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瑟有多少條弦 瑟有多少根琴弦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唐代的瑟有多少條弦,以及瑟有多少根琴弦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為什么古樂器“瑟”共有二十五根弦,卻又被稱為“五十弦”?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里說得明白——瑟,不應該是五十條弦的嗎?
目前出土文物中的瑟,弦數最多的也就是二十五弦。《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一般雅瑟二十三根弦,頌瑟為二十五根弦。
在《詩經》當中,我們也常能見到瑟的身影, 《詩經·小雅·鹿鳴》中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國風·周南·關雎》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等膾炙人口的詩句。
不過,在此之前的上古傳說中,瑟它還真的有五十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史記·封禪書》。
正因為《史記》中記載古瑟五十弦,李商隱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等。
由此推斷,五十可能只是一種借喻,說明上古可能存在五十弦瑟,并非指瑟就是五十弦。
錦瑟為何有五十根弦?
錦瑟
唐 ·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譯文
精美的瑟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莊周其實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望帝那美好的心靈和作為可以感動杜鵑。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淚化成的珍珠。只有在彼時彼地的藍田才能生成猶如生煙似的良玉。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憶之中了。而在當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并不知珍惜。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啥意思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意思是精美的瑟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憶青春年華。出自唐代李商隱的《錦瑟》,詩的尾聯,采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
“此情”總攬所抒之情:“成追憶”則與“思華年”呼應。“可待”即“豈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難遣,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詩運用象征、隱喻的手法,創造性地發展了傳統的“比興”方法。
錦瑟有多少根弦
錦瑟無端五十弦.........
唐代就應該是五十根,也有別的
《周禮·樂器圖》:“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漢書·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數亦不同。義山《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詩有“錦瑟驚弦破夢頻”;《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后夢作》詩有“雨打湘靈五十弦”。
附一點別的:
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錢起的詠瑟名句不是早就說“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嗎?..........《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二引黃朝英《緗素雜記》曰:“義山《錦瑟》詩云……山谷道人讀此詩,殊不解其意,后以問東坡。東坡云:‘此出《古今樂志》,云:錦瑟之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聲也適、怨、清、和。
古琴、瑟、古箏各有多少弦?
古琴以前有五弦,后經漢武漢文兩帝改進,成為現在的七弦琴。
瑟有二十五弦,
全斷了,
才成了五十弦。
古箏有很多種,傳統古箏一般是十三弦,后來經過改進,有二十一弦的,二十五弦的,但現在中國最普及的還是二十一弦的。現在的日本箏還是十三弦。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是什么意思?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意思是:錦瑟呀,你為何竟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
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瑟:撥弦樂器,通常二十五弦。
無端:猶何故。怨怪之詞。
五十弦:這里是托古之詞。作者的原意,也是說錦瑟本應是二十五弦。
李商隱晚年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斷后變為五十弦,斷弦也就是喪妻的意思,續弦則是再娶,但李商隱在這句詩中,飽含的是對故去妻子的懷念。
擴展資料
1、詩句出處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出自唐代李商隱的《錦瑟》。原文如下:
《錦瑟》
唐代: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2、譯文
這首詩的意思是:
錦瑟呀,你為何竟有五十條弦?每弦每節,都令人懷思黃金華年。
我心如莊子,為蝴蝶曉夢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鵑,寄托春心哀怨。
滄海明月高照,鮫人泣淚皆成珠。藍田紅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煙。
悲歡離合之情,豈待今日來追憶,只是當年卻漫不經心,早已惘然。
3、賞析
詩人大量借用莊生夢蝶,杜鵑啼血,滄海珠淚、良田生煙等典故,采用比興手法,運用聯想與想象,把聽覺的感受,轉化為視覺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組合,創造朦朧的境界,從而借助可視可感的詩歌形象來傳達其真摯濃烈而又幽約深曲的深思。
共用了四個典故,呈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緒。
莊生夢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
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尋的執著。
滄海鮫淚,具有一種闊大的寂寥。
藍田日暖,傳達了溫暖而朦朧的歡樂。
詩人從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樣的神奇、空靈,他的心靈向讀者緩緩開啟,華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觸等皆融于其中,卻只可意會不可言說。
4、作者介紹
商隱,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