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愁有哪些(蘇軾的憂傷)
大家好,關于蘇軾的愁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蘇軾的憂傷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蘇軾的愁的詩
蘇軾 定風波
月滿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十五年間真夢里。何事。長庚對月獨凄涼。綠鬢蒼顏同一醉。還是。六人吟笑水云鄉。賓主談鋒誰得似。看取。曹劉今對兩蘇張。
蘇東坡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詩中含愁的詩句有哪些?
臨江仙·送錢穆父》
宋·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
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
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賞析
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的離別呢?結尾慰勉友人,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的人生態度,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曠達灑脫。
02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
作者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
03
《南陵別兒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賞析
詩情經過前面的層層推演,至此涌向高潮。“仰天大笑”可見其得意神態;“豈是蓬蒿人”顯示出無比自負的心理。這兩句把詩人躊躇滿志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04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賞析
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惹人眼花繚亂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就無任何意義與趣味。
05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賞析
用一“照”字,顯示光芒四射,英氣逼人。千秋絕唱,情調高昂,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英勇獻身。
唐詩宋詞中寫“愁”的詩句有哪些?
唐詩宋詞中寫“愁”的詩句有很多,主要的詩人詞人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李煜、李清照等。
在這里列舉一下主要的常見詩詞: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唐.杜甫《夢李白》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云》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唐.杜牧《遣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韜玉《貧女》
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唐.李商隱《錦瑟》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煥《涼州詞》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宋.李清照《聲聲慢》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李清照《一剪梅》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宋.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寫愁的詩句 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
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明日黃花蝶也愁。
——
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
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
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
蘇軾《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前赤壁賦中蘇軾的愁是什么。
第二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作者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這里所說的“美人”實際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這段歌詞全是化用《楚辭·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之意,并將上文“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的內容具體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已流露了失意和哀傷情緒,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簫的音調悲涼、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竟引得潛藏在溝壑里的蛟龍起舞,使獨處在孤舟中的寡婦悲泣。一曲洞簫,凄切婉轉,其悲咽低回的音調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文章也因之波瀾起伏,文氣一振。
第三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此段由賦赤壁的自然景物,轉而賦赤壁的歷史古跡。主人以“何為其然也”設問,客人以赤壁的歷史古跡作答,文理轉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陳其事,而是連用了兩個問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問道:“此非曹孟德之詩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勝問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兩次發問使文章又泛起波瀾。接著,追述了曹操破荊州、迫使劉琮投降的往事。當年,浩浩蕩蕩的曹軍從江陵沿江而下,戰船千里相連,戰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滿,趾高氣揚,在船頭對江飲酒,橫槊賦詩,可謂“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這類英雄人物,也只是顯赫一時,何況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才把悲傷愁苦“托遺響于悲風”,通過簫聲傳達出來。客的回答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個方面。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