四十缽池山

在楚州王喬得道之處。

第四十一論山

在潤州丹徒縣,是終真人治之。

第四十二毛公壇

在蘇州長洲縣,屬莊仙人修道之所。

第四十三雞籠山

在和州歷陽縣,屬郭真人治之。

第四十四桐柏山

在唐州桐柏縣,屬李仙君所治之處。

第四十五平都山

在忠州,是陰真君上升之處。

第四十六綠蘿山

在朗州武陵縣,接桃源界。

第四十七虎溪山

在江州南彭澤縣,是五柳先生隱處。

第四十八彰龍山

在潭州澧陵縣北,屬臧先生治之。

第四十九抱福山

在連州連山縣,屬范真人所治處。

第五十大面山

在益州成都縣,屬仙人柏成子治之。

第五十一元晨山

在江州都昌縣,孫真人安期生治之。

第五十二馬蹄山

在饒州鄱陽縣,真人子州所治之處。

第五十三德山

在朗州武陵縣,仙人張巨君治之。

第五十四高溪藍水山

在雍州藍田縣,并太上所游處。

第五十五藍水

在西都藍田縣,屬地仙張兆期所治之處。

第五十六玉峰

在西都京兆縣,屬仙人柏戶治之。

第五十七天柱山

在杭州于潛縣,屬地仙王伯元治之。

第五十八商谷山

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隱處。

第五十九張公洞

在常州宜興縣,真人康桑治之。

第六十司馬悔山

在臺州天臺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處。

第六十一長在山

在齊州長山縣,是毛真人治之。

第六十二中條山

在河中府虞鄉縣管,是趙仙人治處。

第六十三茭湖魚澄洞

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隱此處。

第六十四綿竹山

在漢州綿竹縣,是瓊華夫人治之。

第六十五滬水,

在西梁州,是仙人安公治之。

第六十六甘山

在黔南,是寧真人治處。

第六十七晃山

在漢州,是赤須先生治之。

第六十八金城山

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處。

第六十九云山

在邵州武剛縣,屬仙人盧生治之。

第七十北邙山

在東都洛陽縣,屬魏真人治之。

第七十一盧山

在福州連江縣,屬謝真人治之。

第七十二東海山

在海州東二十五里,屬王真人治之。

求道家36洞天72福地衛星地圖具體位置

道家36洞天與72福地

道家36洞天

第一洞天 霍桐山洞 周回叁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

第二洞天 東岳泰山洞 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袞州乾封縣。

第叁洞天 南岳衡山洞 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縣。

第四洞天 西岳華山洞 周回叁百里,名曰物仙洞天,在華州華陰縣。

第五洞天 北岳常山洞 周回叁千里,名曰物玄洞天,在州常山曲陽縣。

第六洞天 中岳嵩山洞 周回叁千里,名曰司馬洞天,在東都登封縣。

第七洞天 峨嵋山洞周 回叁百里,名曰虛陵洞天,在嘉州峨嵋縣。

第八洞天 廬山洞周 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靈真天,在江州德安縣。

第九洞天 四明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

第十洞天 會稽山洞 周回叁百五十里,名曰極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陰縣鏡湖中。

第十一洞天 太白山洞 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長安縣連終南山。

第十二洞天 西山洞 周回叁百里,名曰天柱寶極玄天,在洪州南昌縣。

第十叁洞天 小溈山洞 周回叁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陸縣。

第十四洞天 潛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懷寧縣。

第十五洞天 鬼谷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貴玄司真天,在信州貴溪縣。

第十六洞天 武夷山洞 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

第十七洞天 笥山洞 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樂天,在吉州永新縣。

第十八洞天 華蓋山洞 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溫州永嘉縣。

第十九洞天 蓋竹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長耀寶光天,在臺州黃巖縣。

第二十洞天 都嶠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寶玄洞天,在容州普寧縣。

第二十一洞天 白石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秀樂長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又云和州含山縣。

第二十二洞天 岣漏山洞 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闕寶圭天,在客州北流縣。

第二十叁洞天 九疑山洞 周回叁千里,名曰朝真太虛天,在道州延唐縣。

第二十四洞天 洞陽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陽隱觀天,在潭州長沙縣。

第二十五洞天 幕阜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縣。

第二十六洞天 大酉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華妙天,在辰州七十里。

第二十七洞天 金庭山洞 周回叁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縣。

第二十八洞天 麻姑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撫州南城縣。

第二十九洞天 仙都山洞 周回叁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云縣。

第叁十洞天 青田山洞 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鶴天,在處州青田縣。

第叁十一洞天 鐘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潤州上元縣。

第叁十二洞天 良常山洞 周回叁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潤州句客縣。

第叁十叁洞天 紫蓋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荊州常陽縣。

第叁十四洞天 天目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天蓋滌玄天,在杭州余杭縣。

第叁十五洞天 桃源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縣。

第叁十六洞天 金華山洞 周回五十里,名曰金華洞元天,在婺州金華縣

道教七十二福地

七十二福地《天地宮府圖》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詞,其出現甚早,編集東晉上清派仙人本業的《道跡經》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AE“七十二福地”一詞亦見于南北朝道書,《敷齋威儀經》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體名目則載于唐道士司馬承禎所編《天地宮府圖》等書中。它們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寧府句容縣(今屬江蘇);

第二,蓋竹山,在衢州仙都縣(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縣),或謂與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溫州梁城縣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溫州未置梁城縣,疑是唐之 “樂成縣”,即今樂清,其境內名勝北雁蕩山有白溪鎮,是否,未詳);

第四,東仙源,在臺州黃巖縣(今屬浙江);

第五,西仙源,亦在臺州黃巖縣嶠嶺一百二十里,屬地仙張兆期治之。

第六,南田山,在東海東。傳說舟船可至,據《輿地紀勝》稱,在浙江青田縣南田,為古稱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東海近蓬萊島上;

第八,清嶼山,在東海之西,與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內)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內)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巖,在溫州永嘉縣(今屬浙江)。傳為陶弘景修《真誥》處;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陽縣(今屬福建)北;

第十四,靈墟,在臺州唐興縣(今浙江天臺)北。曾是唐道士司馬承禎隱處;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縣(今浙江嵊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越人語天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會稽縣(今浙江紹興)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縣東,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記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為最。或曰別名紫微山,在廬州巢縣(今屬安徽);

第十九,清遠山,在廣州清遠縣(今屬廣東);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廣東、廣西)北;

第二十一,馬嶺山,在郴州郭內(今湖南郴縣)水東;

第二十二,鵝羊山,在潭州長沙縣(今屬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長沙縣,一作“洞真壇”;

第二十四,青玉壇,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壇,在衡山西源頭;

第二十六,洞靈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觀西;

第二十七,洞宮山,在建州關隸鎮五嶺(今福建政和、周寧、屏南等縣間之洞宮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溫州安國縣(當為安固縣,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隱居此處;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溫州橫陽縣(今浙江平陽);

第三十,爛柯山,在衢州信安縣(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陽(今屬福建)東;

第三十二,龍虎山,在信州貴溪縣(今屬江西)。系正一道壇所在;

第三十三,靈山,在信州上饒縣(今屬江西)。一作“靈應山”,在饒州(治在今江西波陽)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羅浮山(今廣東博羅境內);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縣(今江西寧都);

第三十六,閣皂山,在吉州新淦縣(今江西清江)。系靈寶派道壇;

第三十七,始豐山,在洪州豐城縣(今屬江西);

第三十八,逍遙山,在洪州南昌縣(今江西南昌)。許遜修道處;

第三十九,東白源,在洪州新吳縣(今江西奉新)東;

第四十,缽池山,在楚州(今江蘇淮安);

第四十一,論山,在潤州丹徒縣(今屬江蘇);

第四十二,毛公壇,在蘇州長洲縣(今江蘇吳縣)。或云在蘇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壇;

第四十三,雞籠山,在和州歷陽縣(今安徽和縣);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縣(今屬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縣(今四川豐都);

第四十六,綠蘿山,在朗州武陵縣(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澤縣(今屬江西)。晉陶淵明隱居處。一說即廬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龍山,在潭州醴陵縣(今屬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連州保安鎮(今屬廣東),粵北湘南道教的洞天福地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縣(今屬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縣(今屬江西);

第五十二,馬蹄山,在饒州鄱陽縣(今江西波陽)。一作“馬跡山”,或說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懷寧),或說在潤州丹徒縣(今屬江蘇);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縣(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藍水山,在雍州藍田縣(今屬陜西);

第五十五,藍水,在西都藍田縣(今屬陜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縣(今陜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濟縣蒲州鎮);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潛縣(今浙江臨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陜西商縣)。

第五十九,張公洞,在常州宜興縣(今江蘇宜興市);

第六十,司馬悔山,在臺洲天臺(今屬浙江); ~)

第六十一,長在山,在齊州長山縣(今屬山東鄒平);

第六十二,中條山,在河中府虞鄉縣(今山西永濟)。或云在河中永樂(山西芮城縣永樂鎮),實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魚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魚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寧波西南);

第六十四,綿竹山,在漢州綿竹縣(今屬四川);

第六十五,瀘水,在西梁州(指《禹貢》所說梁州,今雅礱江及與金沙江匯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貴州),一說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縣鄰近貴州處);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漢州(治在今四川廣漢);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說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剛縣(今湖南武岡);

第七十,北邙山,在東都洛陽縣(今河南洛陽);

第七十一,盧山,在福州連江縣(今屬福建);

第七十二,東海山,在海州(今江蘇連云港海州鎮)東二十五里,即云臺山。

以上據唐道士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次序排列。杜光庭《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和李思聰《洞淵集》所說,順序及具體名稱均多與此異。茲錄北宋道士李思聰所編《洞淵集》,所列宋代七十二福地名于下,聊以備考:地肺山、蓋竹山、青遠山、安山、石磕山、東仙源、青嶼山、郁木坑、赤水山、麻姑山頂后、君山、桂源、靈墟、沃洲、天姥岑、若耶溪、金庭山、馬嶺山、鵝羊山、真墟、清玉壇、光天壇、洞宮、陶山、洞靈源、三皇井、爛柯山、勒溪、龍虎山、靈山、白水源、逍遙山、閣皂山、始豐山、金精山、東白源、缽池山、論山、毛公壇、雞籠山、桐柏山、平都山、綠羅山、彰縣山、抱福山、大面山、虎溪、元辰山、馬跡山、地德山、藍水、玉峰山、天目山、商谷山、張公洞、魚湖洞、中條山、地靈墟、綿竹山、甘山、瑰山、金城山、地靈山、北邙山、武當山、女兒山、少室山、廬山、西源山、南田山、玉溜山、抱犢山

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在哪?

教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游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游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

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第一洞天 霍桐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

第二洞天 東岳泰山洞

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袞州乾封縣。

第三洞天 南岳衡山洞

周回七百里,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縣。

第四洞天 西岳華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物仙洞天,在華州華陰縣。

第五洞天 北岳常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物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陽縣。

第六洞天 中岳嵩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司馬洞天,在東都登封縣。

第七洞天 峨嵋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虛陵洞天,在嘉州峨嵋縣。

第八洞天 廬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洞靈真天,在江州德安縣。

第九洞天 四明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山赤水天。

第十洞天 會稽山洞

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極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陰縣鏡湖中。

第十一洞天 太白山洞

周回五百里,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長安縣連終南山。

第十二洞天 西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天柱寶極玄天,在洪州南昌縣。

第十三洞天 小溈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陸縣。

第十四洞天 潛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懷寧縣。

第十五洞天 鬼谷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貴玄司真天,在信州貴溪縣。

第十六洞天 武夷山洞

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

第十七洞天 笥山洞

周回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樂天,在吉州永新縣。

第十八洞天 華蓋山洞

周回四十里,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溫州永嘉縣。

第十九洞天 蓋竹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長耀寶光天,在臺州黃巖縣。

第二十洞天 都嶠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寶玄洞天,在容州普寧縣。

第二十一洞天 白石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秀樂長真天,在郁林州南海之南也,

又云和州含山縣。

第二十二洞天 岣漏山洞

周回四十里,名曰玉闕寶圭天,在客州北流縣。

第二十三洞天 九疑山洞

周回三千里,名曰朝真太虛天,在道州延唐縣。

第二十四洞天 洞陽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陽隱觀天,在潭州長沙縣。

第二十五洞天 幕阜山洞

周回一百八十里,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縣。

第二十六洞天 大酉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華妙天,去辰州七十里。

第二十七洞天 金庭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縣。

第二十八洞天 麻姑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在撫州南城縣。

第二十九洞天 仙都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云縣。

第三十洞天 青田山洞

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鶴天,在處州青田縣。

第三十一洞天 鐘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潤州上元縣。

第三十二洞天 良常山洞

周回三十里,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潤州句客縣。

第三十三洞天 紫蓋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荊州常陽縣。

第三十四洞天 天目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天蓋滌玄天,在杭州余杭縣。

第三十五洞天 桃源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縣。

第三十六洞天 金華山洞

周回五十里,名曰金華洞元天,在婺州金華縣。

洞天福地,道教所劃分七十二處名山洞府福地,

其間多得道成仙之所。

第一福地 肺山

在江寧句容縣界

第二福地 蓋竹山

在衢州仙都縣

第三福地 仙磕山

在溫州梁城縣十五里近白溪草巿

第四福地 東仙源

在臺州黃巖縣

第五福地 西仙源

在臺州黃巖縣嶠嶺一百二十里

第六福地 南田山

在東海東,舟船往來可到

第七福地 玉溜山

在東海近蓬萊島上

第八福地 青嶼山

在東海之西,與扶桑相接

第九福地 郁木洞

在玉芛山南

第十福地 丹霞山

在麻姑山

第十一福地 君山

在洞庭青草湖中

第十二福地 大若巖

在溫州永嘉縣東一百二十里

第十三福地 焦源

在建州建陽縣北

第十四福地 靈墟

在臺州唐興縣北

第十五福地 沃州

在越州剡縣南

第十六福地 天姥嶺

在剡縣南

第十七福地 若耶溪

在越州會稽縣南

第十八福地 金庭山

在廬州巢縣,別名紫微山

第十九福地 清遠山

在廣州清遠縣

第二十福地 安山

在交州北

第二十一福地 馬嶺山

在柳州郭內水東

第二十二福地 鵝羊山

在潭州長沙縣

第二十三福地 洞真墟

在潭州長沙縣

第二十四福地 青玉壇

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福地 光天壇

在衡岳西源頭

第二十六福地 洞靈源

在南岳招仙觀西

第二十七福地 洞宮山

在建州關隸鎮五嶺里

第二十八福地 陶山

在溫州安國縣

第二十九福地 皇井

在溫州橫陽縣

第三十福地 爛柯山

在衛州信安縣

第三十一福地 勒溪

在建州建陽縣東

第三十二福地 龍虎山

在信州貴溪縣

第三十三福地 靈山

在信州上饒縣北

第三十四福地 泉源

在羅浮山中

第三十五福地 金精山

在虔州虔化縣

第三十六福地 閣皂山

在吉州新淦縣

第三十七福地 始豐山

在洪州城縣

第三十八福地 逍遙山

在洪州南昌縣

第三十九福地 東白源

在洪州新吳縣東

第四十福地 缽池山

在楚州

第四十一福地 論山

在潤州丹徒縣

第四十二福地 毛公壇

在蘇州長州縣

第四十三福地 雞籠山

在和州歷陽縣

第四十四福地 桐柏山

在唐州桐柏縣

第四十五福地 平都山

在忠州

第四十六福地 綠夢山

在朗州武陵縣,接桃源界

第四十七福地 虎溪山

在江州南彭澤縣

第四十八福地 彰龍山

在潭州澧陵縣北

第四十九福地 抱福山

在連州連山縣

第五十福地 大面山

在益州成都縣

第五十一福地 元晨山

在江州都昌縣

第五十二福地 馬蹄山

在饒州鄱陽縣

第五十三福地 德山

在朗州武陵縣

第五十四福地 高溪藍水山

在雍州藍田縣

第五十五福地 藍水

在西都藍田縣

第五十六福地 玉峰

在西都京兆縣

第五十七福地 柱山

在杭州於潛縣

第五十八福地 商谷山

在商州

第五十九福地 張公洞

在常州宜興縣

第六十福地 司馬梅山

在臺州天臺山北

第六十一福地 長在山

在齊州長山縣

第六十二福地 中條山

在河中府虞鄉縣

第六十三福地 茭湖魚澄洞

在西古姚

第六十四福地 綿竹山

在漢州綿竹縣

第六十五福地 瀘水

在西梁州

第六十六福地 甘山

在黔南

第六十七福地 晃山

在漢州

第六十八福地 金城山

在古限戍,又云石戍

第六十九福地 云山

在邵州武剛縣

第七十福地 北邙山

在東都洛陽縣

第七十一福地 廬山

在福州連江縣

第七十二福地 東海山

在海州東二十五里。

三十六福地,七十二洞天是哪些

十大洞天

《天地宮府圖》云:“十大洞天者,處大地名山之間,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東晉道經《道跡經》(編集東晉上清派“仙人本業”,實為《真誥》別本)臚列十大山洞及與此相應的十大洞天,后為唐司馬承禎《上清天地宮府圖經》和杜光庭《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等道書所據。它們是:

第一,王屋山洞,號“小有清虛天”。在王屋縣(今山西垣曲、陽城和河南濟源等縣之間);

第二,委羽山洞,號“大有空明天”(“空”,一作“虛”)。在黃巖縣(今屬浙江);

第三,西城山洞,號“太玄總真天”。未詳所在,陶弘景《登真隱訣》疑在終南太一山,杜光庭云在蜀州;

第四,西玄山洞,號“三玄極真天”。亦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

第五,青城山洞,號“寶仙九室天”。在青城縣(今四川都江堰市);

第六,赤城山洞,號“上玉清平山”(《天地宮府圖》作“上清玉平之洞天)。在唐興縣(今浙江天臺);

第七,羅浮山洞天,號“朱明耀真天”(“耀”,一作“輝”)。在博羅縣(今屬廣東);

第八,句曲山洞,號“金壇華陽天”。在句容縣(今屬江蘇);系上清道壇,茅山宗本山;

第九,林屋山洞,號“左神幽虛天”(《天地宮府圖》作“龍神幽虛之洞天”)。在洞庭湖口,而杜光庭則稱在蘇州吳縣(今屬江蘇);

第十,括蒼山洞,號“成德隱玄天”。在樂安縣(今浙江仙居。主峰在臨海縣境內)。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相對于十大洞天而言。《天地宮府圖》云:

“三十六小洞天在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統治之處也。”《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序》引《龜山玉經》則謂,三十六洞天“別有日月星辰靈仙宮闕,主御罪福,典錄死生,有高真所據,仙王所理”。三十六洞天一詞,始見于東晉上清派道書。《真誥?稽神樞》云:“大天之內,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據道書所載,它們是:

第一,霍桐山洞,名“霍林洞天”。在福州長溪縣(今福建霞浦縣南);

第二,東岳太山洞,名“蓬玄洞天”。在兗州乾封縣(今山東泰安),自漢以來認為系考校死魂鬼神處;

第三,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縣(今屬湖南),《元始上真眾仙記》謂赤帝祝融氏治衡霍山。又云魏夫人(魏華存)治南岳山。按安徽霍山,古名衡山,一名天柱山。《抱樸子內篇》所謂“衡霍正岳”指此。

第四,西岳華山洞,名“總仙洞天”,亦號“極真洞天”。在華州華陰縣(今屬陜西);

第五,北岳常山洞,名“總玄洞天”。在恒州曲陽縣(今屬河北),明清以后改祀于山西渾源;

第六,中岳嵩山洞,名“司馬洞天”。在登封縣(今屬河南);

第七,峨眉山洞,名“虛陵洞天”。在嘉州峨眉縣(今四川峨眉山市);

第八,廬山洞,名“洞靈真天”。在江州德安縣(今江西九江);

第九,四明山洞,名“丹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縣(今屬浙江。山實在寧波市西南);

第十,會稽山洞,名“極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陰縣(今浙江紹興)鏡湖中,或云為蜀郡陽平山;

第十一,太白山洞,名“玄德洞天”。在京兆府長安縣(實在今陜西周至、眉縣、太白等縣間);

第十二,西山洞,名“天柱寶極玄天”。在洪州南昌縣(今江西南昌);

第十三,小溈山洞,名“好生玄上天”。在潭州醴陵縣(今屬湖南)。按小溈山洞,一作大圍山;

第十四,潛山洞,名“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懷寧縣(晉置,治今安徽潛山);

第十五,鬼谷山洞,名“貴玄司真天”。在信州貴溪縣(今屬江西),傳為張陵煉丹處;

第十六,武夷山洞,名“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陽縣(今福建崇安,晉屬建陽縣,南唐置崇安場);

第十七,玉笥山洞,名“太玄法樂天”。在吉州永新縣(今屬江西);

第十八,華蓋山洞,名“容成大玉天”。周回四十里,在溫州永嘉縣(今溫州市),按此與江西華蓋山同名異地;

第十九,蓋竹山洞,名“長耀寶光天”。在臺州黃巖縣(今屬浙江);

第二十,都嶠山洞,名“寶玄洞天”。在容州普寧縣(今廣西容縣);

第二十一,白石山洞,名“秀樂長真天”。在郁林州(今廣西郁林)南海之南,或云和州含山縣(今屬安徽);

第二十二,句漏山洞,名“玉闕寶圭天”。在容州北流縣(今屬廣西),傳為葛洪煉丹處;

第二十三,九疑山洞,名“朝真太虛天”。在道州延唐縣(今湖南寧遠);

第二十四,洞陽山洞,名“洞陽隱觀天”。在潭州長沙縣(今湖南瀏陽縣西北);

第二十五,幕阜山洞,名“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縣(今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邊境處);

第二十六,大酉山洞,名“大酉華妙天”。在辰州(今湖南沅陵)西北;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名“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名“丹霞天”。在撫州南城縣(今屬江西);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名“仙都祈仙天”。在處州縉云縣(今屬浙江);

第三十,青田山洞,名“青田大鶴天”。在處州青田縣(今屬浙江);

第三十一,鐘山洞,名“朱日太生天”。在潤州上元縣(今江蘇南京);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名“良常放命洞天”在潤州句容縣(今屬江蘇),近小茅山;

第三十三,紫蓋山洞,名“紫玄洞照天”。在荊州當陽縣(今屬湖北);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名“天蓋滌玄天”。在杭州余杭縣(今屬浙江);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名“白馬玄光天”。在玄洲武陵縣(今湖南桃源);

第三十六,金華山洞,名“金華洞元天”。在婺州金華縣(今屬浙江)。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宮府圖》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間,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間多得道之所。”“福地”一詞,其出現甚早,編集東晉上清派仙人本業的《道跡經》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七十二福地”一詞亦見于南北朝道書,《敷齋威儀經》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體名目則載于唐道士司馬承禎所編《天地宮府圖》等書中。它們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寧府句容縣(今屬江蘇);

第二,蓋竹山,在衢州仙都縣(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縣),或謂與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溫州梁城縣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溫州未置梁城縣,疑是唐之“樂成縣”,即今樂清,其境內名勝北雁蕩山有白溪鎮,是否,未詳);

第四,東仙源,在臺州黃巖縣(今屬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臺州黃巖縣嶠嶺;

第六,南田山,在東海東。傳說舟船可至,據《輿地紀勝》稱,在浙*田縣南田,為古稱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東海近蓬萊島上;

第八,清嶼山,在東海之西,與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永新境內)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內)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巖,在溫州永嘉縣(今屬浙江)。傳為陶弘景修《真誥》處;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陽縣(今屬福建)北;

第十四,靈墟,在臺州唐興縣(今浙江天臺)北。曾是唐道士司馬承禎隱處;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縣(今浙江嵊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越人語天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會稽縣(今浙江紹興)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嵊縣東,上有金庭洞。唐裴通記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為最。或曰別名紫微山,在廬州巢縣(今屬安徽);

第十九,清遠山,在廣州清遠縣(今屬廣東);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廣東、廣西)北;

第二十一,馬嶺山,在郴州郭內(今湖南郴縣)水東;

第二十二,鵝羊山,在潭州長沙縣(今屬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長沙縣,一作“洞真壇”;

第二十四,青玉壇,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壇,在衡山西源頭;

第二十六,洞靈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觀西;

第二十七,洞宮山,在建州關隸鎮五嶺(今福建政和、周寧、屏南等縣間之洞宮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溫州安國縣(當為安固縣,今浙江瑞安)。陶弘景曾隱居此處;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溫州橫陽縣(今浙江平陽);

第三十,爛柯山,在衢州信安縣(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陽(今屬福建)東;

第三十二,龍虎山,在信州貴溪縣(今屬江西)。系正一道壇所在;

第三十三,靈山,在信州上饒縣(今屬江西)。一作“靈應山”,在饒州(治在今江西波陽)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羅浮山(今廣東博羅境內);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縣(今江西寧都);

第三十六,閣皂山,在吉州新淦縣(今江西清江)。系靈寶派道壇;

第三十七,始豐山,在洪州豐城縣(今屬江西)

第三十八,逍遙山,在洪州南昌縣(今江西南昌)。許遜修道處;

第三十九,東白源,在洪州新吳縣(今江西奉新)東;

第四十,缽池山,在楚州(今江蘇淮安);

第四十一,論山,在潤州丹徒縣(今屬江蘇);

第四十二,毛公壇,在蘇州長洲縣(今江蘇吳縣)。或云在蘇州洞庭湖中包山七十二壇;

第四十三,雞籠山,在和州歷陽縣(今安徽和縣);

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縣(今屬河南);

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酆都縣(今四川豐都);

第四十六,綠蘿山,在朗州武陵縣(今湖南桃源)北;

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澤縣(今屬江西)。晉陶淵明隱居處。一說即廬山虎溪;

第四十八,彰龍山,在潭州醴陵縣(今屬湖南)北;

第四十九,抱福山,在連州連山縣(今屬廣東),或云在南海交州。一作“抱犢山”,在潞州上黨(今山西長治);

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縣(今屬四川都江堰市);

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縣(今屬江西);

第五十二,馬蹄山,在饒州鄱陽縣(今江西波陽)。一作“馬跡山”,或說在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懷寧),或說在潤州丹徒縣(今屬江蘇);

第五十三,德山(一作“地德山”),在朗州武陵縣(今湖南桃源);

第五十四,高溪藍水山,在雍州藍田縣(今屬陜西);

第五十五,藍水,在西都藍田縣(今屬陜西);

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縣(今陜西西安)。或作“玉峰山”,在河中府(治在今山西永濟縣蒲州鎮);

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潛縣(今浙江臨安境);

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治在今陜西商縣)。

第五十九,張公洞,在常州宜興縣(今江蘇宜興市);

第六十,司馬悔山,在臺洲天臺(今屬浙江);

第六十一,長在山,在齊州長山縣(今屬山東鄒平);

第六十二,中條山,在河中府虞鄉縣(今山西永濟)。或云在河中永樂(山西芮城縣永樂鎮),實指一山;

第六十三,茭湖魚澄洞,在西古姚州(治在今云南姚安)。一作“魚湖洞”,在四明山(浙江寧波西南);

第六十四,綿竹山,在漢州綿竹縣(今屬四川);

第六十五,瀘水,在西梁州(指《禹貢》所說梁州,今雅礱江及與金沙江匯合后一段);

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泛指今貴州),一說在黔州(今四川彭水、黔江等縣鄰近貴州處);

第六十七,王晃山(一作“瑰山”),在漢州(治在今四川廣漢);

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一說在云中郡(治在今山西大同);

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剛縣(今湖南武岡);

第七十,北邙山,在東都洛陽縣(今河南洛陽);

第七十一,盧山,在福州連江縣(今屬福建);

第七十二,東海山,在海州(今江蘇連云港海州鎮)東二十五里,即云臺山。

以上據唐道士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次序排列。

請問大俠們:聽說湖南郴州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稱,那么其他的十七個福地分別是哪里?

道家七十二福地

郴州被排在了二十五

第一福地地肺山,一名太乙山,在江蘇江寧府句容縣。漢四皓高士隱此不受高祖召。

第二福地蓋竹山,在浙江臺州府臨海縣。施真人得道處。

第三福地仙巖山,在浙江溫州府瑞安縣,宋陳傅良讀書于此朱子嘗訪之。

第四福地大滌山,在浙江杭州府余杭縣。大滌語何法仁曰汝居此可逃世成真。

第五福地仇池山,在廿肅階州成縣。唐羅公遠真人修道處。

第六福地具茨山,在河南許州府臨潁縣。昔黃帝嘗登此山。唐盧照鄰隱于此。

第七福地高蓋山,在福建福州府侯官縣西南劉彝諸賢嘗隱于此。

第八福地青嶼山,在山東沂州府東海中。姜一真真君隱于此。

第九福地都水洞,一名玉笥山。在江西吉安府永寧縣。南北朝蕭子云侍郎棲隱處。

第十福地丹霞洞,在江西建昌府南城縣。蔡經真人成道處。

十一福地君山,在湖南岳州府巴陵縣西南洞庭湖中。湘君游憩之所。

十二福地赤水巖,在浙江溫州府永嘉縣。地仙李方回先師棲隱處。

十三福地姑射山,在山西平陽府臨汾縣西。莊子所謂藐姑射之山即此。

十四福地靈墟山,在安徽太平府當涂縣東三十里。白云先生棲隱處。

十五福地沃州山,與天姥山對峙,在浙江紹興府新昌縣。晉支遁真人放鶴處。

十六福地天姥山,在浙江紹興府新昌縣東。李凝姬修道處。

十七福地若耶溪,在浙江紹興府會稽縣。越西施采蓮于此。南北朝何允棲隱處。

十八福地金庭山,一名紫微山。在浙江紹興府嵊縣。上有金庭洞,馬仙翁棲隱處。

十九福地峽山,一名中宿峽。在廣東廣州府清遠縣。相傳黃帝二少子太煥太英隱居于此。

二十福地安山,一名白云山。在廣東廣州府城東北。漢安期生真人沖舉于此。

二十一福地焦源山,在福建建寧府建陽縣北真人霍童所居。

二十二福地鵝羊山,在湖南長沙府長沙縣儀封人方回桀溺秦不虛隱于此。

二十三福地合皂山,在江西臨江府清江縣。晉許遜真君棲隱處。

二十四福地青玉壇,在湖南衡州府衡山縣。乃祝融君游憩之所。

二十五福地馬嶺山,一名蘇仙山。在湖南郴州東北。晉蘇耽入山修道,其母窺之見乘白馬飄然。

二十六福地洞靈源,在湖南衡州府衡山縣招仙觀西。唐李鄴侯讀書于此。

二十七福地洞宮山,在福建建寧府浦城縣。晉魏夫人華存以洞宮為棲真之所。

二十八福地陶公山,在廣東瓊州府城東南。陶安公真人棲隱處。

二十九福地頂湖山,在廣東肇慶府高要縣東北四十里。明溫倬臣仙人隱此。

三十福地泐溪,在廣東韶州府樂昌縣。有仙人石室高三十余丈。

三十一福地泉源洞,在廣東惠州府博羅縣與鐵橋相接。唐軒轅集嘗隱于此。

三十二福地龍虎山,山上兩石對峙如龍昂虎踞。在江西廣信府貴溪縣西南。漢張道陵得道于此。

三十三福地靈山,在江西廣信府上饒縣西北。北宋辛幼安嘗隱于此。

三十四福地蘇門山,在河南衛輝府輝縣西北七里。孫登嘗隱于此。

三十五福地金精山,在江西寧都洲。漢女仙張麗英飛升之所。

三十六福地馬當山,在江西九江府彭澤縣。晉王勃順舟而下至洪州作滕王閣序。

三十七福地始豐山,在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漢吳猛真人成道處。

三十八福地逍遙山,在四川成都府簡州。隋劉慶善仙人嘗游于此。

三十九福地砵池山,在江蘇淮安府山陽縣西北十五里。晉王喬真人成道處。

四十福地雞籠山,在安徽和州含山縣西北三十五里。宋王中正成道之所。

四十一福地毛公壇,在江蘇蘇州府吳縣西南洞庭湖中。漢劉根真人得道處。

四十二福地綠蘿山,在湖南常德府桃源縣南十五里。魏伯陽真人棲隱處。

四十三福地防山,在山東兗州府曲阜縣東二十里。先賢顏子有墓于此。

四十四福地桐柏山,在浙江臺州府天臺縣。桐柏真人張大順修道于此。

四十五福地平都山,在四川忠州酆都縣東北。唐舉真人得道于此。

四十六福地金堂山,在四川成都府金堂縣東南五十里。唐李八百仙人嘗游于此。

四十七福地虎溪山,在江西九江府德安縣。晉慧遠送五柳先生于此。

四十八福地彰龍山,在湖南長沙府醴陵縣。晉司馬徽隱居于此。

四十九福地抱犢山,在山西潞安府壺關縣。王烈入山見石室有書歸問嵇叔夜處。

五十福地大面山,在四川成都府成都縣。漢王褒真人隱于此。

五十一福地蘇山,一名元辰山。在江西南康府都昌縣。西晉蘇耽真人得道于此。

五十二福地馬跡山,在江西饒州府鄱陽縣東北。董幼真人棲隱處。

五十三福地德山,在湖南常德府武陵縣。地仙張巨君成道處。

五十四福地涼風原,在陜西四安府臨潼縣距藍田縣五十里。

五十五福地藍水山,在陜西西安府藍田縣。仙人張兆期棲隱處。

五十六福地玉峰山,在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東北。地仙柏戶棲隱處。

五十七福地天柱山,在浙江杭州府余杭縣西南。邵康節先生卜居于此。

五十八福地商山,在陜西商州雒南縣南晉臺產專天文星算之術嘗隱居于此。

五十九福地張公洞,在江蘇常州府宜興縣。漢張道陵嘗修煉于此。

六十福地緱氏山,在河南河南府偃師縣。王子晉于七月七日升仙于此。

六十一福地長白山,在山東濟南府鄒平縣南二十里。宋范文正公嘗居于此。

六十二福地少室山,在河南河南府登封縣。唐李渤筑室于此自號少室山人。

六十三福地中條山,在山西蒲州府永濟縣。漢張果隱于此嘗乘白馬日行數萬里。

六十四福地綿竹山,在四川綿州綿竹縣。唐李淳風真人修道于此。

六十五福地武當山,一名太和山又名元獄山。在湖北襄陽府均州。昔真武修煉于此。陳希夷誦經處

六十六福地女凡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陽縣。蘭香神女上升遺幾于此。

六十七福地瑰山,在四川成都府漢州。張桓侯成道于此。

六十八福地金城山,在安徽池州府石埭縣。石長生真人得道處。

六十九福地云山,在湖南寶慶府武岡州。韓終真人修道處。

七十福地北邙山,在河南河南府洛陽縣。鄧夸父真人棲隱處。

七十一福地盧山,在山東青州府諸城縣東南三十里。秦人盧敖隱于此。

七十二福地東嶗山,在山東青州府壽光縣。孫紫陽真人修道于此。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3319.html

分享給朋友:

“三十七福地是哪里(中華七十二福地)” 的相關文章

鳳麟膠盡夜如何,鳳麟丸是什么藥

鳳麟膠盡夜如何,鳳麟丸是什么藥

今天給各位分享鳳麟膠盡夜如何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鳳麟丸是什么藥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中國神話的10洲 10個修真神洲???沒有,只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道教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游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

郁紆陟高岫怎么讀,郁悒的意思

郁紆陟高岫怎么讀,郁悒的意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郁紆陟高岫怎么讀,以及郁悒的意思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岫”怎么讀 一、岫的拼音是xiù 。二、岫的基本釋義:1、山穴:云繚繞而出~。2、山:開窗見遠~。三、岫的筆順:擴展資料相關組詞一、昆岫[kūn xiù]亦作“崐岫”。指?昆侖山。借指仙山。二...

古詩詞里的仙山有哪些 有仙山的詩句

古詩詞里的仙山有哪些 有仙山的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古詩詞里的仙山有哪些,以及有仙山的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稱為仙山的都有哪些 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渤海的東邊有五座仙山,而這五座仙山承載了千年來中國人對于長生不老的渴望,更催發了一個個故事。一?岱嶼...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