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中李煜的愁有哪些(李煜的虞美人為什么愁)
大家好,關于虞美人中李煜的愁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李煜的虞美人為什么愁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李煜在《虞美人》中,愁什么?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從李煜的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位詩酒風流的皇帝是多么的才情盎然,是多么的聰穎慧敏,無奈造化弄人,只羨“一壺酒,一竿身,萬頃波中得自由”的風流才子卻生在帝王之家,竟又是處在國事危殆、飽經憂患的末世,于是面對大廈將傾、山河不保的無助與憂思便只能訴之于詞。許是天意,曾為國主富貴榮華到極點,又身經亡國悲哀傷痛也到極點,這特殊的經歷竟造就了李煜在詞上登峰造極的成就,真可謂“國家不幸詩家幸”。 李煜的詞以亡國為界可以分為前后兩階段:亡國前,歷歷悲歡;亡國后,字字血淚。無論是花前月下之浪漫還是懷念故國之哀傷,都蘊含了真摯的情感,是真情流露,是天然雕飾,宛若清水芙蓉,讓人心醉。所謂“春花秋月何時了”,所謂“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所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仿佛信口拈來,可若無失國之悲,切膚之痛,又怎能發如此愴惻纏綿、無可奈何之語!筆中多真情,字句都血淚,李煜該是當之無愧的。 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相傳也是他的絕命詞,千古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形象地將人生的愁苦寫到極致,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虞美人表達詩人幾種愁
為國破家亡而愁 分析: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一】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于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并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李煜有些什么“愁”?
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徐州人。曾存詞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雖然存量不豐,但是李煜已可以憑這些不朽詞作流傳于文壇了。李煜的詞可分為兩個階段兩種風格,初期他的詞作極盡綺麗奢華之能事,可以說是柳永等人柔詞風格的始祖,但是當他淪為亡國之君被軟禁之后,李煜的詞風大變,此變并非形式之變而是內涵之變。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時,也是這種變化最顯著之作。
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澹月云來去.桃李依依春暗度,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鞠花開,鞠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倚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清平樂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浣溪紗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愿與身違。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謾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謝新恩庭空客散人歸后,畫堂半掩珠簾.林風淅淅夜厭厭。小樓新月,回首自纖纖。春光鎮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窮?金窗力困起還慵。一聲羌笛,驚起醉怡容。呈鄭王十二弟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閑。落花狼籍酒闌珊,笙歌醉夢間。佩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憑闌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三臺令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
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玉樓春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更漏子金雀釵,紅粉面,花里暫時相見。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香作穗,蠟成淚,還似兩人心意。珊枕膩,錦衾寒,覺來更漏殘。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又蓬萊院閉天臺女,畫堂晝寢人無語。拋枕翠云光,繡衣聞異香。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又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雨云深繡戶,來便諧衷素。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喜遷鶯曉月墜,宿云微,無語枕邊倚。夢回芳草思依依,天遠雁聲稀。啼鶯散,余花亂,寂寞畫堂深院。片紅休掃盡從伊,留待舞人歸。長相思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一斛珠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子夜歌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同醉與閑平,詩隨羯鼓成。后庭花破子
玉樹后庭前,瑤草妝鏡前。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或為馮延巳作)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又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更漏子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驚塞雁,起城烏,畫屏金鷓鴣。香霧薄,透重幕,惆悵謝家池閣。紅燭背,繡幃垂,夢長君不知。柳枝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芳魂感舊游;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穗拂人頭。
虞美人寫了什么愁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是個亡國之君,他想起了自己以前的生活,而現在卻成了亡國奴,亡國之痛,幽禁之苦都是愁。附原詞: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中所述的愁是什么愁?(求愁之含義)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愁"的含義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那種由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階下囚的心境,在春花秋月和不堪回首之中,形成一種真切而深刻緬懷故國追惜往日的愁緒。
關于虞美人中李煜的愁有哪些和李煜的虞美人為什么愁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