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xué)李白古詩有哪些 李白小學(xué)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小學(xué)李白古詩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李白小學(xué)的詩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xué)李白古詩50首
小學(xué)李白古詩50首有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望天門山、夜宿山寺等。
一、靜夜思
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釋義: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yuǎn)方的家鄉(xiāng)。
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朝: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釋義: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yuǎn)游。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三、?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釋義:李白乘舟將要遠(yuǎn)行離去,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四、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釋義: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五、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釋義: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這里,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小學(xué)一二年級李白的詩有哪些?
《靜夜思》,《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 《送孟浩然之廣陵》 ,《贈汪倫》,《 望天門山》,《 夜宿山寺》,《古朗月行》等。
1. ?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 ?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 ?早發(fā)白帝城?/ 白帝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6.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7.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8.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李白古詩小學(xué)必背篇
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古朗月行(節(jié)錄)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3、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4、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zhāo)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huán)。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chóng)山。
5、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6、秋浦歌 (唐)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7、客中作 (唐)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8、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9、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0、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11、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12、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水白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3、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yuǎn)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4、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15、子夜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
16、將進(jìn)酒 (唐)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17、行路難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
李白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
《行路難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三首詩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后的感慨,反映了詩人在思想上既不愿與權(quán)貴同流合污又不愿獨善一身的矛盾。
《將進(jìn)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思想內(nèi)容非常深沉,藝術(shù)表現(xiàn)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
《早發(fā)白帝城》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乾元二年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此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
《憫農(nóng)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nóng)民的生存狀態(tài)。第一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nóng)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xiàn)實問題;第二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dāng)空的正午農(nóng)民田里勞作的景象。
《望廬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兩首詩,一為五言古詩,一為七言絕句。這兩首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都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布之景,都用“掛”字突出瀑布如珠簾垂空,以高度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把瀑布勾畫得傳神入化。
小學(xué)李白的古詩詞全集
李白作為我國古代著名詩人,他留下了絮叨優(yōu)秀的作品。在小學(xué)階段我們學(xué)過;李白的哪一些古詩呢?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xué)李白的古詩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小學(xué)李白的古詩詞(一)
獨坐敬亭山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注釋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对涂たh志》記載:“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松亭、虎窺泉?!薄督贤ㄖ尽肪硪涣鶎巼骸熬赐ど皆诟潜笔?。府志云: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fēng)帆,極目如畫?!?/p>
⑵盡:沒有了。
⑶孤云:陶淵明《詠貧士詩》中有“孤云獨無依”的句子。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 獨去閑:獨去,獨自去。 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孤單的云彩飄來飄去。
⑷兩不厭:指詩人和敬亭山而言。厭:滿足。
賞析
此詩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傷心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yuǎn)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yuǎn),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氨M”、“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盡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際的感覺。閑,主要是為了表達(dá)閑適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閑適襯托作者心境的閑適。這兩個詞對“獨”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寫作者此刻獨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lián)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lián)“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這兩句的意象以“眾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詞“鳥”是中心意象,加上“飛”字形成一個復(fù)合意象,強化動態(tài)表現(xiàn)意義?!氨婙B”原可以讓讀者聯(lián)想到山中閑靜寧謐的場景,群鳥兒在空山中婉轉(zhuǎn)鳴啼,有一種格外的逸趣,而眼前,眾鳥高飛,離人越來越遠(yuǎn),“高”字起到一個拓展空間的作用,抬頭仰望,空闊的藍(lán)天上,鳥兒在遠(yuǎn)走高飛,直至看不見。一個“盡”字,增強了此句的表現(xiàn)力度,表現(xiàn)出李白此時的萬般惆悵。后句“云”為中心詞,與“去”復(fù)合,默默的云也在漸漸飄走。而云并非滿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無伴,偏偏還悠閑地慢慢地飄離。詩人以“閑”寫出了孤云的狀態(tài),突出了離去的過程,讓讀者在品味孤云離去的狀態(tài)時,感知詩人內(nèi)心的不忍和無奈。
小學(xué)李白的古詩詞(二)
贈汪倫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注釋
①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tǒng)志》謂其深不可測。
③深千尺:詩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與他的友情,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實有其事)寫深情厚誼,十分動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倫: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涇(jīng)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jīng)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便由此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歷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詩三百首》、《全唐詩》注解,都認(rèn)定汪倫是李白游歷涇縣時遇到的一個普通村民,這個觀點一直延續(xù)至今,今人安徽學(xué)者汪光澤和李子龍先后研讀了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xù)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為唐時知名士”,與李白、王維等人關(guān)系很好,經(jīng)常以詩文往來贈答。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詳見《李白學(xué)刊》第二輯李子龍《關(guān)于汪倫其人》)。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閑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dāng)不早于此前。
賞析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后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誠然,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尋常還奇蝴",正所謂炫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xué)到的。上面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xiàn)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fēng)。
我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yán)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上述李白這首詩表情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xué)現(xiàn)象是復(fù)雜的。藝術(shù)手法也多種多樣,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小學(xué)李白的古詩詞 (三)
靜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直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yuǎn)方的家鄉(xiāng)。
韻譯
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只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xiāng)。
注釋
⑴靜夜思:靜靜的夜里,產(chǎn)生的思緒 。
⑵床:今傳五種說法。
一指井臺。已經(jīng)有學(xué)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xié)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jié)果寫成論文發(fā)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chuàng)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jié)構(gòu)水井。古代井欄有數(shù)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nèi),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guān)系,其關(guān)系的發(fā)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墩f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墻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xiāng)之情。
既然作者抬頭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nèi),在室內(nèi)隨便一抬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體是什么,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jīng)·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敝f,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rèn)為,床應(yīng)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F(xiàn)代人常為古代文獻(xiàn)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
⑶疑:好像。
⑷舉頭:抬頭。
小學(xué)學(xué)過李白的詩有哪一些
李白是我國著名詩人,在小學(xué)的時候我們學(xué)過他的詩有那幾首呢?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xué)李白的詩,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小學(xué)李白的詩(一)
獨坐敬亭山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譯文
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注釋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縣志》記載:“在宣城縣北十里。山有萬松亭、虎窺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寧國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東臨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煙市風(fēng)帆,極目如畫?!?/p>
⑵盡:沒有了。
⑶孤云:陶淵明《詠貧士詩》中有“孤云獨無依”的句子。朱諫注:“言我獨坐之時,鳥飛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親者。獨有敬亭之山,長相看而不相厭也?!?獨去閑:獨去,獨自去。 閑,形容云彩飄來飄去,悠閑自在的樣子。孤單的云彩飄來飄去。
⑷兩不厭:指詩人和敬亭山而言。厭:滿足。
小學(xué)李白的詩(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yuǎn)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yuǎn)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yuǎn)的天際奔流。
注釋
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跡,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于長江下游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祎于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xiàn)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dá)。廣陵:即揚州。
⑵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辭:辭別。
⑶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盡:消失在碧藍(lán)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見:只看見。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小學(xué)李白的詩 (三)
望天門山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注釋
⑴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shè)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督贤ㄖ尽酚浽疲骸皟缮绞癄顣詭r,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p>
⑵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開:劈開,斷開。
⑶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zhuǎn)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轉(zhuǎn)。指這一段江水由于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并更加洶涌。
⑷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現(xiàn)。
⑸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yuǎn)方駛來,遠(yuǎn)遠(yuǎn)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