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贊美柳州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柳州的名句

一抹淺念2022-12-26 18:20詩詞24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贊美柳州的詩句有哪些,以及形容柳州的名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柳州美景的詩句

1.急需關于柳州美景的好詞佳句,或者是關于柳州風景的文章

大龍潭風景區位于柳州市區南部,距市中心僅三公里,規劃面積約544公頃, 是一個融斯特自然山水景觀,中國南方少數民族風情文化,亞熱帶巖溶植物景觀 為一體的大型風景瀏覽區。

大龍潭風景區林木蒼翠、群山環抱、自成屏障,臥虎山、美女峰、孔雀山等二十 四峰形態各異,聳立于一湖(鏡湖)二潭(龍潭、雷潭)周圍。雷龍二潭水溫如 恒,每逢隆冬,水汽蒸騰,煙霧繚繞,故稱“雙潭煙雨”。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州刺史柳宗元曾為民禱雨于此,著有《雷塘禱雨文》傳世。 大龍潭風景區別具匠心地以廣西及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風物民俗 為主要建園內容,融少數民族風情特色與秀美的自然景色為一體。

民族風情游覽 線已初具規模,以“鼓樓”、“龍潭風 雨橋”、“木樓民居”和“輕松山房” 等建筑組成的侗寨蔚為壯觀。靜臥鏡湖 上的“龍潭風雨橋”系仿古鋼筋混凝土廊橋式筑,以三江程陽風雨橋為基本 設計、建造而成。

整座橋亭飛檐,極具特色。傍水而建的九層瓚尖式鼓樓為正四邊形塔樓結構,飛檐重閣、琉璃瓦飾、葫蘆頂、端莊肅穆;內設景廊,盤旋而上,上懸“款鼓”。

既體現侗人擊鼓 示警聚眾之意,又應合游人登高望遠之心。龍潭風雨橋游客到此可以了解到中國南方 少數民族的人情風貌、文化傳統, 欣賞到風格各異的少數民族民間建筑藝術,品嘗到油茶、竹筒飯、酸魚等民族風味小吃和民族菜肴,還可以參加和觀賞到壯、侗、苗、瑤等少數民族的山歌對唱,拋繡球、蘆笙踩堂、搶花炮等豐富多彩的文藝歌舞表演。

2.贊揚柳州的詩詞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粵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

這是首抒情詩。賦中有比,象中含興,展現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動人圖畫,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態和情懷,也依稀可見。這情懷,是特定的政治斗爭環境所觸發的。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壓。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

全詩先從“登柳州城樓”寫起。首句“城上高樓”,于“樓”前著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見愈遠。作者長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卻急不可耐地登上高處,為的是要遙望戰友們的貶所,抒發難于明言的積愫?!敖哟蠡摹敝敖印弊?,是說城上高樓與大荒相接,乃樓上人眼中所見。于是感物起興,“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噴涌而出,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遼闊而荒涼的空間,望到極處,海天相連。而自己的茫?!俺钏肌保簿统湟缬谶|闊無邊的空間了。這么遼闊的境界和這么深廣的情意,作者卻似乎毫不費力地寫入了這第一聯,攝詩題之魂,并為以下的逐層抒寫展開了宏大的畫卷。

第二聯“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寫的是近處所見。惟其是近景,見得真切,故寫得細致。就描繪風急雨驟的景象而言,這是“賦”筆,而賦中又兼有比興。屈原《離騷》有云:“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庇衷疲骸皵G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痹谶@里,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登城樓而望近處,從所見者中特意拈出芙蓉與薜荔,顯然是它們在暴風雨中的情狀使詩人心靈顫悸。風而曰驚,雨而曰密,飐而曰亂,侵而曰斜,足見對客觀事物又投射了詩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礙于風,而驚風仍要亂飐;薜荔覆墻,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聯想,愁思彌漫呢!在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賦中之比興,有如水中著鹽,不見痕跡。

第三聯寫遠景。由近景過渡到遠景的契機乃是近景所觸發的聯想。自己目前是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馳遠方,目光也隨之移向漳、汀、封、連四州?!皫X樹”、“江流”兩句,同寫遙望,卻一仰一俯,視野各異。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察則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腸。景中寓情,愁思無限。從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腸”對“嶺樹重遮千里目”,銖兩悉稱,屬于“工對”的范圍。而從意義上看,上實下虛,前因后果,以駢偶之辭運單行之氣,又具有“流水對”的優點。

尾聯從前聯生發而來,除表現關懷好友處境望而不見的惆悵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望而不見,自然想到互訪或互通音問;而望陸路,則山嶺重疊,望水路,則江流紆曲,不要說互訪不易,即互通音問,也十分困難。這就很自然地要歸結到“音書滯一鄉”。然而就這樣結束,文情較淺,文氣較直。作者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先用“共來百粵文身地”一墊,再用“猶自”一轉,才歸結到“音書滯一鄉”,便收到了沉郁頓挫的藝術效果。而“共來”一句,既與首句中的“大荒”照應,又統攝題中的“柳州”與“漳、汀、封、連四州”。一同被貶謫于大荒之地,已經夠痛心了,還彼此隔離,連音書都無法送到!讀詩至此,余韻裊裊,余味無窮,而題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傳出??梢娫娙擞霉P之妙。

歌頌柳州和內蒙古的詩句

柳宗元在柳州的詩詞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種柳戲題》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柳州寄京中親故》

林邑山連瘴海秋,牂牁水向郡前流。

勞君遠問龍城地,正北三千到錦州。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放鷓鴣詞》

楚越有鳥甘且腴,嘲嘲自名為鷓鴣。

徇媒得食不復慮,機械潛發罹罝罘。

羽毛摧折觸籠籞,煙火煽赫驚庖廚。

鼎前芍藥調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視。

齊王不忍觳觫牛,簡子亦放邯鄲鳩。

二子得意猶念此,況我萬里為孤囚。

破籠展翅當遠去,同類相呼莫相顧。

《柳州峒氓》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圩人。

鵝毛御臘縫山蹋罽( ji ,毛制氈),雞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

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別舍弟宗一》:

寥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美麗的草原

草原清新萬里晴

白云飛渡仍從容

藍天白云唯此有

梅鹿歡笑樂熔融

草原遼闊羊成群

茫茫云海彩照人

牧姑驅駝笛聲遠

草原情歌美絕倫

青山峻嶺草茁壯

云淡天低好景象

灘涂碧脆好茂盛

遼闊浩瀚春心漾

碧綠一片好河山

水清草嫩牛羊歡

佳景清秀人跡罕

絕境自會醉神仙

萬里晴空萬里闊

蒙古包前唱情歌

輕歌傳進家園里

樂的朋友笑呵呵

脆草青綠曲徑灣

牛羊成群染山川

白云飄在碧波里

牧民幸福樂無邊

暮色蒼茫游牧歸

牛羊膘肥聚一堆

白云做帳山川掛

大地奉愛顯美德

山清水秀林靜新

白云飄飄欲斷魂

草原能有此仙境

何時能游不思巡

河流清濽起輕波

溪水涓涓唱輕歌

育得牛羊成云朵

豐收共慶齊歡樂

草原紅楓傲山川

山川悠悠起云煙

馬群喜戲山腰畔

歡樂喜慶年連年

美麗的草原

草原清新萬里晴

白云飛渡仍從容

藍天白云唯此有

梅鹿歡笑樂熔融

草原遼闊羊成群

茫茫云海彩照人

牧姑驅駝笛聲遠

草原情歌美絕倫

青山峻嶺草茁壯

云淡天低好景象

灘涂碧脆好茂盛

遼闊浩瀚春心漾

碧綠一片好河山

水清草嫩牛羊歡

佳景清秀人跡罕

絕境自會醉神仙

萬里晴空萬里闊

蒙古包前唱情歌

輕歌傳進家園里

樂的朋友笑呵呵

脆草青綠曲徑灣

牛羊成群染山川

白云飄在碧波里

牧民幸福樂無邊

暮色蒼茫游牧歸

牛羊膘肥聚一堆

白云做帳山川掛

大地奉愛顯美德

山清水秀林靜新

白云飄飄欲斷魂

草原能有此仙境

何時能游不思巡

河流清濽起輕波

溪水涓涓唱輕歌

育得牛羊成云朵

豐收共慶齊歡樂

草原紅楓傲山川

山川悠悠起云煙

馬群喜戲山腰畔

歡樂喜慶年連年

贊美柳州的詩句

柳宗元在柳州的詩詞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種柳戲題》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柳州寄京中親故》

林邑山連瘴海秋,牂牁水向郡前流。

勞君遠問龍城地,正北三千到錦州。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放鷓鴣詞》

楚越有鳥甘且腴,嘲嘲自名為鷓鴣。

徇媒得食不復慮,機械潛發罹罝罘。

羽毛摧折觸籠籞,煙火煽赫驚庖廚。

鼎前芍藥調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視。

齊王不忍觳觫牛,簡子亦放邯鄲鳩。

二子得意猶念此,況我萬里為孤囚。

破籠展翅當遠去,同類相呼莫相顧。

《柳州峒氓》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圩人。

鵝毛御臘縫山蹋罽( ji ,毛制氈),雞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

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別舍弟宗一》:

寥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滿意請點擊右上角采納,不滿意請繼續追問~~~

關于柳州詩句

1. 關于柳州的詩句

柳宗元在柳州的詩詞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種柳戲題》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柳州寄京中親故》

林邑山連瘴海秋,牂牁水向郡前流。

勞君遠問龍城地,正北三千到錦州。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放鷓鴣詞》

楚越有鳥甘且腴,嘲嘲自名為鷓鴣。

徇媒得食不復慮,機械潛發罹罝罘。

羽毛摧折觸籠籞,煙火煽赫驚庖廚。

鼎前芍藥調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視。

齊王不忍觳觫牛,簡子亦放邯鄲鳩。

二子得意猶念此,況我萬里為孤囚。

破籠展翅當遠去,同類相呼莫相顧。

《柳州峒氓》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圩人。

鵝毛御臘縫山蹋罽( ji ,毛制氈),雞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

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別舍弟宗一》:

寥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2. 描寫柳州的詩句有哪些

1、《柳州峒氓》唐代: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鵝毛御臘縫山罽,雞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譯文:柳州城南連接著四通八達的渡口,峒人服飾不同言語不通無法親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葉裹著鹽巴,趕集來的人用綠色荷葉包著食品。用鵝毛裝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雞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為判決案件要靠翻譯發愁,真想脫掉官府當紋身峒人。2、《登柳州峨山》唐代:柳宗元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譯文:一個秋天的中午我登上了荒山,獨自一人形影孤單意亂心煩。

無可奈何望不到故鄉的蹤影,西北方向盡是融州的高大山巒。3、《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唐代: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譯文:從城上高樓遠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來。

急風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山上的樹重重遮住了遠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的回腸。

我們一起來到百越這個少數民族地區,雖然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4、《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唐代:柳宗元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譯文:我親自種植黃柑二百株,春天到來時枝葉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綠。我像屈原一樣喜愛這天生的美樹,不學李衡那樣把柑樹當作木奴來謀利。

多少年才能聞到那像噴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誰來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實呢?如果讓我等到柑樹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還能夠讓我這個老叟滋養受益。5、《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宋代:梅堯臣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

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庖煎茍失所,入喉為鏌铘。

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持問南方人,黨護復矜夸。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來潮陽,始憚飧籠蛇。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

二物雖可憎,性命無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禍無涯。

甚美惡亦稱,此言誠可嘉。譯文:春天,水邊的小洲生出了嫩嫩的荻芽,岸上的楊柳吐絮,滿天飛花。

河豚魚在這時候上市,價格昂貴,超過了所有的魚蝦。河豚的樣子已足以讓人覺得奇怪,毒性也沒什么食物能比上它。

鼓動的大腹好像一頭大豬,突出雙眼,又如同吳地鼓腹的青蛙。燒煮如果不慎重不得法,吃下去馬上喪命,就像遭到利劍的宰殺。

像這樣給人生命帶來傷害的食物,人們又為什么要去吃它?我把這問題請教南方人,他們卻對河豚贊不絕口,夸了又夸。都說這魚實在是味道鮮美,閉口不談毒死的人多如麻。

我沒辦法駁倒他們,反復思想,空自嗟訝。韓愈來到潮陽,開始時也怕吃蛇。

柳宗元到了柳州,沒多久就坦然地吃起了蝦蟆。蛇和蝦蟆形狀雖然古怪,令人厭惡,但對人的性命沒什么妨害,不用擔驚受怕。

河豚魚的味道雖然超過它們,但隱藏的禍患無邊無涯。太美的東西一定也很惡,古人這句話可講的一點也不差。

3. 贊揚柳州的詩詞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粵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

這是首抒情詩。賦中有比,象中含興,展現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動人圖畫,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態和情懷,也依稀可見。這情懷,是特定的政治斗爭環境所觸發的。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壓。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

全詩先從“登柳州城樓”寫起。首句“城上高樓”,于“樓”前著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見愈遠。作者長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卻急不可耐地登上高處,為的是要遙望戰友們的貶所,抒發難于明言的積愫?!敖哟蠡摹敝敖印弊郑钦f城上高樓與大荒相接,乃樓上人眼中所見。于是感物起興,“海天愁思正茫?!币痪?,即由此噴涌而出,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遼闊而荒涼的空間,望到極處,海天相連。而自己的茫?!俺钏肌?,也就充溢于遼闊無邊的空間了。這么遼闊的境界和這么深廣的情意,作者卻似乎毫不費力地寫入了這第一聯,攝詩題之魂,并為以下的逐層抒寫展開了宏大的畫卷。

第二聯“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寫的是近處所見。惟其是近景,見得真切,故寫得細致。就描繪風急雨驟的景象而言,這是“賦”筆,而賦中又兼有比興。屈原《離騷》有云:“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庇衷疲骸皵G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痹谶@里,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芳潔。登城樓而望近處,從所見者中特意拈出芙蓉與薜荔,顯然是它們在暴風雨中的情狀使詩人心靈顫悸。風而曰驚,雨而曰密,飐而曰亂,侵而曰斜,足見對客觀事物又投射了詩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礙于風,而驚風仍要亂飐;薜荔覆墻,雨本難侵,而密雨偏要斜侵。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聯想,愁思彌漫呢!在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賦中之比興,有如水中著鹽,不見痕跡。

第三聯寫遠景。由近景過渡到遠景的契機乃是近景所觸發的聯想。自己目前是處于這樣的情境之中,好友們的處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馳遠方,目光也隨之移向漳、汀、封、連四州?!皫X樹”、“江流”兩句,同寫遙望,卻一仰一俯,視野各異。仰觀則重嶺密林、遮斷千里之目;俯察則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腸。景中寓情,愁思無限。從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腸”對“嶺樹重遮千里目”,銖兩悉稱,屬于“工對”的范圍。而從意義上看,上實下虛,前因后果,以駢偶之辭運單行之氣,又具有“流水對”的優點。

尾聯從前聯生發而來,除表現關懷好友處境望而不見的惆悵之外,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望而不見,自然想到互訪或互通音問;而望陸路,則山嶺重疊,望水路,則江流紆曲,不要說互訪不易,即互通音問,也十分困難。這就很自然地要歸結到“音書滯一鄉”。然而就這樣結束,文情較淺,文氣較直。作者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先用“共來百粵文身地”一墊,再用“猶自”一轉,才歸結到“音書滯一鄉”,便收到了沉郁頓挫的藝術效果。而“共來”一句,既與首句中的“大荒”照應,又統攝題中的“柳州”與“漳、汀、封、連四州”。一同被貶謫于大荒之地,已經夠痛心了,還彼此隔離,連音書都無法送到!讀詩至此,余韻裊裊,余味無窮,而題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傳出。可見詩人用筆之妙。

4. 柳宗元與柳州詩詞

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柳家與薛、裴兩家被并稱為“河東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與李氏皇族關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時居官尚書省的就達22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間,柳家屢受武則天的打擊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時,其家族已衰落,從皇親國戚的特權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階層之中。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縣令一類小官。

其父柳鎮,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說,柳氏到他這一代,已經“五、六從以來,無為朝士者”。

安史之亂,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沖擊。戰亂中,柳鎮送母親入王屋山避難,自己攜著一家匯入逃亡人流,逃到吳地。

在南方,一度生計艱難,有時竟薪米無著。柳宗元的母親為了供養子女,常常自己挨餓。

柳宗元正出生于“安史之亂”后,他的幼年便是在窮困艱難中度過的。柳宗元九歲時,又一次大規模的割據戰爭--建中之亂爆發,使柳宗元一家再一次飽嘗戰亂之苦。

柳宗元成長于動亂年代,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對人民遭受的苦難有一定的了解,對社會現實有一定的認識,這對他以后的文學成就和思想建樹不無影響。 貞元九年(793年)春,20歲的柳宗元考中進土,同時中進土的還有他的好友劉禹錫。

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書省校書郎,算是步入官場,這一年,與楊憑之女在長安結婚,兩年后,中博學宏詞科,調為集賢殿書院正字,得以博覽群書,開闊眼界,同時也開始接觸朝臣官僚,了解官場情況,并關心、參與政治。到集賢殿書院的第一年,他便寫了《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碑》,頌揚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堅持己見的諫議大夫陽城,第二年寫了《辯侵伐論》,表明堅持統一、反對分裂的強烈愿望。

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調為藍田尉,兩年后又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里行,時年31歲,與韓愈同官,官階雖低,但職權并不下于御史,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游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亻丕)的永貞革新,雖只有半年時間便宣告失敗,但卻是一次震動全國的進步運動,所實行的措施,打擊了當時專橫跋扈的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利國利民,順應了歷史的發展。

柳宗元與好友劉禹錫是這場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稱為“二王劉柳”。年輕的柳宗元在政治舞臺上同宦官、豪族、舊官僚進行了尖銳的斗爭。

他的革新精神與斗爭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由于順宗下臺、憲宗上臺,革新失敗,“二王劉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隨即被貶。

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這次同時被貶為司馬的,還有七人,所以史稱這一事件為“二王八司馬事件”。

永州地處湖南和廣東交界的地方,當時甚為荒僻,是個人煙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歲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盧遵。

他們到永州后,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后來在一位僧人的幫助下,在龍興寺寄宿。由于生活艱苦,到永州未及半載,他的老母盧氏便離開了人世。

柳宗元被貶后,政敵們仍不肯放過他。造謠誹謗,人身攻擊,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幾年后,也還罵聲不絕。

由此可見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郁、痛苦,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痹”的程度。

貶謫生涯所經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并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確表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p>

永州之貶,一貶就是10年,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轉折。在京城時,他直接從事革新活動,到永州后,他的斗爭則轉到了思想文化領域。

永州十年,是他繼續堅持斗爭的十年,廣泛研究古往今來關于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撰文著書,《封建論》、《非〈國語〉》、《天對》、《六逆論》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與劉禹錫等被召回京。

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視,他們二月到長安,三月便宣布改貶。柳宗元改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市)刺史,劉禹錫為播州刺史。

雖然由司馬升為刺史,但所貶之地比原來更僻遠更艱苦。柳宗元想到播州比柳州還要艱苦,劉禹錫還有80多歲的老母隨身奉養,便幾次上書給朝廷,要求與劉禹錫互換。

后來因有人幫忙,劉禹錫改貶連州,柳宗元才動身向柳州。 柳州距京城長安,比永州距京城更遠,更為落后荒涼,居民多為少數民族,生活極端貧困,風俗習慣更與中原大不相同。

柳宗元初來這里,語言不通,一切都不適,但他還是決心利用刺史的有限權力,在這個局部地區繼續實行改革,為當地民眾做些好事。 柳宗元在柳州,決心廢除“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的殘酷風習,制訂了一套。

5. 柳宗元與柳州詩詞

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長安,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終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稱柳河東或柳柳州。

柳家與薛、裴兩家被并稱為“河東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與李氏皇族關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時居官尚書省的就達22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間,柳家屢受武則天的打擊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時,其家族已衰落,從皇親國戚的特權地位跌入一般官僚地主階層之中。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縣令一類小官。

其父柳鎮,官秩一直很低。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說,柳氏到他這一代,已經“五、六從以來,無為朝士者”。

安史之亂,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沖擊。戰亂中,柳鎮送母親入王屋山避難,自己攜著一家匯入逃亡人流,逃到吳地。

在南方,一度生計艱難,有時竟薪米無著。柳宗元的母親為了供養子女,常常自己挨餓。

柳宗元正出生于“安史之亂”后,他的幼年便是在窮困艱難中度過的。柳宗元九歲時,又一次大規模的割據戰爭--建中之亂爆發,使柳宗元一家再一次飽嘗戰亂之苦。

柳宗元成長于動亂年代,他從少年時代起就對人民遭受的苦難有一定的了解,對社會現實有一定的認識,這對他以后的文學成就和思想建樹不無影響。 貞元九年(793年)春,20歲的柳宗元考中進土,同時中進土的還有他的好友劉禹錫。

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書省校書郎,算是步入官場,這一年,與楊憑之女在長安結婚,兩年后,中博學宏詞科,調為集賢殿書院正字,得以博覽群書,開闊眼界,同時也開始接觸朝臣官僚,了解官場情況,并關心、參與政治。到集賢殿書院的第一年,他便寫了《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碑》,頌揚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堅持己見的諫議大夫陽城,第二年寫了《辯侵伐論》,表明堅持統一、反對分裂的強烈愿望。

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調為藍田尉,兩年后又調回長安任監察御史里行,時年31歲,與韓愈同官,官階雖低,但職權并不下于御史,從此與官場上層人物交游更廣泛,對政治的黑暗腐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漸萌發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亻丕)的永貞革新,雖只有半年時間便宣告失敗,但卻是一次震動全國的進步運動,所實行的措施,打擊了當時專橫跋扈的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利國利民,順應了歷史的發展。

柳宗元與好友劉禹錫是這場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稱為“二王劉柳”。年輕的柳宗元在政治舞臺上同宦官、豪族、舊官僚進行了尖銳的斗爭。

他的革新精神與斗爭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由于順宗下臺、憲宗上臺,革新失敗,“二王劉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隨即被貶。

憲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這次同時被貶為司馬的,還有七人,所以史稱這一事件為“二王八司馬事件”。

永州地處湖南和廣東交界的地方,當時甚為荒僻,是個人煙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歲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盧遵。

他們到永州后,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后來在一位僧人的幫助下,在龍興寺寄宿。由于生活艱苦,到永州未及半載,他的老母盧氏便離開了人世。

柳宗元被貶后,政敵們仍不肯放過他。造謠誹謗,人身攻擊,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幾年后,也還罵聲不絕。

由此可見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郁、痛苦,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則膝顫、坐則髀痹”的程度。

貶謫生涯所經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并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確表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p>

永州之貶,一貶就是10年,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轉折。在京城時,他直接從事革新活動,到永州后,他的斗爭則轉到了思想文化領域。

永州十年,是他繼續堅持斗爭的十年,廣泛研究古往今來關于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撰文著書,《封建論》、《非〈國語〉》、《天對》、《六逆論》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與劉禹錫等被召回京。

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視,他們二月到長安,三月便宣布改貶。柳宗元改貶為柳州(今廣西柳州市)刺史,劉禹錫為播州刺史。

雖然由司馬升為刺史,但所貶之地比原來更僻遠更艱苦。柳宗元想到播州比柳州還要艱苦,劉禹錫還有80多歲的老母隨身奉養,便幾次上書給朝廷,要求與劉禹錫互換。

后來因有人幫忙,劉禹錫改貶連州,柳宗元才動身向柳州。 柳州距京城長安,比永州距京城更遠,更為落后荒涼,居民多為少數民族,生活極端貧困,風俗習慣更與中原大不相同。

柳宗元初來這里,語言不通,一切都不適,但他還是決心利用刺史的有限權力,在這個局部地區繼續實行改革,為當地民眾做些好事。 柳宗元在柳州,決心廢除“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的殘酷風習,制訂了一套。

柳宗元贊美柳江的詩句

1. 關于柳江的詩句

關于柳江的詩句 1. 關于柳江的詩句

柳江水 來源:法制日報 □鄭義偉 站在五月入口 當炙熱的陽光撒滿廣西南疆 我把柳江水托在掌心上 放飛柳州的春光 佇立在柳江河畔 把榕樹下的劉三姐相望 大涼山濃黑的夜晚 我高舉著彝家的火把 在歲月的家門口把你相望 我追逐著風的影子 也追逐著閃電 尋找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卷 沿目光觸及的方向 我看見天鵝在月光下舞蹈 寂靜的田野里 聆聽到山歌在暮色中回響 當我走進詩畫交融的南國 我緊緊地擁抱俊美的山岡 相約壯族阿妹甜美的歌唱 躺在山水寧靜的柳江河上 多想匍匐在清澈的河流里 聆聽柳江河水凄美的傾訴 南疆春季的天空 晨霧彌漫 東邊漸漸放亮的云端 撕開一層火焰般的光線 夕陽下 婀娜多姿的身影 沿回家的路徑 消失在轉彎的遠方 晚風吹拂 一道道濕潤的月光 多少甜美的故事 在柳江兩岸傳唱 揮手 站在歸去列車的窗前 我的心卻沒有在路上 柳州的春天 在若即若離的光影里 漸行漸遠 揮不走的情思 看不盡那美妙的畫卷 (作者單位:西昌鐵路公安處) 展開。

2. 關于“柳江”的詩句有哪些

1. 政爾雙泉憶舊游,柳江聞又有歸舟。

2. 誰能不作千年調,夢斷真成萬事休。

3. 傾蓋向來情莫逆,奠芻無計淚空流。

4. 重云已失鹍鵬影,愁絕滄浪一白鷗。

1, 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2, 從貴州流下來的都柳江,給廣西人帶來了侗文化,成為了廣西唯一的一個侗族自治縣。

3, 2011年5月14日廣西柳州地區,曾經位于柳江河畔銀行的兩個雕像被洪水淹沒。

4, 始建于1958年,現位于廣西工業重鎮柳州市柳江縣城。

5, 柳江盆地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

6, 介紹了柳江造紙廠的企業基本情況,重點闡述了該廠原料林基地規劃布局、樹種選擇以及主伐年齡、輪伐期和產量情況。

7, 738樓都柳江、山氣、人、石子合一,猶如一幅國畫.

8, 柳江盆地是秦皇島市的重要水源地,由于大量開采地下水,在隱伏巖溶發育區將引起地表塌陷。

9, 這里是廣西柳江縣的一個小村外,這里沒有名氣,沒有游客,沒有臟亂差,有的只是青山綠水,和一個美麗的無名小洞。

10, 所以,柳江洪水素來被稱為“竹筒水”,來勢兇猛,暴漲暴落。

11, 金黔在線訊三都水族自治縣今年首度在都柳江進行人工增殖放流魚苗,入夏以來,已經分4個點將10萬尾魚苗投放都柳江。

12, 三都原是柳江頭,都柳江上樂漂流;兩岸林幽嵌碧玉,一江水濃淌綠綢。

13, 蜿蜒瀠繞的柳江,在柳州市區勾勒出了馬蹄形的半島輪廓,從高處俯瞰,那種“天然大盆景”般的獨特觀感,造就了全球最具辨識度的一座城市。

14, 通報稱,新津縣水務局原副局長張貴強、錦江區柳江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董濤等6人因涉嫌受賄被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其中,3人已被批準逮捕。

15, 拿廣西的柳江,郁江,漓江跟他比,那簡直就是小河溝了。

3. 柳江晚霞詩詞

1、將向中流定晚霞唐劉禹錫 《浪淘沙》2、日斜歸路晚霞明唐歐陽炯 《南鄉子·岸遠沙平》3、秋波浸晚霞唐溫庭筠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4、晚霞明宋蘇軾 《江城子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5、江曲魚村弄晚霞明楊慎 《滇海曲》6、開緘日映晚霞色唐白居易 《庾順之以紫霞綺遠贈以詩答之》7、青軒秘晚霞唐李白 《宴陶家亭子》8、晚霞聊自怡唐李世民 《初晴落景》9、將向中流匹晚霞唐劉禹錫 《雜曲歌辭·浪淘沙》10、鳳吐流蘇帶晚霞唐盧照鄰 《長安古意》11、光收向晚霞唐李嶠 《晚景悵然簡二三子》12、長川照晚霞唐陳嘉言 《晦日宴高氏林亭》13、仙杯落晚霞唐沈佺期 《幸白鹿觀應制》14、半日吳村帶晚霞唐錢起 《題郎士元半日吳村別業,兼呈李長官》15、晚霞燒回潮唐顧況 《從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16、晴光艷晚霞唐獨孤授 《花發上林》17、晚霞明宋蘇軾 《江神子/江城子 湖上與張先同賦》18、一抹晚霞飛宋韓淲 《菩薩蠻·人間多少閑風度》19、清風襯晚霞宋仲殊 《南歌子 憶舊》20、晚霞晴宋王庭珪 《江城子·樓頭鐘鼓變新聲》21、恰似晚霞零亂宋向子諲 《好事近·初上舞茵時》22、晚霞明、斷浦柳枝垂宋呂渭老 《木蘭花慢·石榴花謝了》23、晚霞紅宋孫道絢 《醉思仙·晚霞紅》24、四座春回粲晚霞宋侯置 《鷓鴣天·夢想當年姚魏家》25、晚霞明處暮云重宋趙彥端 《浣溪沙》26、歌聲斷、晚霞殘照宋趙長卿 《夜行船·短棹輕舟排辦了》27、醉倚闌干看晚霞宋張震 《鷓鴣天·橫素橋邊景最佳》28、雨歇晚霞明唐劉禹錫 《秋晚新晴夜月如練有懷樂天》29、江上詩情為晚霞唐劉禹錫 《送蘄州李郎中赴任》30、晚霞微唐顧夐 《更漏子·舊歡娛》31、日斜歸路晚霞明唐歐陽炯 《南鄉子·嫩草如煙》32、其馀晚霞殘照元馬鈺 《滿庭芳·人生七十》33、曉入南園到晚霞元王惲 《南鄉子 春日,游李氏園亭》34、兩岸西風暈晚霞宋白玉蟾 《荷花》35、臉邊舷外晚霞明近代王國維 《浣溪沙》36、無日能忘餐晚霞當代李銳 《廬山吟》37、占晴視晚霞宋戴復古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麥熟》38、晚霞猶在綠陰中宋宋光宗 《句》39、寒空散晚霞宋楊炎正 《句》40、一曲清漪濯晚霞宋朱繼芳 《和顏長官百詠·漁父》。

4. 關于柳州的詩句

柳宗元在柳州的詩詞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登柳州峨山》

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種柳戲題》

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宦情羈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迷。

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柳州寄京中親故》

林邑山連瘴海秋,牂牁水向郡前流。

勞君遠問龍城地,正北三千到錦州。

《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放鷓鴣詞》

楚越有鳥甘且腴,嘲嘲自名為鷓鴣。

徇媒得食不復慮,機械潛發罹罝罘。

羽毛摧折觸籠籞,煙火煽赫驚庖廚。

鼎前芍藥調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視。

齊王不忍觳觫牛,簡子亦放邯鄲鳩。

二子得意猶念此,況我萬里為孤囚。

破籠展翅當遠去,同類相呼莫相顧。

《柳州峒氓》

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

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圩人。

鵝毛御臘縫山蹋罽( ji ,毛制氈),雞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柳州城西北隅種甘樹》

手種黃甘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別舍弟宗一》:

寥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5. 柳江晚霞詩詞

1、將向中流定晚霞唐劉禹錫 《浪淘沙》2、日斜歸路晚霞明唐歐陽炯 《南鄉子·岸遠沙平》3、秋波浸晚霞唐溫庭筠 《菩薩蠻·玉纖彈處真珠落》4、晚霞明宋蘇軾 《江城子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5、江曲魚村弄晚霞明楊慎 《滇海曲》6、開緘日映晚霞色唐白居易 《庾順之以紫霞綺遠贈以詩答之》7、青軒秘晚霞唐李白 《宴陶家亭子》8、晚霞聊自怡唐李世民 《初晴落景》9、將向中流匹晚霞唐劉禹錫 《雜曲歌辭·浪淘沙》10、鳳吐流蘇帶晚霞唐盧照鄰 《長安古意》11、光收向晚霞唐李嶠 《晚景悵然簡二三子》12、長川照晚霞唐陳嘉言 《晦日宴高氏林亭》13、仙杯落晚霞唐沈佺期 《幸白鹿觀應制》14、半日吳村帶晚霞唐錢起 《題郎士元半日吳村別業,兼呈李長官》15、晚霞燒回潮唐顧況 《從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齊相公》16、晴光艷晚霞唐獨孤授 《花發上林》17、晚霞明宋蘇軾 《江神子/江城子 湖上與張先同賦》18、一抹晚霞飛宋韓淲 《菩薩蠻·人間多少閑風度》19、清風襯晚霞宋仲殊 《南歌子 憶舊》20、晚霞晴宋王庭珪 《江城子·樓頭鐘鼓變新聲》21、恰似晚霞零亂宋向子諲 《好事近·初上舞茵時》22、晚霞明、斷浦柳枝垂宋呂渭老 《木蘭花慢·石榴花謝了》23、晚霞紅宋孫道絢 《醉思仙·晚霞紅》24、四座春回粲晚霞宋侯置 《鷓鴣天·夢想當年姚魏家》25、晚霞明處暮云重宋趙彥端 《浣溪沙》26、歌聲斷、晚霞殘照宋趙長卿 《夜行船·短棹輕舟排辦了》27、醉倚闌干看晚霞宋張震 《鷓鴣天·橫素橋邊景最佳》28、雨歇晚霞明唐劉禹錫 《秋晚新晴夜月如練有懷樂天》29、江上詩情為晚霞唐劉禹錫 《送蘄州李郎中赴任》30、晚霞微唐顧夐 《更漏子·舊歡娛》31、日斜歸路晚霞明唐歐陽炯 《南鄉子·嫩草如煙》32、其馀晚霞殘照元馬鈺 《滿庭芳·人生七十》33、曉入南園到晚霞元王惲 《南鄉子 春日,游李氏園亭》34、兩岸西風暈晚霞宋白玉蟾 《荷花》35、臉邊舷外晚霞明近代王國維 《浣溪沙》36、無日能忘餐晚霞當代李銳 《廬山吟》37、占晴視晚霞宋戴復古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麥熟》38、晚霞猶在綠陰中宋宋光宗 《句》39、寒空散晚霞宋楊炎正 《句》40、一曲清漪濯晚霞宋朱繼芳 《和顏長官百詠·漁父》。

6. 描寫柳江秋色的語句

看看,有沒有符合你要求的?。。?!《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還有一些詩句 丹楓迎秋、楓林如火、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p>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

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

7. 描寫柳江秋色的語句

看看,有沒有符合你要求的!!??!《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還有一些詩句 丹楓迎秋、楓林如火、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p>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

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6568.html

分享給朋友:

“贊美柳州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柳州的名句” 的相關文章

曹操哪個朝代(曹操哪個朝代人出生哪年)

曹操哪個朝代(曹操哪個朝代人出生哪年)

曹操是哪個朝代的?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是什么朝代的人 曹操朝代:魏晉魏武帝(155-220年),譜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

漢朝詩人有哪些(漢朝的詩人有哪些)

漢朝詩人有哪些(漢朝的詩人有哪些)

古代的詩人按朝代分各5個 漢朝:司馬相如、卓文君、揚雄、孔融、曹操;唐朝:賀知章、王昌齡、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朝:歐陽修、蘇軾、范成大、陸游、王安石。1、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

當窗理云鬢中哪個詞用作狀語(當窗理云鬢形容的是一種順應的狀態)

當窗理云鬢中哪個詞用作狀語(當窗理云鬢形容的是一種順應的狀態)

中考文言文詞類活用知識歸納 中考文言文詞類活用知識歸納1 一、名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 1、 鞭數十(鞭,用鞭子打) 2、 果然鶴也(鶴,變成白鶴) 3、 天雨墻壞(雨,下雨) 4、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意動,當作賓客) 5、 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動,認為……聰明) 6、 父利其然也(意動,...

關于李白孟浩然的詩句有哪些(關于李白孟浩然的詩句有哪些呢)

關于李白孟浩然的詩句有哪些(關于李白孟浩然的詩句有哪些呢)

今天給各位分享關于李白孟浩然的詩句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關于李白孟浩然的詩句有哪些呢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李白在長江邊“送別孟浩然”的詩句是什么? 是唐代李白所作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全詩的詩句如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

辛棄疾摸魚兒用了哪些典故(摸魚兒辛棄疾的主要內容)

辛棄疾摸魚兒用了哪些典故(摸魚兒辛棄疾的主要內容)

很多朋友對于辛棄疾摸魚兒用了哪些典故和摸魚兒辛棄疾的主要內容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摸魚兒辛棄疾中用到的典故有什么?及其典故的作用. 從表面看來,是作者在傷春吊古,但實際上是作者將自己的憂國之情隱藏在春殘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寫之中。筆法前片全用比興,后...

含秋詩句有哪些(含秋 詩詞)

含秋詩句有哪些(含秋 詩詞)

今天給各位分享含秋詩句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含秋 詩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含有“秋”字的詩句有哪些 含有“秋”字的詩句選:1.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____陶淵明《飲酒·其四》2.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____劉禹錫《秋風引》3.常恐秋風早,...

描寫清明節詩句有哪些(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是哪些)

描寫清明節詩句有哪些(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是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描寫清明節詩句有哪些,以及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是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描寫清明的詩句 1、鄉國真堪戀,光陰可合輕。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2、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

二分春色出自哪里(春色三分意思)

二分春色出自哪里(春色三分意思)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二分春色出自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春色三分意思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春分三色,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的出處 出自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

寫山描寫美景的詞語有哪些(美景的詞語寫山的有什么)

寫山描寫美景的詞語有哪些(美景的詞語寫山的有什么)

很多朋友對于寫山描寫美景的詞語有哪些和美景的詞語寫山的有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形容山水風景優美的詞語 形容山水風景優美的詞語有:水光山色、山清水秀、層巒聳翠、重巒疊嶂、青山綠水、山水如畫、郁郁蒼蒼、繁花似錦、春寒料峭、草長鶯飛1、草長鶯飛:讀音...

寒風不識相是哪個詩(寒風不識相的出自哪首詩)

寒風不識相是哪個詩(寒風不識相的出自哪首詩)

今天給各位分享寒風不識相是哪個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寒風不識相的出自哪首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關于寒風的詩句古詩 1. 關于寒風的詩句 關于寒風的詩句 1. 有關寒風的詩句 1.疾風吹塵暗河縣,行子隔手不相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