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七絕詩詞(如何寫七絕詩詞大全)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寫七絕詩詞,以及如何寫七絕詩詞大全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怎樣寫七絕?
掌握了七絕寫作方法之后,遇到心中一動的景色或者事物,有情感需要抒發的時候,用七絕的格式表達出來,就是七絕了。
不懂者以為艱難,懂者不過隨手為之罷了。而且格律詩這種東西,只代表了詩人對格律是否知道,并不代表詩作就一定好。
不遵守格律的作品,盡是好詩;遵守格律的作品,未必好詩。
一定要以正常心態看待格律詩的創作。愛用者用,不愛用者避開就是了,并不影響感情的抒發和讀者的認同。
怎么寫七絕,只是一個格式問題,雖然在格式使用上有水平高低,并不代表寫出來的作品水準高低。
絕句在格律詩中是屬于規則相對少的,不需要對仗,最少只需要兩個字押韻,最多也就三個字押韻。相對簡單容易,只不過因為篇幅較短,所以在平仄格律之下合理安排詩意就更加重要。
格律詩有四種基礎平仄關系: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這四種關系的判定主要看首句第二個字(二四六分明,首字平仄不論),它決定這首詩是仄起還是平起,再根據首句的尾字決定是仄收還是平收。同時注意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必須是相反的交替前進的。
在格式上,首句是決定一首格律詩平仄關系的重中之重。
四種基礎格式具體到七絕的首句就分別是: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有的七絕起句都是從這四種平仄上開始,適當地根據詩意來調整“一、三、五”位置上的平仄(不能出現詩病)。然后再根據“相對”、“相粘”的規則推導出整詩的平仄關系,對仗是不需要的,但是有對仗的話會顯得文采更好。
寫七絕注意好平仄關系和押韻(格律詩必須押平聲韻)就可以了,至少在格式上就是一首七絕。
只說理論肯定會讓人迷糊,那么我們就試著寫一首七絕,同時根據上面的理論來詳細列出過程,讓大家看清楚七絕是如何寫成。
首先,找出自己的要抒發的情感點在哪兒?
一日去朋友家,屋前有水,房后有山,細碎的秋雨淅淅瀝瀝穿越竹林,打在地上堆積的落葉上,沙沙作響。小雨不撐傘,出去遛狗,無意中走到山頂青天寺附近,煙雨朦朧,山天一色,銀線滿眼,卻細而難辨。
心中頗有感觸,那就以這種秋景感觸寫一首七絕。
首句定平仄關系,那么我們首句起筆隨性,從寫景入手,寫完再來看平仄。眼中的景色即可入詩:“細雨絲絲穿竹葉”,這就是很平淡的,正常的寫景。這是什么平仄關系呢?“仄仄平平平仄仄”,注意“竹”字是入聲字,是仄聲,所以這是很標準的“仄起仄收”的七絕首句格式。根據平仄相對、相粘的規則,我們立刻就得到了整首七絕的平仄骨架:
(首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相對)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粘)平平仄仄平平仄,
(相對)仄仄平平仄仄平。
那么,從第二句開始,我們的詩句就必須按照這個平仄來了。當然如果實在有固定意象詞匯不合平仄的話,還可以考慮拗救,但是正常情況下不考慮出律和拗救。同時注意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押同一個平水韻部(前面“竹”字使用入聲字入韻,那么就只能使用平水韻),所以第二句尾字定韻。
第二句在文法上一般是承接關系,繼續深化描寫景色,同時我們在出句(首句)使用了疊字“絲絲”,那么對句是不是一定要對應地使用“疊字”呢?原則上是不需要的。但是如果疊字相對念起來更加好聽,可以滿足吟誦者的心理期待。“落黃片片和秋聲”,落葉一片片地承接這穿過竹林而下的雨滴,沙沙作響,呼應著這秋天雨景。因為平仄的緣故,以及前面有“竹葉”一詞,所以這里使用了“落黃”來形容落葉,不常用,但是一般都能理解,不算生澀。應該可以有更好的詞匯,這里就暫時先不管了。
寫完再說。
第三句在意思上要發生一定的轉換,至于轉換角度大小,轉到哪里去,隨便寫作者自己把握,但是不能過于生硬。秋雨欲來,卻沒有風,溫度略帶寒涼,讓人好想窩在溫暖的家里做夢,想必風也是一樣吧?“金風沉夢無由起”,“平平平仄平平仄”,這是“一三五不論”的“平平仄仄平平仄”,是合律的。
結句承接上一句,風兒不來助興,那是一幅什么景色呢?“混沌圓方一色清”。“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字為入聲字,入仄聲。吹不斜深秋細雨,吹不散山頂青靄裊裊,混沌云天成一色。“圓方”是指天地,古人所謂之“天圓地方”嘛。其實也可以使用“乾坤”,但是“朗朗乾坤”已成為固定意象,不適合來寫著雨天顏色。
細雨絲絲穿竹葉,落黃片片和秋聲。
金風沉夢無由起,混沌圓方一色清。
這是一首仄起仄收,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七言絕句。詩意以寫景為主,個人感受藏在詩外,如果讀者能通過這幾句感受到秋雨中天地一色的蕭瑟和清冷,目的就算達到了。
雖然整首七絕成詩的過程好像很復雜,其實在熟悉格律和古詩詞意象用詞之后,這種詩大概也就是那么幾分鐘內吟誦出來,稍微花了些心思在遛狗的路上進行了一些平仄調整。
如果愿意的話,其實還可以再進行精修,提升文字的合理性和意境深化。不過是隨手寫景罷了,就懶得再去鉆研了。
把寫詩過程分拆出來,展示給大家看清楚,結合上面的理論,大家覺得有用就好。
轉身而去,深藏功與名。
崔杰訪談專欄
2020.3.21閑賦~京華
求首開心的七絕詩怎樣寫七絕詩
1、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唐代:?杜甫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
?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
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
?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
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
?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
不是愛花即欲死,只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2、由興化迂曲至高郵七絕句?
——清代:?鄭燮
煙蓑雨笠水云居,鞋樣船兒帽樣廬。
賣取青錢沽酒得,亂攤荷葉擺鮮魚。
3、西山看梅和老杜江上尋花七絕句?其五
——明代:?黃淳耀
香溪橋西鄧尉東,千樹萬樹搖春風。料得李生難寫染,花光艷艷日初紅。
4、愛山堂七絕句?其七?
——宋代:?徐鹿卿
坡谷經行久品題,顧令迂拙強搜詩。雖然何世無坡谷,山立孤高好自持。
5、梅花七絕句?其七?
——明代:?劉基
微陽稚綠未能還,四海昆蟲總閑關。只有梅花見天意,先將春色到人間。
6、夢與尤木石論史感舊七絕句?
——宋代:?劉克莊
眼昏漸覺聚螢難,閑殺蘭臺舊史官。
縱使青藜重下照,細書如蟻不能看。
七絕詩的四種基本格式是什么?
1、并列式。如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此詩四句,每句單獨表意,各寫一景,如四幅圖畫并掛,又合為一體,分而不散,合而不雜,遠、近、高、低,任人所視,各得其妙。
2、承接式。如劉禹錫?竹枝詞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此詩首二句各寫一景,上說山花,下說江。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紅花”生發出來。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發出來。四句詩兩兩并列,對應承接,結構嚴整,格調清新,頗具民歌特色。
3、轉折式。如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此詩首二句寫辭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轉寫猿聲,墊一步作轉折,然后收合。第三句轉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飛越。
4、因果式。如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此詩第一與第二句,第三與第四句,互為因果。首兩句與三四句,又為因果。即少婦因”不知愁”,故”上翠樓”。因”見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覓封侯)。又因”上翠樓”而”見柳色”,因果關連,結構嚴謹。
擴展資料
絕句出現的比格律詩要早,因此在齊梁時期永明體以前的詩都是古體詩,之后的詩既有古體詩也有近體詩。早期的絕句自然都是古絕句。但是因為唐以前七言詩地位不高,不受詩人的重視,所以五言詩遠遠多于七言詩。
古絕句除了押韻以外,沒有嚴格的格式要求。在進入格律詩的時代,很多詩人作古體詩的時候,難免會受到格律的影響,因此出現一些使用律句的古體詩。在格律規則完全標準化以前,詩人作詩無所謂合律不合律,偶爾合律完全是無意識的。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