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約客的詩有哪些 古詩約客的詩意是什么
大家好,關于古代詩人約客的詩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古詩約客的詩意是什么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約客的古詩
[ 宋 ] 趙師秀
huángméishíjiéjiājiāyǔ
黃梅時節家家雨,
qīngcǎochítángchùchùwā
青草池塘處處蛙。
yǒuyuēbùláiguòyèbàn
有約不來過夜半,
xiánqiāoqízǐluòdēnghuā
閑敲棋子落燈花。梅子黃時,家家都被籠罩在雨中,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時間已過午夜,已約請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震落了點油燈時燈芯結出的疙瘩。
與人約會而久候不至,難免焦躁不安,這大概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經驗,以此入詩,就難以寫得蘊藉有味。然而趙師秀的這首小詩狀此種情致,卻寫得深蘊含蓄,余味曲包。
“黃梅時節家家雨。”作品開篇首先點明了時令,“黃梅時節”,也就是梅子黃熟的江南雨季。接著用“家家雨”三個字寫出了“黃梅時節”的特別之處,描繪了一幅煙雨蒙蒙的江南詩畫,每一家每一戶都籠罩在蒙蒙的細雨之中。
“青草池塘處處蛙。”在這句中,詩人以籠罩在蒙蒙煙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聾的蛙鳴,反襯出了一種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靜的美。蛙聲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聾,就越突出了夏夜的寂靜,這就是文學作品常用的手法,以動寫靜。
“有約不來過夜半”,這一句才點明了詩題,也使得上面兩句景物、聲響的描繪有了著落。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時間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只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之下更顯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閑敲棋子落燈花”是全詩的詩眼,使詩歌陡然生輝。詩人約客久候不到,燈芯漸漸快燃盡,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詩人獨自靜靜地敲著棋子,看著滿桌的燈花,友人久等不至,雖然使他不耐煩,但詩人的心緒卻于這一剎那脫離了等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尋到了獨得之樂。全詩通過對撩人思緒的環境及“閑敲棋子”這一細節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的心情,可謂形神兼備。全詩生活氣息較濃,又擺脫了雕琢之習,清麗可誦。
人在孤寂焦慮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地作一種單調機械的動作,像是有意要弄出一點聲響去打破沉寂、沖淡憂慮,詩人這里的“閑敲棋子”,正是這樣的動作。“落燈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現了燈芯燃久,期客時長的情形,詩人悵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了。敲棋這一細節中,包含了多層意蘊,有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的韻味。可見藝術創作中捕捉典型細節的重要。
這首詩另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對比手法的運用。前兩句寫戶外的“家家雨”、“處處蛙”,直如兩部鼓吹,喧聒盈耳。后兩句寫戶內的一燈如豆,枯坐敲棋,寂靜無聊,恰與前文構成鮮明對照,通過這種對照,更深地表現了詩人落寞失望的情懷。由此可知,趙師秀等“四靈”詩人雖以淡泊清新的面目出現,其實頗有精心結撰的功夫
趙師秀寫的古詩《約客》
約客 / 有約
作者:趙師秀 (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關于約朋友出來的詩句
1.古人形容友人之間約定的詩句
1、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出自: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譯文: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
2、我醉欲知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道來。
出自:唐·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譯文:我喝醉想要睡覺您可自行離開,如果余興未盡,明天早晨抱著琴再來。
3、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
出自:唐·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后期》。
譯文:等到秋后菊黃,家釀的美酒熟了之時,我和你再一醉方休,共享那陶然之樂。
4、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回落燈花。
出自:宋·趙師秀《約客》。
譯文:時間已過午夜,已約請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震落了點油燈時燈芯結出的疙瘩。
5、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答。
出自: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譯文: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雪亮。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2.古代約人的詩句
1,《約客》宋代: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白話文釋義:梅子黃時,家家都被籠罩在雨中,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時間已過午夜,已約請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震落了點油燈時燈芯結出的疙瘩。
2,《臨江仙·昨夜個人曾有約》清代:納蘭性德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一鉤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小闌干外寂無聲。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
白話文釋義:昨夜與情郎相約定,在三更時分相會。城樓上漏壺顯示,已到三更。天際一彎新月,伴著幾顆星。夜將盡,她還在等待中未眠。一片靜謐,只有老鼠在燈下張望不停。他定是被什么事情耽擱了吧,剛才真不該暗恨他無情爽約。小欄桿外寂靜無聲,沒有人來,只有幾次輕風吹響了護花鈴,提醒獨自等待的她現在多么寂寞,徒增傷悲。
3,《臨江仙·淡水三年歡意》宋代晏幾道
淥酒尊前清淚,陽關疊里離聲。
少陵詩思舊才名。云鴻相約處,煙霧九重城。
白話文釋義:端起面前清澈的水酒,默默的留下不舍的淚水,琴弦也湊熱鬧一般的奏起陽關三疊,仿佛一同相送友人。杜甫曾借詩詞寄托思念的友人頗有才名,我亦愿仿效之。小云,小鴻,沈十二,廉叔,我們相約再次相見的地方,在煙霧繚繞的京城。
4,《生查子·元夕》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白話文釋義: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明亮。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5,《問劉十九》唐代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話文釋義: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制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3.關于送友誼的詩句
中國的;窩知道的就這么多,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4.關于朋友陪伴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朋友陪伴的詩句如下:
1. 《玉》
唐·李嶠
映石先過魏,連城欲向秦。
洛陽陪勝友,燕趙類佳人。
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馬新。
徒為卞和識,不遇楚王珍。
2. 《再六次韻徐子英江樓》
宋·賀方回
最愁人處最高樓,空望三神想十洲。
大藥不靈從老病,把茅酒在盍歸休。
許追竹士陪梅友,肯羨蜂王慕蝶侯。
曾點當時未舍瑟,誰知心地異由求。
3. 《和胡仲方撫干白瑞香及黃櫞韻》
宋·孫應時
翠錦熏籠白玉花,幾年廬阜飽煙霞。
定知姑射同肌骨,可必離騷借齒牙。
心事早陪三友約,國香今壓五侯家。
主人對植無我費,勝乞盧仝七枕茶。
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5.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飖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馀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5.描寫邀請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邀請的詩句有: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杜甫的《客至》、白居易的《問劉十九》、李白的《將進酒》、孟浩然的《過故人莊》……1、《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白話譯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輪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賞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長夜,徹夜不眠將你苦苦思念。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披衣起露水沾掛濕衣衫。
不能手捧美麗銀光贈你,不如快如夢與你共歡聚。《望月懷遠》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作品。
此詩是望月懷思的名篇。開頭緊扣題目,首句寫“望月”,次句寫“懷遠”;接著直抒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結尾兩句進一步抒寫了對遠方親人的一片深情。
全詩語言自然渾成而不露痕跡,情意纏綿而不見感傷,意境幽靜秀麗,構思巧妙,情景交融,細膩入微,感人至深。2、《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白話譯文房前屋后都是一波春水,只見群鷗日日飛去歸來。
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沒有因為迎客而打掃,只是為了你的到來,我家草門首次打開。集市太遠,盤中的飯菜實在簡單;家境貧寒,只有陳年濁酒招待。
如肯與鄰家老翁舉杯一起對飲,那我就隔著籬笆將他喚來。《客至》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律,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
此詩前兩句描寫居處的景色,清麗疏淡,與山水鷗鳥為伍,顯出與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寫有客來訪的欣喜以及誠懇待客,呼喚鄰翁對飲的場景。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渾成,一線相接,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3、《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話譯文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
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問劉十九》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詩描寫詩人在一個風雪飄飛的傍晚邀請朋友前來喝酒,共敘衷腸的情景。
詩以如敘家常的語氣,樸素親切的語言,通過寫對把酒共飲的渴望,體現了朋友間誠懇親密的關系。全詩簡練含蓄,輕松灑脫,而詩句之間,意脈相通,一氣貫之。
4、《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白話譯文:君不是見過黃河之水從天而降嗎?它滔滔直下,奔流到海,一去不回。君不是見過高堂明鏡中的滿頭白發嗎?它早晨還如青絲一般的黑柔,晚上就變得雪一般的白了。
人生如夢,得意時一定要趁著大好時機盡情行樂啊,不要讓手中的酒杯空對著月亮。天生我材,必有大用。
千金算得了什么,花去了還能掙回來,青春可是一去不復返喲!烹羊宰牛,盡情地歡樂吧,要喝就一下子喝它三百杯,喝它個痛快。岑老夫子,丹丘老弟,快喝啊,不要停杯!我給你們唱一首歌,請你們傾耳細聽。
什么鐘鳴鼎食之樂呀,什么金玉美食之筵呀,這些富貴榮華都如過眼煙云,有什么可貴?我所要的是杯中酒不空,長醉永不醒。自古以來圣人賢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飲者才能留下美名。
從前陳思王在平樂觀大宴賓客,每斗價值十千的美酒盡情地歡飲。主人你怕什么,嫌我的錢少嗎?將大壇子酒端過來,盡情地讓大家喝!我兒,你快過來,將家中的五花馬和千金裘都取將過來,統統地換酒喝,我要與諸君喝它個一醉方休,同消這胸中的萬古之愁啊!《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
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
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全詩情感飽滿,無論喜怒哀樂,其奔涌迸發均如江河流瀉,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變化劇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張,且往往以巨額數量詞進行修飾,既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又使詩作本身顯得筆墨酣暢,抒情有力;在結構上大開大闔,充分體現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5、《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白話譯文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菊花。
《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寫的是詩人應。
6.蘇東坡與朋友相約的詩句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寫的是自己夜不能寐,約朋友張懷民夜游承天寺的事情。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于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
約客古詩 關于約客古詩
1、《約客》是南宋詩人趙師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代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處處蛙”,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這看似表現得很“熱鬧”的環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后二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沒事可干,“閑敲”棋子,靜靜地看著閃閃的燈花。
2、詩歌采用寫景寄情的寫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雋永、耐人尋味。
3、原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