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種類有哪些 唐詩的六大種類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唐詩種類有哪些,以及唐詩的六大種類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詩分哪幾種,請標明其特點。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1、老趣。內容歷練中有蒼涼。
2、感傷。凄迷,朦朧,空朦。
3、工整、歷練。典雅而規范。
4、多重、復調。萬千滋味集于一體。
5、意境。具象與意想的完美結合。
唐詩分為那幾種 ?
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詩、田園
詩、懷古詩、思鄉詩、愛國詩、詠物詩....
古詩分類-古體詩-樂府-律詩-絕句
《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把詩分為古詩、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只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唐代以后,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只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唐初開始形成的、在字數、聲韻、對仗方面都有嚴格規定的一種格律詩,就是我們所說的近體詩。近體詩是同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詩人仍有寫古體詩的。 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都是古體詩。 古體詩分為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詩。 近體詩分為絕句、律詩。
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作的樂歌,簡稱樂府。魏晉和唐 代以及其后詩人擬樂府寫的詩歌雖不入樂,也稱樂府或擬樂府。例如《敕勒歌》《木蘭詩》《孔雀東南飛》《夢游天姥吟留別》都是樂府詩。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音樂了。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后來又產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后,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采用近體詩。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
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別主要在于句數上。絕句共有四句,律詩共有八句。
律詩共有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三、四兩句為頷聯,五、六兩句為頸聯、七、八兩句為尾聯。
絕句又叫"截句"。絕句可對仗,也可不對仗,但是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則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稱為排律。
唐詩的分類
◎
唐詩的體裁和類別
唐詩主要可分為律詩、絕句、古詩三大類。律詩、絕句、古詩
又各分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區分,可分為古體和近體兩類。古體詩用字不講平仄,句數多寡無定(但須偶數句),押韻可通可轉,不受束縛自由地抒寫。
近體詩(包括絕句、律詩和排律)用字講平仄,句數有一定,講究用韻,講求對仗,有一定的規律。格律的基礎在字調的平仄;字調有平上去入四聲。上去入是仄聲。因格律很嚴,故稱律詩。
◎律詩:是四聯八句,
五言的稱為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的稱為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一、二句為『首聯』、『頭聯』或『起聯』,三、四句為『頷聯』或『前聯』,
五、六句為『頸聯』或『后聯』,七、八句為『尾聯』、『末聯』或『結聯』。
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韻。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排律:也稱『長律』。
它是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每首句數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雙句末字須押韻。
◎對仗
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
絕句的兩聯也是可對可不對。排律的首聯可對可不對,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最后一聯不對,以便結束。
對仗的特點,是1.字數要相同。2.句法要相同(詞性要相對)。3.平仄要相反。
◎押韻:
1.開始的第一句與第二句可以連接用韻,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韻,亦即偶數句用韻。
2.律詩、排律限平聲韻,絕句以平聲韻為主,五言絕句則有采仄聲韻者。
3.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4.不可以有重復的韻腳。
5.絕句二、四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絕句亦有少數押仄聲韻的例子。
6.律詩中間四句必須兩兩成對,第一句起韻,二、四、六、八句
韻(首句不起韻,次句起韻的就算變格)。排律亦同,只有首尾兩聯可以不對,其余則排排對偶。
7.詩的平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個字為準。
◎唐詩的分期:唐代
(618
--
907)
的詩主要可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
--
712):
初唐是唐詩的醞釀形成時期,主要的詩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駱賓王、盧照鄰、楊炯)、沉佺期、宋之問、
陳子昂。
2.盛唐
(712
--
675):
盛唐時期是唐詩的黃金時代。當時優秀詩人如群星麗天,還出現兩位光耀千古的偉大詩人——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也是杰出詩人。
3.中唐
(766
--
835):
中唐的詩歌,不過是盛唐的延續。主要的詩人有韋應物、柳宗元、韓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
(836
--
906):
晚唐時期是唐詩從盛轉入衰微的時代,多數的詩人以摹仿前人為能事,氣度不足,藝術成就不高。主要詩人有杜牧、李商隱、溫庭筠。
◎詩(詞)有所謂「詩眼」,《中國文學史初稿》說:「詩眼的所在,即在詩句中以一字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詩眼。」凡是「詩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詩顯得氣勢非凡,韻味無窮。杜詩中這種情形的用字很多,如「身輕一鳥過」,這是句描寫一位驍將鞭馬向陣前飛馳而去的情形,「過」字不但用得輕快,而且表現出一種神氣活現的氣概。
唐代詩歌有哪四類詩歌類型?
唐代的古風、新樂府。唐代著名的詩歌體裁有:絕句和律詩。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漢族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律詩是唐朝流行起來的一種中國詩歌體裁,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常見的類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幾個字說幾言。律詩是漢族文學的寶貴財富,而且具有重要意義
唐詩的種類有哪些?
從詩歌內容的種類看,唐詩出現了題畫、評文詩如杜甫的《畫鷹》、《戲為六絕句》,記游詩如韓愈的《山石》、白居易的《游王順山悟真寺》,史詩如杜甫的《詠懷五百字》、李商隱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哲理詩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寓言詩如柳宗元的《籠鷹詞》、曹鄴的《官倉鼠》,賦體詩如杜甫的《北征》、韓愈的《南山詩》,其他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宛如傳奇,王維的《老將行》、白居易的《新豐折臂翁》好似人物傳記,這些都是唐人對詩歌內容的拓展和創新。
唐詩具體分為那幾種形式?
6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1、五言古詩是漢、魏時期形成的一種新詩體。
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長短,不講平仄,用韻也相當自由,但每句五個字的句式卻是固定不變的。因為它既不同于漢代樂府歌辭,也不同于唐代的近體律詩和絕句,故稱五言古詩。唐代的五言古詩雖源于漢、魏,但決不因襲模擬,呈現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2、五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五絕,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范的小詩,屬于近體詩范疇。此體源于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成熟定型于唐代。
由于受字數的限制,較之其他體制的詩歌體裁,五言絕句在創作時對其語言和表現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簡練、概括,創作難度就更大。
因此,五言絕句自然而然的成為盛唐詩歌中最為璀璨的明珠,是唐詩中的精華。自唐代以來,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在詩歌各種體式中是最受歡迎的樣式之一。
3、七言絕句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于近體詩范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七言絕句,由于可以不拘對偶,故構寫自由;由于篇幅短小,故語句精煉含蓄,多言外之音;由于講究聲律,故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誦。自唐代以來,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是詩歌各種體式中最受歡迎的樣式之一。
4、五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五律,屬于近體詩范疇。此體發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期,其雛型是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
對于唐代人來說,五言律詩是從五言古詩中脫胎出來的新詩體,它繼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押韻的原則,并且借鑒了駢體文的聲律和對偶原則,又有多方面的發展。
5、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
杜甫全面開辟了律詩的境界,時事政論、身世懷抱、風土人情、文物古跡,一概熔鑄于精嚴的格律之中,把這一詩體的價值提到了足與古詩、絕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杜甫以下至中唐時期,七言律體未能推陳出新。晚唐時期,七言律詩則打開了新局面。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這幾位七律圣手不僅修整了律詩的形體,而且改造了律詩的氣質,把律詩藝術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唐詩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