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家祭如何告乃翁如今已是九州同的詞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家祭如何告乃翁如今已是九州同,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家祭無忘告乃翁全詩 家祭無忘告乃翁全詩是什么
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詩意“本來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我。”
3、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來孫卻見九州通,家祭如何告乃翁.的意思
○陸游死后66年,元師滅宋。
“青山一發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霽山先生集》卷三《書陸放翁書卷后》
○陸游死后79年,元兵敗宋于厓山,宋亡。
陸游孫子元廷聞厓山之變,憂憤而卒。
陸游曾孫傳義聞厓山之變,不食而卒。
陸游玄孫天騏于厓山抗元戰役中蹈海死。
來孫卻見九州同,(可是統一九州的不是趙宋王朝,而是元朝的忽必烈。)家祭如何告乃翁。(家祭時怎么可以把宋朝滅亡這件事告訴祖先呢?)
家祭無忘告乃翁全詩
全詩:
示兒
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釋義: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但:只是。悲:悲傷。
出自:宋 陸游《示兒》
擴展資料
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愿,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
詩人在寫此詩的十一年以前,嘆息過“死前恨不見中原”,在熱烈地期待著舊業的光復。直到臨終之際,詩人仍然抱有這樣堅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敵部隊要揮戈北上,趕走敵人,收復失地,平定中原。
這對于詩人自己,當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兒孫們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當皇朝的軍隊收復中原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北定中原”這個大好的消息告訴詩人,以求了結一樁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將離開人世,就什么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凄涼之心情。第二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愴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而深深感到遺憾。
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最后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無奈自己已經看不到祖國統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詞與散文成就亦高,有手定《劍南詩稿》85卷,收詩9000余首。
家祭如何告乃翁的整首詩
示兒 【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
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
你們舉行家祭的時候,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背景: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
陸游(1125一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 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是南宋偉大的的愛國詩人。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杰出詩人。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侯會 古人取名,有點不論“套數”。譬如南宋詩人陸游名字中的“游”,在現代人名中就不多見。 然而陸游的名字確實有來歷。相傳他母親在臨盆前夜夢見了北宋詞人秦觀,秦觀字少游,于是以秦觀之字做了陸游之名,又以秦觀之名做了陸游之字——陸游字“務觀”,即由此而來。當然,這也只是傳說。 陸游的愛國幾近于“偏執”:一茶一飯,一寤一寐,想的都是掃平“虜氛”、恢復中原的大事。現代學者梁啟超評價陸游及其詩歌,“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陸游臨終遺言,一不感嘆人生短暫,二不處分家務家財,而是以詩示兒,寫下那首傳誦千古的詩篇:“死去元知萬事空(又作“老去元知世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南宋最終滅亡,固然可歸因于外敵強大;然而南宋君臣醉生夢死、不圖恢復的心態和作為,恐怕也是重要原因。即使是親聆父訓的陸游之子,也未能繼承父志,將復興大業進行到底,反而搜刮民財、諂上壓下。 南宋俞文豹《吹劍錄》就記錄了陸游之子的一段丑行。陸子遹是陸游最小的兒子,后來做了溧陽(今屬江蘇常州)宰。為了巴結宰相史彌遠,他把縣內福田鄉的六千畝良田獻給史。史身為宰相,當然不好無償收受,開出了“十千一畝”的補償價,即一畝地十貫錢,約合今天的三四千元。 帝制時代雖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口號,但對六千畝有主之田縣宰也不能一紙“紅頭文件”無償征用,同樣是要給補償的。給多少呢?陸子遹規定:“一千二畝。”即五百錢一畝,約合今天二百元,不足一畝地一年的產值。不用說,百姓當然不情愿。于是乎,“民家相率投訴”,紛紛上訪。 陸子遹的應對之策則是,“會合巡尉,持兵追捕,焚其室廬”,集合巡捕,拿著武器追捕農民,燒掉他們的房屋。捉到田主后,關進黑牢,“灌以尿糞,逼寫獻契,而一金不酬”。 老子“英雄”,兒子不一定是“好漢”。陸游的一世英名,幾乎毀于不肖兒孫之手。當時就有人作詩諷刺陸子遹,其中兩句是“放翁自有閑田地,何不歸家理故書”,點出他老爹的名號來。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陸游?
書陸放翁詩卷后
宋 林景熙
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
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
輕裘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節半海宇,歸來鏡曲盟鷗沙。
詩墨淋漓不負酒,但恨未飲月氏首。
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是宋末愛國詩人林景熙在宋亡之際,懷著滿腔的悲憤之情寫下的詩。過去讀陸游《示兒》詩,總被陸游偉大的愛國情懷所感動。今天再來讀林景熙的這首詩,不禁感慨萬千,唏噓不已。
南宋最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一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雖然屢遭挫折,但矢志不渝。年輕時曾參與抗金大計,親臨一線揮刀擊寇。那是他一生最光輝的時刻。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那是詩人終生的榮耀,也成為詩人最美好的回憶。但因后來投降派的阻撓,大計落空,這成為詩人終生的遺憾。此后詩人便不斷遭到排擠、打擊,以致“請纓無路,報國無門”。更發出了“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的呼喊。
隴頭水
隴頭十月天雨霜,壯士夜挽綠沉槍,
臥聞隴水思故鄉,三更起坐淚數行。
我語壯士勉自疆;男兒墮地志四方,
裹尸馬革固其常,豈若婦女不下堂?
生逢和親最可傷,歲輦金絮輸胡羌。
夜視太白收光芒,報國欲死無戰場!
雄鷹不能在藍天翱翔,駿馬不能在草原奔馳,那是何等的無奈和凄涼。此后,詩人到處碰壁,有志難申。晚年退居山陰,只能感嘆自己“志士凄涼閑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病起
山村病起帽圍寬,春盡江南尚薄寒。
志士凄涼閑處老,名花零落雨中看。
斷香漠漠便支枕,芳草離離悔倚欄。
收拾吟箋停酒碗,年來觸事動憂端!
雖然年老多病,但他仍然想著為國效力,而且能夠“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老馬行
老馬虺?依晚照,自計豈堪三品料?
玉鞭金絡付夢想,瘦稗枯萁空咀噍?。
中原蝗旱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
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殘酷的現實,無情地打擊著詩人;為國效力的愿望,始終不能實現;收復失地的宏志,化為無情的泡影。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在夢里追思過去,慨嘆現狀。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回想往昔的戎馬生涯,面對今日的冷落局面,詩人慨嘆連連,卻又無計可施。只能在詩中抒發自己的感慨。
夏日雜題
憔悴衡門一禿翁,回頭無事不成空。
可憐萬里平戎志,盡付蕭蕭暮雨中。
詩人的內心該是何等的凄涼?這不是因為年邁在戰場上無力抗敵的心灰意冷,而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報國欲死無戰場”的無奈和悲哀!是“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理想破滅的痛苦和落寞!
雖然如此,詩人并沒有完全失望。敵寇不除,一夕不安;山河不復,死不瞑目;今朝不行,且待明日;我輩未竟,留待晚輩。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直到詩人離世,抗金大業也未完成。于是在絕筆中諄諄告誡兒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然而,兒孫未見王師北定中原,卻見到了蒙古兵的鐵蹄南踏、大相徑庭的“九州同”。
此等結果,真是令人無語。
家祭如何告乃翁如今已是九州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家祭如何告乃翁如今已是九州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