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恨詩詞(關于恨的詩)
大家好,關于多少恨詩詞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關于恨的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西風多少恨
西風多少恨。
出自清代納蘭容若的《臨江仙·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譯文
柳絮楊花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原來是被冬日的積雪冰層、嚴寒的風所摧殘了,五更時這株柳樹只顯得凄冷蕭疏。皎潔的明月無私普照,無論柳樹稀疏還是繁茂,都把自己的光芒給了它。
特別是在這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回憶起當年的那個女子。如今斯人已逝,即使夢里相見,可慰相思,但好夢易斷,斷夢難續。遂將愁思寄給西風,可是,再強勁的西風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不盡憂愁。
賞析
這是一首借詠寒柳而抒傷悼之情的詞作,納蘭在詞中詠物寫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遠,可謂是其詠物詞中的佳作,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曾這樣評價這首詞:“余最愛其《臨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言中有物,幾令人感激涕零,納蘭詞亦以此篇為壓卷。”
“飛絮飛花何處是”,詠柳詠柳,開門見山:柳絮呀,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花兒呀,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咦,說柳絮自然應該,畢竟是詠柳,可這個”花兒”是從哪里出來的呢?誰見過柳樹開花呢?明明是詠柳,怎么突然出來個楊花呢?的確,楊樹、柳樹本是兩種不同的樹,但由于它們的種子楊花和柳絮都帶有白絮能飛,飛絮期又基本相同,因此楊花和柳絮在古典詩詞中常常被認為是代表同一個意象,而納蘭在這里用到“楊花”的意象,估計是想要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除了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之外,還因為楊花作為詩詞當中的一個意象符號,獨有一些復雜的含義。
“疏疏一樹五更寒”,“疏疏一樹”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意象,此時交迭在一起,卻把夜闌、更殘、輕寒這些意象付諸于柳樹身上,使柳樹獲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樹更加順理成章地成為詞人的情感投射的客體。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遞進一層,似在說明月無私,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照耀,一般關懷。貌似在寫明月,實則是容若自況:柳樹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減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愛;伊人就算永訣,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下片轉折,由柳樹而及女子,由當下而及回憶,是說:最是在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去想起當年的那個女子。
春山,作為詩詞中一個常見的意象,既可以實指春色中的山巒,也可以比喻為女子的眉毛。宋詞有“眉掃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便是以春山喻眉,以秋水喻眼,而一“掃”一“裁”,是形容女子描眉畫眼的可愛的梳妝動作。春山既然可以比喻為女子的蛾眉,便也可以用作女子的代稱,容若這里便是此意。由柳葉的形態聯想到蛾眉的妙曼,聯想到心愛的女子,曾經的故事。接下來仍是追憶那位女子,即“湔裙夢斷續應難”。湔,這里是洗的意思。舊日風俗,三月三日上巳節,女人們相約一同到水邊洗衣,以為這樣可以除掉晦氣。上巳節和清明節隔得不遠,所以穆修有詩說“改火清明度,湔衫上巳連”。這種戶外聚眾的日子往往提供給了男男女女們以堂而皇之地偷偷約會的機會。
這首詞,曾被那位對納蘭詞評價不高的陳廷焯贊為納蘭詞中的壓卷之作,不知道容若聽到了會不會高興一些呢?無論如何,“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都是性靈之句,非摯情摯性之奇男子無以得之。納蘭何以有此“憔悴也相關”,“西風多少恨”的傷感情調?清朝氣數正旺盛,卻有此醒人氣的詞人和詞作,真是可悲可嘆可欽啊!
詠物為古典詩詞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殼,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質,是核心。所以詠物之作要求摹寫神理而不能徒賦形體,同時還要不粘不離,保持一個恰好的分寸。以此繩衡這首小詞,在“層冰積雪摧殘”、“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等句刻畫出那婀娜楊柳的“寒意”之外,詞人更著重“摧殘”、“憔悴”、“夢斷”、“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的情感的抒寫,亦將他復雜凄咽的內心感受特別深曲又特別準確地傳遞出來。寫寒柳而字里含情,弦外有音,此之謂“言之有物”。
還要深思一層,“言之有物”之“物”究竟能否落實呢?有文章指出這首詞借詠柳而寄寓對亡妻的哀思,實亦即悼亡之作。作為一種猜測容或可以,但作為學術研究,在本篇不能肯定作年在其妻逝世之后的情況下,則不可以武斷地這樣定論。如果說里面寄托有納蘭一貫婉轉哀涼的身世之感,那也就足夠了。
恨的古詩詞
含有恨的古詩詞匯總如下
1、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清平調·名花傾國兩相歡》 唐·李白
2、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怨情》 唐·李白
3、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詠懷古跡(其三)》 唐·杜甫
4、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青門柳》 唐·白居易
5、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長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6、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 唐·杜甫
7、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 唐·杜牧
8、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鵲橋仙·纖云弄巧》 宋·秦觀
9、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無題四首》 唐·李商隱
10、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自遣》 唐·羅隱
11、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宋·歐陽修
12、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13、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蘇軾
14、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蟬》 唐·李商隱
15、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別來春半》 五代·李煜
16、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蘇軾
17、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途中見杏花》 唐·吳融
18、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暮秋獨游曲江》 唐·李商隱
19、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宋·蘇軾
20、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五代·李璟
21、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北風行》 唐·李白
22、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憶梅》 唐·李商隱
23、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吊白居易》 唐·李忱
24、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宋·蘇軾
25、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臨江仙·寒柳》 清·納蘭性德
26、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浣溪沙·閨情》 宋·李清照
27、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多麗·詠白菊》 宋·李清照
28、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觀
29、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思吳江歌》 魏晉·張翰
30、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王安石
誰能幫我解釋下“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的意義 還有他的出處。。。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臨江仙·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譯文:可是,再強勁的西風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不盡憂愁。表現作者的孤寂凄涼之感,其處在相似痛苦之中。
擴展資料
此詞既詠經受冰雪摧殘的寒柳,也詠一位遭到不幸的人。上闋寫柳的形態,下闋寫人的凄楚心境,借寒柳在“層冰積雪”摧殘下憔悴乏力的狀態寫處在相思痛苦中的孤寂凄涼,匠心別具地用經受冰雪摧殘的寒柳,暗詠身在皇宮皇威重壓的戀人。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臨江仙·寒柳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全詩翻譯賞析
多少恨,
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
譯文:
昨夜的夢里存有多少恨意! 夢中的景象,還像以前我還是故國君主時,常在上苑游玩,
車子如流水穿過,馬隊像長龍一樣川流不息。 正是百花爛漫的春天,還吹著融融的春風。
評析]
這首記夢小詞,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抒寫了夢中重溫舊時游娛生活的歡樂和夢醒之后的悲恨。以夢中的樂景抒寫現實生活中的哀情。“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游樂時環境的優美,景色的綺麗,傾注了詩人對往昔生活的無限深情。這首小詞, “深哀淺貌,短語長情”,在藝術上達到高峰。“以夢寫醒”、“以樂寫愁”、“以少 勝多”的高妙手法,使這首小詞獲得耐人尋味的藝術生命。
[作者簡介]
李煜,南唐后主,字重光。中主李璟之子。在位17年。降宋后,被太宗趙光義賜牽 機藥毒死。他是南唐最后一個皇帝,也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教養的文人。工書善畫,洞曉音律,詩詞文章無不擅長。他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決定于他獨特的藝術成就。 他用清麗精煉的語言,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詞成為抒情言志的新體詩,對后世詞壇 較有影響。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