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詩歌鑒賞題(詩歌鑒賞題技巧)
今天給各位分享如何做詩歌鑒賞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詩歌鑒賞題技巧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如何做古詩歌鑒賞類的題?
下面是詩歌鑒賞的主要步驟,供參考
[解題過程]
(一)、看、讀階段(三看、三讀)
1、看題目、作者、注釋。(三看)
(1)題目是切入點。古詩的題目很講究,它往往能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是我們解讀詩歌的重要切入點,從題目入手,我們可以迅速準確地理解詩歌。如1997年考卷中的《題君山》,題目直接點明賦寫對象。再如2000年考卷中的《約客》,題目交代了事件背景,讓我們能夠在約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順利感悟詩人的失落和孤寂。又如2001年上海春季考題中的《月夜憶舍弟》,題目既交代了時間(月夜),又表明了情感(憶),再加上特殊的人物關系(舍弟),讓我們未讀詩句就已經明白了詩歌的情感主旨--思念。
詩歌鑒賞有哪些答題技巧?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一、答題總則:仔細審題,根據題目要求,問什么,答什么。
基本規律:
1、如果問“寫了什么”,則必答內容(可翻譯后概括)。
2、如果問“怎樣寫”,則必答手法和內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容,順便還可以答這樣寫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問“作用(效果或好處)怎樣”,則必答手法、內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處,接著答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容。這樣才完整,不至于無謂失分)。
4、如果問“為什么這樣寫”,則必答內容(即原因,可從詩句中概括,往往是對表現詩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論世”),還要從結構上回答(即在結構上的作用)。
5、如果題目要你“簡析”,則可按2的方式回答。
▲ 現代文閱讀也可用此思路。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詩歌的類別(從內容角度劃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斷出詩歌的內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譬如:
1、寫景抒情類。如山水田園詩,這類詩,內容當然是寫所見所聞的自然景物,手法常從修辭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懷類。如送別、登高等,這類詩,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傷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樣。
3、詠物言志類。如詠物詩,則托物抒情、托物言志(總說),懷才不遇、堅貞不屈、孤芳自賞、潔身自好、積極進取、孤傲高潔、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內容),象征、比喻、擬人、對比、襯托、雙關、比興等等(表現手法)。
4、懷古詠史類。這類詩,則懷古傷今、懷古傷己、借古諷今(總說),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憂國憂民、壯志未酬(思想內容)、用典、聯想、對比、襯托、揚抑、諷刺(表現手法)。
5、邊塞征戰類。這類詩,多著意于絕域風物的描寫,以抒寫軍旅之苦辛、戍卒之離思鄉情或表現將士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英雄氣概兼兒女心腸”的創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術語:豪邁、慷慨激昂、建功立業、保家衛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生活凄苦、思鄉思親、報國無門、歸家無望、茍且偷安、連年征戰、窮兵黷武、悲憤、哀痛、憤懣等等(思想內容),烘托、渲染、對比、雙關、諷刺等等(表現手法)。
三、明了考查詩歌的幾個角度:語言分析、形象分析、評價寫作技巧和風格、評價思想內容。
四、讀懂詩歌的主要途徑:從題目入手、從作者及時代入手(知人論世)、從試題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結合詩歌的類別(見上文)、常見意象的文化內涵進行推斷。
五、常見題型的回答要點。
1、語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詩眼”的題目)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析:這種問題是就整首詩而言,因此記住常用術語就可無往而不勝。如:用語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質樸(樸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飾,返璞歸真;凝練簡潔,絢麗多彩;委婉含蓄,清靜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偉奇特,慷慨悲壯;使用疊字疊詞疊句,生動形象,具有音樂美、修辭美等等。注意:答題時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才能少扣分。
(2)找出這首詩的“詩眼”,或找出用得最傳神的實詞(虛詞)并分析其好處。
解析:答題步驟——先找出此詞,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結合詩句解釋其表面和深層含義(即這個詞描繪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現了什么畫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產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達了什么感情或感受。“效果”常用評價語可參見上文的解析,譬如:運用動詞、形容詞的'作用或效果是準確、生動、貼切;數量詞、副詞往往是起強調或使文氣更貫通的作用;疊詞往往是增強語言韻律感或強調作用;顏色詞可以渲染氣氛,增加畫面感、色彩感,表達心情。
(3)詩中的某個字(句)為什么用得好。(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
(4)詩中的某字換成別的字好不好。(屬比較異同類題,同上,稍有區別,一定要答出“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
(5)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一從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如開頭則統領全詩,結尾則總括全詩,貫穿全詩則是全詩情線物線。
2、形象(意象)或意境的考查。客觀存在著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藝術形象?請具體分析。(這是從整體上考)
解析:藝術形象主要有——豪放灑脫,憂國憂民、青衫淚濕,歸隱田園、鐘情山水的隱士,愛惜人才,兒女情長,為國戍邊的征人,四處漂泊的游子,品行正直、高潔的志士等。回答時,第一步,從上挑選一個(如果找不到,請自己概括),這是概述;然后結合詩句挑出描寫形象的詞語具體解說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題時,先找出有關詩句,接著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再結合主旨分析究竟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
(2)此詩寫了哪些意象(景物),構成了什么意境?具體分析意境是怎樣構成的。
解析:第一問簡單,從詩句中找出即可,注意找完整,不能抄詩句。第二問,請積累意境常用詞——雄渾壯闊,高遠遼闊,雄渾壯麗,宏闊蒼涼;孤寂冷清,蕭瑟凄涼,冷寂荒涼,清冷寥落;恬靜優美,幽美寧謐,自然和諧,細膩朦朧;熱烈高亢,繁麗奇幻,絢麗熱烈等。
第三問的格式是此詩通過描寫哪些景物,渲染了什么環境氣氛,映襯了什么心情,此三方面缺一不可。
3、寫作或者表達技巧(特色)的考查。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問:此詩或某兩句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有時問的委婉一點,如,此詩或某兩句是怎樣表現形象或感情的?此時,一定要答手法)
(2)答此類題請牢記常用術語:修辭方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夸張、反復、設問、反問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表現手法——襯托(正襯、反襯)、以樂景襯哀情、對比、用典、欲揚先抑、想象聯想、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遠近結合(有層次感)、白描等。
(3)答題步驟:先說運用了什么手法,再結合詩句具體解說,接著說表達了什么感情,產生了什么效果。
4、思想內容(情感或主旨)的考查。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詩歌描寫了什么內容?揭示了什么主旨?
解析:這是從整體問答的題目,內容可結合詩句具體回答,答案在詩中。只要記住常見的主旨或情感,一般都會有話可說。譬如: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或窮兵黷武、反映離亂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反對戰爭、追求和平),建功報國(建功立業的渴望、政治失意的苦悶、懷才不遇的郁悶、壯志難酬的感傷、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等),思鄉懷人(羈旅行愁、思念親友、邊關思人、閨中懷人、宮中哀怨),生活雜感(對自然的熱愛、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懷古傷今或懷古傷人的情懷、青春易逝的感傷、仕途失意的苦悶),長亭送別(依依惜別的深情、離別的惆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誠心志的告白等)。
(2)其他設問方式:此詩的內容(或主旨),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述理由。
解析:先肯定一種說法,接著分析詩句具體寫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抒發了什么情感,產生了什么效果。這樣回答,很完整,失分的幾率小。
(3)分析詩中景物描寫對表現作者情感的作用。
解析:先答寫了什么景物,接著答怎樣寫的,再答表達了什么情感,最后答有什么效果。
如何做好詩歌鑒賞?
做好詩歌鑒賞題,最重要的是從修辭、表現手法和篇章結構入手,解析詩人表達思想情感的方法與技巧。下面的一些內容對于掌握做詩歌鑒賞問題的通性通法有所幫助。
第一,要了解作者和背景;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李白、杜甫這些詩人,這些是不會給背景的。一些陌生的詩人就會給一些背景。
第二,善于利用注釋解決疑難;只要給了注釋,一定是有用,一定對我們閱讀這首詩詞的評價和理解會有一個暗示的作用。
第三,請考生務必看清題目的導語,把握答題的方向很重要。不能問東答西,看清導語,理解題意,把握答題的方向很重要。
第四,要善于調遣已有的文學鑒賞知識,就是平時積累,比如說下面這些情景交融是多次出現的,借景抒情、對比襯托、虛實結合、時空轉換、比喻擬人、運用典故、練字練句、分托鋪墊、欲揚先抑、象征寄托、借古論今等等,這在整個高中教學中都曾學習過,把這些知識要善于調遣出來。
第五有一個答題的規范,這個規范是什么呢?就是定位加解說。比如說具體到一首詩詞當中,要結合具體做分析,把你的定位和具體的詩詞結合起來,一般來說就能夠得比較好的分。
詩歌鑒賞題型及答題思路:
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
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即用自己的語言解釋此詩的意思,注意語言的生動優美)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3)對比.(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2)比喻.(3)擬人.(4)夸張.(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即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這個詩句如何具體的體現).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注意用具體地詞語表達出來,如依依惜別,惆悵傷懷,慷慨激昂,孤苦冷寂。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