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錦瑟李商隱寫的哪里的信息
很多朋友對于錦瑟李商隱寫的哪里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李商隱寫的《錦瑟》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寫給誰?詩的主旨意境為何?最好能談談你心里的感受~
,《錦瑟》這首詩全篇籠罩著一層濃重的哀傷低徊、凄迷朦朧的情調氛圍,反映出一個衰頹沒落的時代中正直而不免軟弱的知識分子典型的悲劇心理;既不滿于環境的壓抑,又無力反抗黑暗社會;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時感空虛幻滅‘既為自己的悲劇命運而深沉哀傷,又對造成悲劇中的原因感到惘然。透過這種悲劇心理,我們也可以看出那個趨于沒落的時代對才人志士的摧殘,以及象李商隱這類封建知識分子的時代階級的局限性和思想性格的軟弱性。參考資料:
錦瑟是出自什么的一首詩
錦 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注釋】:[1]古瑟有弦五十條。柱,調整弦的音調高低的支柱;思讀去聲,因律詩不得一連出現三個平聲。 [2]藍田:在今陜西省藍田縣東南,古代著名的美玉產地。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注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于一般的詠物體,可也并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兩句,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云云。其實不然。“無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癡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么多弦,這并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這么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借以遣詞見意而已。據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寫瑟,常用“五十”之數,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于“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瑟具弦五十,音節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為“制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谿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谿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玉谿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谿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里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么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于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看來,玉谿的“春心托杜鵑”,以冤禽托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一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谿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閑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一過頷聯,“起”“承”之后,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當此之際,玉谿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想的,舍玉谿生實不多覯。 對于詩人玉谿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曠皓凈十分愛賞,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于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這里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里有一聯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藍田,山名,在今陜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谿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谿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兩句所表現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于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詩之所以為詩者在于此,玉谿詩之所以為玉谿詩者,尤在于此。 玉谿一生經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結中懷,發為詩句,幽傷要眇,往復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別詩中說:“瘐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則箏瑟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覺得如謂錦瑟之詩中有生離死別之恨,恐怕也不能說是全出臆斷。
李商隱的錦瑟寫于何年
李商隱《錦瑟》一詩寫于唐大中二年戊辰(848年),
錦瑟①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②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③,望帝春心托杜鵑④。
滄海月明珠有淚⑤,藍田日暖玉生煙⑥。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⑦。
①錦瑟:裝飾華美的瑟。無端:無緣無故。②一弦一柱:疊句,暗示情感之回旋往復,也可解為一音一階。一條弦有兩個固定弦的柱,上句言五十弦,可能指五十個弦柱(實為二十五弦)。③莊生句:《莊子·齊物論》:“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曉夢:清晨之夢,此時夢輕亦短暫。似有長夜難眠之意。④望帝句:《寰宇記》:“蜀王杜宇,號望帝,后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子規,即杜鵑。春來杜鵑啼鳴,直至口中出血而不止。⑤滄海句:明月照著寧靜的海面,粒粒珍珠閃著銀光,仿佛盈著淚水。珠有淚:傳說南海有鮫人,其淚能出珠。在柔美月光和寧靜海面的背景里,這個盈著淚水的女子沒有出現,但她的美,躍然紙上而非語言可以表達。⑥藍田句:陽光灑在藍田山上,遠遠地點點玉閃著光,忽明忽滅,仿佛靈玉生煙。藍田:山名,今陜西西安東南,山中產玉。上句,靜如水之美(陰性美),此句,動若火之美(陽性美),皆寫美女形態。⑦惘然:迷惘的樣子。
李商隱(約813 — 約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遷居滎陽(今屬河南)。少習駢文,游于幕府,又學道于濟源玉陽山。開成年間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調弘農尉。宣宗朝先后入桂州、徐州、梓州幕府。復任鹽鐵推官。一生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備受排擠,潦倒終身。晚年閑居鄭州,病逝。其詩多抨擊時政,不滿藩鎮割據宦官擅權。以律絕見長,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獨具特色。為晚唐杰出詩人。
錦瑟一詩以首二字為題,李商隱詩多有此例,與其無題詩相類。本詩是李商隱有代表性的隱晦難解的詩,眾說紛紜。
有的說這是悼念一位少女,甚至說是令狐楚家中的一婢女名“錦瑟”。有的說是悼念其前妻王氏。有的說是他自悲身世及與其靠山令狐家的波折。有的說這是他自編詩集的“代序”,實為表述其寫作甘苦體會。
錦瑟這首詩的創作時間
李商隱《錦瑟》一詩寫于唐大中二年戊辰(公元848年)。全詩如下: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是公認的《玉溪生詩》壓卷之作。古代詩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在自己晚年的時候,將自己一生所寫的詩詞進行整理和刪減。而根據百科資料所查,公元855年李商隱還在京城任鹽鐵推官,任職兩年之后回到故鄉。
可以計算得出,李商隱最早在公元857年就回到了故鄉,次年病故。只有這段時間,李商隱才可以有時間對自己的詩作進行整理和刪減,做為“立言”的一小部分。
李商隱患的是什么病不得而知,個人傾向于脾胃疾病,思慮過重的人皆是如此。所以他在患病期間不可能不做打算,必然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整理。尤其是自己一生一事無成,從《錦瑟》做為壓卷來看,必然是在這個期間所寫。
錦瑟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什么?
寫作背景
《錦瑟》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大中12年,也就是858年,這年詩人46歲,關鹽鐵推官后回鄭州閑居,不久病故。李商隱少年才俊,15歲時柱《才論》《圣論》,以古文為士大夫所知,19歲受令處虎的憐愛上時,被辟為巡官教授駢文,開成二年(837)中進士。次年,李商隱涇原節度使王茂源目中,王茂源賞識他的才華,將女兒嫁給他,當時朝廷牛李黨爭激烈,王茂元屬于李黨,李商隱婚娶被牛黨視為“背恩”,從此李商隱無意之中被拋入了兩檔傾軋的漩渦,郁郁不得志,再未有過伸展志向的機會,以李商隱在牛、李黨中的處境來說,牛僧孺黨的令狐父子是賞拔他的恩主,李德裕黨的王茂元則是他的岳父,其中的恩恩怨怨使他有滿腹的難言之癮,因此不免終身抑郁,于是一切憂時憂國之心,自傷身世之慨都寓托在幽微隱晦的詩篇里,造成了其詩篇朦朧難解之特點。
錦瑟寫的誰
李商隱:《錦瑟》
這是一首評悼妻子王氏的詩,首聯為“景”,看到素女彈五十弦瑟而觸景生情;次聯為比“喻”,借莊周化蝶,杜鵑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三聯為“幻”,珍珠為之落淚,寶玉為之憂傷;末聯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本詩的真意自然是在最后兩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兩句表明了詩人對逝去的歲月的追憶,但卻又充滿了無奈和惘然!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古瑟弦為五十,后演變為二十五,此處為古制。無端,原指沒理由,無緣無故。華年,原意為美好的時光,即青春時光。我認為這里應該是指發生在逝去的歲月里面的諸多往事。這段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數年來之往事,“錦瑟呀,你為什么是五十根弦呢?每一根都象過去發生的件件往事,不管你愿意與否,都要一件件的與你邂逅,和你擦肩而過”。
錦瑟李商隱寫的哪里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錦瑟李商隱寫的哪里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