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的古詩有哪些(北朝民歌古詩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北朝的古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北朝民歌古詩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北魏的詩句
1. 你知道不呢在北魏的時候有些什么好點的詩句之類的
描寫花木蘭的 北朝民歌 《木蘭詩》 出自樂府詩集 背景是北魏與柔然的戰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2. 描寫魏蜀吳三國人物.三國史實的詩詞詩詞哦
周瑜 長河吟,望長江.滾滾歌去英雄浪,錚錚淚打芙蓉妝.丹心枕劍寄熱血,雪衣抱琴向夕陽.憶當年,三尺青鋒懷天下,一騎白馬開吳疆.虎鎧燕翎多颯爽,羽扇綸巾亦飛揚.雄姿英發從征路,縱橫江東扶君王.春風得意小喬嫁,文才武略攬天香.君臣骨肉如魚水,夫妻恩愛似鴛鴦.群英會上曾煮酒,醉舞強弓挑金觴.沉沙折戟破北魏,飛灰煙滅笑虜檣.功成名就震寰宇,汗冊青史著八荒.正欲催帆濟滄海,忽隕將星墜天罡.八十一洲留身后,百萬鐵甲擱柴桑.將軍麾下泣儒冠,美人帳里哀孤凰.至死猶恨生瑜亮,使我不能渡長江.怒向焦尾弦繃斷,未終長河人已亡.行云流水音猶在,從此曲誤無周郎.獵獵旌旗悲風卷,瑟瑟盔纓滿秋霜.長河吟,殤長江風蕭蕭,水茫茫,暮云蒼黃雁聲寒.斜陽外,浪濤濤,滾滾東流辭意健.奔入海,何艱辛,長風亂石阻歸程.縱南行,揮手去,直搗滄海會有時.問人生,嘆華年,時不我與華葉衰.舉杯醉,對月吟,愁腸千結寒聲碎.長河水,奔騰急,壯志難酬空悲切.知音少,灑淚還,斷弦殘曲與誰聽?。
3. 南北朝*北魏的詩人有哪些之常景
常景(?~550),北朝魏文學家。字永昌。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 。魏太常卿常林八世孫、宣威將軍常爽孫。
人物簡介
常景,仕北魏,東魏初,官至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加儀同三司。為人"清儉自守,不營產業","耽好經史,愛玩文詞"(《魏書·常景傳》)。他是北魏后期"以文義見宗"(《北史·常爽傳論》)的老輩作家,溫子即因他的賞譽而顯名。
主要經歷
孝文時為律博士,歷門下錄事、太常博士。宣武時,累遷積射將軍、給事中。孝明即位,召拜謁者仆射,加寧遠將軍,兼中書舍人,遷步兵校尉。正光初,除龍驤將軍、中散大夫,進號征虜將軍。孝昌初,兼給事黃門侍郎,除左將軍、散騎常侍、兼尚書、持節徐州刺史,進號平北將軍幽州行臺,授光祿大夫。永安二年。除中軍將軍、黃門侍郎,賜爵高陽子。普泰初,除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秘書監,封濮陽縣子。遷鄴后除儀同三司。武定六年致仕,給右光祿事力,終其身。
相關著作
常景的文章大多是詔策碑志及議論封建禮法之作。比較有特色的是《圖古象贊述》,表現了他在北魏末年混亂政局中明哲保身的思想。其文句整齊,多用對仗,接近駢體,卻不很講究辭藻,與南朝駢文不盡相同。
史載常景曾出塞"經涉山水,悵然懷古,乃擬劉琨《扶風歌》十二首",但已佚。今存《蜀四賢贊》是他早年淹滯門下錄事時所作,以五言詩四首分詠司馬相如、王褒、嚴君平、揚雄四人"皆有高才而無重位",以自喻居官失意舊說或以為標題"贊"而當入"文"類,其實它們顯然是受南朝顏延之《五君詠》、鮑照《蜀四賢詠》影響而創作的同類詩歌這四首詩都是五言八句,中間兩聯對仗,首尾不拘,擬對類似后來的五言律詩,其聲律雖然不葉,但已注意平仄相對。他曾作過《四聲贊》(日本釋空海《文鏡秘府論·四聲論》述引),接受南朝周、沈約的"四聲說"的影響。這種情況顯示出北魏后期詩歌,已和南朝齊梁一樣,朝著近體詩方向發展。
《魏書·常景傳》說他"所著述數百篇見行于世。刪正晉司空張華《博物志》及撰《儒林》、《列女傳》各數十篇",但今存其文僅3篇,詩4首。常景文輯存于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其詩存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藏書之家
北魏藏書家、文學家。字永昌,河內溫(今河南溫縣東南)人。少有才思,雅好文章,篤于經史。累遷仆射將軍給事中、雍州司馬等職。孝昌元年(525),為北平將軍,鎮壓杜洛周起義軍,屢被義軍所敗。后官至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任秘書監,負責管理國家藏書和檔案。受詔撰《門下詔書》40卷,撰《儒林傳》、《列女傳》各數十卷。最為當時文學名家崔光、盧昶所欣賞。作官之余,尤喜藏書。每遇新異之書,不問價格貴賤,殷勤求訪,或復質以購,或借書抄寫,必得之為快。又因任秘書監之職,抄錄國家秘閣藏書。晚年官封濮陽縣子,終儀同三司。著述近百篇,今多不存。
4. 關于北魏的成語典故,越多越好,大哥大姐幫幫忙
握蛇騎虎
【解釋】比喻處境極險惡。
【相近詞】勢如騎虎
【成語故事】北魏時期,魏高祖死于行宮,彭城王元勰等為防不測,密不發喪,下詔徵世宗會駕。靈柩行至魯陽,才發喪。當時咸陽王元禧懷疑元勰有陰謀說“你這樣做很危險。”元勰懷恨在心說“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握蛇騎虎,不覺艱難。”
蓬頭垢面
【解釋】:頭發蓬亂,臉上很臟。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也泛指沒有修飾。
【出自】:《魏書·封軌傳》:“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后為賢?”
分道揚鑣
【解釋】:分路而行。比喻目標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出自】:《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驚惶失措[jīng huáng shī cuò]
[解釋]失措:失去常態。由于驚慌,一下子不知怎么辦才好。
[出自]《北齊書·元暉業傳》:“(元)孝友臨刑,驚慌失措,暉業神色自若。”
5. 南北朝詩詞風格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日益擺脫經學的影響,而獲得獨立的發展,開始進入文學的自覺時代.詩歌、散文、辭賦、駢文、小說等文學樣式,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詩歌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漢末魏初,在“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社會背景下面,文人詩歌創作進入了“五言騰踴”的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劉楨、陳琳等所謂“建安七子”組成的鄴下文人集團,創造了“建安文學”的輝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氣”這種共同的時代風格,其中曹操的詩歌,沉雄悲涼,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實,表露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都是較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人稱“建安之杰”.他的詩歌“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分別是他前期和后期詩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詩》、〈登樓賦〉等篇章,是建安文學中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杰作. 魏晉之交,隨著世風的變易,詩歌創作呈現出與建安時代不同的風貌.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艱深,或風調峻切,他們繼承了建安文學的優秀傳統,進一步推動了五言古詩的發展.西晉太康時期詩歌繁榮,詩人有“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之稱,但多數作品流于華采繁縟,唯左思的詩歌骨力遒勁,承傳建安文學的精神.其〈詠史〉詩開啟了詠史和詠懷結合的新路子.東晉在玄學的影響下,“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的玄言詩泛濫一時,能夠超越流俗的大詩人便是陶淵明.陶淵明的時代,“真風告逝,大偽斯興”,他因貧而出仕,目睹官場黑暗,不愿同流合污,決心辭官歸隱,保持自我的人格精神.他的田園詩描繪自然風光的美麗,歌頌田園生活的平和,也表現了親身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喜悅和辛勞.創造了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統一的藝術境界.《歸園田居》、《飲酒》是他的田園詩的代表作.陶詩的風格自然沖淡為主流,但《讀山海經》(“精衛填微木”)、《詠荊軻》等也顯示了詩人“金剛怒目”的一面.可以看出詩人內心并不靜穆,他沒有忘懷世事.陶淵明詩對后世影響很大,尤其是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受其直接影響.陶淵明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散文、辭賦,數量雖不多,卻非常出色,著名的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感士不遇賦》等. 南北朝時期,許多文人專力于文學創作,而主要運用的文學樣式是詩歌和駢文.南朝詩歌在謝靈運手上山水詩大放光芒,其后謝眺的山水詩寫得清新圓熟,世稱“大小謝”.詩人鮑照出身寒微,則擅長用七言古詩體來抒發憤世嫉俗的情懷,他隔句押韻的七言歌行為七言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方文苑稍嫌荒寂,但散文方面也不乏名篇,如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他的詩賦集南北文學之大成,將南方精美圓熟的藝術技巧和北方剛健爽朗的精神融合,成為唐代詩風的先聲.這一時期駢文統治著整個文壇,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蕪城賦》、庾信《哀江南賦》是非常優秀的作品.總的來說,南朝作家們對形式聲律的追求,為唐代文學、尤其是唐代近體詩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準備. 此外,南北朝樂府民歌也足以與漢樂府詩前后輝映.南朝的吳歌、西曲明麗柔婉,北朝少數民族歌曲則多剛健亢爽,風格各異,但都情意真切. 從我國古代小說體裁的形成和發展來說,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重要階段.出現了志怪小說和軼事小說.其中晉干寶的《搜神記》和南朝劉宋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最值得重視.《世說新語》記載了自漢至晉不少上層士族人物的軼事言談,寫人氣韻生動,記言簡約精妙,實開后世筆記小說之先聲. 由于文學意識的漸趨自覺,這一時期出現了探討文學觀念、分析創作過程、批評作家作品的文學論著,如曹丕《典論·論文》、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鐘蠑《詩品》.后兩部在我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堪稱劃時代的巨著. 您已經評價過!好:0 您已經評價過!不好:0 您已經評價過!原創:0 您已經評價過!非原創:0 問問團隊 ●`蟬`ヽ時雨… 共1人編輯答案 2011-10-22 01:48 滿意答案 南北朝指從東晉滅亡到隋統一(420~589)的170年時間.這時南朝相繼為宋、齊、梁、陳;北朝則自北魏統一北中國(439)起,后分裂為東魏、西魏,又相繼為北齊、北周所代,最后均為隋所統一.這個時期是中國詩歌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南朝文人詩歌,其成就遠遠超過北朝,并成為唐詩全面繁榮的必要準備和過渡階段.南朝文人詩歌的發展大致可分成三個階段.劉宋時期是第一階段.即山水詩逐漸從東晉的玄言詩中獨立出來,并蔚然成風的階段.山水詩在此時的興盛有多種原因.首先它是文人士大夫崇尚山林隱逸生活的反映.魏晉,由于社會動亂,政治黑暗,士大夫無論在朝的在野的,大都以隱逸為清高,以山林為樂土,因而在詩歌中描寫山水之美,借以寄托自己的某種情懷.其次,東晉以來,南方社會經濟有較大的發展,世族地主到處建筑園林別墅。
關于魏晉南北朝的詩句
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古詩有哪些
1、《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釋義:
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么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2、《贈從弟》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釋義: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3、《敕勒歌》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釋義: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4、《山中雜詩》南北朝: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釋義: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5、《贈范曄詩》南北朝: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釋義:
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給遠在隴山的友人。
江南別沒有更好的禮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報春。
2.魏晉南北朝的詩句有哪些
魏晉南北朝詩選〔曹操〕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注】: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東漢末年,以黃巾軍為代表的農民革命武裝,從根本上動搖了東漢王朝的腐朽統治。曹操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裝,接著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逐個地打敗了其他地方割據勢力,最后統一了北方,形成了與吳、蜀相峙的三國鼎立局面,并為日后的晉朝進一步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與此同時,他又采取了一些打擊豪強、抑制兼并、廣行屯田的措施,對當時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曹操的一生大半是在戰亂中度過的,因而他的作品也突出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動亂,表現了他統一天下的雄心,思想積極,風格慷慨悲壯。
他的詩今存二十余首,都是采用的樂府古題,明顯地表現了對漢代樂府的繼承關系。他的文章也一變東漢以來的典雅繁縟,而以"清峻通侻"著稱,顯示著他崇尚刑名,反對儒學傳統的突出特點。
魯迅曾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曹操的著作今有輯本《曹操集》,詩歌注本以黃節的《魏武帝詩注》較為詳備。
蒿里,指死人所處之地。蒿,同,枯也,人死則枯槁,故云。
《蒿里行》是漢樂府《相和歌。相和曲》中的一個曲調名,是當時人們送葬時所唱的挽歌。
這里是曹操按照舊題寫作的新辭。作品敘述了袁紹等軍閥討伐董卓不成,轉而互相攻戰,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
這表現了作者對割據勢力的痛恨,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同時也暗含著作者要削平戰亂,建立一個統一國家的愿望。〔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注】:《短歌行》是漢樂府的曲調名,屬《相和歌·平調曲》。
這里是曹操按舊題寫作的新辭。從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一文看,此詩可能作于建安十三年征孫權的前夕。
原作共兩首,這里選的是第一首。作品反映了曹操為實現他統一全國的政治理想而廣泛招攬人才的急切心情。
第一節調子比較低沉,這是時代亂離和漢末以來社會上流行的頹廢人生觀在作者思想上引起的回波反響。從第二節起調子變化,作品出現新境界,新場面。
最后四句直抒胸臆,抑揚頓挫,慷慨激昂,是不可多得的四言警句。〔曹操〕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第一首。《步出夏門行》是漢樂府曲調名,屬《相和歌·瑟調曲》。
曹操曾用這個舊題寫過新辭,全詩共四首,前面有"艷"(序歌)。正當東漢末年,中原地區軍閥混戰的時候,活動在遼西一帶的烏桓民族強盛起來。
他們攻漢州郡,掠虜漢民,成為北部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打垮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袁紹死,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中去了。
當時曹操的處境是,南有盤據荊襄一帶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勾結的烏桓,形勢是嚴重的。曹操采用了謀士郭嘉的意見,于建安十二年(207)八月,出奇兵襲擊烏桓,大破烏桓于柳城(今遼寧省興城縣西南)。
九月,勝利回師。曹操的《步出夏門行》就作于回師的途中。
《觀滄海》描寫了碣石山下深秋的海景,通過寫景,自然巧妙地抒發了作者對于當時的社會動亂,生計艱難,人心不定的種種憂慮,并暗含著他削平割據、穩定時局、建功立業的壯志雄圖。作品情景交融,境界場面極其壯闊。
〔曹操〕龜雖壽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注】:《龜雖壽》是《步出夏門行》的第四首。
作品從哲學角度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看法,他否定方士們關于神仙的種種妄談,也否定當時社會上流行的那種消極頹廢和及時行樂,而表達了自己的一種自強不息,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與豪邁氣概。〔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
3.魏晉南北朝的詩詞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步出夏門行》(東臨碣石)
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
曹植:《白馬篇》、《洛神賦》、《七步詩》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日益擺脫經學的影響,而獲得獨立的發展,開始進入文學的自覺時代。詩歌、散文、辭賦、駢文、小說等文學樣式,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詩歌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
漢末魏初,在“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社會背景下面,文人詩歌創作進入了“五言騰踴”的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劉楨、陳琳等所謂“建安七子”組成的鄴下文人集團,創造了“建安文學”的輝煌。
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氣”這種共同的時代風格,其中曹操的詩歌,沉雄悲涼,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實,表露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都是較為成功的篇章。
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人稱“建安之杰”。他的詩歌“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分別是他前期和后期詩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
4.有沒有哪首詩詞是描寫魏晉南北朝的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么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5.魏晉南北朝詩詞
魏晉南北朝詩詞(1)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燕歌行(2) 丹霞夾明月。華星出云間。
芙蓉池作詩(3)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雜詩(4)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七哀詩(5) 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
公燕詩(6)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赴洛道中作詩二首其二(7)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詩二十首其五(8) 夢君如鴛鴦,比翼云間翔。既覺寂無見,曠如參與商。
(9) 傾耳懷音響,轉目淚雙墮。生存無會期,要君黃泉下!青青河邊草(10) 浮萍本無根。
非水將何依。憂喜更相接。
樂極還自悲。明月篇。
6.誰能找兩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古詩給我,本人感恩不盡.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陶淵明
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凄凄歲暮風,翳翳經日雪。
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
勁氣侵襟袖,簞瓢謝屢設。
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
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
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
平津茍不由,棲遲詎為拙!
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
酬劉柴桑
陶淵明
窮居寡人用,時忘四運周。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養南疇。
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
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游。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古詩有哪些?
1、《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釋義:
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么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2、《贈從弟》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釋義: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3、《敕勒歌》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釋義: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4、《山中雜詩》南北朝: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釋義: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5、《贈范曄詩》南北朝: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釋義:
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給遠在隴山的友人。
江南別沒有更好的禮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報春。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