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以意思
很多朋友對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里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以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誰說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句子。意思是說不因為外物的好壞與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闡述了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處事深遠與豁達胸襟,無論外界或自我有何種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即一個人不管處在什么境地,都應該豁達;處在人生的峰巔不沾沾自喜,處在人生低谷不暗自傷心。這句話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說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陽樓記》,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表示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處事深遠和豁達胸襟。該句用了互文修辭手法。
1,理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中國的傳統道家思想,講究淡然平靜的心態。不以己悲,是一種思想境界,是古代修身的要求。 即無論外界或自我有何種起伏喜悲,都要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
2,意義
這句話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財物、外物)的豐富、富有,個人的獲得、擁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因為外物(財物、外物)的丟失、損壞,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內在涵義是指無論面對失敗還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種恒定淡然的心態,不因一時的成功和失敗而妄自菲薄,無論何時都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不因外界的好事而興高采烈 也不因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頭喪氣 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的影響。
3,辨析
不以物喜:‘物’是指結果,指的是你現在已經得到的東西,可能是金錢、房車,可能是職位、權力,也就是名和利。這個社會越來越結果為導向,個人的成就越來越與客觀得到的名和利直接掛鉤,而非主觀自我欣賞之類。你對社會的貢獻價值會直接與你得到的名利掛鉤,當然不排除你運氣很好。這些‘物’往往是現在的你的財富、你的成就,是對你過去的價值承認。所以現 在我們就比較的容易理解‘不以物喜’這句話了。得到的已經得到了,人的滿足感、成就感基本來自于剛剛獲得的財富增加,名利增加,也就是增量部分才能給你實在的好感受;若是沒有了增量,那么人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就會日漸減少。所以有句話就叫做‘時過境遷’,指的就是隨著時間的走動,心境就會隨之變遷。所以用辯證的眼光來看,現 在的財富和名利是對你過去價值的承認,也是未來的起點。人需要始終保持一顆迎接未來的心。我真的遇到過一些很聰明的人,他們在獲得了成功之后,在個人的心態上發生了變化,潛意識地就把自己當成了:‘物,還潛意識地要求周圍的人都得把他當成:物。我想他是走向了歧途和墳墓,就像古龍筆下的百曉生在拼出了兵器譜中的第一后,那個第一就從此固步自封,在武林中只得了虛名。所以很重要一點,人只要活著在任何時候都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不管你覺得自己是多么厲害的技術也好,銷售冠軍也好,管理奇葩也好,戰略高手也好,保持一顆平常心是最重要的。路還很長,更多的機會和挑戰還在我們的前頭。如果我們只會欣賞現 在的‘物’,那么我們就可能失去了更美好的未來。
不以己悲:人只要活著在任何時候都別把自己不當回事,也就是妄自菲薄,被所謂的權威、所謂的成功者、所謂的領導者而蒙蔽你的雙眼,無謂地判定自己的弱小和無能。每個人在看到自己弱點或是失敗的時候往往會很沮喪,甚至帶著消極的情緒,這樣就完全限制了自己的潛力和發展機會,完全埋沒了自己,這樣是不值得的。每個人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堅強的發展系統,在自己的職業發展中不斷努力、不斷挑戰未來的可能性,公司的發展同樣如此。我們的神五、神六,神七已經上天,在將來我們就會有自己的太空站。我們都有機會去實現別人認為的不可能。做人千萬不要看不起自己。對于每個人來說對待自己的未來都需要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那就很好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說不因外物的好 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凡事都以一顆平 常心看待。縱觀歷史,多少遷客騷人就是因為缺少這樣一種心態,因環 境變遷而懷憂喪志,最終把豪情通通喪失掉。唐朝的李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因深受打 擊而成 天抑郁不安,一位奇才僅27歲就消失于中唐的詩壇。
孟子云:士窮不離義,達不離道。這才是人生最正 確的態度。如果一個人很輕易就被身邊發生的事改變心態,老兄,你的承受力未免太差了吧。
退一步想想天空多么的遼闊,人的一生就像一滴露水,蒸發后就無影無蹤。因此,你何必去為眼前的芝麻小事大動干戈,傷心勞神呢?
范仲淹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大的成 就是因為他不怨天憂人,保 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實在得利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而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里?
翻譯:我曾探求過古時仁人的心境,或者和這些人的行為兩樣的,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出自:范仲淹 《岳陽樓記》。
原文節選:
白話翻譯: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翻譯: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應當心系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也不能忘記關注國家安危。
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岳陽樓記》的后世影響:
影響力洞穿史冊,成為延綿千年的治國理念之一,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為后代無數治國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語”云:“善為治者,貴運軼民之隱,達民之情?!?/p>
“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閡?!薄吧舷轮弧倍弧案糸u”,其核心就是個“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關鍵所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古文
出自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陽樓記》,意思就是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歡愉和沮喪。表示了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處事深遠與豁達胸襟。該句用了互文修辭手法。
范仲淹《岳陽樓記》原文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一作:隱耀;淫雨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范仲淹的哪個作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千古名句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表面上看,《岳陽樓記》講述的是范仲淹對山水樓的觀賞;從深層上看,《岳陽樓記》表達這范仲淹對當前朝廷的政治看法,境界十分的高。范仲淹是北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以及文學家,他一生不僅為宋朝大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也寫下了不少影響后世的優秀文學作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的意為一個人不要因為外界事物的好壞以及自身的得失而感到喜悅和悲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八個字很好地體現出了中國古代儒家思想,表示著一個人應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要因外界事物的變化以及自己的得失而變得浮躁。由此可以看出,范仲淹這是在啟示后人要懂得修身養性,做一個遠離世俗,豁達開朗的人。
這句話同樣也可以引申到我們生活中的成功和失敗,面對失敗,我們不能放棄,面對成功,我們不能驕傲。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總是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失敗,然而很多人在那這種情景之下會變得特別浮躁,并擁有著想要放棄的想法。請記住一句話,“不是成功來得慢,而是你努力得不夠狠”,所以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選擇逃避它。要知道,人的一生很長,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能成功的機會也有很多。
相比于《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更加喜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安灰晕锵玻灰约罕斌w現著范仲淹的豁達開朗心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著范仲淹的愛國情懷以及偉大政治抱負。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