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亭記全文多少個字(豐樂亭記是誰寫的)
今天給各位分享豐樂亭記全文多少個字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豐樂亭記是誰寫的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歐陽修《豐樂亭記》全文譯。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向滁州人訊問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著;中間有一股清泉,水勢洶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都看過,很愛這里的風景。由于這樣,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就同滁州人在那里游玩。
滁州在五代混戰的時候,是個互相爭奪的地區。過去,太祖皇帝曾經率領后周兵在清流山下擊潰李景的十五萬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將皇甫暉、姚鳳,就此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滁州地區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捉的地方。可是,當時的人都已經不在,因為天下太平的時間長久了。
自從唐朝敗壞了它的政局,全國四分五裂,英雄們全都起來爭奪天下,到處成為敵國的,哪能數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現,全國就統一了。以前的憑靠險要的割劇都被削平消滅。在一百年之間,靜靜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問問那時的情形,可是留下來的老年人已經死光了。如今,滁州處在長江、江淮之間,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著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度過一生,死后被人送進墳墓。有誰曉得這是皇帝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滋潤化育到一百年的長久呢!
我來到這里,喜歡這地方僻靜,而且政事簡單,又喜愛它的風俗安寧閑適。在山谷之間找到這泉水以后,就經常同滁州人在這里抬頭望豐山,低頭聽泉聲。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喬木下乘涼,到了秋冬兩季,經過風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顯露出明凈秀美,四季的景色沒有什么不可愛的。又慶幸這里的百姓喜歡那年景的豐收,高興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根據這里的山水,稱道這里的風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夠安享這豐收年景的歡樂的原因,是幸運地生活在太平無事的時代啊。宣傳皇上的恩德來和百姓共同歡樂,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寫下這篇文章,來給這座亭子命名
“豐樂亭記”譯文翻譯及全文,thank you啦
豐樂亭記
譯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飲到滁州一處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聽,在州城南百步遠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上有豐山高聳而突兀,下有溪谷幽靜而深藏,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勢盛大,向上噴涌。我上下左右觀看,非常高興。于是鑿開巖石,疏通泉流,開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與滁州的人們前往游樂。
滁州在五代戰亂的時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當年,太祖皇帝曾率領周朝的軍隊在清流山下打敗李璟的兵馬十五萬人,活捉南唐將領皇甫暉、姚鳳于滁州東門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當地的山川形勢,研究地方志,登上高處了望清流關,希望能找到皇甫暉、姚鳳被擒的地方。但當年親歷戰事的人都不在了,因為天下平定已經很久了。自從唐代政治頹敗,海內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爭奪,到處都是敵對政權,數也數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統一。過去憑借山川險阻稱王稱霸的人,有的被鏟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間,冷清清地只見清流山依舊高聳,清流河仍然清澈。想問當時戰爭情況,經歷過的人都早已死去了。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間,地方偏僻,是船只車輛、商賈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來就不見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種地,穿衣吃飯,養老送終。誰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如雨露滋潤、陽光普照達百年之久呢!
我來到這里,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民風安恬閑適。既已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游,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蔭涼于茂密的喬木,秋迎風霜,冬賞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民眾也為年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于是為他們推求這里的山川形勝,敘述這里風俗的美好,使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而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的事。
于是便寫了這篇文章,并給亭子起名為豐樂。
歐陽修的《豐樂亭記》全文翻譯一下
豐樂亭記 譯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飲到滁州一處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聽,在州城南百步遠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上有豐山高聳而突兀,下有溪谷幽靜而深藏,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勢盛大,向上噴涌。我上下左右觀看,非常高興。于是鑿開巖石,疏通泉流,開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與滁州的人們前往游樂。 滁州在五代戰亂的時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當年,太祖皇帝曾率領周朝的軍隊在清流山下打敗李璟的兵馬十五萬人,活捉南唐將領皇甫暉、姚鳳于滁州東門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當地的山川形勢,研究地方志,登上高處了望清流關,希望能找到皇甫暉、姚鳳被擒的地方。但當年親歷戰事的人都不在了,因為天下平定已經很久了。自從唐代政治頹敗,海內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爭奪,到處都是敵對政權,數也數不清。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統一。過去憑借山川險阻稱王稱霸的人,有的被鏟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間,冷清清地只見清流山依舊高聳,清流河仍然清澈。想問當時戰爭情況,經歷過的人都早已死去了。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間,地方偏僻,是船只車輛、商賈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來就不見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種地,穿衣吃飯,養老送終。誰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如雨露滋潤、陽光普照達百年之久呢! 我來到這里,喜歡它地方僻靜而公事清簡,又愛它的民風安恬閑適。既已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來游,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蔭涼于茂密的喬木,秋迎風霜,冬賞冰雪。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民眾也為年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于是為他們推求這里的山川形勝,敘述這里風俗的美好,使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而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的事。 于是便寫了這篇文章,并給亭子起名為豐樂。 太歷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誥、知滁州軍州事歐陽修記
豐樂亭記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豐樂亭記》除記述建豐樂亭的經過及與滁人共游之樂外,還描繪了滁州從戰亂到和平的變遷,從而寄托了安定來之不易,應予珍惜的命意和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下面我整理了豐樂亭記文言文翻譯及原文,供大家參考。
《豐樂亭記》文言文翻譯
我擔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詢問泉水的發源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著;中間有一股清泉,水勢洶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愛這里的風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這美景中往來游樂。
滁州在五代混戰的時候,是個互相爭奪的地區。過去,太祖皇帝曾經率領后周兵在清流山下擊潰李景的十五萬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將皇甫暉、姚鳳,就這樣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滁州地區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捉的地方。可是,當時的人都已經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時間長久了。自從唐朝敗壞了它的政局,全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們全都起來爭奪天下,到處都是敵對的政權,哪能數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現,全國就統一了。以前的憑靠險要的割據都被削平消滅。在一百年之間,靜靜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問問那時的情形,可是留下來的老年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處在長江、淮河之間,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著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過日子,一直到死。有誰曉得這是皇帝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滋潤化育到一百年的長久呢!
我來到這里,喜歡這地方僻靜,而政事簡單,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閑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來游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刮風落霜結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那時又慶幸遇到民眾為那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于是為此根據這里的山脈河流,敘述這里風俗的美好,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的事。于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為這座亭子命名。
《豐樂亭記》原文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輝、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輝、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
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
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豐樂亭記》文言文翻譯
《豐樂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除記述建豐樂亭的經過及與滁人共游之樂外,還描繪了滁州從戰亂到和平的變遷,從而寄托了安定來之不易,應予珍惜的命意和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豐樂亭記》文言文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豐樂亭記》原文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輝、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輝、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豐樂亭記》翻譯/譯文
我擔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詢問泉水的發源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著;中間有一股清泉,水勢洶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愛這里的風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這美景中往來游樂。
滁州在五代混戰的時候,是個互相爭奪的地區。過去,太祖皇帝曾經率領后周兵在清流山下擊潰李景的十五萬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將皇甫暉、姚鳳,就這樣平定了滁州。我曾經考察過滁州地區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捉的地方。可是,當時的人都已經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時間長久了。自從唐朝敗壞了它的政局,全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們全都起來爭奪天下,到處都是敵對的政權,哪能數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現,全國就統一了。以前的憑靠險要的割據都被削平消滅。在一百年之間,靜靜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問問那時的情形,可是留下來的老年人已經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處在長江、淮河之間,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著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過日子,一直到死。有誰曉得這是皇帝的功德,讓百姓休養生息,滋潤化育到一百年的長久呢!
我來到這里,喜歡這地方僻靜,而政事簡單,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閑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來游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刮風落霜結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那時又慶幸遇到民眾為那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于是為此根據這里的山脈河流,敘述這里風俗的美好,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的事。于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為這座亭子命名。
《豐樂亭記》注釋
豐樂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豐山北,為歐陽修被貶滁州后建造的。蘇軾曾將《豐樂亭記》書刻于碑。《輿地紀勝》:“淮南路滁州:豐樂亭,在幽谷寺。慶歷中,太守歐陽修建。”清《一統志》:“安徽滁州豐樂亭在州西南瑯琊山幽谷泉上。歐陽修建,自為記,蘇軾書,刻石。”
明年:第二年,即慶歷六年。
問諸滁人:向滁人打聽泉水的出處。諸,兼詞,之于。《與韓忠獻王書》:“山川窮絕,比乏水泉,昨夏天之初,偶得一泉于川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抱,構小亭于泉側。”又有《幽谷泉》詩。
聳然而特立:高峻挺拔地矗立著。聳然,高聳的樣子。特,突出。
窈然:深幽的樣子。
滃然:水勢盛大的樣子。
俯仰:這里為環顧的意思。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干戈:古代兵器,此指戰爭。
“昔太祖”五句:公元956年,宋太祖趙匡胤為后周大將,與南唐中主李璟的部將皇甫暉、姚鳳會戰于滁州清流山下,南唐部隊敗于滁州城。隨后趙匡胤親手刺傷皇甫暉,生擒皇甫暉、姚鳳,奪下滁州城。《資治通鑒》后周紀三:“······太祖皇帝引兵出后,暉等大驚,走入滁州,欲斷橋自守。太祖皇帝躍馬兵麾涉水,直抵城下。······一手劍擊暉中腦,生擒之,井擒姚鳳,遂克滁州。”周,指五代時后周。李景,即李璟,南唐的中主。清流山,在今滁州城西南。
圖記:指地圖和文字記載。
清流之關:在滁州西北清流山上,是宋太祖大破南唐兵的地方。
“所在”二句:指到處都割據稱王,難以計算。勝,盡。
及:等到。
圣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趙匡胤統一天下。
“向之憑恃險阻”二句:如先前那些憑借險阻稱霸的人,有的被誅殺,有的被征服。向,從前。
遺老:指經歷戰亂的老人。
舟車商賈:坐船乘車的商人。
畎:田地。
樂生送死:使生的快樂,禮葬送死。《孟子·離婁》:“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涵煦:滋潤教化。
事簡:公務簡單。
掇幽芳而蔭喬木:春天采摘清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樹蔭下休息。掇,拾取。蔭,蔭庇,乘涼。
“風霜”二句:秋天刮風下霜,冬天結冰下雪,經風霜冰雪后草木凋零,山巖裸露,更加清爽秀麗。刻露,清楚地顯露出來。
歲物:收成。
刺史:官名,宋人習慣上作為知州的別稱。歐陽修此時為滁州知州,根據習慣自稱為刺史。
名:起名,命名。
《豐樂亭記》賞析/鑒賞
全文可分三段。首段簡介建亭的緣起。文章一開始就特意點明時間,即在他到滁的第二年,也就是初具政績之時,其中已含樂意。滁地“山州窮絕,比乏水泉”。而當炎炎夏日,竟“偶得一泉于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歐陽修《與韓忠獻王書》),作者喜出望外,親臨考查:“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文章至此,正面點明“樂”字。于是喜悅之情,一氣流注:“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筑亭的目的,又是欲“與滁人往游其間”。由自我慶幸到與民同樂,在一片歡樂意緒中莫定題旨。
第二段通過對滁州歷史的回顧和地理位置的介紹,歌頌了宋王朝結束戰亂,使人民安居樂業的功德。為了突出主題,作者只寫了宋朝以前故亂的歷史。并通過今昔對比的手法來表現主題的。“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這一段是寫歷史。表現了滁州過去的戰事和宋太祖趙匡撤的勇武,贊揚了宋朝開國皇帝的武功。“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這一段是寫當代。昔日的戰場,如今已經難于考察其具體地點了。因為“故老”都已不在了,天下太平日子已經很久了,這是第一層對比。
從“自唐失其政”到“涵煦百年之深也”是第二層對比。這一段通過對人間滄桑的感慨,又一次頌揚了宋王朝統一國家、讓人民休養生息的功德。作者俯仰今昔。反復抒發感嘆,使文章充滿了感情,這兩層對比,也都是與文章題目和主題相照應的。寫“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又寫“自唐失其政。海內分裂,豪杰并起而爭”,都是為了說明當時的百姓不能“豐樂”。而“圣人出而四海一”以后,百姓能夠豐足安樂,則是“上之功德”。進一步證明四海安樂的局而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最后一段段回應開端,具體寫出“與滁人往游其間”之樂,歸結主題。文中寫作者“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的四時之景,凝煉而生動;道滁地風俗之美,淳厚而安閑。段中,交錯用了四個“樂”字,琳漓酣暢地抒寫了歐公此時的愉悅情懷。首先作者慶幸自己遠脫風波而“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一樂也;滁人“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二樂也;作者縱談古今,意在讓人民了解“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李之時也”,三樂也;凡此種種,皆因“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是地方官應做之事,四樂也。這就將首段“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之事,說得端莊入理。
這篇文章的最大特點是借寫景而抒情,情景交融。文章用了大量筆墨寫滁州的山水景色,從中流淌出作者豐富的情感。戰亂之時,好山好水不過是為了割據稱王的“憑侍險阻”;在世事變遷的過程中,也只是“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而在百姓安居樂業的當時,則“四時之景,無不可愛”。歐陽修寫景有很深的功力。文中僅用“掇幽芳而萌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這十五個字就把一年四季四時之景的特點表現出來了。“掇幽芳而蔭喬木”是通過人的動作來寫春夏之景;“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則是用人的感受來寫秋冬之色。文短情深,不僅反映出當時作者的心境。而且反映出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確的表達能力。
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年8月6日[7][59-60]-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1072年9月22日,歐陽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關于豐樂亭記全文多少個字和豐樂亭記是誰寫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