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水調歌頭如何填(水調歌頭在哪兒寫的)

深居我夢2022-12-22 04:45歷史38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水調歌頭如何填,以及水調歌頭在哪兒寫的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怎么寫的?

年代:【宋】 作者:【蘇軾】 體裁:【詞】 類別:【】

昵昵兒女語,

燈火夜微明。

恩怨爾汝來去,

彈指淚和聲。

忽變軒昂勇士,

一鼓填然作氣,

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遠,

飛絮攪青冥。

眾禽里,真彩鳳,

獨不鳴。

躋攀寸步千險,

一落百尋輕。

煩子指間風雨,

置我腸中冰炭,

起坐不能平。

推手從歸去,

無淚與君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請采納

求水調歌頭的格式

1.水調歌頭的定格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

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

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顏。

中平中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擬借寒潭垂釣,又恐相猜鷗鳥,不肯傍青綸。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2.《水調歌頭》,是詞牌名之一,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歌 》,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唐朝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 。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后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于句句用韻者。

3.名篇有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陳亮的《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毛澤東的《水調歌頭·游泳》《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等。

請問水調歌頭是什么意思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

水調歌頭填法: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句四平韻。以周紫芝《水調歌頭·丙午登白鷺亭作》為代表。此詞前段第四句五字,后段第四句六字,第五句五字,與毛詞異。

蘇軾詞“中年親友離別,絲竹緩離憂”、“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葉夢得詞“倚空千嶂橫起,銀闕正當中”、“遙知玉斧初斲,重到廣寒宮”,和這個就是一樣的。宋詞如吳文英、劉克莊、方岳,金元詞如蔡松年、王庭筠、元好問、趙孟頫,皆如此填。

典范詞作

北宋·蘇舜欽《水調歌頭·滄浪亭》

北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北宋·蘇軾《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北宋·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北宋·蘇軾《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

水調歌頭的格律(詳細謝謝)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元會曲·九金增宋重》

中中中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平平仄,中中平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中中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九金增宋重,八玉變秦馀。

千年清浸,先凈河洛出圖書。

一段升平光景,不但五星循軌,

萬點共連珠。垂衣本神圣,補袞妙工夫。

中中中,中中仄,仄中平。

中平中仄,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朝元去,鏘環佩,冷云衢。

芝房雅秦,儀鳳矯首聽笙竽。

天近黃麾仗曉,春早紅鸞扇暖,

遲日上金鋪。萬歲南山色,不老對唐虞。

定格: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

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

撇浪載鱸還。中仄中平中仄,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落日暴風雨,歸路繞汀灣。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丈夫志,當景盛,恥疏閑。

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

壯年何事憔悴?華發改朱顏。

中平中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擬借寒潭垂釣,又恐相猜鷗鳥,

不肯傍青綸。中仄中平中仄,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詩詞格律要素:

般有四大要素:用韻、平仄、對仗、字數。其中律詩最為嚴格,必須滿足全部要素。近體詩中的絕句以及詞、散曲一般不需要對仗。

古體詩相對最為寬松,一般只有不嚴格的用韻的概念。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被稱為近體詩或今體詩,古人這么叫,我們也跟著這么叫,雖然它其實是很古的。

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詩,除了所謂的“齊梁體”和楚辭,其他的都被稱為古體。唐以后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

擴展資料:

水調歌頭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句四平韻。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代表。此調以此詞及周詞、蘇詞為正體,若賀詞之偷聲,王詞、劉詞之添字,傅詞之減字,皆變體也。

此詞前后段不間入仄韻,宋詞俱如此填。其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四、五句,俱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其七字句并作拗體。惟葛郯詞“翠光千頃,為誰來去為誰留”。

“跳珠翻沫,轟雷掣電幾時收”,呂渭老詞“醉魂何在,應騎箕尾到青天”、“黃粱未熟,經游都在夢魂間”,劉過詞“日高花困,海棠風暖想都開”,“人生行樂,且須痛飲莫辭杯”。

“誰”字、“雷”字、“騎”字、“游”字、“棠”字、“須”字俱平聲,與此異。 又前段起句,毛詞別首“金馬空故事”,辛棄疾詞“四坐且勿語”,葉夢得詞“修眉掃遙碧”。換頭三句,毛詞別首“雙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石”字、“古”字俱仄聲。

蘇軾詞“眾鳥里,真彩鳳,獨不鳴”,“彩”字、“不”字俱仄聲。辛詞“回首處,云正出,鳥倦飛”,“首”字、“正”字、“倦”字俱仄聲,俱與此詞異。

格律來由:

格律本來自音樂,在音樂散佚后,經研究者總結古詩歌的共同規律,便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格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水調歌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格律

水調歌頭這首詩怎么寫?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賞析一】

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無限熱愛。

上片表現詞人由超塵出世到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側重寫天上。開篇“明月幾時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通過向青天發問,把讀者的思緒引向廣漠太空的神仙世界。“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以下數句,筆勢夭矯回折,跌宕多彩。它說明作者在“出世”與“入世”,亦即“退”與“進”、“仕”與“隱”之間抉擇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態。以上寫詩人把酒問月,是對明月產生的疑問、進行的探索,氣勢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幾句,寫詞人對月宮仙境產生的向往和疑慮,寄寓著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寫詞人的入世思想戰勝了出世思想,表現了詞人執著人生、熱愛人間的感情。

下片融寫實為寫意,化景物為情思,表現詞人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解釋,側重寫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三句,實寫月光照人間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兩句,承“照無眠”而下,筆致淋漓頓挫,表面上是惱月照人,增人“月圓人不圓”的悵恨,骨子里是本抱懷人心事,借見月而表達作者對親人的懷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三句,寫詞人對人世悲歡離合的解釋,表明作者由于受莊子和佛家思想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灑脫、曠達的襟懷,齊龐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為社會現象的人間悲怨、不平,同月之陰晴圓缺這些自然現象相提并論,視為一體,求得安慰。結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愿,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詞的下片,筆法大開大合,筆力雄健渾厚,高度概括了人間天上、世事自然中錯綜復雜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飽含感情。

這首詞是蘇軾哲理詞的代表作。詞中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永恒的宇宙和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兩者的綜合理解與認識,是作者的世界觀通過對月和對人的觀察所做的一個以局部足以概括整體的小小總結。作者俯仰古今變遷,感慨宇宙流轉,厭薄宦海浮沉,在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中,滲入濃厚的哲學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達到了人與宇宙、自然與社會的高度契合。

【賞析二】

本篇為熙寧九年(1076)中秋蘇軾在密州超然臺飲酒賞月時所做。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兩宋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藝全才,詩,詞,散文以至書法,繪畫等都有極高成就。無論是詩詞還是散文,都表現出題材廣泛,思想深刻,境界高遠筆力遒勁的特點,在當時及對后世都發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從熙寧四年(1071),到寫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與胞弟蘇轍也整整五年未見。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來密州任職,然而,濟南與密州相距并不算遠,卻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見,本篇正是表現這種手足相念之情。在抒寫手足情深的同時,詞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與變法派相左而出為地方官,并備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險惡。所以“大醉”遣懷,表現出世與入世,隱退與仕進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研求小序,與詞為一,交代詞的寫作時間,“丙辰中秋”,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背景,“歡飲達旦”;題旨,醉后抒懷“兼懷子由”,前者是主,后者是輔。具體言之:抒詞人外放期間寥落情懷。

此首中秋詞。上片,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片,因月而感人間之事變。揮灑自如,不加雕琢,而浩蕩之氣,超絕凡塵。胡仲任謂中秋詞,自此詞一出,余詞盡廢,可見獨步當時之概。起句,破空而來,奇崛異常,用意自太白“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化出。“不知”兩句,承上意,更做疑問,既不知明月幾時有,故亦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也。“我欲”三句,蓋因問之而不得其解,乃有乘風歸去之愿,“我欲”與“又恐”相呼應。“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就本意說固高妙,就寓意說亦極慰藉。“起舞”兩句,仍乘上來,落到眼前情事,言既不得乘風歸去,惟有徘徊于月下。自首至此,一氣奔放,誠覺有天風海雨逼人之勢。換頭,實寫月光照人人無眠。以下愈轉愈深,自成妙諦。“不應”兩句,實寫月圓人不圓,頗有惱月之意。“人有”三句一轉,言人月無常,從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但愿”兩句,更進一步,言人與月既然從古難全,惟有各自善保千金之軀,借月盟心,長毋相忘。原意雖從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出,蘇軾加“但愿”二字,則情更深,意更濃矣。

其詞詠月,關合人事。

上片借月自喻,起舞弄影,憤世獨立,自現孤高。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不知”數句,筆勢回折,開合跌宕,多姿多彩,以揭示“出仕”,“入世”,即退隱與進仕間的抉擇和引起的困惑。想超脫塵世,乘風歸去,又猶豫徘徊,樓高宇寒不勝之,落足現實,月下“起舞弄清影”,勝似仙境,這就說明詞人并不完全超然自然,而是于自然中覓求“苦中作樂”的生活意義,即蘇軾還是立足于現實,熱衷于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之愛的人間生活,來得更親切更溫暖。

下片用月襯別情,意在懷人,筆致回環由寫實為寫意,化景為情。用“轉”“低”“照”三字,描摹隨月光流轉,光影的物移,時間跟著推進,無眠而情生。即月光繞過朱閣,又從門戶下射進屋內,照在夜不能寐的人兒身上。其明寫月,暗寫人,頗含怨惱之意。“不應”二句,筆勢淋漓,頓挫有致,看似賞月,問月,實為懷人。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常事常規,來自我寬解。這種演繹自然物理,闡釋悲歡離合,意境豁達,令人玩味不盡。末兩句妙用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句意,推陳出新,將月圓思親推向更高境界。人生并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于以理遣情,從共同遣月中互相慰藉,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當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濃,并以瀟灑之筆,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所能傳誦千古,在我看來原因有三:由于它高曠的胸襟、豐富的想像和奇妙的藝術構思,使這首詞所展示的形象廣闊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藝術魅力;所抒寫的“此事古難全”的離愁別恨能激起各個時代、各種類型的讀者的共鳴;詞中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過蘇軾兄弟的界限,“變為一切熱愛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首先,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里,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其次,以月為主線,使情,景,理融會貫通起來,是本篇的又一突出特色。上片開頭,由月展開思索,通過連續發問,表現對超脫出世的向往。下片亦由月生情,用月的陰晴圓缺,比賦人間的悲歡離合。全篇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著詞人的人生理想,也使得本篇顯得境界高遠,意味深長,情味厚重。

【賞析三】

由于作者與當權者政見不合,被排擠到密州去當地方官,心情很抑郁,同時他已七年不見弟弟子由,心里十分懷念,種種思緒通過此詞來抒發。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一似屈原《天問》,起得奇逸。唐人稱李白為“謫仙”,黃庭堅則稱蘇軾與李白為“兩謫仙”,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間,幻想和現實,出世和入世,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熱戀人世,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月地云階、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

下片懷人。人生并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后已有六年不見了。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于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

這首詞把宇宙、人生問題融合在一起,把對官場的思考和對弟弟的懷念貫穿到賞月中去,想象瑰麗而又不忘現實生活,是作者的代表作。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并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水滸傳》第三十回寫八月十五“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可見宋元時傳唱之盛。宋代胡仔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苕溪漁隱叢話》)評價極高

【賞析四】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贊譽和喜歡。是獨具特色,膾炙人口的傳世詞篇。一七零六年蘇軾貶官密州,時年四十一歲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時值中秋佳節,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內心頗感憂郁,情緒低沉,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詞。其立意,構思,奇逸飄妙,以超現實的遙想,以虛無飄渺的幻想世界,表現非常現實而具體的人之常情。在這里,詞人通過對月宮仙境的想象,在一種極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現自己的思想矛盾與波折,人生體驗與認識。這種表現不僅超凡脫俗,也構成了本篇的浪漫主義色調和超曠飄逸的風格。

上片一開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是從李白的《把酒問月》中“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脫化而來的。“舉著酒杯詢問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時有的”?此句充分顯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隱藏著內心對人生的痛惜和傷悲。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是問的內容,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在已經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么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他想乘風回到月宮,又怕那里的凄涼,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這里表達了詞人“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情。“乘風歸去”說明詞人對世間不滿,“歸”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來住在月宮里只是暫住人間罷了。一“欲”一“恐”顯露了詞人千思萬慮的思想矛盾。真可謂“奇逸之筆”。“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上緊密相接,寫詞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隨人舞動,天上雖有瓊樓玉宇也難比人間的幸福美好。這里由脫塵入圣一下子轉為喜歡人間生活,起伏跌宕,寫的出神入化。

詞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宮里去,脫離曾讓他無限煩惱的人間,但是詞人終究是現實的,對人生是熱愛的,因此,親手抹去了這種虛無的畫景。

下片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找著屋里失眠的人。“無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圓而人不能圓,這是多么遺憾的事啊!于是詩人埋怨明月說:“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明月您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老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圓呢?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人增添憂愁,卻又含蓄地表達了對于不幸分離的人們的同情。詞人思想是豁達的,他需要自我解脫,所以他一質問的語氣發泄佳節思親的情感。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這些自古以來都是難以周全圓滿的。此句流露出了詞人悟透人生的灑脫和曠達的性格,也是對人生無奈的一種感嘆,這里以大開大合之筆從人生寫到自然,將各種生活加以提煉和概括,包含了無數的痛苦、歡樂的人生經驗。結束句“但愿人長九,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一種祝福。

全詞情感放縱奔騰,跌宕有致,結構嚴謹,脈絡分明,情景交融,緊緊圍繞“月”字展開,忽上忽小,一會離塵,一會入世,語句精練自然,顯示了詞人高超的語言能力及浪漫灑脫超逸的詞風。

這首《水調歌頭》歷來都受到人們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認為這是寫中秋最好的一首詞,此說是一點也不過分的。這首詞仿佛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尋味。它的意境光闊,胸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一種美好的享受。

《水調歌頭》的格式是什么?

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句四平韻。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代表。此調以此詞及周詞、蘇詞為正體,若賀詞之偷聲,王詞、劉詞之添字,傅詞之減字,皆變體也。 此詞前后段不間入仄韻,宋詞俱如此填。

其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四、五句,俱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其七字句并作拗體。

惟葛郯詞“翠光千頃,為誰來去為誰留”、“跳珠翻沫,轟雷掣電幾時收”,呂渭老詞“醉魂何在,應騎箕尾到青天”、“黃粱未熟,經游都在夢魂間”。

劉過詞“日高花困,海棠風暖想都開”,“人生行樂,且須痛飲莫辭杯”,“誰”字、“雷”字、“騎”字、“游”字、“棠”字、“須”字俱平聲,與此異。

又前段起句,毛詞別首“金馬空故事”,辛棄疾詞“四坐且勿語”,葉夢得詞“修眉掃遙碧”。換頭三句,毛詞別首“雙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石”字、“古”字俱仄聲。

蘇軾詞“眾鳥里,真彩鳳,獨不鳴”,“彩”字、“不”字俱仄聲。辛詞“回首處,云正出,鳥倦飛”,“首”字、“正”字、“倦”字俱仄聲,俱與此詞異。

變體一,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句四平韻。以周紫芝《水調歌頭·丙午登白鷺亭作》為代表。此詞前段第三句六字,第四句五字,后段第四句六字,第五句五字,與毛詞異。

按蘇軾詞“中年親友離別,絲竹緩離憂”、“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葉夢得詞“倚空千嶂橫起,銀闕正當中”、“遙知玉斧初斲,重到廣寒宮”,正與此同。宋詞如吳文英、劉克莊、方岳,金元詞如蔡松年、王庭筠、元好問、趙孟頫,皆如此填。

變體二,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后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為代表。

此詞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六、七句,間入兩仄韻。 按劉仲芳詞“極目平沙千里,惟見雕弓白羽”、“堂有經綸賢相,邊有縱橫謀將”。

葉夢得詞“分付平云千里,包卷騷人遺思”、“卻嘆從來賢士,如我與公多矣”。辛棄疾詞“好卷垂虹千尺,只放冰壺一色”、“寄語煙波舊侶,聞道蒪鱸正美”。

段克己詞“神既來兮庭宇,颯颯西風吹雨”、“風外淵淵簫鼓,醉飽滿城黎庶”,正與此同。但葉夢得詞“里”、“思”、“士”、“矣”,段克己詞“宇”、“雨”、“鼓”、“庶”、

前后段同一韻,與此詞前后各韻者又微有別。此外,又有前段第五、六句押仄韻,后段不押者,或有后段第六、七句押仄韻,前段不押者,此則偶合,不復分體。

變體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葉韻,后段十句四平韻、五葉韻。

以賀鑄《臺城游·南國本瀟灑》為代表。此詞第一句押韻,以平韻為主,其仄韻,即用本部麻、馬、祃三聲葉,間入平韻之內。宋人只此一體,并無別首可校。若其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五、六句俱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則與毛詞同,但不作拗體耳。

變體四,雙調九十七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韻。以王之道《水調歌頭·斜陽明薄暮》為代表。此與毛詞同,惟前段毛詞第四句系七字,此則添二字作四字、五字兩句異。

變體五,雙調九十七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一句四平韻。以張孝祥《水調歌頭·雪洗鹵塵凈》為代表。此與周詞同,惟后段周詞第四句系六字,此則添二字作四字兩句異。

變體六,雙調九十六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后段十句四平韻。以劉因《水調歌頭·一諾與金重》為代表。此與周詞同,惟后段第五句添一字作六字折腰句法異。

變體七,雙調九十四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韻。以傅公謀《水調歌頭·草草三間屋》為代表。此與毛詞同,惟后段第一、二句減一字作五字句異。

擴展資料:

詞牌沿革:

“水調歌頭”詞調來源于《水調》曲。

《水調》曲,為隋煬帝所制。唐劉餗《隋唐嘉話》說:“煬帝鑿汴河,自制《水調歌》。”《脞說》也說:“《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自制,聲韻悲切,帝喜之。樂工王令言謂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調》《河傳》但有去聲。’”

(《碧雞漫志》卷四引)杜牧《揚州》詩“誰家唱水調”句自注亦說:“煬帝鑿汴河成,自造《水調》。”(《樊川詩集注》卷三)雖然《水調》究竟是開汴河前還是汴河開成后所制,三家說法不一,但為煬帝自制,則無異辭。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水調歌頭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5146.html

分享給朋友:

“水調歌頭如何填(水調歌頭在哪兒寫的)” 的相關文章

唐詩宋詞有哪些詩(唐詩宋詞的詩有哪些)

唐詩宋詞有哪些詩(唐詩宋詞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唐詩宋詞有哪些詩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唐詩宋詞的詩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有人對唐詩宋詞做了總結,你知道分別的代表作嗎? 唐代詩歌的兩座高峰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詩人的代...

傷心哲理的詩句有哪些(關于傷心的詩句有哪些)

傷心哲理的詩句有哪些(關于傷心的詩句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傷心哲理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關于傷心的詩句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傷感詩句,寫出唯美的淚水 傷感詩句,寫出唯美的淚水 1、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歐陽修《踏莎行》 2、紅袖高樓,爭...

蘇軾的作品古詩有哪些(蘇軾的代表作品有什么詩)

蘇軾的作品古詩有哪些(蘇軾的代表作品有什么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蘇軾的作品古詩有哪些,以及蘇軾的代表作品有什么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蘇軾經典詩詞都有哪些 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蘇軾的文學中,以詞和散...

如何寫格律詩五言(五言詩格律怎么寫)

如何寫格律詩五言(五言詩格律怎么寫)

很多朋友對于如何寫格律詩五言和五言詩格律怎么寫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五言詩怎么寫 如何寫五言詩? 近體詩的句子是以兩句為一個單位的,每兩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類推)稱為一聯,同一聯的上下句稱為對句,上聯的下句和下聯的上句稱為鄰句。...

王維送李白多少詩(李白和王維的送別詩)

王維送李白多少詩(李白和王維的送別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王維送李白多少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李白和王維的送別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送別詩是王維和李白的有那些?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不及汪倫送我情關于王維和李白送別的...

詞牌江城子多少字(詞牌名江城子格式)

詞牌江城子多少字(詞牌名江城子格式)

今天給各位分享詞牌江城子多少字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詞牌名江城子格式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蘇軾的江城子(包括標點符號)有多少個字? 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識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是上闕,按這么算的話,...

詠史懷古詩有哪些名篇(詠史懷古詩有哪些名篇和詩句)

詠史懷古詩有哪些名篇(詠史懷古詩有哪些名篇和詩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詠史懷古詩有哪些名篇,以及詠史懷古詩有哪些名篇和詩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經典的詠史懷古詩 歷史的興衰總是讓人感到感慨。大家平時會關注經典的詠史懷古詩嗎?關于經典的詠史懷古詩你又知道多少呢?下...

蘇軾的愁有哪些(蘇軾的憂傷)

蘇軾的愁有哪些(蘇軾的憂傷)

大家好,關于蘇軾的愁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蘇軾的憂傷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蘇軾的愁的詩 蘇軾 定風波月滿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十五年間真夢里。何事。長庚對月獨凄涼。綠鬢蒼顏同一醉...

如何標注平仄(韻腳平仄怎么標)

如何標注平仄(韻腳平仄怎么標)

大家好,關于如何標注平仄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韻腳平仄怎么標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請教詩詞格律的平仄標注問題請教一下在場 一、 雙平雙仄是基本元素五言詩可分成平平、仄仄和單平或單仄的組合。我們把...

定風波哪里是比喻(定風波比喻的句子)

定風波哪里是比喻(定風波比喻的句子)

大家好,關于定風波哪里是比喻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定風波比喻的句子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定風波蘇軾翻譯及賞析 “也無風雨也無晴”這句詩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