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清照永遇樂多少錢(永遇樂李清照書法)

一抹淺念2022-12-20 13:15歷史81

很多朋友對于清照永遇樂多少錢和永遇樂李清照書法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千古第一女詞人:李清照

本 名 :李清照

字 號 : 號易安居士

所處時代 : 南宋

民族族群 :漢

出生地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明水街道

出生時間 :1084年3月13日

去世時間 :約1155年

主要作品 :《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夏日絕句》等

主要成就:詩詞創作、詩詞理論頗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生 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于詞章。現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墻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

李清照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李清照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李清照的成長,與她所處的自然環境也是分不開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時間是在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家鄉歷城渡過的。大約在她五六歲時,因父親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隨父母遷居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她是在東京長大的。那時候,北宋統治階級享樂成風,東京表面上仍極繁榮。李清照作為一個士大夫階層的大家閨秀,由于封建禮教的禁錮,不可能像男子一樣走出家門。接觸整個社會。但她畢竟出身于城市,不像鄉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樣閉塞。她不僅可以劃著小船,嬉戲于藕花深處,而且可以跟著家人到東京街頭,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愛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說明了她曾經受過故鄉山東的涵育。而她在愛情描寫上的"毫無顧忌",顯示了都市社會風氣和文學氣氛對她的熏染。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婦擅朋友之勝”。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楹?,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當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壁w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p>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

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贊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楹?,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并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后來的拳腳相加。之后,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于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后,由于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苯桧椨鸬膶幩啦磺粗S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表達對宋王朝的憤恨。

多年的背井離鄉,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污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殘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主要作品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蝶戀花]

永夜懨懨歡意少,

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

為報今年春色好,

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

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

醉莫插花花莫笑,

可憐春似人將老。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云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辛棄疾的永遇樂共多少字?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永遇樂

辛棄疾

章因及之?

投老空山,萬松手種,政爾堪嘆。何日成陰,吾年有幾,似見兒孫晚。古來池館,云煙草棘,長使后人凄斷。想當年、良辰已恨,夜闌酒空人散。?

停云高處,誰知老子,萬事不關心眼。夢覺東窗,聊復爾耳,起欲題書簡。霎時風怒,倒翻筆硯,天也只教吾懶。又何事,催詩雨急,片云斗暗。

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

辛棄疾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

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比著兒曹,累累卻有,金印光垂組。付君此事,從今直上,休憶對床風雨。但贏得,靴紋縐面,記余戲語。

李清照的《永遇樂》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有什么異同?

永遇樂.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黃昏是一個特別令人惆悵的時候,微醺的夕陽斜斜地照上綺窗,半明半昧的光線似醉人的眼光,軟軟的朦朧的籠在身邊,不肯離去。前塵影事漸漸都回到眼前,此時隔了這樣一種昏黃的惆悵看去,不論歡樂悲傷都染上了歲月的痕跡。

這一闋《永遇樂》是寫在黃昏的詞,寫的是作者在黃昏里的一點回憶一些感慨?!奥淙杖劢?,暮云合璧,人在何處?”開首實寫眼前景色:夕陽似融化的金子,斜斜的掛在西山上,明亮、溫柔、沒有刺眼的光芒卻別有一種教人留戀的軟媚。暮色漸起,滿天云影舒舒卷卷,散開復又聚攏。如同散落天涯的半璧,因了機緣的巧合,再遇到另一半合成整璧,這些分散滿天的云朵慢慢合成一片。暮色愈發沉了,環顧四周,叫人忍不住想低低地問一句:那念茲在茲的人在哪里?自己這又是在哪里?”這一問拉開了作者與景物的距離,同時又暗暗地為整首詞定了調子。悼往傷今,撫今念昔如同黃昏里的那一抹蒼青是整首詞抹不去的底色。南朝江淹《擬休上人怨別》有“日暮璧云合,佳人殊未還”句,“暮云合璧”化用此上句而來,同時詞中暗蘊“佳人殊未還”之意?!叭嗽诤翁帯边@一問,問的含蓄問的惆悵,將這追念之意暗暗地漾了開來?!叭玖鵁煗?,吹梅笛怨”是“煙染柳濃,笛吹梅怨”的倒文。作者在那低低地一問之后,又將眼光轉向身邊的景物。暮色沉沉,青青的柳枝隔了這四起的煙靄看去,似乎愈發濃郁。不知何處傳來一縷笛聲,《梅花落》的曲調幽幽入耳,直響到人心里去。只影對晚景,縱是春色正好,這其中又有多少春意?詞中“春意知幾許?”正承“染柳”兩句而來,正因為有對春景的描繪,才引出“春意知幾許”這一問。上片這前六句,作者極巧妙地在景物與自己之間推進推出,既寫眼前之景又寄心中之意。那兩個問句淡淡問起,似是不經意之筆,實是作者著力安排,引得讀者去體會她的含意,又因為不曾明白道出,所以妥帖之外,別有含蓄之致。在成功地渲染了全詞的氛圍之后,作者又回到現實?!霸压潱诤吞鞖?,次第豈無風雨?”這是上片的第三個問句,結構與前兩個問句一樣,都是兩個四字句寫景,問句緊承其后,作者的情感暗含于問句之中。通過這一句,我們知道前面寫的是元宵節的黃昏,天氣很好,融暖和適??墒亲髡邊s說“次第豈無風雨?”這一問很奇怪。元宵節在宋朝是一個十分熱鬧的節日,在這一天,即使是常年身居閨閣的女子,也可以嚴妝麗服出門觀燈賞花,因此當時的女子們都非常重視這個節日。作者憂心忡忡的道:“此時天氣雖好,可轉眼之間難道不會有風雨?”這一問泄露了她的心事。我們知道熱衷游樂的年輕人在久受拘束之后,終于有機會可以放松一次,即使外面真的風雨交加,他們也會說天氣很好。只有飽經滄桑,心事重重的人才會看著醉紅的夕陽對來訪游伴懶懶地說“等會兒怕會有風雨吧?”在往下看“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睉恰爸x他酒朋詩侶,香車寶馬,來相召?!薄爸x”是“推辭謝絕”之意。由此看來“次第豈無風雨”一句應該是對酒朋詩侶以香車寶馬來邀請自己時地回答。所謂風雨其實只是借口罷了,真正的原因是無情無緒,看花沒心情 ,觀燈無意思。

下片緊承上片而來,作者謝絕了酒朋詩侶的邀請,雖不愿出游,心中到底還是不能忘情,今宵獨坐,不由回憶起往日情形。“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中州,應該是今河南省開封市,即宋朝時的東京。因為河南為古豫州之地,居九州之中,所以稱中州?!爸兄菔⑷铡奔礀|京興盛繁華的時候,那時環境尚且安定,作者也還年輕,青春明媚,又才氣縱橫,不曾為生活吃過苦,也不曾看見生活的本來面目。那時候,即使是烏云都是鑲著金邊的。年輕的時候深閨無事,讀書女工之外每多閑暇,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幻想,于是特別重視元宵這個可以出游的節日?!叭濉边^去指農歷十五,此處特指正月十五?!颁伌涔趦骸笔茄b飾有翡翠或是翠綠色羽毛的花冠;“雪柳”多以素絹或銀紙扎制而成;都是當時婦女元宵節插戴的裝飾品。周密《武林舊事》卷二曾記:“元夕節物,婦人皆戴珠翠,鬧娥,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庇纱丝梢灾馈颁伌涔趦骸焙脱┝际钱敃r極流行的飾物?!澳斫鹧┝睉且约恿私鹁€的絲綢所制,較普通雪柳別致些,大約是女子們爭奇斗艷別出心裁的結果。“簇帶”是當時的方言,即“戴滿插滿”之意?!皾币彩钱敃r口語,指女子整齊美麗。記得當時京都繁華,閨中少女,長日無事最盼望的最重視的便是元宵節。戴一頂鋪翠冠,拈一朵精心制作的捻金雪柳,仔細地戴在鬢間,齊齊整整的裝扮起來,與女伴們一起觀燈游戲。作者韶華盛極,滿目輝煌滿眼錦繡中,知道自己是最美的,青春的矜持滿是對未來的憧憬......惆悵舊歡如夢,李清照寫這首詞時已經飽經憂患,不再年輕。她一定知道年少綺懷,人間驚夢最容易不過。于是筆下迅速由舊日拉至眼前,回憶中的美好轉眼便成現實中的凄涼。如今孤身一人,輾轉天涯,容顏憔悴,霜華滿鬢,早已無心收拾,元宵夜更懶得出去。無情無緒出去也沒意思,倒不如在簾子底下聽聽那些小兒女明媚流麗不更世事的歡言笑語,重溫一場舊夢。“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迸c前面中州盛日,爭奇斗艷的情形形成鮮明對比。結句“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庇葹槌镣?,似作者的自言自語,更是一種百無聊賴的慰藉。生命的紅燭眼看快要燃到盡頭,過去再也不再,風雨飄搖之中,只能眼看它燒下去,并且借這一點微光重溫舊夢。

有些事在我們沒有經歷過的時候,對于某些感情是很難有深切體會的。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波瀾不驚的,亡國之痛,身世之感,我們是知道的,可那是一種霧里看花的知道,隔了混沌的距離,只是知道,不能懂得。李清照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是當時名士,母親也知書識字,她少女時代一直過著相對悠閑優裕的生活,結婚之后與趙明誠也甚為相得,渡過了一段歡樂的時光。南渡之后,國破家亡,親人離散,清照自身亦飽嘗流離之苦,她與趙明誠半生所集金石字畫散失殆盡?,F實的凄涼使得人們往往到回憶中尋找慰藉,可是過去的時光越美好,越襯的現實悲涼無比。李清照是一個敏感多思的人,精神的重壓和生活的折磨使她承受著極大的痛苦。這個飽經憂患的老婦人以平靜的筆觸來回憶青春時的往事,對比眼下的凄涼情景,于百無聊賴中尋一絲慰藉。其中沉痛,雖不自言,卻教人不忍卒讀。作者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崩壞的時代,舊的一切統統被破壞,整個時代在漸漸的下沉。個人的悲劇在時代的洪流中是微不足道的,千萬人的悲劇匯成了整個時代的悲歌。李清照這首詞寫自己的身世之悲盛衰之感,在當時實在是大多數人的命運。因為帶上了整個時代和社會的悲劇色彩,寫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這首詞變得格外渾厚深重,在當時影響很大。劉辰翁曾依此詞和作一首,同是飽經世變的詞人,他或者更能理解李清照的情感:

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

璧月初晴,黛云遠淡,春事誰主?禁苑嬌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許。香塵暗陌,華燈明晝,長是懶攜手去。誰知道、斷煙禁夜,滿城似愁風雨。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緗帙流離,風鬢三五,能賦詞最苦。江南無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誰知否?空相對、殘釭無寐,滿村社鼓。

這首詞也是抒寫今昔之感,然而下字不夠精當,當濃處不及易安深厚,當淡處又不及人家沉痛。處處貼著原詞來寫,反倒時時拘束,露了形跡。相比之下,倒是姜夔的《鷓鴣天》(元夕不出),自鑄清詞,別有易安情懷。

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

簾寂寂,月低低,舊情唯有絳都詞。芙蓉影暗三更后,臥聽鄰娃笑語歸。

這首《永遇樂》很早便會背了,那時我也還小,夏日午后,坐在梧桐樹下,一字一句,默默記誦,細碎的陽光透過手掌形的樹葉漏在書上,帶著綠色的清涼。

如今我也大了,生活的面貌亦略微知道一些。寫完這一章的時候,正是黃昏。夕陽軟醉的腳步在書影與書影之間徘徊,忽然分不清是前世還是今生。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賞析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省歷城縣人)。從小生長在金兵占 領地區。其祖父辛贊,經常給予抗今復地、洗雪國恥的教育。20歲那年,率領2000多人起義抗金,投奔耿 京為首的農民義軍,為耿京掌書記。后歸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蘇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 省滁縣),提點江西刑獄,湖北轉運副使,湖南安撫使,江西安撫使等職。在歷任地方官期間,重視發 展生產,訓練軍隊,為北伐積極做好準備,表現出非凡的軍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當權者忌恨。 被罷職,閑居在信州上饒(今江西省上饒市)前后近20年,中間雖短期出任福建安撫使等職,但很快就 被罷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勢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辭世。辛棄疾是南宋偉大的 愛國詞人,詞中深入的反應了當時尖銳的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表現了他積極主張抗金和實現國 家統一的愛國熱忱。作品題材廣闊,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開拓了詞的疆域, 提高了詞的表現力,成為南宋詞壇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軒長短句》集。

【注釋】青玉案:詞牌名?;ㄇ洌盒稳轃艋鹬?,如千樹繁花齊開。寶馬雕車:指觀燈的貴族豪門的華麗車馬。鳳簫:《神仙傳》載,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簫作鳳鳴聲,引來了鳳。故稱簫為鳳簫。玉壺:比喻月亮。蛾兒雪柳:元宵節婦女頭上戴的裝飾物。闌珊:零落。

【簡析】這首詞著力用反襯法。上片渲染元宵節燈火輝煌,車水馬龍,一片繁華熱鬧景象;下片開頭,又描 繪觀燈女子的盛裝艷服,笑語歡快的情景。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寫的主要對象,而只是陪襯。最后點出“ 燈火闌珊處”的“那人”,一位憂愁、孤獨、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熱鬧非凡的場景,是襯 托燈火闌珊處的冷落;那笑語歡快的一群觀燈者,是襯托“那人”的寂寞孤獨。但是,作者描寫這樣一位 孤獨者,用意何在?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說:“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甭撓底髡呱硎?看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列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所必須經歷的第三種境界,這也說明了《元夕》詞“函蓋萬有”的特點。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示。王國維就從《元夕》詞聯想到了做學問的境界,而這當然是辛棄疾所未曾料到的。況周頤在《香海棠館詞話》中說辛稼軒“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確為有見地之語。這首《青玉案·元夕》,讀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馳遐想,并從中領悟出深奧的哲理來,正說明了辛詞內容之豐厚和辛棄疾寫詞功力之精深。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注音版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yǒng yù yuè · jīng kǒu běi gù tíng huái gǔ )

——辛棄疾(xīn qì jí )

千古江山(qiān gǔ jiāng shān ),

英雄無覓(yīng xióng wú mì ),

孫仲謀處(sūn zhòng móu chù )。

舞榭歌臺(wǔ xiè gē tái ),

風流總被(fēng liú zǒng bèi ),

雨打風吹去(yǔ dǎ fēng chuī qù )。

斜陽草樹(xié yáng cǎo shù ),

尋常巷陌(xún cháng xiàng mò ),

人道寄奴曾?。╮én dào jì nú céng zhù )。

想當年(xiǎng dāng nián),

金戈鐵馬(jīn gē tiě mǎ),

氣吞萬里如虎(qì tūn wàn lǐ rú hǔ)。

元嘉草草(yuán jiā cǎo cǎo),

封狼居胥(fēng láng jū xū),

贏得倉皇北顧(yíng dé cāng huáng běi gù)。

四十三年(sì shí sān nián),

望中猶記(wàng zhōng yóu jì),

烽火揚州路(fēng huǒ yáng zhōu lù)。

可堪回首(kě kān huí shǒu),

佛貍祠下(fú lí cí xià),

一片神鴉社鼓(yī piàn shén yā shè gǔ)。

憑誰問(píng shuí wèn),

廉頗老矣(lián pō lǎo yǐ),

尚能飯否(shàng néng fàn fǒu)?

譯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擴展資料:

賞析

辛棄疾之詞,風格豪放,氣勢雄渾,境界開闊,已成為不刊之論,是學者所共識的,但論及最能代表其風格的作品時,眾人皆推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殊不妥。

這首詞,雖有豪放之因素,但細究可發現,此詞風格非“豪放”一詞所能全面概括。從整體上來看,此詞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揚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頓挫、悲壯蒼涼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弊髡咭浴扒Ч沤健逼鸸P,噴薄而出,力沉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也說明了作者寫詩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見大好江山淪落異族之手。

這就為本詞定下了較高的格調。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一代英雄豪杰。辛棄疾對孫權很是佩服。

在其另一首詞作《南鄉子》中,他就以萬分欽佩的口吻贊揚孫權:“年少萬兜鍪,坐斷江東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钡缑鞔鷹钌魉裕骸皾L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江河不改,青山依舊,但歷史卻是風云變換、物是人非了。

李清照《永遇樂》

------------------試析李清照《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齊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傷心往事,每個人都有過。這就像生活中的睡覺吃飯那么平常。有人多些,有人少些。而活著的人,都有著如夢般的往事。當打開往事的畫卷時,才知道,酸楚的淚已流盡,年少時的歡笑,今只能感慨坦然之。生活并不是一味地沉重,當你所處的社會環境不要求你沉重時,故作深沉也難。一旦風雨交加撲面而來時,就不僅僅沉重能概括得了。一個女人,特別是古代的女人,不會指望苦難會降臨。她們寧愿守著閨房,蕩著秋千,或寫一首可人的詩詞,彈一首心曲過完一生。這僅指有地位有身份的女人,她們有的是好福氣??上В萌兆硬粫S校髅骺梢孕腋5鼗钪?,誰知無能的皇帝竟被人擄獲,國破半壁,戰火把所有的夢想都燒掉了。這是宋代文學家李清照所遇的事。國破后,她隨流人到了南方,途中丈夫趙明誠病亡,后來她一人定居在杭州終老。

人老了,就喜歡想起年輕時的事來,況李清照的才氣允許她大膽落筆,于是她的筆下多了撫今追昔的詞章。這首被人傳誦的《永遇樂》,是她晚年心靈世界重溫年輕歲月時的一次沖撞后遺留下的傷痕。

今天就以李清照晚年的這首元宵詞來試解她晚年的心靈世界。

元宵即上元。上元是我國傳統盛重的節日之一。在宋代是官民重視、舉國歡慶的節日。所以上元詩詞基本是寫其繁樂之濃烈。蘇軾的《蝶戀花·密州上元》就是承“火樹銀花”下一篇上元詞。中有“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之語,但沒有翻出比蘇味道更新的內容。詞國格律大師周邦彥更有一篇上元力作《解語花》,不僅在章法上見長,而且在煉字煅句上顯出極細致雕琢的本事。從“風銷絳蠟,露浥紅蓮”到“桂花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復“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無不體現出他極度造作的姿態,下筆艷麗之極古今作家難以匹敵,讀完通篇即可知其為頌德大作,內容更重復“火樹銀花”的盛況,可謂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在危??舍У谋彼文┠陼r代,唱出這樣的頌曲,實在是件很可嘆的事。后隨者也不得不嘆乎“措辭精絕,卻無歌者”。倒是辛棄疾的《青玉案》還算可觀,應為蘇味道之后上元詩詞中又一名篇。“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姍瀾處”的確寫出一種新的意境。李清照筆下的上元詞卻以滿目憂愁的調子出現在讀者眼前,這與前人的上元詞有所不同。一反常態的《永遇樂》憑什么擠入一流詞篇之中呢?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起句十分工整。顏色是鮮明的,景致是壯觀的。緩緩滑下的落日就像金子融化開耀眼奪目,天邊的彩霞已被染成桔紅一片,令人心思掩飛,留連忘返。東邊一輪如明玉的圓月已從靄靄涯際邊躍了上來,底下涌滾著遙遙的晚云,猶如鑲佩在流彩綢帶上的一顆絢麗明珠。何等的鮮明,何等的壯麗?。^區八字就把杭州的上元黃昏寫的如此奇美,而不失自然的純美。四四開句的長調特別適合對仗。歷來詞手竟顯慧心,大爭其彩。“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疊鼓夜寒,垂燈春淺”、“碧水驚秋,黃云凝暮”、“山抹微云,天連衰草”……不失其俊,但感到是砌琢出的,少了天簌的情趣。李清照這八字起句,用筆俊彩動人,既有詩的神韻而又不失自然神彩。

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色描寫后,女詞人幽幽嘆了一句“人在何處?”原來歷經劫難的女詞人還有沒有忘記自己身處何方。這句反問句,實是她那不可忘懷的故國之思在悄然流露,一種強烈的思鄉之情已開始浮出筆端。她當然明白今夜是在臨安------杭州。可她不會、決不會忘了“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她又怎可能忘了青州故里賭書潑茶,怎可能忘了“靈光雖在應蕭蕭,草中翁仲今何若。遺民豈尚種桑麻,殘虜如聞保城郭?!背恰肮枢l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边@一問句,透出李清照此時內心的迷惘,更揉捻著滄桑的幻滅感。沒有真實生活感受的人們是不能寫出來。升平之際,富貴人也許會吟唱著“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备袊@年華易逝。官場失意人也許會說“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边@都是特定環境下特定人物對自己心情的剖白。沉重在李清照晚年詞中是主要的氣氛。上述的晏殊、秦觀這兩位婉約派著名作家其詞中多地是感傷,少了李清照詞中的沉重。這是特定環境下的作家特定作品,別人是無法驀仿。這里要指出,為什么周邦彥的詞被后人激賞,卻落個“卻無歌者”的原因。就是他所處的北宋時代,已是危機四圍,可這并不妨礙他創作歌功頌德的作品一一問世。所以周邦彥的詞技巧一流,內容卻空洞無物。確是件極為可惜的事。

李清照與周邦彥最大不同之處,一個在詞中出現了真實的自我,一個在詞里出現了炫耀才學的自我。至于貼切生活的情感,在周詞中,能見到的真是不多,就是有,也都得在他極其講究的百轉章節中細心尋找,往往還看不出所以然。當然,這也不妨礙周成為格律詞的開山祖師。在漱玉集中你們讀到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語凈言白,卻情味深長。這首詞當然更不會例外了。

杭州的黃昏當然是美的,特別在有落日的時候。李清照筆下的杭州也是如此的奇美,當李清照無法忘卻的故國之思在緩緩流出時,她那已蒼涼至極的心靈世界中又如何面對接下的種種事事呢?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窗外是一片沉沉柳海,黃昏已臨,炊煙正濃,垂下的暮靄正與飛拂的柳枝迷蕩搖鬧。初柳垂暮,輕煙均習,足令人心旌迷惑,漸覺不安,況一曲《梅花怨》的笛聲正從幽幽的煙柳中傳來,直到憔悴不堪的女詞人心底。眼前的景色是令人迷惑不安的,那是一片不見明綠而顯迷失的柳暮??墒敲詠y心情的春色配著讓人傷感的哀樂《梅花落》,把越發不適的心情更加打發到憂郁的邊緣。于是春意就淺了一些,無心再關注眼前的春景?!按阂庵獛自S?”正是這種情景下的心情最恰當表達??倸w一句話,由于沒有心情,再好的景致都難以喚回衰颯的心。年輕時的李清照可不是這樣,一場綿綿寒食雨就把她惱得半死,“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睋暮彻澆荒艹鰜碛瓮?,直到“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才舒了一口氣,并喜樂迸發“多少游春意”!最后還不太放心“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末?”。經過家亡國破、文物流失、頒金改嫁,四處飄零的遭遇后,李清照不再年輕,至少在心情上她確實老了。柳色煙迷,笛聲傳耳都會打亂她欲想平靜的心靈世界。賞春這等雅事,如今對她而言,已是一種奢求。人是不可回到從前,以前的歡聲笑語,就把它留住吧,提及它便感懷觸情,特別是像李清照這位一生變數極大的女人,比別人更不堪矣。

遠處的景色是壯美的,近處的景色帶人進入到迷惘的色彩中。接下來,女詞人就流露出世事難料,風雨突來的亂世心態來。“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這一真情告白,令人刺鼻。好好的天氣怎一會兒就會有風雨呢?似乎李清照的擔憂是多余的,而這恰恰是戰亂后烙在人們心底的懼恐橫禍的心態表現。這是特定的時代心理。靖康之亂后,社會動蕩不安,百姓深受戰亂之苦,戰爭的陰影深深地打烙在見證過這場戰亂的人們心底。而當權的人們早就忘了父兄被擄這一千古之恥的事實,皇帝心想的并不是一洗雪恥,他是怕父兄回來當不成皇帝。所以,南渡后的上元節依舊濃彩繁興。及時行樂成為這些善忘的權貴最主要的人生追求。難怪后人云“直把杭州當汴州”??梢钥隙ǎ钋逭沾藭r流露出不僅僅是一己私情。人有時必須善于忘記,不能把太多的傷痛牢牢記住。這對自己的健康沒有好處,而一個人的力量是拯救不了一個國家的衰敗。應該負起責任的男人們都躲在一邊去飲酒作樂,你一個婦道人家還發什么牢騷。李清照你行?打戰你可以嗎?所以,老實點才是正經事。不要去諷刺皇帝了,說什么“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種令男人愧顏的話了。李清照的悲劇在于她不善于忘記,不懂得“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辛棄疾《鷓鴣天》)。這是一個人的性格,所以不能怪李清照。在這段詞中,我們發現李清照難以痊愈的傷口,又被撕裂。正如精神恍惚的人,一會兒以為天晴,一會兒以為風雨將至。此時的李清照,在任何常人眼里,都應是這模樣。而往事,會那么重要嗎?這樣,傷害的人終將是自己。李清照反復在渲染著,她那驚人的記性,以及她那千古無法消去的愁。

前三段后一句都是反問句。從身處何方的迷惘到春意已淺的失落心情,最后托出世事難測的叵測心態,生動刻畫出作者被戰亂洗禮后麻木莫明不可熨平的心靈世界。這是逐步深入的過程,從茫茫然無知的發問身處何方,到內心迷惘的空然獨對春柳煙海,后烘托出她那叵測難料的心態。每一段的前兩句都是四字句,作者寫為描寫句并使之對仗。三段雖因各自的第三句字數不同(相次為4字、5字,6字),但因為句式結構相同,仍然形成排句出現。誦讀起來,具有節奏感,而且每段落末尾的疑問句的字數迭增,因而加強了情緒分量。每一行前兩句都是正面鋪陳,寫的花團錦簇,修詞考究,但在其后卻用一個疑問句否定了。通過鮮明的反差,表現了詞人憂郁難遣的情懷,且隨段末疑問句字數的遞增,更顯出它的濃重。

在前三段講敘中,讀者已清楚看到女詞人晚年蒼敗的內心世界。也許,高明的詩人總有些與眾不同之處,況李清照乎?前半闕最后一段作者還特意安排了一個小插曲“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畢竟李清照的名氣還是有的,那些達官貴人的內眷還是沒有忘記李清照??墒撬y統謝絕了她們的好意。這些朋友應該都是些有相當文學修養的人,平時應常與清照在一起飲酒談詩,不然就不必用“酒朋詩侶”了。本可借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好好和朋友們樂一下,消消愁惱,飲酒作詩,好好過個戰亂后一個難得熱鬧的元宵節。這本為理應之事,由于心情實在不佳,她便婉言謝絕了朋友們的好意相邀。一個人落到“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境地時,那還有心情外出好好玩一玩,散散心啊。作者為什么不愿意與朋友們出來散心游玩呢?下半闕作者作從中告明真情。

既然不出玩了,那么就只能一個人在家里呆著。一個人呆著久了,不免會想些雜七雜八的事來,從前的,今天的,還有昨天的,有快樂的,還有悲傷的,有一串串笑語聲,還有雜著梧桐雨的淚滴……李清照晚年能讓她回憶的可真夠多。夫死誤嫁,國破家亡,文物散失殆盡,如今就只有孤獨一個人。這樣的遭遇,一旦認真想起來心底不免更添些苦楚。于是李清照開始把記憶的視線拋到幾十年前的一個元宵節。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原來,那時候婦女們是特別重視上元節的。由于封建時代的女人沒有任何權利參予政治、軍事等社會重大活動,她們只能在家里操著勞務。有錢人家的女人或體面人家的婦人頂多加些描紅女工喝酒聚會或玩些斗草打馬等游戲,連填詞作詩寫文都認為是閨中雅事,只能在閨內傳看不可張揚過甚。人身自由與求學權利被極度遏制。故李清照前后的一些較為有名的女性文學家,都沒有取得杰出的成就。女人們最希望的日子就是盛大的節日,如寒食、清明、七夕、中秋、重陽、春節、上元,人日等。這些節日,她們可以高興打扮一番,和自己的伙伴、丈夫孩子一道到戶外踏春游玩賞燈或者和親愛的人團聚吟詩酬唱,飲酒行令?;蜓麕讉€好玩伴斗草打馬。這些節日才可使她們完全和外面的世界接觸,深鎖閨中的少女少婦們是多么殷切期盼這樣的節日到來??!這些節日中,上元節更是女人們最喜愛的節日。上元即元宵,是春節的最后一天。在宋代這是官民都極為重視的節日。周密《武林舊事·元夕》載:“山燈凡數千百種,極其新巧,怪怪奇奇,無所不有……終夕天街鼓吹不絕。都民士女,羅綺如云。”這等隆重的節日誰能把它放過呢?特別于深鎖閨閣的女人們。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齊楚。”鋪翠冠兒是以翡翠羽毛為裝飾的帽子,為元宵節時婦女的應時妝飾。捻金雪柳乃在絹或紙之外,另加金線拈絲所制的雪柳,雪柳則為用絹紙做的花。 “簇帶”是宋時方言,將首飾密集插戴滿頭的意思。“齊楚”是漂亮之意。上三句意思為,婦女們為了打扮的比別人漂亮,就拾盡漂亮高貴的飾品來打扮自己。當然,當年的女詞人心情應是輕快的。她有興趣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齊楚。那知命運捉弄人,少歷繁華,晚境凄涼?!澳昴暄├铮2辶ㄗ怼保ā肚迤綐贰罚┑幕顫娚倥?,意淪落成“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毙木硺O為蒼涼的孀婦。這段話是詞人回憶當年的元宵節里的自己燥動心情,活潑之極,就如畫一般展現在讀者和作者眼前。歲月蒼桑,美好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一場戰亂打破了應有的平靜。不應失去的,都不見了蹤影。不想擁有的,如今卻抱了個滿懷。

如今是什么模樣?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苯裉斓娜耍寻装l滿鬢,懶得夜間外出走走。老了,確實老了。當年的興趣都不見了,如今只有一肚子的酸楚,無人可以傾訴,也無人愿意傾聽。這樣,“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就顯得極為合情合理。兩層之間承接得自然順暢,同時翻過一層,愈入愈深。末句的形象把那種孤獨悲傷的心情表現非常生動。令人感酸楚。

誰了解詞人的心曲?誰了解詞人的悲悼?是詞人自己么?還是詞人用自己的作品與讀者溝通?詞人終于跟自己對話,跟千百后的讀者對話了。她以平靜的心情,安祥的語氣,通俗的語言,清除了歷史長河中的一切阻礙,使今時的讀者仍能通過她的描述進入當年“中州盛日”的元宵之夜,了解她只能在“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的苦衷。

  這首詞深隱著作者濃烈的故國之思,所以能打動和李清照命運相似的流離人們,更敲碎了南宋王朝欲倒前的愛國人士們的心靈。此詞后一百年,愛國詞人劉辰翁就和了兩首。在其中一首詞前序云:“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泣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遂依其聲,又托之易安自喻,雖辭情不及,而悲苦過之?!弊阋娨装策@首詞的感染力之強。劉辰翁所處的時代已是南宋搖搖欲墜的年代,故他所言“悲苦過之”。

至此,李清照已把她晚年的心靈世界若隱若現展示在我們眼前。可以從她極其復雜的心態中看出她在戰亂中所受到的傷害程度,也可以從她描述的早年生活看出她晚境的凄驚,可以讀出一個女人的不幸,可以看出命運的無情,而這一切都是真實的,沒有虛假的成份。所以,我們能在李清照的詞中看到一個真實的她,一個沒有偽裝的詞人。這是她在文學創造中從未改變的追求。這也是她獲得成功的一個因素吧!

  其實大多人早已忘記了北宋被踏的恥辱,他們應該為生活而忙碌著。都忘了,這是好事,也只能這樣做。自己活的舒服要緊,大眾蒼生苦難與我何干乎?我真得很佩服李清照,為什么她總把過去的一切一切都記得那么清晰。為什么不把之忘記?非要去寫什么《打馬賦》、《上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甚至還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等等。后人只能為你悲嘆“廟堂只有和戎策,慚愧深閨打馬圖”。我以為這不值。

這首詞立意和眾多上元詞有不同之處,能稱得上佳作的上元詩詞中,唯李清照這首《永遇樂》取其繁華襯孤寂,用歡樂之筆來寫沉痛心情。余外均寫其繁華濃烈。

李清照在這首詞采取了對比的手法。先從眼前美麗景色大處落筆,后轉入謝絕友人相邀。鋪敘完畢,馬上一筆回到汴京上元節,把歡樂心思、艷麗姿態寫盡后,又回到如今細細刻描,最后用一句極平常極沉痛的口語了結全篇。情與景在不斷地對比,這可以把前后兩種生活與心境的不同之處一覽無遺??梢宰屪x者看到一個無能的統治者給百姓帶來的災難是多么地深重,讓人醒目,讓人明知,讓人覺醒。當然,無能的統治者只能以整個王朝的衰敗來迎接新的社會秩序產生,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更改的事實。在李清照離開人世還未120年,南宋王朝就覆滅了。

此詞還有一大特色,那就是精磨的書面語和口語相襯和,達到俗中見雅,雅中不避俗,雅俗相揉的高度。前人評曰:“以故為新,易安得之”,極是。

一反常調的《永遇樂》雖然在已經組成佳林的上元詞林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家之作。

我不敢說李清照這首元宵詞為歷代詠元宵作品最好的作品,但這首詞可以說是歷代詠元宵作品中的一朵奇葩。當還有人落筆元宵詩詞,應該想起蘇軾的豁達,還不能忘記辛疾棄的叫囂,更無法拂沒掉李清照這種悲傷萬種的即時感慨,才敢重題。當李清照把這首《永遇樂》譜成曲時,就有了流傳千古的本錢。

清照永遇樂多少錢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永遇樂李清照書法、清照永遇樂多少錢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4356.html

分享給朋友:

“清照永遇樂多少錢(永遇樂李清照書法)” 的相關文章

唐詩宋詞有哪些詩(唐詩宋詞的詩有哪些)

唐詩宋詞有哪些詩(唐詩宋詞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唐詩宋詞有哪些詩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唐詩宋詞的詩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有人對唐詩宋詞做了總結,你知道分別的代表作嗎? 唐代詩歌的兩座高峰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詩人的代...

軍行詩有哪些(什么軍行古詩)

軍行詩有哪些(什么軍行古詩)

很多朋友對于軍行詩有哪些和什么軍行古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國慶節的軍行的古詩。 詩  1、《慶祝國慶64周年》禮炮聲聲震天下,五星紅旗似彩霞。光輝歷程世矚目,神州大地遍地花。改革開放揚起帆,祖國躍上千里馬。今日再展戰洪圖,燦爛前景世人夸。視如今,...

有哪些動物夜足沾沙雨(夜足沾沙雨 什么意思)

有哪些動物夜足沾沙雨(夜足沾沙雨 什么意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有哪些動物夜足沾沙雨,以及夜足沾沙雨 什么意思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夜足沾沙雨是什么動物 水煙沙雨欲黃昏。出自《望江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望江州》 - 詩詞正文江回望見雙華表,知是潯陽西郭門。猶...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朗讀)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朗讀)

很多朋友對于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和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朗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摸魚兒(又名雁丘詞) 作者:元好問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的簡單介紹

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的簡單介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為君談笑靜胡沙如何理解,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談笑靜胡沙 是什么意思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在揮手談笑之間,將安史叛軍一舉平定 李白輕蔑地把叛軍比喻為“胡沙”,猶如妖魔鬼怪,來時氣勢洶洶,飛沙走石,遮...

如何用詩句形容人事工作(形容人力資源的詩詞)

如何用詩句形容人事工作(形容人力資源的詩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用詩句形容人事工作,以及形容人力資源的詩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形容人工作忙碌的詩句 1. 關于工作忙碌的詩句 關于工作忙碌的詩句 1.形容工作忙的詩句有哪些 1、塞鴻秋...

歐陽修的作者了哪些古詩(歐陽修的所有古詩)

歐陽修的作者了哪些古詩(歐陽修的所有古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歐陽修的作者了哪些古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歐陽修的所有古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歐陽修的古詩 醉翁亭記[作者] 歐陽修[朝代] 宋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

觀刈麥多少字(觀刈麥百度漢語)

觀刈麥多少字(觀刈麥百度漢語)

很多朋友對于觀刈麥多少字和觀刈麥百度漢語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觀刈麥》白居易(原文+翻譯) 一、原文:《觀刈麥》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

問蓮根有絲多少朗讀(問蓮根有絲多少)

問蓮根有絲多少朗讀(問蓮根有絲多少)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問蓮根有絲多少朗讀,以及問蓮根有絲多少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夏日清晨,元好問順著驛館的曲曲小道去散步。這時候暑氣未出,天色尚帶著一點灰,眼見得一點點白起來。涼風和著路...

屈原的湘君如何讀(屈原的湘君原文及翻譯)

屈原的湘君如何讀(屈原的湘君原文及翻譯)

大家好,關于屈原的湘君如何讀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屈原的湘君原文及翻譯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湘夫人屈原原文加拼音 詩歌簡介《九歌·湘夫人》是《楚辭·九歌》組詩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詩歌。這首...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