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李商隱是如何行文的的簡單介紹
很多朋友對于春雨李商隱是如何行文的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春雨 李商隱這首詩是按照怎樣的思路來寫的
作者見春雨有感,引發(fā)出許多懷思的情愫,有追思、有夢境、有摯情、有畫意,極盡情思之苦,最后連情書都無法寄出,更可知這種思念的無奈而又無盡。
附賞析: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白袷衣”,閑居時的便服?!鞍组T”,金陵的別稱,即今天的南京。南朝樂府民歌《楊叛兒》說:“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沉水香,儂作博山爐”,講的是男女歡會。后人常用“白門”指代男女幽會之地。新春的夜晚,詩人和衣而臥,情緒甚是低落。為什么呢?因為昔日與戀人歡會的地方如今已經(jīng)寂寞冷清。也就是說,佳人已去,相會無期。愛情的失落,真是讓人苦惱傷心啊!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這兩句是詩人追述重尋舊地的情形。春雨瀟瀟,詩人來到戀人住過的紅樓前,隔著迷蒙細雨遠遠地望去,始終沒有走近。曾經(jīng)讓他感到親切溫存的紅樓,如今是那樣地凄冷。究竟是雨冷,還是心冷,連他自己都說不清了。在這紅樓前,他不知站了有多久,最終只能怏怏歸去。此時,雨仍不停地下著,在燈光的映照下,猶如風中飄蕩的珠簾。走在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說不出的失落,說不出的凄涼。
“珠箔”,即珠簾,這里喻指雨簾。在意象上,“紅樓”和“珠箔”給人以華麗的感覺,暗示著曾經(jīng)深情繾綣的生活;而一“隔雨”、一“飄燈”,意境就變得朦朧起來。紅樓的色彩是溫暖的,但隔雨悵望反覺其冷;珠箔是明麗的,卻是燈影前對雨簾的幻覺,這極細微地寫出詩人寥落而又迷茫的心理狀態(tài)。這一聯(lián),可謂境界全出,情韻悠長,于典麗之中見凄冷,于空蒙之中見感傷。
遠路應(yīng)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晼晚”,形容黃昏時分暮色蒼茫的景象?!耙老 保稳輭艟车膽n傷迷離。此聯(lián)前一句是替對方設(shè)想,意思是:在遠方的那人面對日暮春晚,也應(yīng)觸動悲愁吧。后一句是說:只有在殘夜的短夢中,我才依稀可以見到她。
相思刻骨,而至入夢。閉上眼她分明在前,睜開眼卻什么都沒有。殘宵夢醒,怎不叫人傷心斷腸?“猶得”,尚且可得、僥幸而得的意思。在這里,我們分明感受到詩人那濃得化不開的惆悵與思念之情。
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玉珰”,是用玉做的耳墜,古代常用環(huán)佩、玉珰一類的飾物作為男女定情的信物?!熬}札”,指書信?!霸屏_”,陰云密布如羅網(wǎng),比喻路途艱難。強烈的思念讓詩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要修書一封,將自己的愛戀、痛苦告訴對方。末了,仍覺意猶未盡,附上愛情的信物玉墜。然而,猛一轉(zhuǎn)念,路途遙遙,阻礙重重,書信和玉墜怎樣才能送到她的手里?且看窗外,陰云萬里,有一只失群的大雁在哀哀地飛。都說飛雁傳書,可它能穿過這如同羅網(wǎng)一般的厚厚云天嗎?
全詩以首聯(lián)的“悵”為基調(diào),尤其是頷聯(lián)的今昔對比手法,讓我聯(lián)想起《夜雨寄北》了,從雨中想到雨中,從雨中寫到雨中。此雨不是彼雨,此雨中不是彼雨中;此雨又一定不是彼雨,此雨中又一定不是彼雨中嗎?情與事,夢與實,本身就夠迷離夠撲朔夠恍惚的了,加上雨這個意象,就更增其凄迷班駁;或者,竟可以說,正是“雨”才造成這種讓人低回讓人唏噓不已的氛圍,此非義山而不能了。
頸聯(lián)涉及對“應(yīng)悲春晼晚”如何理解。如果是設(shè)想遠去的對方會有春晚日暮、盛時難再的悲感,那么詩人所愁的怕只是心愛的女子云鬢改斑;在夢中想到過去,也只是想到她的青春華茂,這似乎流于淺薄,這不是李義山。他所悲的應(yīng)是“遠路”,是“難以抵達”,是不能抵達之后就只能煢煢孑立就只好這么落寞著幽怨著,這也才有尾聯(lián)的托雁致意轉(zhuǎn)達相思與關(guān)切。否則,時光流逝,去信也是無濟于事的。
最后兩句,是說青鳥傳書萬里傳情。但如果往深里想一想或者說想得現(xiàn)實一些,我們就會發(fā)覺這種希望其實是相當渺茫的,甚至連詩人也不能相信。然而,這個渺茫的想法和舉動卻是飽含著希望的。在這里,渺茫的希望是詩人灰黯人生中的亮色,是不絕望,是有所想;希望的渺茫是亮色后的陰影,是無希望,是能預(yù)感到的甚至是注定的惘然,是只能沉湎于有所想。這種凄迷婉曲,這種無望中的放不開放不下的心情,造成了義山層次深疊的詩境,那種傷懷就會縈繞于身心,彌漫于天際。
唐代李商隱唯美古詩《春雨》怎樣賞析
《春雨》全詩如下: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yīng)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這首詩僅僅看字面,就驚艷了讀者,這是李商隱刻意追求朦朧美的又一力作,盡管在知名度上這首詩沒辦法和錦瑟相提并論,但是意境的表達上是差不多的。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穿著一襲白衣的年輕男子悵然而臥,他所有所思:過去的歡會之所已經(jīng)失去了往日的熱鬧,也不見了佳人的蹤影。他思索的就是他惆悵的原因。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他的思緒并沒有停留在悵然之中,接著回憶起他們離別后的場景:曾經(jīng)的紅樓只能隔著冷雨遙遙眺望,燈火在雨水織成的簾幕中亮起,他才發(fā)現(xiàn)之已經(jīng)站了很久了,在不舍與寂寥之中自己獨自歸家。
遠路應(yīng)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見不到思念的人,她的容貌始終在腦海之中徘徊,他在想:遠方的她也在為春天將要過去而悲傷吧,現(xiàn)在相隔遙遠,我們只能在夢中相見了。
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男子終于忍受不住相思之情寫了一封書信,寫完之后,他仍然很痛苦:如何才能把信箋寄給她呢?當他望向窗外的白云和鴻雁,也許他們能替我捎去我的思念吧!
愛情是美好的,這首詩用春雨為題,更能表現(xiàn)男子的哀愁,后世之中經(jīng)常用雨來表達哀愁,最著名就是秦觀:無邊絲雨細如愁。
詩從現(xiàn)在男的惆悵寫到回憶分離時刻的無奈,又寫離別后的哀傷,當情緒不能自已的時候,希望書信帶去思念,這時候戛然而止,留給人們想象。而窗外的廣袤天空與男子的愁緒融合在一起,更顯得無法排解。
講解李商隱的《春雨》
李商隱——《春雨》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yīng)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鐺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作者】
李商隱(812-858)字義山,號玉溪(xi)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因受牛李黨爭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長于律、絕,富于文采,風格色彩濃麗,多用典,意旨比較隱晦,以《無題》組詩最為著名。有《李義山詩集》。
【注釋】:
白門:今江蘇省南京市。
紅樓:華美的樓房,多指女子的住處。
珠泊:珠簾,此處比喻雨絲。
晼晚:夕陽西下的光景,此處還蘊涵年復(fù)一年、人老珠黃之意。
玉珰:耳珠。
云羅:像羅紋般的云片。
【賞析】:
這是一首情詩。春雨瀟瀟,情絲繚繞。春雨中望著對方居住過的經(jīng)紅樓,對伊人思念之情宛若雨絲,飄飄裊裊。而引發(fā)出許多懷思的情愫,有追思、有夢境、有摯情、有畫意,極盡情思之苦,最后連情書都無法寄出,更可知這種思念的無奈而又無盡。
參考資料:
《春雨》這首詩的內(nèi)容介紹是什么
《春雨》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一首情詩。春雨瀟瀟,情絲繚繞。這首詩是借助飄灑迷朦的春雨,抒發(fā)悵念遠方戀人的情緒。開頭先點明時令,再寫舊地重尋之凄愴,繼而寫隔雨望樓,尋訪落空之迷茫,終而只有相思相夢,緘札寄情。一步緊逼一步,悵念之情恰似雨絲不絕如縷。詩的意境、感情、色調(diào)、氣氛都是十分清晰明麗,優(yōu)美動人。詩借助于飄灑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夢境,烘托別離的寥落,思念的真摯,構(gòu)成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
李商隱的詩歌擅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來展示詩人心靈中最美麗的東西。這首《春雨》也隱喻著詩人難言的感情,抒發(fā)著詩人哀傷的情愫,并且具有相當?shù)拿栏小?/p>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