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況有哪些詩 顧況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顧況有哪些詩,以及顧況的詩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顧況共有多少詩歌
生平
顧況于至德二載(757年)登進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貞元二年(786年),韓滉為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時,曾召為幕府判官。貞元三年,他為李泌所薦引,得以入朝擔任著作佐郎。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間貶饒州司戶參軍。他被貶的原因據說是“傲毀朝列”(李肇《唐國史補》),“不能慕順﹐為眾所排”(皇甫湜《顧況詩集序》)。在貶途經蘇州時,與韋應物有詩酬唱。約于貞元十年離饒州,晚年定居茅山。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揚州見到過他(《顧況詩集序》)。大歷六年(771年),任永嘉監鹽官,曾著有《仙游記》,描述飛云江上游李庭尋上山砍樹,迷不知路,逢見祭水,內有農田、泉竹、果萊、連棟架險、300余家。
顧況的生卒年,傳世的《瘞鶴銘》定為開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據宋代董逌﹑黃伯思和清人顧炎武考證,《瘞鶴銘》非顧況所作。今從顧況《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東都序》考訂,顧況于757年登第后約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
顧況《過山農家》古詩賞析
顧況——《過山農家》
【年代】:
唐
【作者】:
顧況——《過山農家》
【內容】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 ?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賞析】:
這是一首訪問山農的紀行六言絕句。作者繪聲繪色,由物及人,傳神入微地表現了江南山鄉焙茶曬谷的勞動場景,以及山農爽直的性格和淳樸的感情。格調明朗,節奏輕快,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全詩僅二十四字,作者按照走訪的順序,依次攝取了山行途中、到達農舍、參觀焙茶和曬谷的四個鏡頭,層次清晰地再現了饒有興味的訪問經歷,讀來感到句絕而意不絕。
首句“板橋人渡泉聲”,截取了行途中的一景。當作者走過橫跨山溪的木板橋時,有淙淙的`泉聲伴隨著他。句中并沒有出現“山”字,只寫了與山景相關的“板橋”與“泉聲”,便頗有氣氛地烘托出了山行的環境?!叭暋钡摹奥暋弊郑瑢懟盍巳?,反襯出山間的幽靜。短短一句,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仿佛分享到作者步入幽境時那種心曠神怡之情。
從首句到次句,有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跳躍?!懊╅苋瘴珉u鳴”,顯然是作者穿山跨坡來到農家門前的情景。這時,太陽已在茅檐上空高照,山農家的雞咯咯鳴叫,象是在歡迎來客。雞鳴并不新奇,但安排在這句詩中,卻使深山中的農舍頓時充滿喧鬧的世間情味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這句中的六個字,依次構成三組情事,與首句中按同樣方式構成的三組情事相對,表現出六言詩體的特點。在音節上,又正好構成兩字一頓的三個“音步”。由于采用這種句子結構和下平聲八庚韻的韻腳,讀起來特別富于節奏感,而且音節響亮。
第三句“莫嗔焙茶煙暗”是山農陪作者參觀焙茶時說的致歉話。上面二句從環境著筆,點出人物,而這一句是從人物著筆,帶出環境。筆法的改變是為了突出山農的形象,作者在“焙茶煙暗”之前,加上“莫嗔”二字,便在展現勞動場景的同時,寫出了山農的感情。從山農請客人不要責怪被煙熏的口吻中,反映了他的爽直性格和勞動者的本色?!澳痢倍?,入情入理而又富有情韻。
第四句“卻喜曬谷天晴”,和第三句連成一氣。南方山區,收獲季節云多雨盛,詩中寫山農為天晴而欣喜,是有典型意義的。繼“莫嗔”之后,又用“卻喜”二字再一次表現了山農感情的淳樸和性格的爽朗,深化了對山農形象的刻畫,也為全詩的明朗色調增添了鮮明的一筆。
這首詩,如果按司空圖的《詩品》歸類,似屬于“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的“自然”一品。作者象是不經心地道出一件生活小事,卻給人以一種美的藝術享受。
顧況的《悲歌》
顧況的悲歌共有六首,全文如下:
【悲歌一】顧況
邊城路,今人犁田昔人墓。
岸上沙,昔日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長嘆,四氣相催節回換。
明月皎皎入華池,白云離離渡霄漢。
【悲歌二】顧況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無橋。
我欲上山山路險,我欲汲井井泉遙。
越人翠被今何夕,獨立沙邊江草碧。
紫燕西飛欲寄書,白云何處逢來客。
【悲歌三】顧況
新系青絲百尺繩,心在君家轆轤上。
我心皎潔君不知,轆轤一轉一惆悵。
【悲歌四】顧況
何處春風吹曉幕,江南淥水通朱閣。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春風畏花落。
【悲歌五】顧況
臨春風,聽春鳥;別時多,見時少。
愁人夜永不得眠,瑤井玉繩相對曉。
【悲歌六】顧況
軒轅黃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聯。
騎龍駕景游八極,軒轅弓劍無人識。
東海青童寄消息。
顧況(生卒年不詳),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蘇州海鹽橫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代表作品有《洛陽早春》等。
顧況的主要作品
貞元三年任著作佐郎。貞元五年貶饒州司戶參軍。約于貞元十年離饒州。晚年定居茅山。他強調詩歌的思
想內容,注重教化。曾模仿《詩經》作《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并效法《詩經》小序,取詩中首句一二字為題,標明主題。開白居易《新樂府》“首句標其目”的先例。其中以《囝》最有名。其七言歌行《公子行》、《行路難三首》、《李供奉彈箜篌歌》、《劉禪奴彈琵琶歌》、《李湖州孺人彈箏歌》等詩,想象豐富,意境奇特,色彩濃郁,為后來李賀歌行的濫觴 。其七絕清新自然 ,饒有佳作,如《宿昭應》、《宮詞》、《竹枝詞》等。顧況有《文論》一篇,并為當時詩人寫過詩序。還善畫,著有《畫評》1卷,今佚。有《顧逋翁詩集》4卷,《華陽集》3卷?!度圃姟反嫫湓?卷,《全唐文》錄其文3卷。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