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劉皂的詩有哪些(古代詩人姓劉)
大家好,關于唐代詩人劉皂的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古代詩人姓劉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的解析
意思是我旅居并州已經十年風霜,歸心似箭日夜思念著咸陽。不知為何再次渡過桑干水,回頭望去反覺并州是故鄉!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自身命運無可奈何的惆悵之情。
出自《渡桑干》,是唐代詩人劉皂(一說賈島)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寫詩人離開家鄉后長期客居并州,又北渡桑干河時的感受。全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未用任何渲染之筆著意描寫,而是以傾訴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原文如下: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譯文如下:
我旅居并州已經十年風霜,歸心似箭日夜思念著咸陽。
不知為何再次渡過桑干水,回頭望去反覺并州是故鄉!
詞句注釋如下:
⑴桑干(gān):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西北部管涔山,向東北流入河北官廳水庫。相傳每年桑椹成熟時河水干涸,故名。原寫作“桑乾”,因漢字簡化而寫作“桑干”。
⑵舍(shè):用作動詞,居住。并(bīng)州:古州名。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 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帶地區。此處指今太原西南晉陽城。十霜:一年一霜,故稱十年為“十霜”。
⑶咸陽:地名,在今陜西省。咸陽是劉皂的故鄉。
擴展資料:
關于作者,多數注家認為此詩是賈島的作品。在許多詩集中,這首詩都歸在賈島名下。劉逸生所著的《唐詩小札》(修訂本)一書,也持這種說法。《元和御覽詩集》則認為此詩出于貞元間詩人劉皂之手。張孟麟從此說。劉皂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旅居并州十年,但一事無成,于是便返回家鄉。
但是當他渡過桑干河,回頭望著并州的時候,另外一種懷念并州的情緒又涌上心頭。在惆悵之際,他寫下了這首詩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渡桑干
渡桑干 劉皂 賞析
旅次朔方
劉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這首詩寫作者長期居住并州之后又北渡桑干河的心情。他在并州時總是想回到故鄉咸陽,現在卻北渡桑干,離家鄉更遠了,對并州反而感到親切了。言簡意深,耐人尋味。
詩人十年旅居并州,鄉思之情強烈到了極點,然而,回鄉的愿望不但不能實現,卻“無端更渡桑干水”,離家鄉越來越遠,其思鄉之情則超出了極限,無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且當作自己的家鄉。詩人想回鄉卻南轅北轍,則情何以堪。至此,鄉思之情得到超強的表現,既微妙而又真實,所以成為不朽的名篇。
唐代詩人劉皂的介紹
劉皂 唐代貞元間詩人。代表作有: 邊城柳 一株新柳色,十里斷孤城。 為近東西路,長懸離別情。 長門怨 雨滴長門秋夜長, 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學君恩斷, 拭卻千行更萬行。 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又渡桑乾水,卻望并州似故鄉。 旅次朔方 【年代】:唐代 【作者】:劉皂——《旅次朔方》 【內容】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譯文】 在客舍并州已經過了十年,我回歸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咸陽。 當初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千里迢迢度過桑乾,可現在并州已經成了我的第二家鄉。 【賞析】: 在許多詩集中,這首詩都歸在賈島名下,其實是錯誤的。因為賈島是范陽(今北京市大興縣)人,不是咸陽(今陜西省咸陽市)人,而在賈島自己的作品以及有關這位詩人生平的文獻中,從無他在并州作客十年的記載。又此詩風格沉郁,與賈詩之以清奇僻苦見長者很不相類。《元和御覽詩集》認為它出于貞元間詩人劉皂之手。雖然今天對劉皂的生平也不詳知,但元和與貞元時代相接,《元和御覽詩集》的記載應當是可信的。因此,我們定其為劉作。 此詩題目,或作《渡桑乾》,或作《旅次朔方》。前者無須說明,后者卻要解釋一下。朔方始見《尚書。堯典》,即北方。但同時又是一個地名,始見《詩經。小雅。出車》。西漢置朔方刺史部(當今內蒙古自治區及陜西省的一部分,所轄有朔方郡),與并州刺史部(當今山西省)相鄰。桑乾河并不流經朔方刺史部或朔方郡,所以和朔方之地無關。并州在唐時是河東道,桑乾河由東北而西南,流經河東道北部,橫貫蔚州北部,云、朔等州南部。這些州,當今雁北地區。由此可見,詩題朔方,乃系泛稱,用法和曹植《送應氏》“我友之朔方,親昵并集送”一樣。而劉皂客舍十年之并州,具體地說,乃是并州北部桑乾河以北之地。 詩的前半寫久客并州的思鄉之情。十年是一個很久的時間,十年積累起的鄉愁,對于旅人來說,顯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每天每夜,無時無刻不想回去。無名氏《雜詩》云:“浙江輕浪去悠悠,望海樓吹望海愁。莫怪鄉心隨魄斷,十年為客在他州。”雖地理上有西北與東南之異,但情緒相同,可以互證。后半寫久客回鄉的中途所感。詩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陽,取道桑乾流域。無端,即沒來由。更渡,即再渡。這“無端更渡”四字,乃是關鍵,要細細體會。十年以前,初渡桑乾,遠赴并州,是為的什么呢?詩中沒有說。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鄉,又是為的什么呢?詩中說了,說是沒來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嗎?不過是極其含蓄地流露出當初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過去,一事無成,終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陽家鄉這種極其抑郁難堪之情罷了。但是,出乎詩人意外的是,過去只感到十年的懷鄉之情,對于自己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萬萬沒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覺地對并州也同樣有了感情。事實上,它已經成為詩人心中第二故鄉,所以當再渡桑乾,而回頭望著東邊愈去愈遠的并州的時候,另外一種思鄉情緒,即懷念并州的情緒,竟然出人意外地、強烈地涌上心頭,從而形成了另外一個沉重的負擔。前一矛盾本來似乎是惟一的,而“無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來。這時,作者和讀者才同樣感到,“憶咸陽”不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憶咸陽”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邊更有分量,也難于斷言了。以空間上的并州與咸陽,和時間上的過去與將來交織在一處,而又以現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襯,宛轉關情。每一個有久客還鄉的生活經驗的人,讀到這首詩,請想一想吧,難道自己不曾有過這種非常微妙同時又非常真實的心情嗎? 《長門怨》 長門怨(其一) 劉皂 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 宮怨詩,出自樂府古題。 作者簡介 劉皂:咸陽(今陜西咸陽市)人,貞元間(785—805)在世,身世無可考。《全唐詩》錄存其詩五首。 據說漢代的陳皇后因為武帝寵幸衛子夫而失意,不得已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后來聽說蜀人司馬相如善寫辭賦,就派人送了一百斤黃金,請司馬相如為自己寫一篇解悶排愁的文章,結果司馬相如就為陳皇后寫了一篇有名的《長門賦》。沒想到后來漢武帝也看到了這篇辭賦,深受感動,因此又與陳皇后重歸于好。后人就以此為題材創作了以《長門怨》為題材的樂府詩。歷來有許多文人墨客寫過,因為漢武帝金屋藏嬌和陳皇后長門冷宮的故事,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但是由于各人的眼光和立場不同,所以寫出的詩文也就呈現出不同的傾向與感情。 幾乎所有的宮怨詞,都會提到夜間的天象,因為每到夜間,正是被打入冷宮的女子最為失意難捱的時候。當初,在受到寵愛時,她們最盼望的就是夜晚,與君王共度良宵,沐浴恩澤;而失寵后,她們最難打發的,就是那一個個無止無休的漫漫長夜。在百無聊賴、獨守空床之際,她們只能仰望天空,那些星星、月亮,都會引起無窮的遐想與憂思。 賞析: 《長門怨》這首樂府舊曲,從它的起因和來歷看,就是專門描寫和抒發宮怨的作品。劉皂此作也不例外。封建帝王一個人霸占了無數婦女,所謂“后宮佳麗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因為青春虛擲、幸福無望而極端痛苦。出于對這些婦女的同情,出于對不合理的妃嬪制度的不滿,宮怨——或者直揭慘狀,或者代婦女舒怨洩憤,便成為古代詩人作家常常表現的主題之一。 當然,同是宮怨,詩人所揭示的問題卻有多種,表現角度也頗多樣,具體方法更是變化無窮。劉皂的《長門怨》共三首,這里選的是第三首。這三首的基本手法都是前二句寫失寵官人的形狀,后二句寫失寵宮人的心情,而重點則在后二句。例如,其一云:“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將已斷的君恩與不斷的淚行作一鮮明對比。其二云:“珊瑚枕上千行淚,不是思君是恨君”,感情表達得強烈而明快。這一首作者稍稍弄了點狡獪,前二句寫宮人慵懶之態:蟬鬢慵梳,蛾眉不掃,故意制造了一種輕松隨便的氣氛和“慣承恩”的假象。后兩句乃揭出宮人的內心痛苦。她的心事人們未必知道,實際上她是每日以淚洗面,這才使她成了 “一面殘妝”啊!由于采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取得了更佳的藝術效果。 宮怨詩暴露了封建制度的殘忍不合理,這是其價值所在。但這類詩總是把基點放在宮人失寵,望寵以及與得寵者的矛盾上,而往往并不從根本上觸動妃嬪制度。這又是其明顯的局限性所在。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是什么意思?
白話文釋義:離開家鄉后客宿在并州這個地方已經有十年,我回歸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著故鄉咸陽。當初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千里迢迢渡過桑乾河,現在并州已經成了我的第二家鄉。
這是唐代詩人劉皂所作的《旅次朔方 / 渡桑干》此詩寫詩人離開家鄉后長期客居并州,又北渡桑干河時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自身命運無可奈何的惆悵之情。全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未用任何渲染之筆著意描寫,而是以傾訴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全詩原文如下: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作者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旅居并州十年,但一事無成,于是便返回家鄉。但是當作者渡過桑乾到達朔方,回頭望著并州的時候,另外一種懷念并州的情緒又涌上心頭。在惆悵之際,寫下了這首詩篇。
詩的前半寫久客并州的思鄉之情。十年是一個很久的時間,十年積累起的鄉愁,對于旅人來說,顯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每天每夜,無時無刻不想回去。雖地理上有西北與東南之異,但情緒相同,可以互證。后半寫久客回鄉的中途所感。詩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陽,取道桑乾流域。無端,即沒來由。更渡,即再渡。
出乎詩人意外的是,過去只感到十年的懷鄉之情,對于自己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萬萬沒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覺地對并州也同樣有了感情。事實上,它已經成為詩人心中第二故鄉,所以當再渡桑乾,而回頭望著東邊愈去愈遠的并州的時候,另外一種思鄉情緒,即懷念并州的情緒,竟然出人意外地、強烈地涌上心頭,從而形成了另外一個沉重的負擔。
前一矛盾本來似乎是惟一的,而“無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來。這時,作者和讀者才同樣感到,“憶咸陽”不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憶咸陽”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邊更有分量,也難于斷言了。以空間上的并州與咸陽,和時間上的過去與將來交織在一處,而又以現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襯,宛轉關情,表達了詩人心中對故鄉的懷念。
描寫鄉土氣息的詩句
1. 關于描寫鄉土的詩句
關于描寫鄉土的詩句 1.描寫鄉土情結的詩句
1
1).唐代詩人賈島(據《全唐詩》四七二卷一作劉皂詩)有詩云:“客合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他說我在并州做客已經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長安附近的咸陽,如今我渡過桑乾河來到更遠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鄉了。
2).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凡是到過江南的人都說江南的風光無限美好,離家遠游的人只愿跟著江南一起蒼老。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勝過春天,這時躺在畫船之中細聽雨聲悠然入眠。
在爐邊賣酒的少女像一輪明月,潔白的雙腕像凝滿霜雪。年輕人未老時還是不要回鄉,若是回鄉一定會使你傷心斷腸。
3).孟浩然《留別王維》: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這樣寂寞無聊還有什么可待?天天碌碌無為獨自空手而歸。我想歸隱山林去尋芳馨花卉,但又珍惜友情不愿分手相違。如今當權者們誰肯提攜我輩,世上要尋知音實在寥寥無幾。或許今生今世命合空守寂寞,還是回家關閉我的故園門扉。
2.關于鄉土的詩歌
1、故鄉的路 離家的日子 夜晚 故鄉的路總在閉上眼的瞬間 伸到思緒間,與記憶纏綿 故鄉的路上 灑滿了我的童年 悲歡。
酸甜。淚水與笑臉 此刻卻覺得 無論曾經的苦還是甜 在記憶中都是一支悠揚的歌 動人心弦,像一泓清泉 故鄉的路 承載著我的昨天 昨天的我衣衫褸襤 隨風奔跑 在長滿野草的土路邊 追逐笑意盈盈的春天 2、雨中思鄉 綿綿細雨,細雨綿綿 蒼空中飄落的雨滴成線 恰如游子剪不斷的思念 故鄉的雨啊 一定又洗刷出一個明凈的村莊 麥浪在鄉親的夢里滾翻 綠樹中的一角屋檐冒著裊裊炊煙 想象爬上故鄉的山頭 父親坐在老屋的門上 用手背揩掉額頭的勞累 點燃一支旱煙,微瞇著眼看 屋檐上雨滴落個不斷 匯合成歡快的溪水 流向綠油油的田間 3坐在老家門上 坐在老家門上 看空中云卷云舒 瓦藍的天空 因為云越多而越深邃 門前碗口粗的杏樹上 一頭毛驢在咀嚼草香 不知哪家的驢叫了一聲 這頭驢也仰起脖子叫了叫 一只白兔子 像雪一樣的白 突然從我身旁跳過 停了停,奔向草叢中 幾只雞亂叫著 從草中跑了出來 其中有一只 脖子一伸便吞下一只蟲子 一聲熟悉的聲音 讓我望著路口 瘦弱的母親 正趕著豬仔們朝家走來 4思鄉的歌 對思念故鄉 是一首悠揚 悠揚又動聽的歌 總在深深的夜晚 明月高懸、星星眨眼 一縷微云被清風剪斷 總在這樣的夜晚 我用思鄉的心輕輕歌唱 可愛、美麗的故鄉 藍天、白云、青山、綠水 金色的麥浪一定又開始翻滾了吧 你看,鄉親們嘴角又浮起了微笑 今夜,就安心地睡吧 在夢里和故鄉一起沉睡 做一個幸福的夢 醒來時,也許 父親拿皮鞭趕著毛驢 又馱來一些希望 5故鄉,我的詩行 故鄉,一個橫臥在山溝里的村莊 我要用手中的筆 揉和心間流淌的思緒 寫一首詩把你贊揚 故鄉啊故鄉 在天際連綿起伏的山的脊梁 在山溝里蜿蜒的溪水輕唱 在月下閃亮著的燈光泛著豆黃 清風揭起夜幕的衣角 日子于是在山里人的夢里插上翅膀 飛翔,飛翔…… 飛翔到輝煌的前方 故鄉,在微弱的燭光下 你的兒子 用淚水敲打著鍵盤 把思念的句子排列成跳躍的詩行 6五一回家 裝一袋鄉思,踏上 一列匍匐在山路上的汽車 親愛的故鄉啊 你的兒子正朝你走來 一路塵土飛揚 多少回游子的夢中 鄉思便如這飛揚的塵土 在故鄉的深夜中飄落 一路山峰青翠。
溪水緩緩流 多少回游子的夢中 鄉思便如這山清水秀的美景 在游子的詩中流淌出一幅畫 一路柳芽新綠。花飄香 多少回游子的記憶里 鄉思便如這動人的春天 在游子遙望故鄉的深邃眼光里 抽出絲絲縷縷拂不去的依戀 回家 車輪滾過故鄉的山路 于是 有一角滄桑的屋檐 隱現在樹葉的縫隙間 7午覺醒后的詩句 家鄉習慣了招待返鄉的游子 游子卻不再習慣在家安靜地睡 午覺。
風聲、鳥叫聲、雞鳴聲、拖拉機聲 把游資從夢中敲醒 陽光透過窗花斜射在臉上 陣陣鳥鳴夾雜小孩的歡笑聲 在春日里回蕩 走出木柵欄般的大門。看 輕風追逐著春天在藍天中奔跑 微云揮動雪白的長袖為春天加油 綠油油的麥苗在山坡上鋪開地毯 希望的詩句在家鄉大地上翻滾 村邊,孩子們手拿著杏花、梨花、桃花嬉鬧 大人們斥責孩子們將春天嚇跑 你看。
老槐樹上有一群小鳥 在大人們的斥責聲中 撲楞著翅膀 朝太陽西行的地方翱翔 8 故鄉啊,故鄉 故鄉啊,故鄉 生我養我的地方 在異鄉漂泊的每個夜晚 我的夢里總縈繞著你的模樣 那條蜿蜒曲折的山路 留下我生長中的每個腳印 見證著一個山村男孩的成長 見證著一個山村的緩緩發展 山路邊綠油油的田野 在春風中翻滾著波浪 就好像鄉親們美好的希望 漂向夢想的遠方 和田野相連的道道山梁 連綿延緩到夢想中的遠方 那消失在天際的山峰 是祖孫們代代期望地向外眺望 臥在山下的一座座黃土房子 臉上刻滿了風霜 用長滿了老繭的粗糙的手 撫摸著子孫的幼稚的臉龐 圍在房子周圍的依依柳楊 和著縷縷炊煙 帶著鄉親們的愿望 冉冉向藍天飄揚 幾聲牛羊親切的嗷叫 喚醒了夢中思鄉的游子 在鍵盤上敲打出幾行詩句 像故鄉的小河一樣靜靜地流淌 9山的那邊有我的故鄉 山的那邊有我的故鄉 山上小草隨風飄舞 山下美池良田,綠野飄香 最是山溝里的小河如同跳動的脈搏 春天有看不盡的杏花枝頭鬧春 夏天有遮天蔽日的綠葉溢散清涼 秋天連綿的雨水澆不涼情人的心窩 冬天大雪無痕卻埋不住年輕人沖動的感情 山的那邊有我的故鄉 飄不完的炊煙流不盡的河水 說不完的美景道不盡的舒心 總滋潤成一幅田園美景在貼在記憶里 10望鄉 蒼茫茫的夜空 一彎殘月 睜著疲憊的眼睛 盯著萬家燈火 光亮攜著溫暖 透過窗子灑向夜空 也許只有自己家里的屋子 才會有綿綿的溫馨 思念是孤單的身影 夢是思念著的心 真情源自心動 關愛中總透露著真情 此刻,午夜的鐘聲已敲響 一個喜歡望鄉的游子 就著微弱的燭光 遙望蒼穹的盡頭 11游子思鄉 月色朦朧了夢鄉 夢鄉中亮著故鄉的月亮 鄉思戀著游子的心 游子的心戀著故鄉 繁星中的那月牙兒一彎 可是父母期盼的雙眼 可是兄弟姐妹深深的祝愿 更像是戀人桃花瓣一樣的嫩臉 我站在黑夜的最高端 一把把攏聚著故鄉的炊煙 卻將我對故鄉深深的思念 揉碎后和著月色灑向故鄉的夜晚 12大山溝——我的家 黃土高原上 大地在這兒裂開了一條大縫 縫里有一個凹下去的大坑 躺著土色的家鄉 連綿起伏的山 延伸到視野的盡頭 穩穩地 像一頭臥著的雄獅 一座座突兀的山峰 日日。
3.【急】關于鄉土情節中的詩句
《鄉土情結》中引用詩文整理 良辰美景奈何天 【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賞析: 這是湯顯祖《牡丹亭》“游園”中的一支曲子。
在春香的鼓舞下,杜麗娘違背父母、塾師的訓誡,走出深閨,看到一個美麗的新天地。她痛惜自己的青春埋沒在小庭院中,而引起了她的自我覺醒。
這里有對禮教的不滿,有對自然和青春的熱愛,有對春色的驚嘆和對命運的感傷。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臨江仙 · 憶昔(一) 馬下傳杯馬上去,少年狂蕩堪夸。今朝殘紅落誰家?洛陽秋風起,彈淚憶蘭花。
西樓一別真似夢,爭忍醉聽胡笳?斷腸唯勸把餐加。莫道情如故,故人在天涯。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賞析:這詩是李商隱滯留巴蜀時寄懷他的妻子王氏之作。北,一作“內“。
何當兩句:想象回家后深夜暢談的情景。燭燃既久,燭心結成穗形的花,燭光為之昏暗,須用燭剪剪去。
何當,猶言何時。卻,回溯。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賞析:本詩是作者由貶處瀧州(今廣東省羅定縣)逃歸洛陽時途經漢江(漢水中流的襄河)時所作。被貶的人,多年不與家人通信息,無日無夜不思念家人;他也深知這期間的家人也在深深地惦記著他。
在歸途中,他多想早些到家,多想見到一個鄉人,先探知一眼家中的情況,這是人之常情。但詩人卻說:“近鄉情更怯”,一個“怯”字反映作者的復雜矛盾心情。
他生怕聽到一些壞消息,誰知一些家中的情況,這是人之常情。他生怕聽到一些壞消息,誰知這一段時間家中會發生什么不幸的事呢。
因此反而“不敢問來人”。這是宋之問的心情,這一心情也代表了許多長年在外,而回家的人在路上的心情,而這一繁紛復雜的心理活動,僅用二十個字表現出來,不能不說是膾炙人口之作。
《 渡 桑 乾 》 劉皂 客 舍 并 州 數十 霜 , 歸 心 日 夜 憶 咸 陽 ; 無 端 又 渡 桑 乾 水 , 卻 望 并 州 是 故 鄉 。 賞析:這是唐代詩人劉皂在客居并州十年后返回家鄉咸陽途中所作的一首詩。
前二句寫久客并州的感觸。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十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所積累起來的鄉愁,對一個異鄉客居的人來說,是煎熬得夠難受的,“歸心日夜憶咸陽”,深刻地表現了作者日夜思鄉的愁苦心情。
可是,命運好象與詩人作對似的,他非但不能回咸陽,反而又踏上更遙遠的征程。后二句接著寫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賞析:情深似海,義重如山的母愛,作者僅用了30余字,既有第一句的“深情直白”,又有第二句獨特生動的“畫面描寫”,還有第三句中的比喻,讓你去感受母愛的溫暖與厚重。
從聽覺、視覺、觸覺多角度進行描寫,可謂一字千金,煉句提詞真可謂常人所不能及,將母愛在簡潔純樸的文字中表達的如此生動形象,細致入微。 《菩薩蠻》 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賞析:這首詞寫景只有兩句,卻以寫意的畫法,畫出江南水鄉的最大特點,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象空間。寫江南的人美,只寫壚邊女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開頭用“人人盡說”這一側面描寫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總會發出“思歸”而不得的感慨,而這首詞的結尾又巧妙地呼應開頭,反傳統而用之,說游人和客居者應老死于此,否則將遺憾無窮,俏皮而極富新意。
《留別王侍御維》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賞析: 這首詩應是作者離長安時的作品,主訴怨悱。首聯直接說出自歸。
頷聯則寫題意“惜別”,頸聯說明自歸之故──乃是知音既少,當道不用,此時不走,更待何時。以失意后的牢騷貫穿全詩。
語言平淡樸實,近于口語,不講究對偶,順其自然。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賞析: 鴻門宴后,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去。
此時,有人對項羽說:“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為霸。”(《項羽本紀》)但項羽見秦宮室都被燒殘,又急于東歸,便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項羽本紀》)那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項羽本紀》)項王聽后大怒,將其烹死。 《南園》其一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賞析:《南園》組詩共十三首,是李賀閑居鄉園時的雜詠,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五首,反映了作者愿意棄文就武、為國效力的抱負。南園,李賀福昌故居的田園。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今譯]:關在籠中的鳥懷戀原來生活過的樹林,池塘中的魚思念從前居住過的深水。
[賞析]: 這是陶淵明《歸園。
4.描寫家鄉的詩句
家是王維《雜詩》中“來日綺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那輪明月。
家是馬致遠《秋思》中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腸
家是崔顥《黃鶴樓》中“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縷縷愁思。
家是李白《春夜洛陽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張繼《楓橋夜泊》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夜半歌聲。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似箭歸心。
家是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5.關于家鄉的詩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黃鶴樓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思念之詩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 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7.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 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 9.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 1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 12.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 1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一作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一作事)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6.抒發鄉土情懷的詩句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lt;詩經.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lt;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lt;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lt;游子吟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lt;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lt;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lt;靜夜思
8.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lt;菩薩蠻
9.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lt;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lt;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lt;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lt;回鄉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lt;回鄉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lt;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lt;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lt;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lt;人日思歸
18.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lt;清平樂
19.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lt;相見歡
20.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lt;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唐.杜甫lt;贈衛八處士
2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lt;渭城曲
2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lt;別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lt;贈汪倫
25.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唐.韋應物lt;寄李儋元錫
26.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lt;無題
27.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lt;贈別
28.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唐.杜牧lt;贈別
29.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宋.黃庭堅lt;寄黃幾復
30.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lt;江樓感懷
31.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宋.蘇軾lt;水調歌頭
32.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lt;水調歌頭
7.關于家鄉的詩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黃鶴樓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思念之詩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lt;詩經.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lt;詩經.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lt;詩經.衛風.木瓜
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lt;箜篌謠
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lt;贈白馬王彪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lt;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lt;送韋城李少府
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lt;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lt;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lt;琵琶行
1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lt;行路難五首
12.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lt;徒步歸行
1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lt;與友人尋山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一作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一作事)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唐.詩人劉皂的《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渡桑乾》〔唐〕劉皂
關于唐代詩人劉皂的詩有哪些和古代詩人姓劉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