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詩全集共有多少首 南北朝詩全集共有多少首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南北朝詩全集共有多少首,以及南北朝詩全集共有多少首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有哪些?
以下列舉五個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作品:
1、《室思》:是漢末三國時期的詩人徐干創作的一組代言體的詩。這組詩寫的是妻子對離家丈夫的思念。全詩分六章,就日常所見、所感、所思,從各個側面反覆細致地抒發了思婦的盼望、失望和期待之情。
2、《達莊論》:是三國時期玄學家阮籍的后期作品之一,棄絕禮法,反對名教,追求個體自我的逍遙與自由,把“自然”與“名教”對立起來,認為"天地生于自然,萬物生于天地",天地萬物是自然而然自己生成的。
3、《幽憤詩》:是三國嵇康創作的一首四言詩。這是一首抒寫詩人因呂安事而被系獄以后的憂憤不平的長詩。這首詩的產生有著更為深刻的時代原因,并且與詩人的獨特個性有極為密切的關系。詩詞鋒爽利、峻切、語言壯麗。
4、《閑居賦》:是晉代文學家潘岳創作的一篇賦。這篇賦總結作者總結自己三十年的做官經歷,表現了閑居的樂趣。全賦以華麗辭藻的鋪排和名人典故的羅列見長,句式以四言為主,又雜以五言、六言、三言,既有駢偶句又雜有散句,參差有致,富于變化。
5、《嬌女詩》:是晉代文學家左思的詩作。作者從日常生活中剪裁幾個場景,精心描繪了兩個小女兒天真稚氣、活潑可愛的種種情態,準確形象地勾畫出她們嬌憨活潑的性格,字里行間閃爍著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筆墨間流露著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
南北朝的詩
木蘭詩 / 木蘭辭
[作者] 佚名[朝代] 南北朝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與朱元思書
[作者] 吳均[朝代] 南北朝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三峽
[作者] 酈道元[朝代] 南北朝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敕勒歌
[作者] 佚名[朝代] 南北朝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魏晉南北朝的詩詞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步出夏門行》(東臨碣石)
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
曹植:《白馬篇》、《洛神賦》、《七步詩》
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日益擺脫經學的影響,而獲得獨立的發展,開始進入文學的自覺時代。詩歌、散文、辭賦、駢文、小說等文學樣式,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詩歌的地位仍然是最重要的。
漢末魏初,在“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社會背景下面,文人詩歌創作進入了“五言騰踴”的大發展時期。這一時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核心,加上孔融、王粲、劉楨、陳琳等所謂“建安七子”組成的鄴下文人集團,創造了“建安文學”的輝煌。
建安文人的作品,具有“慷慨任氣”這種共同的時代風格,其中曹操的詩歌,沉雄悲涼,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實,表露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等,都是較為成功的篇章。
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人稱“建安之杰”。他的詩歌“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白馬篇》、《贈白馬王彪》分別是他前期和后期詩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辭賦也表現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名的〈洛神賦〉美不勝收。
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名篇
〔曹操〕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注】: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毫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東漢末年,以黃巾軍為代表的農民革命武裝,從根本上動搖了東漢王朝的腐朽統治。曹操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裝,接著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逐個地打敗了其他地方割據勢力,最后統一了北方,形成了與吳、蜀相峙的三國鼎立局面,并為日后的晉朝進一步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他又采取了一些打擊豪強、抑制兼并、廣行屯田的措施,對當時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曹操的一生大半是在戰亂中度過的,因而他的作品也突出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動亂,表現了他統一天下的雄心,思想積極,風格慷慨悲壯。他的詩今存二十余首,都是采用的樂府古題,明顯地表現了對漢代樂府的繼承關系。他的文章也一變東漢以來的典雅繁縟,而以"清峻通侻"著稱,顯示著他崇尚刑名,反對儒學傳統的突出特點。魯迅曾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曹操的著作今有輯本《曹操集》,詩歌注本以黃節的《魏武帝詩注》較為詳備。
蒿里,指死人所處之地。蒿,同,枯也,人死則枯槁,故云。《蒿里行》是漢樂府《相和歌。相和曲》中的一個曲調名,是當時人們送葬時所唱的挽歌。這里是曹操按照舊題寫作的新辭。作品敘述了袁紹等軍閥討伐董卓不成,轉而互相攻戰,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這表現了作者對割據勢力的痛恨,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同時也暗含著作者要削平戰亂,建立一個統一國家的愿望。
〔曹操〕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曹操〕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注】: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曲調名,屬《相和歌·平調曲》。這里是曹操按舊題寫作的新辭。從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一文看,此詩可能作于建安十三年征孫權的前夕。原作共兩首,這里選的是第一首。作品反映了曹操為實現他統一全國的政治理想而廣泛招攬人才的急切心情。第一節調子比較低沉,這是時代亂離和漢末以來社會上流行的頹廢人生觀在作者思想上引起的回波反響。從第二節起調子變化,作品出現新境界,新場面。最后四句直抒胸臆,抑揚頓挫,慷慨激昂,是不可多得的四言警句。
〔曹操〕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
《觀滄海》是《步出夏門行》第一首。《步出夏門行》是漢樂府曲調名,屬《相和歌·瑟調曲》。曹操曾用這個舊題寫過新辭,全詩共四首,前面有"艷"(序歌)。正當東漢末年,中原地區軍閥混戰的時候,活動在遼西一帶的烏桓民族強盛起來。他們攻漢州郡,掠虜漢民,成為北部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打垮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袁紹死,袁紹的兒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中去了。當時曹操的處境是,南有盤據荊襄一帶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勾結的烏桓,形勢是嚴重的。曹操采用了謀士郭嘉的意見,于建安十二年(207)八月,出奇兵襲擊烏桓,大破烏桓于柳城(今遼寧省興城縣西南)。九月,勝利回師。曹操的《步出夏門行》就作于回師的途中。
《觀滄海》描寫了碣石山下深秋的海景,通過寫景,自然巧妙地抒發了作者對于當時的社會動亂,生計艱難,人心不定的種種憂慮,并暗含著他削平割據、穩定時局、建功立業的壯志雄圖。作品情景交融,境界場面極其壯闊。
〔曹操〕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
《龜雖壽》是《步出夏門行》的第四首。作品從哲學角度表現了作者對人生的看法,他否定方士們關于神仙的種種妄談,也否定當時社會上流行的那種消極頹廢和及時行樂,而表達了自己的一種自強不息,老當益壯的進取精神與豪邁氣概。
〔曹丕〕燕歌行(二首)
其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其二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郁陶思君未敢言,寄聲浮云往不還。
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憂獨不嘆?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仰看星月觀云間,飛鴿晨鳴聲可憐,
留連顧懷不能存。
【注】: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兒子。公元220年代漢稱帝,即歷史上所說的魏文帝。曹丕繼承其父曹操的事業,在經營國家、發展中原地區的生產方面,也起了一定的進步作用;但他維護豪族利益,建立了所謂"九品中正法",為自此以后四、五百年間腐朽反動的士族門閥制度開了頭,在歷史上的作用是很壞的。曹丕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都喜愛文學,都是建安時期文學方面的積極創作者和熱心提倡者。曹丕詩文的風格悲婉凄清、低回纖弱。《文心雕龍》曾說"魏文之才,洋洋清綺",沈德潛曾說"子桓詩有文士氣",大約都是指的這個意思。總的說來,他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不如其父與其弟。但就論說文而言,曹丕的成就比其弟曹植為高,有名的《典論·論文》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最早的專篇著作。曹丕的著作有輯本《魏文帝集》,詩歌注本以黃節的《魏文帝詩注》略為詳備。
《燕歌行》屬樂府《相和歌·平調曲》,與《齊謳行》、《吳趨行》相類,本來都是反映各自地區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區音樂特點的曲調。西漢以來,今北京一帶地區(古燕地)是漢族與北方民族接界之地,時常發生戰爭,所以當時和后來有些反映戰爭和徭役的作品常愛以燕地為背景。在這兩首詩里,作者以一個役夫妻子的口氣,抒發了對遠方丈夫的懷念,表現了對當時無休止的戰爭徭役破壞人民幸福的無限哀怨。風格清麗宛轉。第一首詩尤佳。這兩首詩在七言詩的發展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
魏晉南北朝的詩集都有哪些?
《樂府詩集》《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阮步兵集》《郭弘農集》《箋注陶淵明集》《謝康樂集》《庾子山集注》等等 只知道這些啦 其實現代人也是在古人編的詩集基礎上才編寫出來的 而且多有注 這樣看起來才更容易理解 呵呵 希望你對答案可以滿意 呵呵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古詩有哪些?
1、《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釋義:
將房屋建造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問我為什么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傍晚時分南山景致甚佳,霧氣峰間繚繞,飛鳥結伴而還。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2、《贈從弟》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釋義: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3、《敕勒歌》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釋義: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4、《山中雜詩》南北朝: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釋義: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5、《贈范曄詩》南北朝:陸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釋義:
遇見北去的驛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帶給遠在隴山的友人。
江南別沒有更好的禮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報春。
關于南北朝詩全集共有多少首和南北朝詩全集共有多少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