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夜永的上一句 消永夜對句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如何消夜永的上一句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消永夜對句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求藏頭詩一首“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詩
酒冷夢黃昏,
已是淚沾襟。
都門尤暢飲,
醒來勞燕分。
如愿托青鳥,
何以待知音。
消得人憔悴,
夜空月一輪。
永絕會無期,
詩答竹苞人。
畫知語原創(chuàng)。
關(guān)于古詩周邦彥的關(guān)河令?
一、作者介紹
周邦彥(1056~1121)
中國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時為太學(xué)生,因歌頌新法被擢為太學(xué)正,累官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他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dāng)喜歡讀書,宋神宗時,他寫了一篇《汴都賦》,贊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興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jǐn)嚴(yán),語言曲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為《片玉集》。
二、寫作意境
周邦彥是宋代詞壇最有影響的大家,被認(rèn)為是”負(fù)一代詞名”的詞人。王國維稱其為“詞中老杜”。有《清真集》,后人改名為《片玉集》。周邦彥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尤善寫羈旅情懷,《關(guān)河令》就是這方面的重要代表作品。
《關(guān)河令》意在寫情、抒己懷,但主要筆墨卻用于描寫環(huán)境方面。詞人因情設(shè)景,不用情語卻字字含情。詞一開篇就勾畫出一幅陰雨連綿,偶爾放晴且已近昏暮的秋景圖。“變一庭凄涼”,詞人將自然與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蕭瑟的環(huán)境浸潤了人的凄清之感。颯颯的秋風(fēng)、渺無蹤影的唉鴻、寒館的孤燈,更勾起詞人的無限歸思。整首詩描寫秋色而抒羈懷,把秋色之冷落與秋思之悲涼糅合在一起,將羈旅的悲愁凄苦推至最高的境界。
周邦彥精于鑄詞造句。《關(guān)河令》通篇雖皆平常字眼,但幾乎每字每句都是經(jīng)過刻意的琢磨提煉出來的,將羈旅孤棲之情感,內(nèi)心的愁緒渲染得淋漓盡致。“秋陰時晴”中一個“時”字,表明了陰雨連綿的天氣已經(jīng)持續(xù)了很久,暫情顯得難得而可貴。“變一庭凄涼”,一“變”字揭示了凄冷的原由。“人去”二字兀現(xiàn)出了人生的聚散無常,也襯托出詞人漂泊異鄉(xiāng)、遠(yuǎn)離親人的凄苦。最后一句“如何消夜永”更將詞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無助和郁悶之情極致地顯現(xiàn)出來。
《關(guān)河令》其語言平淡而無雕琢,語淡而情濃,意淺而味永,其為詞自然渾成。戈載評曰“其意淡遠(yuǎn),其氣渾厚。”
三、詞史地位
王國維認(rèn)為:“(周)先生于詩文無所不工,然尚未盡脫古人蹊徑。平生著述,自以樂府為第一。詞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論。惟張叔夏(張炎)病其意趣不高遠(yuǎn)。然宋人如歐、蘇、秦、黃,高則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歷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則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為猶當(dāng)也。"意謂周邦彥為北宋詞的“集大成者”。
周邦彥詞的"集大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從詞的搜求、審定、考證方面來說,他有集成和創(chuàng)制的功勞;就其寫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體悟言情,描繪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千人詩句,煉字妥帖工整;從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來說,清真詞能集北宋詞自柳永到秦觀、賀鑄等人之成就而獨具特色。他發(fā)展了柳永以賦為詞的鋪敘手法,兼取秦詞的柔婉、賀詞的艷麗,綜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麗的典雅作風(fēng)
四、主要詞作
蘭陵王 (柳陰直) 蘇幕遮 (燎沈香)
六丑 (正單衣試酒) 解語花 (風(fēng)銷絳蠟)
滿庭芳 (風(fēng)老鶯雛) 蝶戀花 (月皎驚烏棲不定)
西河 (佳麗地) 夜游宮 (葉下斜陽照水)
菩薩蠻 (銀河宛轉(zhuǎn)三千曲) 虞美人 (疏籬曲徑田家小)花犯(粉墻低)少年游 (并刀如水
五、字詞的寓意
1、秋陰時晴向暝。變一庭凄冷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盡管天氣轉(zhuǎn)晴,但暮色迅速襲來。整個庭院,都籠罩在凄冷的感覺之中了。“秋陰”二字,點明節(jié)令和天氣。“時晴向暝”的構(gòu)詞方法,同于“乍暖還寒”。“時”,是片時、偶爾的意思。“向”,突出的是轉(zhuǎn)變過程。
2、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
一個人在庭院里悄然站立許久,聽到的只有寒夜里秋風(fēng)吹過的聲音。連南飛的大雁都早無蹤影,再也聽不到它們飛過高高的云層所發(fā)出的鳴聲。“佇”,是長時間的站立。大雁是標(biāo)志性的物候。連大雁都蹤跡全無,節(jié)令該是深秋了。古人又有鴻雁傳書的傳說。水闊云深,雁影都無,自然也不無從收到遠(yuǎn)方的安慰了。
3、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
夜色深了,人們都已散去,周遭更加凄冷寂靜。只有燈光將不眠人的身影,映照在墻壁上。“孤燈”的“孤”字,所突出的乃是個中人的孤單寂寞心理。
4、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借酒消愁,是麻醉和打發(fā)自己的唯一辦法。醉了的時候,可以忘卻一切煩惱。可是寒夜將酒意驅(qū)除得一干二凈。萬千的惆悵和哀愁,又要乘虛而入了。哎!這漫漫長夜, 教人如何去消受呢?
六、題解
《關(guān)河令》詞調(diào)名,本名《清商怨》,歐陽修此調(diào)首句為“關(guān)河愁思望處滿”,周邦彥遂改名為《關(guān)河令》。
七、寫作背景
周邦彥詞多溫厚和雅,此篇卻一變而為凄厲,他遭時不偶,曾長期浮沉于州縣,黃庭堅說過:“天下清景不
《關(guān)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原文及翻譯
導(dǎo)語:《關(guān)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以時間為線索,章法縝密,構(gòu)思嚴(yán)謹(jǐn)。意象鮮明,人與物、情與境,渾然融為一氣。下面是《關(guān)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的翻譯賞析,歡迎參考!
關(guān)河令·秋陰時晴漸向暝
宋代:周邦彥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譯文
時陰時晴的秋日又近黃昏,庭院突然變得清冷。佇立在庭中靜聽秋聲,茫茫云深不見鴻雁蹤影。
夜深人散客舍靜,只有墻上孤燈和我人影相映。濃濃的酒意已經(jīng)全消,長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注釋
⑴《片玉詞》“關(guān)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載,時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樂府,曲調(diào)哀婉。歐陽修曾以此曲填寫思鄉(xiāng)之作,首句是“關(guān)河愁思望處滿”。周邦彥遂取“關(guān)河”二字,命名為“關(guān)河令”,隱寓著羈旅思家之意。自此,調(diào)名、樂曲跟曲詞切合一致了。
⑵時:片時、偶爾的意思。晴:一作“作”。
⑶佇聽:久久地站著傾聽。佇,久立而等待。寒聲:即秋聲,指秋天的風(fēng)聲、雨聲、蟲鳥哀鳴聲等。此處是指雁的鳴叫聲。
⑷照壁:古時筑于寺廟、廣宅前的'墻屏。與正門相對,作遮蔽、裝飾之用,多飾有圖案、文字。亦謂影壁,指大門內(nèi)或屏門內(nèi)做屏蔽的墻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動,又稱照壁、照墻。
⑸消夜永:度過漫漫長夜。夜永,猶言長夜。
周邦彥介紹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jǐn)嚴(yán)。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表達(dá)無助的古詩詞
1.表達(dá)人內(nèi)心恐慌無助的詩句有哪些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北宋《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1.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周邦彥.北宋《關(guān)河令》
2.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李商隱.唐代《無題》
3.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唐代《江雪》
4.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陳子昂.唐代《登幽州臺歌》
5.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李清照.宋代《聲聲慢》
6.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唐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唐代《樂游原》
8. 無可奈何花落去,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北宋《浣溪紗》
2.表達(dá)“內(nèi)心苦悶,無助”的詩詞有哪些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純純癡心獨對伊,伊人卻將他人陪。舉杯望月遙相問,誰是我來我是誰!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huán),夕夕都成訣。
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銷愁愁更愁!
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2、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4、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
5、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6、百年愁里過,萬感醉中來。
7、啼鳥驚魂,飛花濺淚,山河愁鎖春深。
8、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
9、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10、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11、咫尺愁風(fēng)雨,匡廬不可登。
12、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幾絮,梅子黃時雨。---賀梅子
13、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14、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
15、一生惆悵情多少,月不常圓,春色易為老。
1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17、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18、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19、乘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jì)滄海。
20、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21、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描寫心中愁苦的詩句
22、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23、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24、愁望春歸,春歸更無緒。
25、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26、離愁漸行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27、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28、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29、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3.表達(dá)一個人迷茫無助,傷心的詩句和語句
表達(dá)一個人迷茫無助,傷心的詩句:
1、《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2、《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3、《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4、《好事近》
風(fēng)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后,正是傷春時節(jié)。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表達(dá)一個人迷茫無助,傷心的語句:
1、一個人在迷茫的時候通常會去衡量自身的價值,但你無法找到價值的天秤在何處。
2、天總是陰著,現(xiàn)在已經(jīng)起霧了,遠(yuǎn)處什么都看不清,仿佛是我的未來。迷茫,在這個時刻。
3、人這一輩子迷茫的時候很多,每次迷茫便是一次成長。
4、極力爬出一個泥潭,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又處在一個更大的泥潭之中。
5、誰都是不會認(rèn)命的,特別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但生活能讓你覺得迷茫。
更多表達(dá)一個人迷茫無助,傷心的句子:
1、默默地行走在別人的快樂邊緣,孤獨的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未來。
2、我們尋找的就是不在孤獨,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地方,生命中幸福的所在,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
3、從迷茫到成功,再由成功到迷茫,這已經(jīng)是我無法了解的一種循環(huán)了。
4、每個人的世界里是不是都很迷茫地看著雪花的飄舞呢?每個人的靈魂都有一個缺口,所以我們不斷地尋找,人生本就是個尋找的過程,這其中有甜有苦,有孤獨,有無奈。
5、希望也會帶來失望,你找到了,可能他已經(jīng)走在了別人的路途,彼此錯過,留下失望的陰影——終生遺憾。
6、選擇只有一次,選錯了,也只能走下去。
7、人生就是在的迷茫中掙脫,又將迎來新的迷茫,要求我們繼續(xù)掙脫。
8、總是會在臨時變卦,那時我將默默的低著頭走開,默默的流著淚穿過人群的嘲諷。
9、身處迷茫,我們看不清人生前方的路,即使看清了也恐懼不確定。傷感的句子
10、迷茫是不分卑微高貴的,迷茫是不分失敗成功的。它們唯有的區(qū)別,前者因它沮喪,后者以它為力量。
4.形容內(nèi)心悲傷無助的詩句
1、詩句:征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出自:唐代·李白《秋思》
釋義:在他鄉(xiāng)的客人還沒有歸期,徒然為蕙草的摧折感到悲傷。
2、詩句:風(fēng)威侵病骨,雨氣咽愁腸。
出自:五代·李煜《病中感懷》
釋義:悲傷而致病,風(fēng)雨之下病骨難支、愁腸百轉(zhuǎn)不能勝情。
3、詩句: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
出自:唐代·李商隱《曲江》
釋義:經(jīng)過天荒地變雖使人心摧折,若比傷春的哀慟此意不算多。
4、詩句:誰作送春曲,洛岸悲銅駝。
出自:唐代·李賀《銅駝悲》
釋義:誰來作一首送春的歌曲?讓我把洛水岸邊銅駝之悲寫一下。
5、詩句:力疾坐清曉,來時悲早春。
出自:唐代·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釋義:正當(dāng)扶病強(qiáng)起之際,忽接來詩為春天的旱來而悲哀。
5.形容無助、煩悶、傷心的的著名詩句有哪些
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2、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5、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6、相思樹下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7、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8、一寸相思一寸灰。
9、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10、深知身在情長在,前塵不共彩云飛。
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
釋義:我以真心待世人,世人卻虛偽的待我。直白地說意思是,你喜歡明月但明月不解風(fēng)情,就是本來我一心向明月的,但是呢明月沒有照我卻照滿溝渠。喻自己很喜歡/很想做的事沒有得/做到,更無奈的是自己喜歡/想做到的人/事物卻做的更不好。
2、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出自清朝納蘭性德的《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詩句釋義:與意中人相處應(yīng)當(dāng)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yīng)當(dāng)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出處:元代,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
詩句釋義: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意思: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yuǎn)的地方。
4、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出處:唐代,溫庭筠的《更漏子》 。
詩句釋義:夜半三更,細(xì)雨迷離;雨打桐葉,聲聲如泣。嘀嘀雨聲一夜不停,似乎訴不盡綿綿相思之情。
5、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出處:唐代的李商隱《錦瑟》。
詩句釋義:而在當(dāng)時那些人看來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罷了,卻并不知珍惜。
6、相思樹下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出處:出自近代梁啟超的《臺灣竹枝詞》。
詩句釋義:女人在思念她曾經(jīng)的男人而同時又恨這個男人,而這一切的一切這個男人并不知道。 也就是說單相思的苦楚。
7、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出處: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 。
詩句釋義: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yuǎn)沒有盡期。
8、一寸相思一寸灰。
出處: 清朝,李商隱的《無題二首》(其二)
詩句釋義: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煙灰。
9、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出處:北宋,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詩句釋義:淚眼汪汪問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語,紛亂的,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秋千外。
10、深知身在情長在,前塵不共彩云飛。
出處:清代,李商隱的《暮秋獨游曲江》。
詩句釋義:我深深地知道此情將永遠(yuǎn)與我同在,你離我而去,從此不會再與我共同經(jīng)歷那些如天邊浮云般飄散的前塵往事。
6.表達(dá)無助和失望的詩句有哪些
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元代·高明-《琵琶記》釋義: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于衷,毫不領(lǐng)情。內(nèi)心的失落感自然不言而喻。
2.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宋代·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釋義:只有長江的水,靜靜地向東流淌著。
暗喻一個人,極度失意、滿腔無奈。3,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唐代·白居易《長恨歌》釋義:找遍九天之上,尋遍九地之下,卻還是,茫茫不見,所尋不得。4,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宋代·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釋義:就算是(縱然)心中有再多的思緒情懷,又能夠向誰去訴說呢?5,深知身在情長在,前塵不共彩云飛。 柳夢璃 出處:出自《仙劍奇?zhèn)b傳4》釋義:深深地明白此生此世對你的愛永世不變,更不會讓與你我有關(guān)的前塵往事如天邊浮云般飄散!6,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清·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釋義:本應(yīng)當(dāng)相親相愛 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7.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釋義:夕陽漸漸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處是歸宿。8,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唐·李商隱《錦瑟》釋義:只是當(dāng)年卻漫不經(jīng)心,沒有在乎。9,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
五代·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釋義:此刻我心中的離情別恨好比春草長滿天邊。芳草萋萋離情悠悠,君行愈遠(yuǎn)歸思愈難斷。
10,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白居易《長恨歌》釋義:天地雖然長久但也會有盡頭的時候,但這恨意綿綿不絕永遠(yuǎn)不會停止。
7.表達(dá)“自己很迷茫無助”的詩有哪些
1.《嫦娥》
唐代:李商隱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2.《竹里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4.《除夜作》
唐代: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5.《綺懷》
清代: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墻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fēng)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zhuǎn)心傷剝后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8.形容“無助無奈孤立無援”的詩句有哪些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史記·項羽本紀(jì)》
譯文
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氣世上無人能比。但時局對我不利啊,烏騅馬跑不起來了。
烏騅馬不前進(jìn)啊,我該怎么辦?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該怎么辦啊?
《垓下歌》賞析
“力拔山兮氣蓋世”一句,項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風(fēng)云的業(yè)績。項羽是將門之子,少年氣盛,力能扛鼎,才氣超群。他胸懷大志,面對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項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23歲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率領(lǐng)江東八千子弟投入起義的大潮,成了諸路起義首領(lǐng)中妁佼佼者。巨鹿一戰(zhàn),項羽破釜沉舟,與幾倍于己的秦軍進(jìn)行浴血奮戰(zhàn),奇跡般地滅了秦軍主力,被各路諸侯推舉為“上將軍”。此后,項所向披靡,直至進(jìn)軍咸陽,自封為西楚霸王。但從這一句詩中也可以看出,項羽夸大了個人的力量,這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時不利兮稚不逝”,天時不利,連烏騅馬也不肯前進(jìn)了。項羽不是新時代的驕子,而是舊制度的犧牲品。在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之中,他雖然與漢軍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半百,打了不少勝仗,但仍是匹夫之男,既不善于用人,更不會審時度勢,他的失敗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全是咎由自取。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是項羽面臨絕境時的悲嘆。項羽被漢軍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漢軍重圍,以致眾叛親離,帳內(nèi)只剩下他心愛的虞美人。他夜不能寐,與虞姬悄然相對,借酒澆愁。突然,四面?zhèn)鱽黻囮嚦b,項羽愕然失色,驚呼 “漢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項羽明白自己到了窮途末日,絕望的痛苦襲擊著他。王位、天下,得而復(fù)失,連自己心愛的女人和戰(zhàn)馬都保不住了。項羽關(guān)心他們的命運,不忍棄之而去。虞姬也很悲傷,眼含熱淚,起而舞劍,邊舞邊歌,唱道:“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歌罷,自刎身亡。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wǎng):
關(guān)河令賞析
關(guān)河令 周邦彥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賞析本詞抒寫人在異鄉(xiāng)之苦,取境典型。上片開頭兩句描繪一個多陰少晴的秋景,而且已近昏暮。這情景與旅人的苦悶迷茫的心境極為相似。景為情取,情借景觀,主體心境與客觀景物相契合,這便是常說的意境。下兩句寫?yīng)毩⒙牶暎@寒聲是否就是云深處的雁鳴,處于兩可之間。但旅人百無聊賴的神情卻表現(xiàn)得極為充分。下片開頭說“人去”后的寂靜。上片無人,下片忽而有人,有些突兀。此人是何人?情人,朋友,均不是,乃陌生的旅客也。人獨自在外投宿,最難耐的是寂寞,所以,盡管是陌生人,只要住在一起,便可相互搭話聊天,互相均可得到些許慰藉。但夜已深,那些人也離去,故更感到凄涼孤獨。只有孤燈映照著空屋而已。\\\"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原來曾借酒澆愁,到深夜酒意已盡,怎以挨到天亮呢?時間越來越長,然苦越來越深,情和景同時推進(jìn)。取境典型,結(jié)句直接抒情。全詞以時間為線索,章法縝密,構(gòu)思嚴(yán)謹(jǐn)。感情步步推進(jìn),格調(diào)清峭,情味淡永。 【解析】: 此詞以時光的轉(zhuǎn)換為線索,表現(xiàn)了深秋蕭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獨感。作者意在寫心境、寫情,但主要筆墨卻是寫環(huán)境,而白日蕭瑟清寒的環(huán)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環(huán)境更浸潤了主人公的孤獨感。 詞一開篇就推出了一個陰雨連綿,偶爾放晴,卻已薄暮昏暝的凄清的秋景,這實在很象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難得有片刻的晴朗。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孤獨的旅客 ,默立在客舍庭中 ,承受著一庭凄冷的浸潤 ,思念著親朋 。忽然,一聲長鳴隱約地從云際傳來 ,似乎是鴻雁聲聲;然而,四望蒼穹,暮云璧合,并無大雁的蹤影。 過片“更深人去寂靜”把上下片很自然的銜接起來 ,而且將詞境更推進(jìn)了一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寫出身在旅途的旅伴聚散無常,也就愈能襯托出遠(yuǎn)離親人的凄苦。同時“人去”二字也呼應(yīng)了下文孤燈、酒醒。臨時的聚會酒闌人散了,只有一盞孤燈搖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 。此時此刻,人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呵。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都醒,清醒的人是最難熬過漫漫長夜的,旅思鄉(xiāng)愁一并襲來,此情此景,人何以堪!這首詞全無作者貫有的艷麗之彩,所有的只是一抹凄冷之色。 這首詞本名《清商怨》,源于古樂府,曲調(diào)哀婉。 歐陽修曾以此曲填寫思鄉(xiāng)之作,首句是“關(guān)河愁思望處滿 ”。周邦彥遂取“ 關(guān)河 ”二字,命名為《關(guān)河令 》,隱寓著羈旅思家之意。自此,調(diào)名、樂曲跟曲詞切合一致了。這首詞不僅切合音律,而且精于鑄詞造句。“秋陰時晴 ”,一個“ 時”字表明了天陰了很久 ,暫晴難得而可貴。“佇聽寒聲”兩句寫得特別含蓄生動。寒聲者,秋聲也。深秋之時,萬物在蕭瑟寒風(fēng)中發(fā)出的呻吟都可以叫做寒聲。此詞口孤旅佇立空庭,凝神靜聽的寒聲,原來是云外旅雁的悲鳴。鳴聲由隱約到明晰 ,待到飛臨頭頂,分辨出是長空雁叫,勾引起無限歸思時,雁影卻被濃密的陰云遮去了。連南飛的雁都因濃云的阻隔而不能一面,那是何等凄苦的情景。整首詞中幾乎無一字一句不是經(jīng)過刻意的琢磨。可以說通篇雖皆平常字眼,但其中蘊含的深摯情思卻有千釣之力。這也是周邦彥詞的一大妙處。
注釋
關(guān)河令:其音多哀怨。 2.暝:míng 日落;天黑;黃昏;幽暗,昏暗 3.佇:zhù長時間地站著 4.更:gēng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時。~闌。~夫。~鼓。~漏(原指計時用的漏壺,后泛指時辰)。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夜里的每個時辰被稱為“更”。一夜即為“五更”,每“更”為現(xiàn)今的兩個小時。一更是19點至21點,二更是21點至23點翻譯】 秋陰里,晴漸向暝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盡管天氣轉(zhuǎn)晴,但暮色迅速襲來。整個庭院,都籠罩在凄冷的感覺之中了。“秋陰”二字,點明節(jié)令和天氣。“時晴向暝”的構(gòu)詞方法,同于“乍暖還寒”。“時”,是片時、偶爾的意思。“向”,突出的是轉(zhuǎn)變過程。 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 一個人在庭院里悄然站立許久,聽到的只有寒夜里秋風(fēng)吹過的聲音。連南飛的大雁都早無蹤影,再也聽不到它們飛過高高的云層所發(fā)出的鳴聲。“佇”,是長時間的站立。大雁是標(biāo)志性的物候。連大雁都蹤跡全無,節(jié)令該是深秋了。古人又有鴻雁傳書的傳說。水闊云深,雁影都無,自然也不無從收到遠(yuǎn)方的安慰了。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 夜色深了,人們都已散去,周遭更加凄冷寂靜。只有燈光將不眠人的身影,映照在墻壁上。“孤燈”的“孤”字,所突出的乃是個中人的孤單寂寞心理。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借酒消愁,是麻醉和打發(fā)自己的唯一辦法。醉了的時候,可以忘卻一切煩惱。可是寒夜將酒意驅(qū)除得一干二凈。萬千的惆悵和哀愁,又要乘虛而入了。哎!這漫漫長夜, 教人如何去消受呢?…… 5.已:止了,罷。 6.永:泛指長。(兼指時間和空間)
關(guān)于如何消夜永的上一句和消永夜對句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guān)注本站。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