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雨要下多久(初春雨季多久過去)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初春雨要下多久,以及初春雨季多久過去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正常情況下一場雨要下多久才會停?
這個哪有定數的?有的陣雨最多半小時就停了,有的一下就是一整天,如果到了臺風天或者是梅雨季節連續下幾天或者一個星期左右都是有可能的。
春季霉雨天氣一般要多久
每年6-7月份我國江淮地區梅子黃熟時期,常常陰雨連綿,有時多半月連續不見太陽,人們習慣把它稱之為梅雨天氣;又因這段時期潮濕多雨,衣物及器具容易發生霉變,所以也叫“霉雨”。從大氣角度來看,梅雨是初夏時期,從我國長江中下游及黃海直到韓國、日本南部雨期較長的連陰雨,它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氣候特色之一,也是東亞特有的一種氣候現象。 在我國,梅雨的主要區域位于北至淮河一線,南至28°N附近即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到浙江北部一線,西至宜昌地區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范圍。從形成因素來看,梅雨一般出現在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邊緣的梅雨鋒面中,它是冷暖空氣連續相持在長江流域所造成的。梅雨鋒面從長江中下游延伸到日本南部,形成多云、多雨、多霧、多雷暴天氣,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相間出現。在東海、黃海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帶上,海面能見度極低,常常出現鋒面氣旋,加大海面風力。梅雨鋒能維持穩定多長時間,梅雨就能持續多久。當副熱帶高壓再次北抬,脊線移到北緯25度附近時,暖濕空氣越過江淮一帶,北方冷空氣也開始北退,梅雨期結束,北方雨季開始。 每年梅雨的開始日期稱為“入梅”或“主梅”,結束日期叫做“出梅”或“斷梅”。氣候統計表明,梅雨大約在6月上中旬開始,7月上旬結束。有時梅雨期間連陰雨過程中斷幾天,會出現兩段或以上陰雨天氣,有兩段梅雨的,俗稱“二度梅”。平均而言,每年6月17日入梅,7月10日梅雨結束,梅雨期24天。但具體到每一年,入梅、出梅的時間稍有不同,梅雨期的長短不完全一樣。 在梅雨季節,長江中下游常維持著一條穩定持久的雨帶,但雨帶上降雨并不均勻,常有一個或幾個暴雨中心。據統計,長江中下游的大到暴雨有40%集中出現在梅雨期內,梅雨期的暴雨在整個梅雨期乃至全年的降水量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年梅雨期的平均總降水量約為200一300毫米,具有北部較少、南部較多的分布特征。我國氣候學家根據每年梅雨期間降水量和降水日數的多少,將梅雨強度分為3個等級。陰雨日數多、降水量大的年份稱為 “豐梅”,豐梅年梅雨期間降水量有時可達400毫米以上,約占全年降水總數的1/ 3到1/2;降水日期和降水量比較少的年份稱為“枯梅”或“旱梅”。少數年份,雨帶從華南迅速躍過長江、淮河,進入黃河流域,長江中下游一帶不出現梅雨,或者只有很少幾天降水,降水量也寥寥無幾,這種年份叫做“空梅”。 研究發現,入梅時間的早晚與梅雨持續時間、梅雨量有著一定對應關系,即入梅偏早的年份,梅雨持續時間長,梅雨量大;反之,入梅偏晚的年份,梅雨持續時間短,梅雨量小。因此過早入梅或過遲入梅的年份往往是降水異常的年份,非澇即旱。在平均入梅日附近入梅的很多年份,其梅雨量在平均值附近,基本出現了較為正常的年景,呈現風調雨順、農業豐收的現象。 正常的梅雨降水,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和人畜的正常生活。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大量種植的水稻,需要適當的水分滿足水稻的正常生長發育需求。適當的降水給流域提供充足的水資源,彌補冬季降水不足的現狀,適應人類、動物用水的需求;但若降水時間過長或出現暴雨,則容易造成積澇成災,甚或造成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的洪澇災害。梅雨期間空氣明濕度大、溫度高,易造成霉菌大量繁殖,危害人畜健康。海面梅雨鋒附近的海霧和大風,對海上航運和漁業生產也極為不利。 梅雨期間,陽光罕見,空氣的濕度大,各種物品極易發霉,令人的心情郁悶。但是,梅雨期間是水稻等作物播種的好季節。如果這段時間缺雨或梅雨期太長,農作物的產量都會受到影響。另外,由于梅雨期,降雨強度大,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江河水位猛漲,容易出現洪澇災害,并引發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或國家經濟帶來巨大損失。或是沒有出現明顯梅雨,導致大范圍的嚴重干旱現象,也同樣給社會生產、國民經濟帶來重要影響。 總之,梅雨與江淮地區旱澇關系極為密切,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對梅雨的氣候規律進行分析,對梅雨與社會經濟的影響做進一步研究,正確評估梅雨的社會影響,也包括做好梅雨的短期氣候預測工作,及時地給廣大農民朋友提供梅雨信息,為各級防汛抗旱部門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大眾。 梅雨小資料: 正常梅雨: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常的梅雨約在6月上中旬開始,7月上旬結束,也就是出現在“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內。梅雨期長約20一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間。據統計,這種正常梅雨,大約占總數的一半左右。 早梅雨:在氣象上,通常把“芒種”以前(5月底6月初)開始的梅雨,統稱為“早梅雨”。早梅雨開始之后,氣溫還比較低,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的農民,把這一段溫度比較低的黃梅雨又稱為“冷水黃梅”。早梅雨的出現機會,大致上是十年一遇。這種早梅雨往往呈現兩種情形。一種是開始早,結束遲,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結束,雨期長達四、五十天,個別年份長達兩個月。像1954年陰雨6月初就開始了,直到8月初才“出梅”,時間達到兩個月之久,造成長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現象。另一種是開始早,結束也早,到6月下旬,長江中下游地區就進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來,常常造成長江中下游地區不同程度的伏旱。 遲梅雨:在氣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開始的梅雨稱為遲梅雨。遲梅雨的出現機會比早梅雨多。遲梅雨常常多雷陣雨天氣,人們把這種黃梅雨又稱為“陣頭黃梅”。遲梅雨的持續時間一般不長,平均只有半個月左右。不過,這種梅雨的降雨量有時卻相當集中。 “短梅”和“空梅”: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顯,它像來去匆匆的過客,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停留十來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這段時間里雨量也不大,難得有一、二次大雨。這種情況稱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從初夏開始,長江流域一直沒有出現連續的陰雨天氣。多數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涼爽,出現了“黃梅時節燥松松”的天氣。這樣的年份稱為“空梅”。“短悔”和“空梅”的出現機會,平均為十年中1-2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發生,有些年份還可以造成大旱。1958年梅雨期只有兩三天,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旱年。 倒黃梅:有些年份,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梅天似乎已經過去,天氣轉晴,溫度升高,出現盛夏的特征。可是,幾天以后,又重新出現悶熱潮濕的雷雨、陣雨天氣,并且維持相當一段時期。這種情況就好象黃梅天在走回頭路,重返長江中下游,所以稱為“倒黃梅”。一般說來,“倒黃梅”維持的時間不長,短則一周左右,長則十天半月。
正常情況下一場雨要下多久才會停
正常情況, 如果是陣雨,一個小時左右雨就會停。如果是大暴雨,就有可能要下兩三個小時的雨。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