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有多少種(古詩有哪幾個)
大家好,關于古詩有多少種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古詩有哪幾個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古詩詞分為哪幾類?
1、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
(1)、古體詩
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新樂府。
(2)、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包括:“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3)、詞
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
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闋、下闋、下片。
(4)、曲
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內容分: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悼亡詩、諷諭詩。
(1)、懷古詩
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
(2)、詠物詩
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3)、山水田園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4)、戰爭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發展到唐代。由于戰爭仍頻,統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5)、行旅詩和閨怨詩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這類詩文就特別多,它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或托物傳情,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6)、送別詩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故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一個永恒的主題。
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故送別詩所寫的具體內容及思想傾向往往有別。有的直接抒寫離別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寫離愁別恨,有的重在勸勉、鼓勵、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擴展資料
詩歌內容:
詩來源于生活。詩是生活大海的閃光。把詩與生活隔開,就無法認識詩的內容本質。
由于詩不是敘述生活而是歌唱生活,感情就是詩的主要內容,抒情美是詩的內容本質。感情要有所依。形象,使感情具象化、可感化。所以形象也是詩的內容的組成部分。詩是最富于哲理意味的文學樣式,它是文學領域中最“講理”的品種。感情來源于思想。思想同樣也是詩的內容的組成部分。
情、形、理的統一,構成詩的內容。
1、詩歌感情:
(1)、感情的真實性。
所謂真實,就是不說假話。詩總是樂于傾吐隱秘在自己胸中的悲歡。圓滑與世故都不應當是詩的品質。感情的真實還有一個廣闊領域。詩中除詩人以外的任務形象的感情也必須是真實的。
(2)、感情的獨立性。
真實的感情總是具體的、獨特的。它是獨立的不是缺乏個性的。感情的獨立性是感情的真實性的體現于延伸,是感性的外裝和標志。感情的獨立性使詩和讀者的心靈發生聯系,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對讀者變得親近。
感情的獨立性表現在善于發現“異”:能言人之未言;長于發現”異”:善言人之難言。
2、詩歌形象:
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也是藝術的基本規律。詩歌唱生活,也是形象地歌唱生活。在絕大多數詩歌中,主要形象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除了抒情主人公形象,詩歌一般獨有景物形象。
3、詩歌思想:
詩應當富于哲理。詩歌的思想富有哲理性,不同于哲學的思想:
(1)、詩歌的思想是感情晶體。
(2)、詩歌的思想是形象晶體。
(3)、詩歌的思想是機智語言的晶體。
4、詩歌意象:
意象是詩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作為一門語言藝術,詩一般不會通篇以抽象語言直接表達抽象的情思,而要借助意象表達。意象就是融匯著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詩要表現的,是詩人的主觀世界和詩人所面對的客觀世界。
在主觀世界一方,詩要表現的主要是情思和美,即詩人對世界和人生的情感體驗、思想穎悟以及審美感受。客觀世界要求于詩的,則是敘事和狀物,敘社會之事,狀自然之物。其所狀之物、所敘之事,往往也作為意象,借以寄寓主觀的情思及美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詩詞
古詩類型共分多少種
概括來說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又名古風,包括一些古絕(跟絕句差不多,不過是仄韻。),樂府詩,歌行體,雜言詩等等。
近體詩也叫格律詩,應該是我們接觸比較廣的了。南朝齊梁人沈約和一些愛好樂曲的朋友一起寫出了一種詩體,就是按照律鋪寫詩。這個包括的比較多,廣義定義來看包括:1.五言律詩
2.五言絕句
3.七言絕句
4.七言律詩
5.長律。如果從民間一些說法來看的話,還有六言律詩,因為六言律詩比較少見,樂感沒有五七言強烈,所以不算在其中,一共這幾種。
希望能夠幫到您,朋友!
古詩的種類有哪些?
古體詩的種類頗多,有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雜言詩(通常歸入七古)、古絕、樂府詩、柏梁體、歌行體、入律古風等。
1、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2、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3、唐代以后,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4、古體詩與近代詩區別
古詩分類有哪些呢?
古詩可以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
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這是一種分法。
古詩別稱:
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詩體名,為近代詩詞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各種詩體的統稱。
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所謂的近體詩。
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古詩的類型有哪幾種
1.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
(1)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楚辭體:是戰國時期 楚國屈原所創的一種詩歌形式,其特點是運用楚地方言、聲韻,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東漢劉向編輯的《楚辭》,全書十七篇,以屈原作品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離騷》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稱“楚辭體”為“騷體”。 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音樂機構,漢武帝時期大規模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后人統稱為漢樂府。后來樂府成為了一種詩歌體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區出土了一件鈕鐘,上書錯金銘文:“樂府”,2000年在西安秦遺址出土“樂府承印”封泥一枚,進一步肯定了這一史實,而非始于漢武帝時期。)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從上到下,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3)詞: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闋、下闋、下片。
(4)曲: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古詩的分類有哪幾種
(一)體裁
從廣義概念而言,古詩詞可分為哪幾類體裁?
詩、詞、曲三類.
古詩可分為哪幾類?
古體詩(古風、古詩)、近體詩(今體詩、格律詩)
今體詩可分為幾類?
律詩(五律、七律)和絕句(五絕、七絕)
律詩可分為哪幾聯? 體裁:從詩歌的格律(形式)上來分.
題材:從詩歌所寫的生活領域(內容)來分.
常見的詩歌題材一般有哪幾種?
1、寫景(抒情)詩
2、即事(詠懷)詩(敘事詠懷詩)
(包括送別詩、羈旅詩、閨怨詩、感時詩)
3、詠物(言志)詩
4、懷古(詠史)詩
5、田園(山水)詩
6、邊塞(征戰)詩
7、哲理詩等.
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分:
1、看朝代:近體詩出現在唐代之后,唐代之前的必為古體詩.
2、看字數和句數:近體詩基本為五言和七言,句數基本為四句或八句.
3、看押韻:古體詩押韻自由;而律詩押韻位置固定,即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個字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五律第一句不押韻的居多,七律第一句押韻的居多.
4、看對仗:若前面條件都符合,且是八句,那么分析三、四句和五、六句,看是否對仗,律詩一定是對仗的.
寫作手法(寫作技法)是個大概念,它包含了章法結構、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四個方面.
(一)章法結構:起承轉合、線索貫穿、前后照應、前后對照鮮明、過渡自然等.(見姚P56)
(二)古典詩詞常用的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描寫方法:可分為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細膩、多角度描寫(俯仰遠近、視覺聽覺等)、色彩渲染、對人物的描寫(動作、語言、心理、肖像、正面、側面、細節)等
抒情方法: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典抒情、借古諷今、懷古傷情).
(三)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
比喻(通感)、擬人、 夸張、借代、對比、對偶、雙關、互文、設問、反問等.(排比、引用、反復在古詩詞中不用)
(四)古典詩詞中常用的表現手法
起興(比興)、象征、正襯—襯托(烘托、側面烘托)、(對比)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寫哀、哀景寫樂) 、動靜結合、化動為靜、用典、化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事喻理)、借古諷今、懷古傷情、情景交融(觸景生情、借景抒情、景中藏情或寓情于景)、情中見景、虛實相生、點面結合、豐富的想象、聯想、含蓄、選用一些……意象渲染出……氣氛,等等 + 修辭手法.
(二)古典詩詞常用的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描寫方法:可分為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細膩、多角度描寫(俯仰遠近、視覺聽覺等)、色彩渲染、對人物的描寫(動作、語言、心理、肖像、正面、側面、細節)等 .
抒情方法: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典抒情、借古諷今、懷古傷情).
古詩有多少種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古詩有哪幾個、古詩有多少種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