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關于金陵的是共有多少首(李白關于金陵的詩詞)
今天給各位分享李白關于金陵的是共有多少首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李白關于金陵的詩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李白753年在金陵寫過哪些詩?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大詩人,金陵指的就是南京,是一個古都,其中李白在金陵寫下的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游金陵鳳凰臺》
關于金陵的詩句李白
1.李白寫的關于金陵的詩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體裁:【七律】 類別:【未知】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咀⑨尅浚哼@首詩的大意是: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而今鳳凰鳥已京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
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于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我站在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聳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
天上的浮云隨風飄蕩,有時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憂愁?!? 我們在李白〈鸚鵡洲〉詩提到,李白讀了崔顥的〈黃鶴樓〉詩后,寫了〈鸚鵡洲〉詩,想與崔顥一較長短。
寫完后,李白自己讀了覺得比不上崔顥,便在黃鶴樓上題下一首打油詩:「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上頭。
」擲筆而去。因為詩人看見美麗的風景,總忍不住要寫首詩歌頌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寫了〈鸚鵡洲〉詩,自覺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寫〈登金陵鳳凰臺〉詩,才覺滿意。
由于白的作品發表于崔顥之后,兩首詩又都樣是押平聲尤韻的七言律詩,所以后人更認為李白有意與崔顥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舉那首打油詩的傳說。 事實上根據日本人森大來的考證認為,那首打油詩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寫〈登金陵鳳凰臺〉也是因為感慨時事而作,無意與崔顥爭勝。
唐代安祿山之亂,迫使唐玄宗遷蜀避難,太子即位于靈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輕時豪情萬丈,希望能替國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終不曾得到皇帝重用。
安史之亂,眼見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躪,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寫此詩時首句用:「鳳凰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挂鋈姡驗閭髡f中,鳳凰鳥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現,因此古代都以鳳凰鳥的出現做為祥瑞的象征。
李白眼看安祿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時鳳凰鳥憩息鳳凰臺的傳說,而今鳳凰鳥不再來,只有江水依舊向東流。 金陵為三國時孫權建都之地,晉朝永嘉之亂,晉室南渡之后也建都于鳳凰臺所在地金陵城的東南,李白在臺上想象當年吳宮的繁華景象,以及晉代那些達官貴人曾有過的風光事跡,如今都隱于幽徑,成為古丘。
一個朝代弱了、亡了,馬上有另一個朝代興起,唐代太平盛世的貞觀之治,開元之治,也成了過去,安史之亂起,唐室岌岌可危,怎不令李白憂心?站在臺上,看到遠處的三山及白鷺洲,而長安城呢?李白最后一句:「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乖谠娫~里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
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圍繞于君王四周,向君王進讒言陷害賢臣,使忠臣沒有機會向皇帝進諫言。下句「長安不見使人愁」,指李白感嘆自己被放逐,眼見天上浮云杳杳,不見長安,憂愁自己再也沒有機會到長安,或者說,安史之亂,玄宗遷西蜀,太子即位靈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復,為長安城憂傷。
這個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說新語》,相傳晉明帝小時候坐在晉元帝膝上,元帝問他,長安遠還是太陽遠,明帝答說長安近太陽遠,因為聽說有人從長安來,沒聽說有人從太陽來,元帝為他的聰明高興,第二天便當著群臣面前再問明帝同樣的問題,沒想到明帝卻答說,太陽近,長安遠,因為抬起頭來見得到太陽,卻見不到長安。 晉代原都長安,永嘉大亂之后南渡,晉元帝時改都金陵。
與唐代因為安使之亂而迫使太子即位于靈武的情況很類似,因此李白詩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寵幸楊貴妃、楊國忠,茺廢朝政,而導致安史之亂,長安淪入胡人手中。李白寫這首詩純粹是由懷古而引發懷君之思,加以感傷自己因遭小人讒言所害而被貶謫,登上鳳凰臺,望不見長安,一時觸景傷情而寫下這首詩,并沒有與崔顥爭勝之意,兩人爭勝之說全是后人附會的。
而前面所舉打油詩的由來,是因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又赦回,路過江夏,曾寫過一首〈江夏贈韋南陵冰〉詩說:「我且為君捶誶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赤壁爭雄如夢里,且須歌舞寬離憂。
」李白因心情憂愁郁悶,故意寫這種豪快語,以解心中不平之氣。后來又寫一首〈醉后答了十八〉詩,以對應捶碎黃鶴樓詩說:「黃鶴高樓已捶碎,黃鶴仙人無所依。
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篂樽约呵笆自姷目穹抛晕医獬?,本來只是文人的游戲文章,沒想到唐末五代時有位禪僧經過黃鶴樓,便摘取李白這兩首詩的句子寫成這首:「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沟拇蛴驮姡赃呌幸煌瑏碛瓮娴纳艘差}了一句:「有意氣時消意氣,不風流處轉風流。
」另外一位僧人又加一句:「酒逢知己,藝壓當行?!苟沟煤笕苏`以為李白作〈登金陵鳳凰臺〉詩是與崔顥的〈黃鶴樓〉詩爭意氣、爭長短,并留下這首有趣的打油詩。
事實上全是后人穿鑿附會的。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
2.有關“金陵”的詩句有哪些
1、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獜堨铮ㄌ拼?- 《題金陵渡》
釋義: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輾轉難眠心中滿懷旅愁。
2、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畎祝ㄌ拼?- 《金陵酒肆留別》
釋義:金陵年輕朋友,紛紛趕來相送。欲走還留之間,各自暢飲悲歡。
3、行人夜宿金陵渚,試聽沙邊有雁聲。——李頎(唐代) - 《送劉昱》
釋義: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島上,可以聽到沙灘邊大雁的鳴叫。
4、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獨W陽炯(五代) -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釋義:夕陽斜照著故都金陵,茵綠的春草與江岸連平,晚霞燒紅了江天,大江東去滔滔無情。
5、龍蟠虎踞金陵郡,古來六代豪華盛?!蹬c之(宋代) - 《菩薩蠻令·金陵懷古》
釋義:金陵有著龍虎石像,威武壯觀,古往今來六代昌盛豪華。
6、萬里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云西?!獎㈤L卿(唐代) - 《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釋義:你就要離開家鄉,奔赴萬里之外的軍營,通往金陵的驛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樣,漸漸地向西飄去。
7、鐘山抱金陵,霸氣昔騰發?!畎祝ㄌ拼?-《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釋義:鐘山懷抱金陵城,往昔曾經霸王氣十足。
8、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李白(唐代)-《金陵三首》(一)
釋義:而鐘山卻空有壯麗的景象,長江天塹也變得清波平靜不起波瀾。
9、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畎祝ㄌ拼?《登金陵鳳凰臺 》
釋義: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而今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息。
10、宜笑入香臺,含嚬出幽徑?!獪@祖(明代)-《雨花臺所見》
釋義:一臉歡喜進入香臺,在幽靜小道中徘徊。
3.形容金陵的詩句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晉家南渡日,次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4.帶有金陵的詩句
《金陵酒肆留別》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西塞山懷古》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5.有關金陵的詩句
《初至金陵》
年代: 宋 作者: 蘇轍
山川過雨曉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
路繞匡廬更南去,懸知是處可忘憂。
《金陵懷古》
年代: 宋 作者: 梅堯臣
秦莫恃棧閣,吳莫恃壍江。
不能恃以德,二國竟亦降。
邇來屢興廢,由險輕萬邦。
誰知荒涼城,空存如刳腔。
我今經其下,吊古語愧哤。
嗟哉石頭潮,助怒常舂撞。
《金陵雪中》
年代: 宋 作者: 劉過
風幻寒威夜撲人,曉看云腳四垂陰。
牧羝塞上功名淚,騎馬藍關竄逐心。
冷面不春愁菀結,凍須如鐵恐蕭森。
書爐醉撥灰為子,不為間思暖帳金。
《金陵夜泊》
年代: 唐 作者: 羅隱
冷煙輕淡傍衰叢,此夕秦淮駐斷蓬。
棲雁遠驚沽酒火,亂鴉高避落帆風。
地銷王氣波聲急,山帶秋陰樹影空。
六代精靈人不見,思量應在月明中。
《金陵道上》
年代: 宋 作者: 釋斯植
一望江山去不回,斷碑荒草舊宮臺。
六朝陳跡皆如夢,夜夜寒潮送月來。
6.描寫金陵的詩詞
石頭城
作者:劉禹錫 [唐]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臨江仙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約1151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漁家傲
作者:蘇軾
千古龍蟠并虎踞。
從公一吊興亡處。
渺渺斜風吹細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駕飛車淩彩霧。
紅鸞驂乘青鸞馭。
卻訝此洲名白鷺。
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南鄉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
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樓更上樓。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酹江月·驛中言別友人
作者:文天祥
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
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
堂堂劍氣,斗牛空認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
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八聲甘州
作者:辛棄疾
把江山好處付公來,金陵帝王州。
想今年燕子,依然認得,王謝風流。
只用平時尊俎,彈壓萬貔貅,依舊釣天夢,玉殿東頭。
看取黃金橫帶,是明年準擬,丞相封侯。
有紅梅新唱,香陣卷溫柔。
且華堂、通宵一醉,待從今、更數八千秋。
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晉家南渡日,次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浪淘沙
作者:李煜
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秋風庭院蘚侵階。
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
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7.有哪些關于金陵的古詩
唐 劉禹錫 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臨江仙 作者:李清照 [宋] 1084-約1151 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晉家南渡日,次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鄰里相送至方山 作者:謝靈運 [南朝] 385一433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甌越。
解纜及流潮,懷舊不能發。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 積疴謝生慮,寡欲罕所闕。
資此永幽棲,豈伊年歲別。 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
白鷺洲寄楊江寧 作者:李白 朝別朱雀門,暮棲白鷺洲。 波光搖海月,星影入城樓。
望美金陵宰,如思瓊樹憂。 徒令魂入夢,翻覺夜成秋。
綠水解人意,為余西北流。 因聲玉琴里,蕩漾寄君愁。
勞勞亭歌 作者:李白 金陵勞勞送客堂,蔓草離離生道傍。 古情不盡東流水, 此地悲風愁白楊。
我乘素舸同康樂,朗詠清川飛夜霜。 昔聞牛渚吟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
苦竹寒聲動秋月, 獨宿空簾歸夢長。 追賦畫江潭苑四首(一) 作者:李賀 [唐] 790-816 吳苑曉蒼蒼,宮衣水濺黃。
小鬟紅粉薄,騎馬佩珠長。 路指臺城迥,羅薰褲褶香。
行云沽翠輦,今日似襄王。 追賦畫江潭苑四首(二) 作者:李賀 寶襪菊衣單,蕉花密露寒。
水光蘭澤葉,帶重剪刀錢。 角暖盤弓易,靴長上馬難。
淚痕沽寢帳,勻粉照金鞍。 追賦畫江潭苑四首(三) 作者:李賀 剪翅小鷹斜,絳根玉鏇花。
秋垂妝鈿粟,箭箙釘文牙。 狒狒啼深竹,鵁鶄老濕沙。
宮官燒蠟火,飛燼污鉛華。 追賦畫江潭苑四首(四) 作者:李賀 十騎簇芙蓉,宮衣小隊紅。
練香熏宋鵲,尋箭踏盧龍。 旗濕金鈴重,霜干玉鐙空。
今朝畫眉早,不待景陽鐘。 雨花臺所見 作者:湯顯祖 [明] 1550-1616 冉冉春云陰,郁郁晴光瑩。
取次踏青行,發越懷春興。 拼知天女后,如逢雨花剩。
宜笑入香臺,含嚬出幽徑。 徙倚極煙霄,徘徊整花勝。
態隨驚蝶起,思逐流鶯凝。 美目乍延盼,弱腰安可憑。
朝日望猶鮮,春風語難定。 拾翠豈無期,芳華殊有贈。
持向慧香前,為許心期證。 如何違玉纓,沈情擊金磬。
題丁家河防亭子 作者:錢謙益 [清] 1582-1664 小闌花外市朝新,夢里華胥自好春。夾岸曲塵三月柳,疏窗金粉六朝人。
小姑溪水為鄰并,邀笛風流是后身。白首吳鉤仍借客,看囊一笑豈長貧。
8.有哪些關于金陵的古詩
1、唐·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原文選段: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釋義: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現在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其時光麗的吳王宮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隱藏在荒漠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光輝的功業,如今也長眠于古墳里了,早已化為一抔黃土。
我站在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屹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云隨風飄蕩,無意偶然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觸非常哀愁。
2、唐·李白 《金陵酒肆留別》
原文選段: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釋義:
春風吹起柳絮,旅店滿屋飄香,侍女捧出瓊漿,勸我細細品嘗。金陵年輕朋儕,紛紛趕來相送。欲走還留之間,各自痛飲悲歡。請你問問東流江水,別情與流水,哪個更為久遠?
3、唐·劉禹錫 《金陵懷古》
原文選段: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釋義:
春潮吞沒了冶城的洲渚,夕陽余暉斜照在征虜亭。
蔡洲新草茁壯一片嫩綠,幕府山上仍是煙靄青青。
國家的興亡取決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險要的地形。
玉樹后庭花這支亡國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聽。
4、唐·司空曙《金陵懷古》
原文選段:
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釋義:
江邊前朝天子車駕經過的道路,如今楓樹參天,樹色暗淡。前朝宮廷殿院,如今已是荒丘殘壘,野草叢生。傷心那前朝庾開府庾信,可憐那南朝的庾開府,到老來卻做了北朝的大臣。
5、唐·李白 《金陵望漢江》
原文選段: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三吳不足觀。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釋義:
長江延綿曲折長達萬里,分作九條支流就如同九條巨龍盤踞。江水四溢,泛濫于中國,波濤洶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淪亡之后,三吳已沒有了昔日之盛,無足稱賞。我朝圣明之君統一天下,垂衣拱手無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無需滄海垂釣而罷竿了。
9.贊美金陵的詩句
南鄉子
作者: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蔥佳氣浮。
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樓更上樓。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金陵三首(一)
作者:李白
晉家南渡日,次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金陵三首(二)
作者:李白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離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江洲。
金陵三首(三)
作者:李白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寫南京的詩
南京,很可能占下了旅游愛好者李白和詩人李白一生中的兩個最:這是李白活動最多的城市,也是李白詩中寫到最多的一座城市。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游遍天下,一路行吟,卻把金陵當成了自己的精神故鄉?!对娦刑煜隆饭澞款檰?、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顧問馮亦同說:“李白給南京做過好多廣告,這座城市讓他張開了詩的翅膀,他就是在鳳凰臺上‘起飛’的?!?/p>
公元724年,24歲的李白從他的家鄉四川出發,沿江東下,在第二年的秋天來到了南京。這里是他離開家鄉遠游的重要目的地。此時正值開元十四年,唐玄宗開創的開元盛世已然承平日久。大唐帝國欣欣向榮,金陵城一派風物繁華?!爱敃r的金陵給了他非凡的印象。24歲的年輕詩人,他初登一個東晉的古寺,叫瓦官寺,瓦官寺里面有一座高樓,建在梁武帝的時代,叫瓦官閣,這是一座巍巍高樓。李白登上去以后,寫下了他在金陵的第一首詩,叫《登瓦官閣》。這是他給南京的見面禮?!?/p>
第一次來到金陵的李白,贊嘆非凡的六朝風光,也被街頭生動明媚的風土人情深深打動。金陵城的景,金陵城的人,都是如此美好,讓他忍不住提筆賦詩?!袄沈T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崩畎椎亩潭塘性姡瑒撛炝藘蓚€成語,也讓長干里成為久負盛名的地標。
從公元747年秋天起,近十年的光景里,李白幾乎每年都要在金陵待上一段時間。無論南下北上,這里總是李白漫游的中心點。有時甚至一連住上一兩年,當上了南京的寓公。金陵,仿佛成了他的第二故鄉。石頭城的景色,越來越頻繁地入了他的詩中。
然而,李白的心境卻與青年時代、與十幾年前頗有些不同。對于自己的政治才華向來自信的李白,在長安屢屢失意,沒有可以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他的筆可以獻詩,卻不能獻策。他的才情,只是皇家酒宴上的佐料,并不能讓他真正立身朝堂。在鳳凰臺,在金陵,李白忍不住懷念長安。伴酒吟詩,仗劍天涯,成了詩人的“生活主旋律”。
在詩詞研究者們看來,長安的失意對李白個人來說也許是一個小遺憾,但對于中國歷史、中國文學,對于世界詩歌史來說,卻是一個大幸運。
據統計,李白寫下的與南京有關的詩歌,多達70多篇。著名作家葉兆言在寫《南京傳》的時候,把李白稱為“南京的形象代言人”,“千百年來,他一直在為南京做免費廣告。李白與南京關系確實非同尋常,他一生無數次游覽或在此暫住,遍賞金陵名勝,廣泛結交當地朋友,喝不完的酒,寫不完的詩?!彼f,“自從有了李白,有了李白的詩,要想舉例說明南京歷史,要想夸一夸南京這個城市,變得輕松容易?!?/p>
有哪些關于金陵的古詩?
1、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原文選段: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釋義:
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鳥來這里游憩,現在鳳凰鳥已經飛走了,只留下這座空臺伴著江水仍徑自東流不停。其時光麗的吳王宮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隱藏在荒漠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光輝的功業,如今也長眠于古墳里了,早已化為一抔黃土。
我站在臺上,看著遠處的三山,依然屹立在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隔成兩條水道。天上的浮云隨風飄蕩,無意偶然把太陽遮住,使我看不見長安城,而不禁感觸非常哀愁。
2、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原文選段: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釋義:
春風吹起柳絮,旅店滿屋飄香,侍女捧出瓊漿,勸我細細品嘗。金陵年輕朋儕,紛紛趕來相送。欲走還留之間,各自痛飲悲歡。請你問問東流江水,別情與流水,哪個更為久遠?
3、唐·劉禹錫?《金陵懷古》
原文選段: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釋義:
春潮吞沒了冶城的洲渚,夕陽余暉斜照在征虜亭。
蔡洲新草茁壯一片嫩綠,幕府山上仍是煙靄青青。
國家的興亡取決于人事,山河也徒有險要的地形。
玉樹后庭花這支亡國曲,凄婉幽怨令人不忍再聽。
4、唐·司空曙《金陵懷古》
原文選段:
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
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釋義:
江邊前朝天子車駕經過的道路,如今楓樹參天,樹色暗淡。前朝宮廷殿院,如今已是荒丘殘壘,野草叢生。傷心那前朝庾開府庾信,可憐那南朝的庾開府,到老來卻做了北朝的大臣。
5、唐·李白?《金陵望漢江》
原文選段:
漢江回萬里,派作九龍盤。
橫潰豁中國,崔嵬飛迅湍。
六帝淪亡后,三吳不足觀。
我君混區宇,垂拱眾流安。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釋義:
長江延綿曲折長達萬里,分作九條支流就如同九條巨龍盤踞。江水四溢,泛濫于中國,波濤洶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淪亡之后,三吳已沒有了昔日之盛,無足稱賞。我朝圣明之君統一天下,垂衣拱手無為而冶。今天的任公子,已無需滄海垂釣而罷竿了。
帶有“金陵”的詩句有哪些?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唐代: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譯文:金陵年輕朋友,紛紛趕來相送。欲走還留之間,各自暢飲悲歡。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唐代:張祜《題金陵渡》
譯文: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樓,輾轉難眠心中滿懷旅愁。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宋代:朱敦儒《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譯文:南京城上西樓,倚樓觀看清秋時節的景色。萬里的長江在夕陽下流去。
金陵風景好,豪士集新亭。--唐代:李白《金陵新亭》
譯文:金陵人杰地靈,風光優美,豪強眾集,今天會聚到新亭。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五代:歐陽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譯文:夕陽斜照著故都金陵,茵綠的春草與江岸連平,晚霞燒紅了江天,大江東去滔滔無情。
適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逌爾生思,欻然有得。--唐代:劉禹錫《金陵五題·并序》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唐代:李白《月夜金陵懷古》
譯文:金陵天上略帶朦朧的月亮,徒然懸掛在這座古老帝都的上空。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唐代: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譯文:在金陵一個靜悄悄的夜晚,涼風習習,我獨自一人登上高樓,眺望吳越。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唐代:李白《金陵三首》
譯文:而鐘山卻空有壯麗的景象,長江天塹也變得清波平靜不起波瀾。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唐代:李白《金陵三首》
譯文:地形憑借鐘山的龍盤之勢,繞城有江水橫流。
金陵昔時何壯哉!席卷英豪天下來。--唐代: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
譯文:往昔的金陵城多么壯觀,幾乎把天下英豪都席卷到了這里。
鐘山抱金陵,霸氣昔騰發。--唐代:李白《登梅岡望金陵贈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譯文:鐘山懷抱金陵城,往昔曾經霸王氣十足。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唐代: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譯文:王濬的戰船從益州出發,東吳的王氣便黯然消逝。
萬里辭家事鼓鼙,金陵驛路楚云西。--唐代: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
譯文:你就要離開家鄉,奔赴萬里之外的軍營,通往金陵的驛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樣,漸漸地向西飄去。
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故丘。--唐代: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譯文:鐘山龍盤,石城虎踞,金陵果然是帝王之州,如今帝子永王來訪金凌之舊跡。
金陵懷古
南朝終結之后,不久就在文學史上出現了新的一種文學題材,即真正揭開中國文學史上的金陵懷古題材。
第一,要提到盛唐時期的大詩人李白。他留下的諸多詩篇之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個特征、現象,就是他對金陵特有的鐘情情結。李白《金陵三首》其二。
李白在這里通過對金陵這個城市的描寫,將六朝的回憶納入詩中。六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將時間置換為空間,六朝置換為金陵。表達了自己對六朝精神風流的一種追憶。這種程序似乎成了李白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的旋律。
在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詩歌中,同時也表達了這種對六朝風流的一種追憶。
李白這首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引發一段公案。他的詩歌與前代的詩人崔顥的《黃鶴樓》相抗衡。李白到黃鶴樓看到黃鶴樓所在的位置,內心詩性大發,已準備好好為黃鶴樓寫一首詩歌。但是,當他登上黃鶴樓的時候,看到崔顥的那首《黃鶴樓》之后,于是不能下筆再寫黃鶴樓,只能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的《黃鶴樓》在后代成為七言詩的壓軸之作。但是李白不甘心,順江東下來到了南京(金陵)。他仍然不能忘懷這件事情,于是就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詩歌。在這首詩歌中,通過對金陵山水的描寫,又一次表達了對東吳、東晉也就是南朝的一種追憶。說"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又一次表達了對六朝逝去的一種感嘆之情。
李白的另外一首詩歌叫《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這首詩讓我們會進一步的了解到,為什么李白在自己的詩歌中歌詠金陵?歌詠金陵的意義是什么?詩中,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他在這里提到南朝時期著名的詩人謝眺(字玄暉),謝眺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推動了山水詩的創作走向進一步的成熟。它的代表。南北朝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這是他最有名的詩。李白說,如果你能夠理解這兩句詩的妙處的話。李白的歌頌實際上就是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文化創作而歌頌。
李白特別推崇山水詩歌,他自己也留下了許多山水詩篇。從源頭來說就要追溯到東晉烏衣巷中那個謝家。無論是謝靈運,還是謝朓的"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都是謝家創造了中國的山水詩,又將山水畫推向了成熟。李白一生,沉浸在美好的山川自然的游歷之中。在自己的詩中寫到,等到"五月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對金陵的歌詠主要就是對六朝時候山水詩的推崇。
李白的另外一首《金陵酒肆留別》中,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這首詩歌表達了李白對鐘情金陵的另外一種內涵。吳姬壓酒喚客嘗,看到金陵中普通百姓的普通市民的一種純樸的人情。尤其是下面可以看出李白對南京的朋友純厚的友情。所以當李白來到南京,準備離開南京的時候,金陵年輕的朋友在一個小酒店中準備為李白送行。酒酣三巡以后,畢竟還要分離。對金陵的詠嘆,主要是對六朝風流的一種追憶。"金陵懷古"這個題材是后代諸多的懷古體裁中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它的基本情感就有李白的一系列的《金陵懷古詩歌》奠定下來了。后代的詩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演繹,表達了自己對魏晉風流的一種追憶之情。
*第二,李白同時代的另外一位大詩人杜甫。他的詩歌中也表達了對金陵的向往和留戀之情。比如說,流傳極廣的杜甫的代表作品《絕句》,文人們耳熟能詳。
這首詩通篇對仗超出了一般絕句詩的一個要求。再這樣一首微小的小詩里面,它包含了宏大的空間和悠遠的時間??芍^是咫尺之千里之事。"東吳萬里船",為什么寫到東吳這個地方?實際上,在杜甫的心中,早就埋下了對東吳以及對南朝的那種深遠的記憶,追憶。
*杜甫在《解悶十二首》這首詩中,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盛興欲東游。
詩中的揚州、淮南。揚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和今天所說的揚州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南北朝時期,揚州指的是南京。老夫乘興欲東游,指的是杜甫想在有一天,乘興要到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去過的金陵進行游歷,重溫他曾經年輕的時候在金陵留下的美好時光。
杜甫年輕的時候曾經到江陵進行游歷,在江陵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最后是說在送別江陵的一個姓許的朋友后來到長安去做官,有了一點成就,后來回到江陵。
杜甫不僅對詩歌情有獨鐘,同時對繪畫也非常感興趣。想到繪畫,他不由得想到東晉的顧愷之的繪畫作品……東晉時期哦,顧愷之曾經在秦淮河邊的瓦棺寺里,畫過一個維摩詰的肖像。這個畫像在中國的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話。
據說顧愷之畫了這幅畫之后,最后點上了維摩詰的眼睛。維摩詰的眼睛里放出了光芒。使得整個瓦棺寺一下子通明了起來。杜甫作為一個繪畫的愛好者,他特別想到金陵的瓦罐市去看看顧愷之曾經留下來的維摩詰的遺跡。所以在詩中寫道,看畫曾饑渴,追蹤恨淼茫?;㈩^金粟影,神妙獨難忘。但是,當杜甫來到金陵瓦棺寺的時候,可惜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時間的洗禮,顧愷之曾經畫過的維摩詰的肖像已經渺無蹤跡了。所以杜甫非常失望。他到金陵城里去尋訪,好在金陵城里有一些人家曾經留下過維摩詰的一些摹本。其中書生許某就留下了維摩詰的模板。但是許家看到了這個模板,雖然不是顧愷之的真跡,也給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虎頭"指的是顧愷之的名字,"金粟"指的是維摩詰影,指的是他的肖像。就是這個維摩詰的肖像畫,杜甫看了以后也終身難忘。
門泊東吳萬里船,也暗含著杜甫要重新游歷金陵這樣的意愿。
*三中唐時期,劉禹錫
劉禹錫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多次表達了對金陵特有的興趣。最有代表性的是《金陵五題》中的《烏衣巷》、《石頭城》。
《石頭城》中,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石頭城的地理位置和中山市齊名的。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形式有這樣的說法。石頭城像一只老虎,蹲坐在這座城市的西邊。但是這個城市在過去的幾百年間所創造的文化成就,已經變成了歷史的陳跡。所以劉禹錫在此,非常含蓄地透露出了六朝成為歷史陳跡的感嘆。
在《烏衣巷》這首詩中,情感表達比較明顯。王謝桓庾,魏晉南北朝,尤其是東晉時代的政治上的代表,同時也是文學藝術上的代表。
*王家也以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謝家以謝靈運、謝朓為代表,尤其是在山水畫的創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劉禹錫在這首《烏衣巷》之中也透露出來了感傷之情。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燕子的變遷,他實際上寫到的是過去那種以王謝為代表的魏晉風流,也歸入了歷史的沉寂。"王謝堂前燕"構成了后代金陵懷古詩的典型的意象。尤其是在宋代以后的金陵懷古體裁詩歌的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晚唐時期的杜牧。
杜牧在自己的詩篇之中多次寫道,金陵周圍的山川之美。同時也表達了金陵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所創作的文化觀歸于歷史陳跡的一種感傷之情?!督洗骸贰ⅰ恫辞鼗础愤@兩首絕句。《江南春》為代表表現了杜牧以金陵為山水的那種贊美之情。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主要凸顯了以金陵為中心的江南的山川自然之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寫出了在南朝的時候,金陵的佛教佛學的輝煌成就。
在《泊秦淮》這首詩中,他留下的是南朝消逝的一種感傷之情。"隔江猶唱后庭花"是對自己生活時代的一種反思。說自己生活的時代跟陳后主所生活的南朝似乎很相似。說自己的朝代,那些統治者不理朝政,沉湎于歌舞聲色之中。沉湎于聲色犬馬之中,而不去治理天下,不管天下百姓的黎民疾苦。煙籠寒水月籠沙,是對秦淮河畔的典型環境的描述。
杜牧最有名的《潤州》這首詩歌。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月明更想桓尹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李白對金陵詩的推崇主要是推崇南北時期朝代對山水詩的推崇;杜甫對金陵詩的留戀主要是他少年時代對顧愷之維摩詰肖像的模本,給他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在杜牧的《潤州詩》中,杜牧推崇的是魏晉風流的典型代表,就是詩的最后一聯中所寫到的。月明更想桓伊在?;敢磷鲞^很高的官職。他特別喜歡音樂,在中國音樂史上,有一種說法,他給我們留下來一首名曲《梅花三弄》?;搓幍囊魳穭撟鹘o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晚唐時期還有一位詩人韋莊。他的《臺城》、《菩薩蠻》兩首詩中也有對金陵的懷念之情。
"江雨霏霏"好像最能表達后人對魏晉風流的一種消逝的一種感傷之情。主要是對六朝的一種追憶。
唐代以后到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乃至一直到現當代。在中國的文學創作中,還不斷有金陵懷古體裁的作品的出現。
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可以說是宋代詞作之中的金陵懷古詩的壓軸之作。王安石的的《桂枝香》中說,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分為上下兩片,上闋主要是對金陵的地理形式和山水自然的一種描繪,下卻又回到了金陵懷古這樣一個老的題材。
宋著名詞人姜夔,他的《杏花天影》。寫姜夔在大年初二,乘著小船從漢口順江東下,來到金陵附近,沒有到金陵城中,只是停在金陵城邊的江邊之上,在這兒就想到了金陵城中六朝時期的風流故事。
想桃葉,當時喚渡。這是東晉時期王獻之的愛情故事,在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中,記錄了王獻之的愛情故事。記錄了王獻之和當時秦淮河邊的桃葉、桃根姊妹二人的愛情故事。這個愛情故事特別引起了姜夔的關注,姜夔寫《杏花天影》這首詞的時候,與這樣一種愛情也是息息相關的。實際上他還是運用這樣一個愛情典故寫東晉那些士大夫的故事。
到了元代少數民族作家薩都刺,也寫過一首詞牌叫《滿江紅.金陵懷古》的詞作。
這首詞是也同樣化用了劉禹錫的《烏衣巷》中的詩句,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同樣表達了對六朝的一種追憶,這種追憶之情不斷地生發影響。影響后代人的創作。
王士禛的《秦淮雜詩.其一》,十里雨絲風片里,濃春煙景似殘秋。本來春天是非常美好的,但是在王士禛的眼眶中,美好的春光怎么那么像凋零的秋天呢?表達了詩人王士禛來到金陵城的感傷之情。秦淮河畔,令人感傷的一種風情。水木清華,這是南朝詩人謝家的筆下的名句。用水木清華來形容金陵的自然山水,比較恰當的。以王謝為代表的魏晉的名士,都歸為了歷史的陳跡,更不要說南朝時候的江總,他是當時的一個文人。更不要說去尋訪宋朝時候段月芝的家了,段葉芝與王安石當時是宋代的名人。宋代段月芝的宅子也歸為歷史的陳跡。所以這首詩中透露出來的是無奈和感傷之情。
最后可以用清代朱彝尊的《賣花聲》這首詞來做一個小結。
以《雨花臺》為代表來寫金陵。它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指詩中的歌板酒旗零落盡,剩有漁竿。首先是大明王朝的消亡,再一次給南京的文化帶來了重創,但是想到南京的文化,它的底色仍然是六朝。一憑欄,然后又一次看到了劉禹錫筆下的那個情景,舊時王謝堂前燕……
歷代文人感傷的主要的痕跡就是歷代的魏晉風流。歷代文人對金陵的歌詠,不知不覺繪成了這樣一個主要的意象,六朝煙雨(六朝煙水氣)來概括。在前面的這些詩中,還有晚唐的李商隱、徐琿、薩都刺、吳偉業、朱彝尊,鄭板橋。人人匯成了一條若隱若現的文脈。我們把它稱作為六朝煙雨(六朝煙水氣)。用六朝煙水氣可能更恰當一些,這是中國的著名的數學家吳京芝在《儒林外史》中筆下的一個名士的形象說出來。
杜慎卿他有一次跟朋友聊到金陵的城外雨花臺來游玩,看到這樣一副情景,讓他感慨萬千。他看到了兩個小販子到金陵去,在街上賣菜。賣完的菜賣貨,貨賣完了,非常辛苦。賣完了貨又要準備第二天的活計。
吳敬梓借《儒林外史》中杜慎卿之口來倒出六朝煙水氣。這也是對六朝魏晉風風流的一種追憶。所以煙水氣就是這個時代的精神意象。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