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獄詠蟬名句有哪些 在獄詠蟬的詩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在獄詠蟬名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在獄詠蟬的詩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詠蟬誰寫的名句是什么
在獄詠蟬
作者: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詩經中誦蟬名句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 宋 ·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 宋 ·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 唐 · 李商隱《霜月》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 清 · 袁枚《所見》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 南北朝 · 王籍《入若耶溪》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 唐 · 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 唐 · 駱賓王《詠蟬 / 在獄詠蟬》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 唐 · 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綠槐高柳咽新蟬 —— 宋 · 蘇軾《阮郎歸·初夏》
湖上西風急暮蟬 —— 宋 · 晏殊《浣溪沙·湖上西風急暮蟬》
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 —— 宋 · 楊萬里《初秋行圃》
萬樹鳴蟬隔岸虹,樂游原上有西風 —— 唐 · 李商隱《樂游原》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 唐 · 李商隱《柳》
亂蟬衰草小池塘 —— 宋 · 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梨葉疏紅蟬韻歇 —— 宋 · 晏殊《蝶戀花·梨葉疏紅蟬韻歇》
高柳亂蟬棲 —— 宋 · 柳永《少年游·長安古道馬遲遲》
片片行云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 —— 唐 · 盧照鄰《長安古意
竹里繰絲挑網車,青蟬獨噪日光斜 —— 唐 · 李賀《南園十三首》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 唐 · 王昌齡《塞下曲四首》
間上貂蟬貴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 —— 宋 · 辛棄疾《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
旋梳蟬鬢逐軍行,強展蛾眉出門去 —— 唐 · 韋莊《秦婦吟》
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 —— 魏晉 · 曹植《贈白馬王彪·并序》
在獄詠蟬的名句是哪句
詠 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 誰為表予心?
這首詩作于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則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來逗起客思。詩一開始即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三、四兩句,一句說蟬,一句說自己,用“不堪”和“來對”構成流水對,把物我聯系在一起。詩人幾次諷諫武則天,以至下獄。大好的青春,經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發。在獄中看到這高唱的秋蟬,還是兩鬢烏玄,兩兩對照,不禁自傷老大,同時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一事無成,甚至入獄。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運用比興的方法,把這份凄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同時,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相傳西漢時司馬相如對卓文君愛情不專后,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傷。其詩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見《西京雜記》)這里,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典故,進一步比喻執政者辜負了詩人對國家一片忠愛之忱。“白頭吟”三字于此起了雙關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層。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這一類明點的字眼一個不用,意在言外,充分顯示了詩的含蓄之美。
接下來五六兩句,純用“比”體。兩句中無一字不在說蟬,也無一字不在說自己。“露重”“風多”比喻環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上的受壓制。蟬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詠物詩寫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遙深”。
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雖在將近結束之時,還是力有余勁。第七句再接再厲,仍用比體。秋蟬高居樹上,餐風飲露,有誰相信它不食人間煙火呢?這句詩人自喻高潔的品性,不為時人所了解,相反地還被誣陷入獄,“無人信高潔”之語,也是對坐贓的辯白。然而正如戰國時楚屈原《離騷》中所說:“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那一個來替詩人雪冤呢?“卿須憐我我憐卿”,只有蟬能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而長吟。末句用問句的方式,蟬與詩人又渾然一體了。
這首詩作于患難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語多雙關,于詠物中寄情寓興,由物到人,由人及物,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在獄詠蟬中的名句
1、解答: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2、拓展:
(1)原詩: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2)譯文:
秋天蟬兒在哀婉地鳴叫,作為窮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陣陣悲傷。
我雖不到四十歲已是滿頭白發,哪還經得起那如婦人黑發般的蟬兒哀鳴的侵襲。
秋露濃重,蟬兒縱使展開雙翼也難以高飛,寒風瑟瑟,輕易地把它的鳴唱淹沒。
雖然蟬兒居高食潔,又有誰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內心的沉冤?
(3)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公元678年(唐高宗儀鳳三年)。當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剛升為侍御史的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聞一多先生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閑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癡心女子打負心漢”(《宮體詩的自贖》)。這些話道出了駱賓王下獄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動刀筆,于是被當權者以“貪贓”與“觸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獄。此詩是駱賓王身陷囹圄之作。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