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香囊如何解釋(蕙香囊)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蕙香囊如何解釋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蕙香囊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香包詩句
1. 描寫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 塵埃常滿甑,錢帛少盈囊。----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2.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白樸《木蘭花慢 感恩囊悼雙文》
3. 泉暖涵窗鏡,云嬌惹粉囊。----杜牧《華清宮三十韻》
4. 玉皇歸覲,半空遺下,詩囊酒佩。----馮偉壽《玉連環》
5. 注口櫻桃小,添眉桂葉濃。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李賀《惱公》
6. 無力涂云母,多方帶藥翁。符因青鳥送,囊用絳紗縫。----李賀《惱公》
7. 人閑春蕩蕩,帳暖香揚揚。飛光染幽紅,夸嬌來洞房。----李涵《感諷六首》
8. 婦人攜漢卒,箭箙囊巾幗。不慚金印重,踉鏘腰鞬力。----李涵《感諷六首》
9. 周公大圣接輿狂。千年魑魅逢華表,九日茱萸作佩囊。----李頎《雜興》
10. 老大服犁鋤,解佩付镕鑠。雖無獻捷功,會賜力田爵。----蘇軾《和王鞏六首并次韻》
11. 桂樓椒閣木蘭堂,繡戶雕軒文杏梁。屈曲屏風繞象床,萎蕤翠帳綴香囊。----王琚《美女篇》
12. 謂言大義不小義,取易卷席如探囊。----杜牧《郡摘獨酌》
13.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秦觀《滿庭芳》
14. 白日發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白居易《東林寺白蓮》
15. 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白居易《牡丹芳》
2. 關于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滿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 秦觀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譯文: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
2,《定情詩》 魏晉 繁欽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3,《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 張孝祥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
譯文: 回憶歷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國的周瑜和東晉的小謝,年輕力壯譜寫春秋。小喬剛剛出嫁,紫羅香囊猶未焚解,不朽的功業已經建立,的確從容優游。
4,《蕙香囊》 宋代 歐陽修
身作琵琶,調全宮羽,佳人自然用意。
譯文:全身心彈奏著琵琶,調試著琵琶的全部音準,佳人自然地用心去彈奏。
5,《木蘭花慢 感香囊悼雙文》 元代 白樸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記戀戀成歡,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譯文:看著腰間的香囊不知道說什么,只能默默流淚濕透了衣紗。想起相戀時的愉快時光,匆忙的把香囊解下來,不忍心看它,以免睹物思人。
3. 有什么關于香囊的詩句
子夜歌三首
【作者:鄭旦】
欲織雙鴛鴦,終日才成匹。
寄君作香囊,長得系肘腋。
新曲古意
【作者:楊慎】
凌波洛浦遇陳王,惣步邯鄲綴舞行。
鸞尾鳳頭爭嬿婉,麝臍龍腦斗芬芳。
巫陽臺上春先到,漢月樓中夜未央。
結網嬉蛛垂藻井,營巢睇燕宿梅梁。
金仙素掌晞金露,玉女青腰褭玉霜。
翠織屏風交屈戍,紅羅斗帳掛香囊。
膩鬟斜墜烏云滑,脂體橫陳白雪光。
詞賦楚王憐宋玉,畫圖天老教軒皇。
生憎露鶴催宵急,死恨星雞促曙忙。
肯信王嬙嬪絕國,紅顏清淚泣玄羌
無題和袁子英
【作者:郭翼】
紫殿長楊滿路塵,驪山荒草沒麒麟。
伶玄作傳追飛燕,李白歌辭忤太真。
舞袖夜虛金掌月,香囊魂墜紫絲茵。
可憐傾國傾城曲,一度秋風一愴神。
4. 描寫香囊的詩句
無題二首
【作者:楊億】
銅盤蕙草起青煙,斗帳香囊四角懸。
沈約愁多徒自瘦,相如意密有誰傳。
金塘雨過猶疑夢,翠袖風回祇恐仙。
日上秦樓休寄詠,東方千騎擁輜軿。
紫牡丹二首
【作者:楊萬里】
萬花不分不春妍,至竟專春是牡丹。
紫錦香囊金屑暖,翠羅舞袖掌文寒。
恨無國色天香句,借與風絳日萼看。
家有洛陽一千朵,三年歸夢繞欄干。
蠟梅四首
【作者:楊萬里】
{上艸下含}頭元不是花房,融蠟熬酥戲滴將。
忽見微舒金爪甲,不知中有紫香囊。
頂山栗
【作者:王伯廣】
黃籬抱中實,紫苞發外彩。
寄蹤蜂窠垂,藏頭蝟皮隘。
詎堪鼯鼠竊,更復猿猱采。
心憐使民畏,時須徇兒愛。
荊山破金璞,驪珠掩微颣。
縝密文自保,滋味身乃碎。
筠籠貢厥珍,不在柤梨外。
羅籩加其儀,顧與菱芡對。
易飽屏膏肉,余功益肝肺。
懸風當令堅,致濕忍使敗。
晉地棗非偶,宣城蜜佳配。
誰知麝香囊,可居天下最。
芡
【作者:陶弼】
三伏池塘沸,難頭美可烹。
香囊聯錦破,玉指剝珠明。
葉皺非蓮蓋,根甘似竹萌。
不應從適口,炎帝亦曾名。
雞頭
【作者:陶弼】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
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
葉皺非蓮蓋,根甘似竹萌。
不應從適口,炎帝亦曾名。
早春雪后見辛夷初發
【作者:宋庠】
冒霸初分葉,驚春已作花。
鮮于紫艾綬,殷過赤城霞。
破蓓香囊小,銜趺彩筆斜。
騷人雖麗思,忍作桂旗車。
5. 關于“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滿庭芳·山抹微云》——宋代秦觀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譯文: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
2、《謁金門·羅帳薄》——宋代陳克
紅地團花金解絡。香囊垂四角。
譯文:用紅羅做的雙層的床帳,四個角上都掛著香囊。
3、《木蘭花慢·感香囊悼雙文》——元代白樸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
譯文:看著香囊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能默默地流淚,濕透了衣紗。
4、《定情詩》 ——魏晉繁欽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就是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5、《古挽歌》——唐代于鵠
青童抱何物,明月與香囊。
譯文:仙童懷中抱的是什么東西,是夜明珠和香囊。
6. 關于“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滿庭芳·山抹微云宋代:秦觀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萬點 一作:數點)銷魂。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譯文:會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畫中輕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連天,無窮無際。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時斷時續。
在北歸的客船上,與歌妓舉杯共飲,聊以話別。回首多少男女間情事,此刻已化作縷縷煙云散失而去。
眼前夕陽西下,萬點寒鴉點綴著天空,一彎流水圍繞著孤村。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
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此一去,不知何時重逢?離別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與袖口。
正是傷心悲情的時候,城已不見,萬家燈火已起,天色已入黃昏。2、《定情詩》 魏晉 繁欽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
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3、《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 張孝祥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
譯文: 回憶歷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國的周瑜和東晉的小謝,年輕力壯譜寫春秋。小喬剛剛出嫁,紫羅香囊猶未焚解,不朽的功業已經建立,的確從容優游。
4、《蕙香囊》 宋代 歐陽修身作琵琶,調全宮羽,佳人自然用意。譯文:全身心彈奏著琵琶,調試著琵琶的全部音準,佳人自然地用心去彈奏。
5、《木蘭花慢 感香囊悼雙文》 元代 白樸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記戀戀成歡,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譯文:看著腰間的香囊不知道說什么,只能默默流淚濕透了衣紗。想起相戀時的愉快時光,匆忙的把香囊解下來,不忍心看它,以免睹物思人。
7. 描寫香囊的詩句
1、滿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秦觀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萬點 一作:數點) 銷魂。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譯文:會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畫中輕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連天,無窮無際。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時斷時續。
在北歸的客船上,與歌妓舉杯共飲,聊以話別。回首多少男女間情事,此刻已化作縷縷煙云散失而去。
眼前夕陽西下,萬點寒鴉點綴著天空,一彎流水圍繞著孤村。 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
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此一去,不知何時重逢?離別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與袖口。
正是傷心悲情的時候,城已不見,萬家燈火已起,天色已入黃昏。 2、《定情詩》 魏晉 繁欽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
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3、《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 張孝祥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
譯文: 回憶歷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國的周瑜和東晉的小謝,年輕力壯譜寫春秋。小喬剛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6303834剛出嫁,紫羅香囊猶未焚解,不朽的功業已經建立,的確從容優游。
4、《蕙香囊》 宋代 歐陽修 身作琵琶,調全宮羽,佳人自然用意。 譯文:全身心彈奏著琵琶,調試著琵琶的全部音準,佳人自然地用心去彈奏。
5、《木蘭花慢 感香囊悼雙文》 元代 白樸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記戀戀成歡,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譯文:看著腰間的香囊不知道說什么,只能默默流淚濕透了衣紗。想起相戀時的愉快時光,匆忙的把香囊解下來,不忍心看它,以免睹物思人。
8. 有什么關于香囊的詩句
子夜歌三首【作者:鄭旦】欲織雙鴛鴦,終日才成匹。
寄君作香囊,長得系肘腋。新曲古意【作者:楊慎】凌波洛浦遇陳王,惣步邯鄲綴舞行。
鸞尾鳳頭爭嬿婉,麝臍龍腦斗芬芳。巫陽臺上春先到,漢月樓中夜未央。
結網嬉蛛垂藻井,營巢睇燕宿梅梁。金仙素掌晞金露,玉女青腰褭玉霜。
翠織屏風交屈戍,紅羅斗帳掛香囊。膩鬟斜墜烏云滑,脂體橫陳白雪光。
詞賦楚王憐宋玉,畫圖天老教軒皇。生憎露鶴催宵急,死恨星雞促曙忙。
肯信王嬙嬪絕國,紅顏清淚泣玄羌無題和袁子英【作者:郭翼】紫殿長楊滿路塵,驪山荒草沒麒麟。伶玄作傳追飛燕,李白歌辭忤太真。
舞袖夜虛金掌月,香囊魂墜紫絲茵。可憐傾國傾城曲,一度秋風一愴神。
古代女子贈香囊的詩句
1. 古代關于香囊的詩句
古代關于香囊的詩句 1. 關于“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滿庭芳·山抹微云》——宋代秦觀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譯文: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
2、《謁金門·羅帳薄》——宋代陳克
紅地團花金解絡。香囊垂四角。
譯文:用紅羅做的雙層的床帳,四個角上都掛著香囊。
3、《木蘭花慢·感香囊悼雙文》——元代白樸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
譯文:看著香囊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能默默地流淚,濕透了衣紗。
4、《定情詩》 ——魏晉繁欽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就是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5、《古挽歌》——唐代于鵠
青童抱何物,明月與香囊。
譯文:仙童懷中抱的是什么東西,是夜明珠和香囊。
2. 描寫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 塵埃常滿甑,錢帛少盈囊。----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2.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白樸《木蘭花慢 感恩囊悼雙文》
3. 泉暖涵窗鏡,云嬌惹粉囊。----杜牧《華清宮三十韻》
4. 玉皇歸覲,半空遺下,詩囊酒佩。----馮偉壽《玉連環》
5. 注口櫻桃小,添眉桂葉濃。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李賀《惱公》
6. 無力涂云母,多方帶藥翁。符因青鳥送,囊用絳紗縫。----李賀《惱公》
7. 人閑春蕩蕩,帳暖香揚揚。飛光染幽紅,夸嬌來洞房。----李涵《感諷六首》
8. 婦人攜漢卒,箭箙囊巾幗。不慚金印重,踉鏘腰鞬力。----李涵《感諷六首》
9. 周公大圣接輿狂。千年魑魅逢華表,九日茱萸作佩囊。----李頎《雜興》
10. 老大服犁鋤,解佩付镕鑠。雖無獻捷功,會賜力田爵。----蘇軾《和王鞏六首并次韻》
11. 桂樓椒閣木蘭堂,繡戶雕軒文杏梁。屈曲屏風繞象床,萎蕤翠帳綴香囊。----王琚《美女篇》
12. 謂言大義不小義,取易卷席如探囊。----杜牧《郡摘獨酌》
13.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秦觀《滿庭芳》
14. 白日發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白居易《東林寺白蓮》
15. 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白居易《牡丹芳》
3. 關于“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滿庭芳·山抹微云宋代:秦觀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萬點 一作:數點)銷魂。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譯文:會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畫中輕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連天,無窮無際。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時斷時續。
在北歸的客船上,與歌妓舉杯共飲,聊以話別。回首多少男女間情事,此刻已化作縷縷煙云散失而去。
眼前夕陽西下,萬點寒鴉點綴著天空,一彎流水圍繞著孤村。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
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此一去,不知何時重逢?離別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與袖口。
正是傷心悲情的時候,城已不見,萬家燈火已起,天色已入黃昏。2、《定情詩》 魏晉 繁欽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
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3、《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 張孝祥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
譯文: 回憶歷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國的周瑜和東晉的小謝,年輕力壯譜寫春秋。小喬剛剛出嫁,紫羅香囊猶未焚解,不朽的功業已經建立,的確從容優游。
4、《蕙香囊》 宋代 歐陽修身作琵琶,調全宮羽,佳人自然用意。譯文:全身心彈奏著琵琶,調試著琵琶的全部音準,佳人自然地用心去彈奏。
5、《木蘭花慢 感香囊悼雙文》 元代 白樸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記戀戀成歡,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譯文:看著腰間的香囊不知道說什么,只能默默流淚濕透了衣紗。想起相戀時的愉快時光,匆忙的把香囊解下來,不忍心看它,以免睹物思人。
4. 關于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滿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 秦觀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譯文: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
2,《定情詩》 魏晉 繁欽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3,《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 張孝祥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
譯文: 回憶歷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國的周瑜和東晉的小謝,年輕力壯譜寫春秋。小喬剛剛出嫁,紫羅香囊猶未焚解,不朽的功業已經建立,的確從容優游。
4,《蕙香囊》 宋代 歐陽修
身作琵琶,調全宮羽,佳人自然用意。
譯文:全身心彈奏著琵琶,調試著琵琶的全部音準,佳人自然地用心去彈奏。
5,《木蘭花慢 感香囊悼雙文》 元代 白樸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記戀戀成歡,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譯文:看著腰間的香囊不知道說什么,只能默默流淚濕透了衣紗。想起相戀時的愉快時光,匆忙的把香囊解下來,不忍心看它,以免睹物思人。
5. 有什么關于香囊的詩句
子夜歌三首【作者:鄭旦】欲織雙鴛鴦,終日才成匹。
寄君作香囊,長得系肘腋。新曲古意【作者:楊慎】凌波洛浦遇陳王,惣步邯鄲綴舞行。
鸞尾鳳頭爭嬿婉,麝臍龍腦斗芬芳。巫陽臺上春先到,漢月樓中夜未央。
結網嬉蛛垂藻井,營巢睇燕宿梅梁。金仙素掌晞金露,玉女青腰褭玉霜。
翠織屏風交屈戍,紅羅斗帳掛香囊。膩鬟斜墜烏云滑,脂體橫陳白雪光。
詞賦楚王憐宋玉,畫圖天老教軒皇。生憎露鶴催宵急,死恨星雞促曙忙。
肯信王嬙嬪絕國,紅顏清淚泣玄羌無題和袁子英【作者:郭翼】紫殿長楊滿路塵,驪山荒草沒麒麟。伶玄作傳追飛燕,李白歌辭忤太真。
舞袖夜虛金掌月,香囊魂墜紫絲茵。可憐傾國傾城曲,一度秋風一愴神。
6. 香包在古代的名稱有哪些
古代名稱有:
1、香纓。
先秦時代,女子用五彩線制成的首飾物戴在頭上,是標志著已是結婚的婦女,那時稱“香纓”。
2、香囊。
香囊的稱呼,出現于唐詩的頻率較高,如:呂溫《上官昭容書樓歌》:“香囊盛煙繡結絡,翠羽拂案青琉璃;”胡杲《七老會詩》:“鑿落滿斟判酩酊,香囊高掛任氤氳。”可知唐代稱呼香囊的居多。
3、佩幃。
佩幃的最早記載于《楚辭·離騷》:“椒專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幃。” 王逸 注:“幃,盛香之囊,比喻親近。”
從此段話可以看出,屈原所在時代已有香包,并有“佩幃”之稱。
4、容臭(xiù)。
容臭即香袋,說明漢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袋的。這與各地鄉俗相符,小孩子體質較差而且抵抗力低,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多佩戴香包預防疾病。
7. 香囊在古時候代表什么
贈送香囊表衷情香囊的風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有一說,女子佩香囊意謂有所歸屬,這也是中國不少民族用贈香囊(荷包)來表示愛慕之情的緣故。香囊在我們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傳情達意的密碼是多種多樣的,含蓄且優美。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許多香囊都有魚的形象,魚是中國傳統的隱語,有期重性事融治的意思。我曾看到一幅香囊傳物的照片,極為復雜精致,最上處是綠荷托紅蓮,下連色彩斑斕、搖頭擺尾、妝甚愉悅的魚,魚的身體邊緣襯有水紋,水紋之下是五色串珠纓絡。魚喻男,蓮喻女。那首著名的古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其實是一首艷詩。唐代女詩人薛濤在與詩人元稹分手之后有一首哀怨之作《魚離地》:“戲躍蓮池四五秋,常搖朱尾弄銀鉤。無端擺斷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這樣的詩篇上面,應該壓著一個剪斷的魚蓮香囊,睹物思往情,凄艷的效果就出來了。這是一個平面設計的方案。
侗族有一種香囊很有意思,比起魚蓮荷包這樣的彎彎繞來說,就顯得樸實、直接:心形或葫蘆形的繡囊下面,墜著圓滾滾的小人,獻給情郎,寓意為“我為你生娃娃”。在電視風俗節目中看到過丟荷包的鏡頭,花紅柳綠的少數民族姑娘丟出了這樣的荷包,臉上現出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很罕見的羞色。
香囊故事和傳說 安史亂起,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行人倉皇西狩,馬嵬坡六軍不發,唐玄宗犧牲了楊貴妃的生命,讓她獨自去承擔釀成國家戰亂的責任。楊貴妃被絞殺后,尸體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復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將她的遺體移葬,辦事宦官發現貴妃的遺體只剩下瑩瑩白骨一架,唯有臨死時佩戴在胸前的香囊還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復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見到香囊睹物思人,當年驪山歌舞的歡樂宛在,伊人的濃愛只留下眼前這只香囊!他把香囊裝入衣袖,不禁老淚縱橫。八十年過去后,詩人張祜感嘆此物此事,寫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詩: 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 誰為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系心腸。 沒有人再能為玄宗解開這只小小的香囊了,說不清楚是愛還是恨的情感,除了玉環誰人能解得開呢? 《晉書 賈午傳》中記載了賈充的小女兒賈午與她父親賈充的幕僚韓壽相戀的故事,幽會時賈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贈,不料上朝時韓壽身上的香味被賈充察覺,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后,沒有責怪女兒,而是讓女兒嫁給了韓壽,并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這西域之香應該由賈午裝在自己親手做的香囊里相贈,才不算辱沒了貴重禮物和女兒家的一番情意。《紅樓夢》里林妹妹也曾給寶哥哥做過香囊,一針一線都凝結著她的情思。有一回寫黛玉誤會寶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賭氣把正在做的另一個剪了,香囊卻是寶玉貼身戴著,怎么會送人?當芳華不再、紅雨落盡的時候,見香囊猶見伊人,卻只怕寶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卻為誰?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如今的人們通常在每年端午節前后給孩子們佩戴香囊,以求驅蟲、避邪、保平安!
8. 古代男女帶的香囊里各有什么啊
清代人物型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
它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制出各種內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圖案紋飾,縫制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用多種濃烈芳香氣味的中草藥研制的細末,古代的香囊是用來做藥用的,用來提神。也有用來做香料來的,因為其香適合很多人的喜歡..后逐步改為香料
關于現代的用法是放在衣柜上做防蛀用,因為可以保留其香氣,(香薰)也有用來清晰房間的,保持室內空氣充足而有香氣。就是放在一小火在上面蒸發氣氛。也可以把過期的香水放在上面燃燒也可以的。
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香囊的風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有一說,女子佩香囊意謂有所歸屬,這也是中國不少民族用贈香囊(荷包)來表示愛慕之情的緣故。香囊在我們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傳情達意的密碼是多種多樣的,含蓄且優美。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許多香囊都有魚的形象,魚是中國傳統的隱語,有期重性事融治的意思。我曾看到一幅香囊傳物的照片,極為復雜精致,最上處是綠荷托紅蓮,下連色彩斑斕、搖頭擺尾、妝甚愉悅的魚,魚的身體邊緣襯有水紋,水紋之下是五色串珠纓絡。魚喻男,蓮喻女。那首著名的古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其實是一首艷詩。唐代女詩人薛濤在與詩人元稹分手之后有一首哀怨之作《魚離地》:“戲躍蓮池四五秋,常搖朱尾弄銀鉤。無端擺斷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游。”這樣的詩篇上面,應該壓著一個剪斷的魚蓮香囊,睹物思往情,凄艷的效果就出來了。這是一個平面設計的方案。 侗族有一種香囊很有意思,比起魚蓮荷包這樣的彎彎繞來說,就顯得樸實、直接:心形或葫蘆形的繡囊下面,墜著圓滾滾的小人,獻給情郎,寓意為“我為你生娃娃”。在電視風俗節目中看到過丟荷包的鏡頭,花紅柳綠的少數民族姑娘丟出了這樣的荷包,臉上現出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很罕見的羞色。
我們端午節小時候的香包里面裝的什么
1. 端午節關于香包的詩句
端午節關于香包的詩句 1.有什么關于香囊的詩句
子夜歌三首
【作者:鄭旦】
欲織雙鴛鴦,終日才成匹。
寄君作香囊,長得系肘腋。
新曲古意
【作者:楊慎】
凌波洛浦遇陳王,惣步邯鄲綴舞行。
鸞尾鳳頭爭嬿婉,麝臍龍腦斗芬芳。
巫陽臺上春先到,漢月樓中夜未央。
結網嬉蛛垂藻井,營巢睇燕宿梅梁。
金仙素掌晞金露,玉女青腰褭玉霜。
翠織屏風交屈戍,紅羅斗帳掛香囊。
膩鬟斜墜烏云滑,脂體橫陳白雪光。
詞賦楚王憐宋玉,畫圖天老教軒皇。
生憎露鶴催宵急,死恨星雞促曙忙。
肯信王嬙嬪絕國,紅顏清淚泣玄羌
無題和袁子英
【作者:郭翼】
紫殿長楊滿路塵,驪山荒草沒麒麟。
伶玄作傳追飛燕,李白歌辭忤太真。
舞袖夜虛金掌月,香囊魂墜紫絲茵。
可憐傾國傾城曲,一度秋風一愴神。
2.描寫香囊的詩句
無題二首
【作者:楊億】
銅盤蕙草起青煙,斗帳香囊四角懸。
沈約愁多徒自瘦,相如意密有誰傳。
金塘雨過猶疑夢,翠袖風回祇恐仙。
日上秦樓休寄詠,東方千騎擁輜軿。
紫牡丹二首
【作者:楊萬里】
萬花不分不春妍,至竟專春是牡丹。
紫錦香囊金屑暖,翠羅舞袖掌文寒。
恨無國色天香句,借與風絳日萼看。
家有洛陽一千朵,三年歸夢繞欄干。
蠟梅四首
【作者:楊萬里】
{上艸下含}頭元不是花房,融蠟熬酥戲滴將。
忽見微舒金爪甲,不知中有紫香囊。
頂山栗
【作者:王伯廣】
黃籬抱中實,紫苞發外彩。
寄蹤蜂窠垂,藏頭蝟皮隘。
詎堪鼯鼠竊,更復猿猱采。
心憐使民畏,時須徇兒愛。
荊山破金璞,驪珠掩微颣。
縝密文自保,滋味身乃碎。
筠籠貢厥珍,不在柤梨外。
羅籩加其儀,顧與菱芡對。
易飽屏膏肉,余功益肝肺。
懸風當令堅,致濕忍使敗。
晉地棗非偶,宣城蜜佳配。
誰知麝香囊,可居天下最。
芡
【作者:陶弼】
三伏池塘沸,難頭美可烹。
香囊聯錦破,玉指剝珠明。
葉皺非蓮蓋,根甘似竹萌。
不應從適口,炎帝亦曾名。
雞頭
【作者:陶弼】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
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
葉皺非蓮蓋,根甘似竹萌。
不應從適口,炎帝亦曾名。
早春雪后見辛夷初發
【作者:宋庠】
冒霸初分葉,驚春已作花。
鮮于紫艾綬,殷過赤城霞。
破蓓香囊小,銜趺彩筆斜。
騷人雖麗思,忍作桂旗車。
3.關于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滿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 秦觀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譯文: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
2,《定情詩》 魏晉 繁欽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3,《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 張孝祥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
譯文: 回憶歷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國的周瑜和東晉的小謝,年輕力壯譜寫春秋。小喬剛剛出嫁,紫羅香囊猶未焚解,不朽的功業已經建立,的確從容優游。
4,《蕙香囊》 宋代 歐陽修
身作琵琶,調全宮羽,佳人自然用意。
譯文:全身心彈奏著琵琶,調試著琵琶的全部音準,佳人自然地用心去彈奏。
5,《木蘭花慢 感香囊悼雙文》 元代 白樸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記戀戀成歡,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譯文:看著腰間的香囊不知道說什么,只能默默流淚濕透了衣紗。想起相戀時的愉快時光,匆忙的把香囊解下來,不忍心看它,以免睹物思人。
4.關于端午節的詩句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陽采擷》
【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已酉端午》
【元】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七律 ? 端午》
【現代】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5.描寫香囊的詩句
1、滿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秦觀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萬點 一作:數點) 銷魂。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譯文:會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畫中輕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連天,無窮無際。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時斷時續。
在北歸的客船上,與歌妓舉杯共飲,聊以話別。回首多少男女間情事,此刻已化作縷縷煙云散失而去。
眼前夕陽西下,萬點寒鴉點綴著天空,一彎流水圍繞著孤村。 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
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此一去,不知何時重逢?離別的淚水沾濕了衣襟與袖口。
正是傷心悲情的時候,城已不見,萬家燈火已起,天色已入黃昏。 2、《定情詩》 魏晉 繁欽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
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3、《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 張孝祥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
譯文: 回憶歷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國的周瑜和東晉的小謝,年輕力壯譜寫春秋。小喬剛剛出嫁,紫羅香囊猶未焚解,不朽的功業已經建立,的確從容優游。
4、《蕙香囊》 宋代 歐陽修 身作琵琶,調全宮羽,佳人自然用意。 譯文:全身心彈奏著琵琶,調試著琵琶的全部音準,佳人自然地用心去彈奏。
5、《木蘭花慢 感香囊悼雙文》 元代 白樸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記戀戀成歡,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譯文:看著腰間的香囊不知道說什么,只能默默流淚濕透了衣紗。想起相戀時的愉快時光,匆忙的把香囊解下來,不忍心看它,以免睹物思人。
6.端午節香包的由來
一、端午節佩戴香囊是華夏民族的古老習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簡稱。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
二、據考證,端午節佩戴香荷包源于公元前278年,楚國民以“簡棕”(即竹簡貯米)投入汨羅江祭奠屈原,使魚不損傷其遺體;又據《初學記》中記載:漢光武年間,長沙人歐回,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屈原官名)對他妻子托夢說:“你們祭祀的東西,被江中蛟龍偷走了,以后可以用艾葉包住,五色線捆好,蛟龍最害怕這兩樣東西”。于是其妻就用竹簡制粽,并纏上五色絲線投入江中。后來世代相傳,發展為端午節食品及五色絲線纏粽子的民風民俗。到后來,人們又用五色彩線纏、繡各種各樣的香荷包,這種古俗愈演愈烈,據古樂府《孔雀東南飛》中描寫:“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又如:《紅樓夢》書中寫道:“(寶玉)因忙把衣解了,從里面衣襟上將所系的荷包解了下來。”這里的香囊、荷包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是端午節所佩戴之物,但其古俗含義辟邪、熏香、定情物不免也夾雜在其中。元代雜劇就提到這種香荷包,讓馳聘疆場的武士佩戴在身邊,是用來裝針線的,大的像錢包,小的似手袋。
三、我國古俗佩戴香荷包歷史悠久,它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據《禮記·內則》記載:“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櫛縱拂髦、忽角衿纓,皆佩容臭。”這里所說的“衿纓”是編結的香囊;“容臭”是指香囊中的香物。這段文字記載說明周代年輕人在父母與舅姑處時,隨身佩戴香荷包(香囊),以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禮儀,也說出了那時的香荷包尚無裝飾意義。
四、在我省許多城鄉,尤其是西峽,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天,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并舉辦許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耐人尋味的民俗活動。特別是這天,大人小孩都佩戴各色絲綢,精工制作成的顏色各異、形狀不同的香囊戴于身上、腰間,娃娃們都要帶上布制的肚兜,人們認為這些布制吉祥物都有靈氣,都具有保護子孫平安成長的特性,因此,在端午節這天佩戴香囊,受到人們喜愛和歡迎,
五、香荷包都是采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著丁香、山艾、細辛、甘松、白芷等中藥粉,再用彩綢扎繡而成。它們下邊還垂上紅、綠、青、藍、紫各種線穗,再穿上銀珠光片之類,看上去珠光寶氣,誘人喜愛。有些巧手把許多小香包串起來,組合成很有趣的“八仙過海”、“魚兒鉆蓮”、“老鼠啃葡萄”、“獅子滾繡球”、“猴娃啃桃”、“虎踏五毒”、“驅五毒簸箕”、“艾虎”。在端午節早晨,大人要把這些香荷包給孩子佩戴在身上。希望香荷包里的香味和小動物可以祛病除惡,祈福降壽。隨著歷史的演變,祛病求福的觀念漸漸淡化,而這制作精湛的藝術品的風俗卻保存了下來,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
7.端午節關于香包的歌曲
歌名中帶端午的歌:有關端午節、端午日、端午竟舟~ 歌詞中帶端午的歌:晚風花香、一年之計、珠璣路晨光、師兄 有關端午的歌曲 云海蒼茫 鳳凰飛翔 九天任來往 清涼酒漿 潔白衣裳 蘭花為你香 長長的想 遠遠的望 歲月在流淌 深深的情 沉沉的愛 永在我心上 秋風落葉 白露橫江 星辰在閃亮 親親家園 遙遙故鄉 千里多迷茫 長長的想 遠遠的望 歲月在流淌 深深的情 沉沉的愛 永在我心上 歌詞:《又到端午節》 作者:蘇一一 又到一年一度端午節, 滿大街、都是飄香的粽葉, 好想嘗嘗久違的風味, 又怕從此打開思鄉的情結。
一層一層的翠綠粽葉, 裹著爹娘的辛勞與歡悅, 吃一口粽子,道一聲感謝, 似海恩情啊,在心頭奔瀉。 又到五月初五端午節, 滿大街、洋溢節慶的濃烈, 家家戶戶掛起了艾草, 還有遠嫁歸來風韻的阿姐。
一片一片的芳香艾葉, 熏染老屋的白天和黑夜, 編一只香囊,繡一只蝴蝶, 萬千情絲啊,綿延了歲月。
8.關于端午的詩句古詩
1、《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3、《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4、《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5、《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8、《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9、《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10、《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11、《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雀橋仙》如何解釋?急求知!
鵲橋仙,詞牌名。亦稱《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最初是詠牛郎織女在七夕藉鵲橋相會故事的,故名。因歐陽修的“鵲迎橋路接天津”得名。雙調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兩仄韻,一 韻到底。前后句首兩句要求對仗。鵲橋仙又名《廣寒秋》《秦樓月》《梅已謝》《蕙香囊》、《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等。雙調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同。上下片三、五各兩仄韻。首二句多作四字對句。第五句七字,上三下四。亦有上下片各四仄韻,首二句均入韻
陜西歷史博物館楊貴妃香囊
1. 關于楊貴妃香囊的詩句
關于楊貴妃香囊的詩句 1.關于楊玉環的詩句
關于楊玉環的詩句
冰肌玉骨艷如梅,天妒羞花寸寸才。
帳暖春宵云共雨,魂驚馬嵬電和雷。
六軍事起兵難發,三尺綾寒命易裁。
今日華清猶水碧,長安不見荔枝來。
燈影 元稹
洛陽晝夜無車馬,漫掛紅紗滿樹頭。
見說平時燈影里,玄宗潛伴太真游。
連昌宮 張祜
龍虎旌旗雨露飄,玉樓歌斷碧山遙。
玄宗上馬太真去,紅樹滿園香自銷。
溫泉 羅鄴
一條春水漱莓苔,幾繞玄宗浴殿回。
此水貴妃曾照影,不堪流入舊宮來。
馬嵬坡 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醉中天 白樸
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
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
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
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
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云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到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銀屏邐迤開。
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描寫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 塵埃常滿甑,錢帛少盈囊。----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2.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白樸《木蘭花慢 感恩囊悼雙文》
3. 泉暖涵窗鏡,云嬌惹粉囊。----杜牧《華清宮三十韻》
4. 玉皇歸覲,半空遺下,詩囊酒佩。----馮偉壽《玉連環》
5. 注口櫻桃小,添眉桂葉濃。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李賀《惱公》
6. 無力涂云母,多方帶藥翁。符因青鳥送,囊用絳紗縫。----李賀《惱公》
7. 人閑春蕩蕩,帳暖香揚揚。飛光染幽紅,夸嬌來洞房。----李涵《感諷六首》
8. 婦人攜漢卒,箭箙囊巾幗。不慚金印重,踉鏘腰鞬力。----李涵《感諷六首》
9. 周公大圣接輿狂。千年魑魅逢華表,九日茱萸作佩囊。----李頎《雜興》
10. 老大服犁鋤,解佩付镕鑠。雖無獻捷功,會賜力田爵。----蘇軾《和王鞏六首并次韻》
11. 桂樓椒閣木蘭堂,繡戶雕軒文杏梁。屈曲屏風繞象床,萎蕤翠帳綴香囊。----王琚《美女篇》
12. 謂言大義不小義,取易卷席如探囊。----杜牧《郡摘獨酌》
13. 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秦觀《滿庭芳》
14. 白日發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銀囊破,瀉露玉盤傾。----白居易《東林寺白蓮》
15. 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白居易《牡丹芳》
3.關于“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滿庭芳·山抹微云》——宋代秦觀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譯文: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
2、《謁金門·羅帳薄》——宋代陳克
紅地團花金解絡。香囊垂四角。
譯文:用紅羅做的雙層的床帳,四個角上都掛著香囊。
3、《木蘭花慢·感香囊悼雙文》——元代白樸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
譯文:看著香囊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能默默地流淚,濕透了衣紗。
4、《定情詩》 ——魏晉繁欽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就是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5、《古挽歌》——唐代于鵠
青童抱何物,明月與香囊。
譯文:仙童懷中抱的是什么東西,是夜明珠和香囊。
4.關于香囊的詩句有哪些
1,《滿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 秦觀
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
譯文:悲傷之際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開腰間的系帶,取下香囊。徒然贏得青樓中薄情的名聲罷了。
2,《定情詩》 魏晉 繁欽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譯文:用什么表達我的真誠呢?戴在我耳上的一對明珠。用什么表達我的摯誠呢?系在我肘后的香囊。
3,《水調歌頭·和龐佑父》 宋代 張孝祥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
譯文: 回憶歷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國的周瑜和東晉的小謝,年輕力壯譜寫春秋。小喬剛剛出嫁,紫羅香囊猶未焚解,不朽的功業已經建立,的確從容優游。
4,《蕙香囊》 宋代 歐陽修
身作琵琶,調全宮羽,佳人自然用意。
譯文:全身心彈奏著琵琶,調試著琵琶的全部音準,佳人自然地用心去彈奏。
5,《木蘭花慢 感香囊悼雙文》 元代 白樸
覽香囊無語,謾流淚、濕紅紗。記戀戀成歡,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譯文:看著腰間的香囊不知道說什么,只能默默流淚濕透了衣紗。想起相戀時的愉快時光,匆忙的把香囊解下來,不忍心看它,以免睹物思人。
5.有什么關于香囊的詩句
子夜歌三首
【作者:鄭旦】
欲織雙鴛鴦,終日才成匹。
寄君作香囊,長得系肘腋。
新曲古意
【作者:楊慎】
凌波洛浦遇陳王,惣步邯鄲綴舞行。
鸞尾鳳頭爭嬿婉,麝臍龍腦斗芬芳。
巫陽臺上春先到,漢月樓中夜未央。
結網嬉蛛垂藻井,營巢睇燕宿梅梁。
金仙素掌晞金露,玉女青腰褭玉霜。
翠織屏風交屈戍,紅羅斗帳掛香囊。
膩鬟斜墜烏云滑,脂體橫陳白雪光。
詞賦楚王憐宋玉,畫圖天老教軒皇。
生憎露鶴催宵急,死恨星雞促曙忙。
肯信王嬙嬪絕國,紅顏清淚泣玄羌
無題和袁子英
【作者:郭翼】
紫殿長楊滿路塵,驪山荒草沒麒麟。
伶玄作傳追飛燕,李白歌辭忤太真。
舞袖夜虛金掌月,香囊魂墜紫絲茵。
可憐傾國傾城曲,一度秋風一愴神。
6.描寫香囊的詩句
無題二首
【作者:楊億】
銅盤蕙草起青煙,斗帳香囊四角懸。
沈約愁多徒自瘦,相如意密有誰傳。
金塘雨過猶疑夢,翠袖風回祇恐仙。
日上秦樓休寄詠,東方千騎擁輜軿。
紫牡丹二首
【作者:楊萬里】
萬花不分不春妍,至竟專春是牡丹。
紫錦香囊金屑暖,翠羅舞袖掌文寒。
恨無國色天香句,借與風絳日萼看。
家有洛陽一千朵,三年歸夢繞欄干。
蠟梅四首
【作者:楊萬里】
{上艸下含}頭元不是花房,融蠟熬酥戲滴將。
忽見微舒金爪甲,不知中有紫香囊。
頂山栗
【作者:王伯廣】
黃籬抱中實,紫苞發外彩。
寄蹤蜂窠垂,藏頭蝟皮隘。
詎堪鼯鼠竊,更復猿猱采。
心憐使民畏,時須徇兒愛。
荊山破金璞,驪珠掩微颣。
縝密文自保,滋味身乃碎。
筠籠貢厥珍,不在柤梨外。
羅籩加其儀,顧與菱芡對。
易飽屏膏肉,余功益肝肺。
懸風當令堅,致濕忍使敗。
晉地棗非偶,宣城蜜佳配。
誰知麝香囊,可居天下最。
芡
【作者:陶弼】
三伏池塘沸,難頭美可烹。
香囊聯錦破,玉指剝珠明。
葉皺非蓮蓋,根甘似竹萌。
不應從適口,炎帝亦曾名。
雞頭
【作者:陶弼】
三伏池塘沸,雞頭美可烹。
香囊連錦破,玉指剝珠明。
葉皺非蓮蓋,根甘似竹萌。
不應從適口,炎帝亦曾名。
早春雪后見辛夷初發
【作者:宋庠】
冒霸初分葉,驚春已作花。
鮮于紫艾綬,殷過赤城霞。
破蓓香囊小,銜趺彩筆斜。
騷人雖麗思,忍作桂旗車。
7.跪求,全唐詩二十二冊中與楊貴妃有關的詩句
三千寵愛在一身 ――唐詩中的楊貴妃 《全唐詩》僅收錄楊貴妃自己創作的一首詩,但是涉及到她的詩作卻不下百篇。
一、關于楊貴妃的入宮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到:“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看上去,楊玉環是通過采選或者禮聘的方式入宮的。 據《新唐書·后妃傳上》記載: 玄宗貴妃楊氏……始為壽王妃。
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后庭無當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遂召內禁中,異之,即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聘韋詔訓女,而太真得幸。
關于楊貴妃如何從壽王妃入宮成為玄宗貴妃的,陳寅恪先生在《元白詩箋證稿》一書的第一章考之甚詳,否定了朱彝尊《曝書亭集》55《書楊太真外傳后》中認為“妃由道院入宮,不由壽邸。”的說法,確定楊貴妃曾為壽王妃,在武惠妃薨后被度為女道士。
玄宗于天寶四載八月十七日冊楊太真為貴妃。 《全唐詩》有兩處提到“壽王”。
壽王李瑁是玄宗的第18個兒子,母親是深得玄宗寵愛的武惠妃。 李商隱《驪山有感》:“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玄宗與楊貴妃游幸,壽王有意避開。
李商隱《龍池》:“龍池賜酒敞云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薛王喝醉了,壽王卻清醒著,如此喧囂熱鬧的宴會,壽王卻心事重重,食不甘味。 詩中壽王的態度正體現出他妻子被父皇所奪的無奈。
二、關于楊貴妃的美貌與才藝 《舊唐書·后妃列傳上》:“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
關于楊貴妃的美貌,李白有《清平調詞三首》,陳鴻的《長恨歌傳》介紹了這組詩寫作的情況: 開元中,禁中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得數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乘照夜白,妃以步輦從。
詔進梨園弟子中尤者,得樂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之名,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
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樂》詞三篇。承旨,猶苦宿酲,因援筆賦之。
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第二首:“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妄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三首:“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
龜年捧詞進,上命梨園弟子略約詞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妃持玻璃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歌,意甚厚。
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
妃飲罷,斂繡巾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他學士。
這組詩把楊貴妃的容貌與盛開的牡丹花作比,而且贊美其風韻不凡,恍如相見于仙境。楚襄王為之斷腸的巫山神女比不得貴妃的香艷,漢成帝寵愛的趙飛燕經過打扮差可比擬。
雖說把楊貴妃比作禍國殃民的趙飛燕讓貴妃不高興,但以身輕如燕之人相比,實在看不出楊貴妃形體之豐腴。 唐詩中多處提到楊貴妃與舞蹈的關系,她不僅喜愛觀賞樂舞,而尤其擅長表演,甚至還親自教授梨園弟子。
表演自不必說,教舞也難免要示范,從這方面來看,楊貴妃應該是體態輕盈的。 楊貴妃的才藝主要體現在音樂舞蹈方面。
《全唐詩》收錄的她惟一的一首詩是寫給張云容的。 《贈張云容舞》:“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輕盈的衣袖舞動,散發出陣陣體香,就好像紅色的芙蓉花裊裊婷婷地綻開在如煙的秋色里,就好像吹拂山嶺上云朵的輕風,就好像池塘邊柔嫩的柳條從水面掠過。
張云容是楊貴妃的侍兒,“這名字看來不像宮女的本名,可能是她的主人貴妃為她取的,靈感可能從李白的詩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得來。”(曉風《楊貴妃和她的詩》) 楊貴妃和玄宗去繡嶺宮游幸的時候把張云容帶在身邊,張云容表演舞蹈,貴妃寫詩相贈,由衷得贊美這位年輕美麗的舞者。
或許張云容所舞乃是貴妃親自教授的,她的表演能夠將編舞者的意念如汲泉一般涓涓引出,如風、如荷、如垂腰探水的嫩柳,貴妃的靈魂已經與張云容的舞姿融為一體。 詩中提到提到楊貴妃與多種舞蹈的關系。
張祜《春鶯囀》:“興慶池南柳未開,太真先把一枝梅。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
春鶯囀屬于軟舞,太真手把梅花,踏著節拍,款款而來。 還有著名的霓裳羽衣舞。
《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上:“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顏大悅。”又載楊妃語:“《霓裳羽衣》一曲,可掩前古。”
白居易《江南遇天寶樂叟》:“貴妃宛轉侍君側,體弱不勝珠翠繁。冬雪飄飖錦袍暖,春風蕩漾霓裳翻。”
善跳霓裳羽衣舞的楊貴妃身體柔弱到連首飾都覺得沉重,可見其輕盈體態。 王建《舞曲歌辭·霓裳辭十首》之八:“傳呼法部按霓裳,新得承恩別作行。
應是貴妃樓上看,內人舁出彩羅箱。”這是觀看霓裳舞排練的情景。
王建的《霓裳詞》之五還寫道:“伴教霓裳有貴妃,從初直到曲成時。”這是楊貴妃陪著玄宗一起教授霓裳樂舞。
白居易《長恨歌》:“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風吹仙袂飄飖舉,猶似霓裳羽衣。
8.關于楊玉環的詩句
詠玉環
菡萏不須發,何如解語花。霓裳空自舞,舞到日西斜
楊貴妃的詩,《全唐詩》收有其《贈張云容舞》一首云:
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梟梟秋煙里。
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億.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欲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古人為什么喜歡佩戴香囊?
香囊,也稱香包,香袋,在古代大多人都是隨身佩帶,系在腰帶之上或掛于床前。香囊的佩戴歷史由來已久,在書面的記載當中,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屈原跟宋玉,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憂國憂民的代表作《離騷》就有這樣的詞句;紉秋蘭以為配,也就是說將柔韌的蘭草作為帶子把香袋系到衣服上,隨身佩帶。到封建社會后期,經過許多年的發展,佩戴香囊也逐漸演化為一種身份的象征,一種氣質的代表,一種愛情的傳遞方式。
在許多的歷史劇當中,名門望族的公子都會在腰間佩戴玉環或者香囊,香囊已經成了謙謙君子的一個代表,蕙質蘭心,這一詞更加突出香囊所起到的象征作用。明朝大學士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曾寫到自己以前向大戶人家結束,風霜雨雪不能阻止,下大雪,手腳都凍僵仍然堅持學習,后來被人用熱水施救,緩過勁來,看到同學當中家庭條件比較好的都是身穿華服,腰間左邊佩劍,右邊就掛著香囊,由此足以見得香囊是一種大戶人家身份和有文化有道德的象征,也成為了一種信仰。
從香囊的制作工藝來看,香囊的外邊都是繡的有圖案,而內部則是填充物,一般都是放的香料或者艾草之類的中藥。古人的衣服大多都是非常寬大,這樣就會造成清洗的不方便,而佩戴一個填充有香料的香包則可以散發出清香的氣味,可以提神安眠也可以除去一些其他的氣味。而填充艾草之類中藥的則是為了驅蟲殺菌,強身健體,在古代,中醫是比較發達的,好多人習慣用中藥滋補身體,在香囊中放入一些有利于身體健康的中藥,長期的話會對身體上的一些暗疾會起到醫治作用。在夏季,蚊蟲比較多的時候,在香袋中放入艾草或者雄黃可以有效地驅除蚊蟲,減少一些蚊蟲的叮咬。在明清時期,香囊已經作為情人之間的信物來表達有情人之間的愛慕之意了,香囊有時候也會做為小紙條的容具。
關于蕙香囊如何解釋和蕙香囊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