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林園盡不扃如何的詞條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林園盡不扃如何,以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日照松門曉不扃,風清蘭室春長在?
劉春霖(晚清)
天下朋友皆膠漆,故園池臺今是非。
流水斷橋芳草路,暖風深巷賣花人。
風清蘭室春長在,日照松門曉不扃。
《秋燈瑣憶》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
道光癸卯閏秋,秋芙來歸。漏三下,臧獲皆寢。秋芙綰墮馬髻,衣紅綃之衣,燈花影中,歡笑彌暢,歷言小年嬉戲之事。漸及詩詞,余苦水舌撟不能下,因憶昔年有傳聞其《初冬詩》云“雪壓層檐重,風欺半臂單”,余初疑為阿翹假托,至是始信。于時桂帳蟲飛,倦不成寐。盆中素馨,香氣滃然,流襲枕簟。秋芙請聯句,以觀余才,余亦欲試秋芙之詩,遂欣然諾之。余首賦云:“翠被鴛鴦夜,”秋芙續云:“紅云**樓。花迎紗幔月,”余次續云:“入覺枕函秋。”猶欲再續,而檐月曖斜,鄰鐘徐動,戶外小鬟已啁啁來促曉妝矣。余乃閣筆而起。
數日不入巢園,陰廊之間,漸有苔色,因感賦二絕云:“一覺紅蕤夢,朝記記不真。昨宵風露重,憶否忍寒人?”“鏡檻無人拂,房櫳久不開。欲言相憶處,戶下有青苔。”時秋芙歸寧三十五日矣。群季青綾,興應不淺,亦憶夜深有人,尚徘徊風露下否?
秋芙之琴,半出余授。入秋以來,因病廢輟。既起,指法漸疏,強為理習,乃與彈于夕陽紅半樓上。調弦既久,高不成音,再調則當五徽而絕。秋芙索上新弦,忽煙霧迷空,窗紙欲黑。下樓視之,知雛鬟不戒,火延幔帷。童仆撲之始滅。乃知猝斷之弦,其讖不遠,況五,火數也,應徽而絕,琴其語我乎。
秋芙以金盆搗戎葵葉汁,雜于云母之粉,用紙拖染,其色蔚綠,雖澄心之制,無以過之。曾為余錄《西湖百詠》,惜為郭季虎攜去。季虎為余題《秋林著書圖》云:“詩成不用苔箋寫,笑索蘭閨手細鈔”,即指此也。秋芙向不工書,自游魏滋伯,吳黟山兩丈之門,始學為晉唐格。惜病后目力較差,不能常事筆墨。然間作數字,猶是秀媚可人。
夏夜苦熱,秋芙約游理安。甫出門,雷聲殷殷,狂飆疾作。仆夫請回車,余以游興方熾,強趣之行。永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瞑合。俄見白光如練,出獨秀峰頂,經天丈余,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樹下。雨霽更行,覺竹風騷騷,萬翠濃滴,兩山如殘妝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余與秋芙且觀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濕也。時月查開士主講理安寺席,留飯伊蒲,并以所繪白蓮畫幀見貽。秋芙題詩其上,有“空到色香何有相,若離文字豈能禪”之句。茶話既洽,復由楊梅塢至石屋洞,洞中亂石排拱,幾察儼然。秋芙安琴磐磴,鼓《平沙落雁》之操,歸云滃然,澗水互答,此時相對,幾忘我兩人猶生塵世間也。俄而殘暑漸收,暝煙四起,回車里許,已月上蘇堤楊柳梢矣。是日,屋漏床前,窗戶皆濕,童仆以重門鎖扃,未獲入視。俟歸,已蝶帳蟁櫥,半為澤國,呼小婢以筠籠熨之,五鼓始睡。
秋芙喜繪牡丹,而下筆頗自矜重。嗣從老友楊渚白游,活色生香,遂入南田之室。時同人中寓余草堂及晨夕過從者,有錢文濤、費子苕,嚴文樵、焦仲梅諸人,品葉評花,彌日不倦。既而錢去楊死,焦嚴諸人各歸故鄉。秋芙亦以鹽米事煩,棄置筆墨。惟余紈扇一枚,猶為諸人合畫之筆,精神意態,不減當年,暇日觀之,不勝賓朋零落之感。
桃花為風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謁金門》詞云:“春過半,花命也如春短。一夜落紅吹漸漫,風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東風驟來,飄散滿地,秋芙悵然。余曰,“此真個'風狂春不管’矣!”相與一笑而罷。
余舊蓄一綠鸚鵡,字曰“翠娘”,呼之輒應。所誦詩句,向為侍兒秀絹所教。秀絹既嫁,翠娘飲啄常失時,日漸憔悴。一日,余起盥沐,聞簾外作細語聲,恍如秀娟聲吻,驚起視之,則翠娘也。楊枝去數月矣,翠娘有知,亦憶教詩人否?
秋芙每謂余云:?“人生百年,夢寐居半,愁病居半,襁褓垂老之日又居半,所僅存者,十之一二耳,況我輩蒲柳之質,猶未必百年者乎!庾蘭成云:一月歡娛,得四五六日。想亦自解語耳。”斯言信然。
平生未作百里游。甲辰娥江之役,秋芙方病寒疾,欲更行期。而行裝既發,黃頭促我矣。晚渡錢江,颶風大作,隔岸越山,皆低鬟斂眉,郁郁作相對狀,因憶子安《滕王閣序》云:“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殊覺此身茫茫,不知當置何所。明河在天,殘燈熒熒,酒醒已五更時矣。欲呼添衣,而羅帳垂垂,四無人應,開眼視之,始知此身猶臥舟中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雛鬟負琴,放舟兩湖荷芰之間。時余自西溪歸,及門,秋芙先出,因買瓜皮跡之,相遇于蘇堤第二橋下。秋芙方鼓琴作《漢宮秋怨》曲,余為披襟而聽。斯時四山沉煙,星月在水,琤瑽雜鳴,不知天風聲環佩聲也。琴聲末終,船唇已移近漪園甫岸矣。固叩白云庵門。庵尼故相識也,坐次,采池中新蓮,制羹以進。香色清冽,足沁腸睹,其視世味腥膻,何止薰蕕之別。回船至段家橋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話良久。聞城中塵囂聲,如蠅營營,殊聒人耳。橋上石柱,為去年題詩處,近為嬪衣剝蝕,無復字跡。欲重書之,苦無中書。其時星斗漸稀,湖氣橫白,聽城頭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攜琴刺船而去。
余蓮村來游武林,以惠山泉一甕見餉。適墨傎開士主講天日山席,亦寄頭綱茶來。竹爐烹飲,不啻如來滴水,遍潤八萬四千毛孔,初不待盧仝七碗也。蓮村止余草堂十有馀日,剪燭論文,有逾膠漆。惜言歡未終,饑為驅去。樹云相望,三年于茲矣。常憶其論吳門諸子詩,極稱覺阿開士為聞見第一。覺阿以名秀才剃落佛前,磨磚十年,得正法眼藏。所居種梅三百余本,香雪滿時,跌坐其下,禪定既起,間事吟詠。有《詠懷詩》云:“自從一見楞嚴后,不讀人間糠粕書。”昔簡齋老人論《華嚴經》云:“文義如一桶水,倒來倒去。”不特不解《華嚴》,直是未見《華嚴》語。以視覺阿,伺止上下床之別耶!惜未見全詩,不勝半偈之憾。聞蓮村近客毗陵,暇日當修書問之。
夜來聞風雨聲,枕簟漸有涼意。秋芙方卸晚妝,余坐案傍。制《百花圖記》未半,聞黃葉數聲,吹墮窗下.秋芙顧鏡吟曰:“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余憮然云:“生年不滿百,安能為他人拭涕!”輒為擲筆。夜深,秋芙思飲,瓦铞溫暾,已無余火,欲呼小鬟,皆蒙頭戶間,為趾離召去久矣。余分案上燈置茶灶間,溫蓮子湯一甌飲之。秋芙病肺十年,深秋咳嗽,必高枕始得熟睡。今年體力較強,擁髻相對,常至夜分,殆眠餐調攝之功歟?然入秋猶未數日,未知八九月間更復何如耳。
余為秋美制梅花畫衣,香雪滿身,望之如綠萼仙人,翩然塵世。每當春暮,翠袖憑欄,鬢邊蝴蝶,猶栩栩然不知東風之既去也。掃地焚香,喻佛法耳,謂如此即可成佛,則值寺閽黎,已充滿極樂國矣。秋芙性愛潔,地有纖塵,必親事箕帚。余為舉王棲云偈云:“日日掃地上,越掃越不凈。若要地上凈,撇卻苕帚柄。”秋芙卒不能悟。秋莢辨才十倍于我,執于斯者,良亦積習使然。
余居湖上十年,大人月給數十金,資余鹽米。余以揮霍,每至匱乏,夏葛冬裘,遞質遞贖,敝篋中終歲常空空也。曾賦詩示秋芙云:“一寒至此憐張祿,再擁無由惜謝耽。篋為頻搜卿有意,裈猶可掛我何慚。”紀實也。
丁未冬,伊少沂大令課最北行,余餞之草堂,來會者二十余人。酒次,李山樵鼓琴,吳康甫作擘窠書,吳乙杉、楊渚白、錢文濤分畫四壁,馀或拈韻賦詩,清談瀹茗。惟施庭午、田望南、家賓梅十余人,踞地賭霸王拳,狂飲疾呼,酒盡數十觥不止。是夕,風月正佳,余留諸人為長夜飲。羊燈既上,洗盞更酌,未及數巡,而呼酒不至。訝詢秋芙,答云:?“瓶罍罄矣。床頭惟馀數十錢,余脫玉釧換酒,酒家不辨真贗,今付質庫,去市遠,故未至耳。”余為誦元九“泥他沽酒拔金釵”詩,相對悵然。是集得詩數十篇,酒盡八九甕,數年來文酒之樂,于斯為盛。自此而后,蹤跡天涯,云萍聚散,余與秋芙亦以塵事相羈,不能屢為山澤游矣。
秋芙素不工詞,憶初作《菩薩蠻》云:“莫道鐵為腸,鐵腸今也傷。”造意尖新,無板滯之病。其后余游山陰,秋芙制《洞仙歌》見寄,氣息深穩,絕無疵顛,余始訝其進境之速。歸后索覽近作,居然可觀,乃知三日之別,固非昔日阿蒙矣。昔瑤花仙史降乩巢團,目秋芙為曇陽后身,觀其辨才,似亦可信。加以長齋二十年,《楞嚴》《法華》熟誦數千卷,定而生蕙,一指半偈,猶能言下了悟,況區區文字間乎!昔人謂“書到今生讀已遲”,余于秋芙信之矣。
秦亭山西去二十里,地名西溪,余家槐眉莊在焉。緣溪而西,地多蘆葦,秋風起時,晴雪滿灘,水波彌漫,上下一色。蘆花深處,置精藍數椽,以奉瞿曇,曰“云章閣”。閣去莊里余,復澗回溪,非葦杭不能到也。時有佛緣僧者,居華塢∴齋,相傳戒律精嚴,知未來之事。乙巳秋,余因攜秋芙訪之,叩以面壁宗旨,如聵如聾,鼻孔撩天,曷勝失笑。時殘雪方晴,堂下綠梅,如塵夢初醒,玉齒粲然。秋芙約為永興寺游,遂與登二雪堂,觀汪夫人方佩書刻。還坐溪上,尋炙背魚、翦尾螺,皆顛師勝跡。明日更游交蘆,秋雪諸剎,寺僧以松蘿茶進,并索題《交蘆雅集圖卷》。回船已夕陽在山,晚鐘催飯矣。霜風乍寒,溪上澄波粼粼,作皺縠紋。秋芙時著薄棉,有寒色,余脫半臂擁之。夜半至莊,吠尨迎門,回里隔溪漁火,不減鹿門晚歸時也。秋芙強余作游記詩,遂與挑燈命筆,不覺至曙。
秋芙有停琴佇月小彰,懸之寢室,日以沈水供之。將歸,戲謂余曰:“夜窗孤寂,留以伴君,君當酬以瓣香。無扃置空房,令娥眉有秋風團扇悲也。”
曉過婦家。窗櫳猶閉,微聞倉瑯一聲,似鸞篦墮地,重簾之中,有人曉妝初就也。時初日在梁,影照窗戶,盤盤膩云,光足鑒物,因憶微之詩云:“水晶簾底看梳頭”,古人當日,已先我消受眼福。
關、蔣故中表親。余未聘時,秋芙來余家,繞床弄梅,兩無嫌猜。丁亥元夕,秋芙來賀歲,見于堂前。秋芙衣葵綠衣,余著銀紅繡袍,肩隨額齊,釵帽相傍。張情齊丈方居巢園,謂大人曰:“儼然佳兒佳婦。”大人遂有絲羅之意。后數月,巢園鼠姑作花,大人招親朋,置酒花下。秋芙隨嚴君來。酒次,秋芙收筵上果脯,藏帊中。余奪之,秋芙曰:“余將攜歸,不汝食也。”余戲解所系巾,曰:“以此縛汝,看汝得歸去否?”秋芙驚泣,乳嫗攜去始解。大人顧之而笑。固倩俞霞軒師為之蹇修,筵上聘定。自后數年,絕不相見。大人以關氏世有姻婭,歲時仍率余往趨謁,故關氏之庭,跡雖疏,未嘗絕也。憶壬辰新歲,余往,入門見青衣小鬟,擁一粲姝上車而去。俄聞屏間笑聲,乃知出者即為秋芙。又一年,圃橋試近,妻父集同人會文,意在察婿。置酒后堂,余列末座。聞湘簾之中,環玉相觸,未知有秋關在否。又一年,余行市間,忽車雷聲中,簾□疾卷,中有麗人,相注作熟視狀。最后一車,似是妻母,意卷簾人即膝前嬌女也。又一年,余舉弟子員,大人命余晉謁。庭遇秋芙,戴貂茸,立蜜梅花下。俄聞銀鉤一聲,無復鴻影。余自聘及迎,相去凡十五年,五經邂逅,及卻扇筵前,剪燈相見,始知頰上雙渦,非復舊時豐滿矣。今去結縭又復十載,余與秋芙皆鬢有霜色,未知數年而后,更作何狀?忽忽前塵,如夢如醉,質之秋芙,亦憶一二否?
秋芙謂“元九《長慶集》詩,如土飯塵羹,食者不知有味。惟《悼亡》三詩,字字淚痕,不墮浮艷之習。”余曰:“未必不似宋考功于劉希夷事耳。不然,微之輕薄小人,安能為此刻骨語?”
余讀《述異記》云“龍眠于淵,頷下之珠,為虞人所得,龍覺而死”,不勝嘆息。秋芙從旁語曰:“此龍之罪也。頷下有珠,則宜知寶。既不能寶而為人得,則唏噓云雨,與虞人相持江湖之間,珠可還也。而以身殉之,龍則逝矣,而使珠落人手,永無還日,龍豈愛珠者哉?”余默然良久,曰:“不意秋芙亦能作議論,大奇。”
葛林園為招賢寺遺址,有水榭數楹,俯瞰竹石。榭下有池,矩□橫架其上。池偏凌霄花一本,藤蔓蜿蜒,相傳為唐宋時物,詩僧半顛及其師破林,駐錫于此數十年矣。己酉初夏,積潦成災,余所居草堂,巳為澤國。半顛以書相招,遂與秋芙往借居焉。是時,城市可以行舟,所交賓朋,無歹中隔。日與半顛談禪,間以觴詠,悠悠忽忽,不知人間有歲月矣。聞岳墳賣馂餡饅首,日使赤腳婢數錢買之。瞰食既飽,分飼池魚。秋芙起拊欄楯,誤墮翠簪,水花數圈,杳不能跡,惟簪上所插素馨,漂浮波上而已。池偏為梁氏墓廬,廬西有門,久鞠茂草。廬居梁氏族子數人,出入每由寺中。梁有劣弟,貧乏不材。余居月驚,閱墻之聲,未歇于耳。一日,余行池上,聞剝啄聲。寺僧方散午齋,余為啟扉。有氈笠布衣者,問梁某在否,余為指示。其人入粱氏廬,余亦閉門。半顛知之,因見梁,問來者云何,梁曰:“無之。”相與遍索室中,不得。惟東偏小樓,扃閉甚固,破窗而入,其弟已縊死床上矣,乃知叩門者縊死鬼耳!自后鬼語啾啾,夜必達旦,梁以心恇遷去。余與秋芙雖恃《楞嚴》衛護之力,而陰霾逼人,究難長處。時水潦已退,旋亦移歸草堂,嗣聞半顛飛錫南屏。余不過此寺又數年矣,未知近日樓中,尚復有人居住否?
枕上不寐,與秋芙論古今人材,至韓擒虎。余曰:“擒虎生為上柱國,死不失為閻羅王,亦僥幸甚矣。”秋英笑曰:“特張嫦娥諸人之冤,無可控告,奈何?”
大人晚年多疴,余與秋芙結壇修玉皇懺儀四十九日。秋芙作駢儷疏文,辭義奧艷,惜稿無遺存,不可記憶。維時霜風正秋,瓶中黃菊,漸有佳色。夜深鐘磐一鳴,萬籟皆伏。沈煙籠罩中,恍覺上清官闕,即現眼前,不知身在人世間也。
秋芙所種芭蕉,已葉大成陰,蔭蔽簾□。秋來雨風滴瀝,枕上聞之,心與俱碎。一日,余戲題斷句葉上云:“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明日見葉上續書數行云:“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畫柔媚,此秋芙戲筆也,然余于此,悟入正復不淺。
春夜扶鸞,瑤花仙史降壇,賦《雙紅豆》詞云:“風絲絲,雨絲絲,誰使花粘蛛網絲?春光留一絲。?煙絲絲,柳絲絲,依與紅蠶同有絲。蠶絲依鬢絲。”又《賀新涼》贈秋芙云:“久未城西過。料如今、夕陽樓畔,芭蕉新大。日日東風吹暮雨,聞道病愁無那。況幾日妝臺梳裹。紙薄衫兒寒易中,算相宜還是攤衾臥。切莫向,夜深坐。西池已謝桃花朵。恁青鸞、天天來去,書兒無個。一卷楞嚴應讀遍,能否情憚參破?問歸計甚時才可?雙鳳歸來星月下,好細斟元碧相稱賀。須預報,玉樓我。”甲辰歲,仙史曾降筆草堂,指示金丹還返之道,故有“久未西城過”之語。
憶戊申秋日,寄秋芙七古—首,詩云:“干螢冷貼屏風死,秋逼蘭釭落花紫。滿床風雨不成眠,有人剪燭中霄起。風雨秋涼玉簟知,鏡臺釵股最相思。傷心獨憶閨中婦,應是殘燈擁髻時。髻影飄蕭同臥病,中間兩接紅魴信。病熱曾云甘蔗良,心忪或藉浮瓜鎮。夜半傳聞還織素,錦詩漸滿回文數。可憐玉臂豈禁寒,連波只悔從前錯。從前聽雨芙蓉室,同衾憶汝初來日。才見何郎巹合雙,便疑司馬心非一。鴻廡牛衣感最深,春衣典后況無金。六年費汝金釵力,買得蕭郎薄幸心。薄幸明知難自避,脫輿未免參人議。或有珠期浦口還,何曾劍忍微時棄。端賴鴛鴦壺內語,疏狂尚為鯫生恕。無端乞我賣薪錢,明朝便決歸寧去。去日青荷初卷葉,羅衣曾記箱中疊。一年容易到秋風,渡江又阻歸來楫。我似齊紈易棄捐,懷中冷暖仗人憐。名爭蝸角難言勝,命比蠶□豈久堅。莫為機絲曾有故,蛾眉何人能持護?門前但看合歡花,也須各有歸根樹。樹猶如此我何堪,近信無由綺閣探。擁到蘭衾應憶我,半窗殘夢雨聲參。雨聲入夜生惆悵,兩家紅燭昏羅帳。一例悲歡各自聽,楚魂來去芭蕉上。芭蕉葉大近窗楹,枕上秋天不肯明。明日謝家堂下過,入門預想繡鞋聲。”此稿遺佚十年,枕上忽憶及之,命筆重書,恍惚如夢。
晚來聞絡緯聲,覺胸中大有秋氣。忽憶宋玉悲秋《九辯》,擊枕而讀。秋芙更衣閣中,良久不出。聞喚始來,眉間有秋色。余問其故,秋芙曰:“悲莫悲兮生別離,何可使我聞之?”余慰之曰:“因緣離合,不可定論。余與子久皈覺王,誓無他趣。他日九蓮臺上,當不更結離恨緣,何作此無益之悲也?昔鍛金師以一念之誓,結婚姻九十余劫,況余與子乎?”秋芙唯唯,然頰上粉痕,已為淚花污濕矣。余亦不復卒讀。
秋芙藏有書尺,為吳黟山所貽。尺長尺余,闊二寸許。相傳乾隆壬子,泰山漢柏出火自焚,錢塘高邁庵拾其燼余,以為書尺,刻銘于上。銘云:“漢已往,柏有神。堅多節,含古春。劫灰未燼兮,蕓編是親。然藜比照兮,焦桐共珍。”
開戶見月,霜天悄然,固憶去年今夕,與秋芙探梅巢居閣下,斜月曖空,遠水渺口,上下千里,一碧無際,相與登補梅亭,瀹茗夜談,意興彌逸。秋芙方戴梅花鬢翹,虬枝在檐,遽為攫去,余為摘枝上花樸之。今亭且傾圮,花木荒落,惟口娥有情,尚往來孤山林麓間耳。
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強余手談,或至達旦。余戲舉竹坨同云:“簸錢斗草已都輸,問持底今宵償我?”秋芙故飾詞云:“君以我不能勝耶?請以所佩玉虎為賭。”下數十子,棋局慚輸,秋芙縱膝上口兒攪亂棋勢。余笑云:“子以玉奴自況歟?”秋芙嘿然。而銀燭熒熒,已照見?桃花上頰矣。自此更不復棋。
去年燕來較遲,簾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傾,墮雛于地。秋芙懼為口兒所攫,急收取之,且為釘竹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復來,故巢猶在,繞屋呢喃,殆猶憶去年護雛人耶?
同里沈湘濤夫人與秋芙友善,贈以所著詩詞屬為刪校。中有句云:“卻喜近來歸佛后,清才漸覺不如前。”因憶前見朱蓮卿詩,有“卻喜今年身稍健,相逢常得笑顏生”之句,兩“喜”字用法不同,各極沉痛。蓮卿近得消渴疾,兩月未起,霜風在林,未知寒衣曾檢點否?
斜月到窗,忽作無數個“人”字,知堂下修篁解籜矣。憶居槐眉莊,莊前種竹數弓。筍泥初出,秋莢命秀娟攜鴉嘴鋤,口數筐,煮以鹽菜,香味甘美,初不讓廷秀煮筍經也。秀娟嫁數年,如林中綠衣人得錦繃兒矣。惟余老守谷中,鬢顏非故,此君有知,得無笑人?
虎跑泉上有術樨數株,偃伏石上,花時黃雪滿階,如游天香國中,足怡鼻觀。余負花癖,與秋芙常煮茗其下。秋芙攢花簪鬢,額上發為樹枝捎亂,余為蘸泉水掠之。臨去折花數枝,插車背上,攜入城口,欲人知新秋消息也。近聞寺憎添植數本,金粟世界,定更為如來增色矣。秋風匪遙,早晚應有花信,花神有靈,亦憶去年看花人否?
賓梅宿予草堂,漏三下,聞鄰人失火,急率仆從救之。及門,已撲滅矣。惟聞空中語云:“今日非有力人居此,此境幾為焦土。”言頃,有二道入與一比丘自天而下。道人戴藕華冠,衣蟠龍口口之袍。其一玉貌長髯,所衣所冠皆黃金色。比丘踵道人之后,若木若訥。藕冠者曰:“吾名證若,居青城赤水之間,訪蔣居士至此。”與長須道人拂塵而歌,歌長數千言,未暇悉記。惟記其末句云:“只回來巧遞了云英密信,那裴航癡了心,何時得醒?若不早回頭,累我飛升。醒,醒,醒,明日陰晴難信。”歌竟而逝。趨視之,則星月在戶,殘燈不明,惟聞落葉數聲,蘧然一夢覺也。既旦,告予,予曰:“余家斷殺數十年,而修鴻寶之道六七載,至今黃口飛騰,猶少返還之訣。豈仙師垂憫凡愚,現身說法歟?歌中曰“云英”,云英者,豈以余閨房之緣,未解纏縛,而諷詠示警歟?時予與秋莢修陀羅尼懺數月矣,所謂比丘者,豈觀音化身,尋聲自西竺來歟?
秋芙病,居母家六十余日。臧獲陪侍,多至疲憊。其晝夜不輟者,僅余與妻妹侶瓊耳。余或告歸,侶瓊以身代予,事必手親,故藥爐病榻之間,予得賴以息肩。侶瓊固情篤友于,然當此患難之時,而荼苦能甘,亦不自覺伺以至是也。秋芙生負情癖,病中尤為纏縛。余歸,必趣人召余,比至,仍無一語。侶瓊問之,秋芙曰:“余命如懸絲,自分難續,倉猝恐無以與訣,彼來,余可撒手行耳。”余聞是言,始覺腹痛,繼思秋芙念佛二十年,誓赴金臺之迎,觀此一念,恐異日輪墮人天,秋芙猶未能免。手中梧桐花,放下正自不易耳。
秋夜正長,與妻妹佩琪圍棋,三戰三北,自念平生此技未肯讓人,佩琪年未及笄,所造如此,殆天授耶?佩琪性靜默,有林下風,字與詩篇,靡不精曉,自言前身自上清官來。觀其神寒骨清,洵非世間煙火人也。今不與對局數年矣,布算之神,應更倍昔。他日謝家堂上,當效楚子反整師復戰,期雪曩年城下之恥。
踏月夜歸,秋莢方燈下呼盧。座中有人一擲得六么色,余戲為《卜算子》詞云:“妝閣夜呼盧,釵影闌干背。六個骰兒六個窩,到底都成對。?借問阿誰贏,莫是青溪妹?賺得回頭一顧無,試報說金鈕墜。”秋芙見面笑曰:“如此綺語,不慮方子鞭背耶?”
近作小詞,有句云:“不是繡衾孤,新來夢也無。”又《買陂塘》后半云:“中門掩,更念荀郎憂困,王甌蓮子親進。無端別了秦樓去,食性伺人猜準。閑撫鬢。看半載相思,又及三春盡。前期未穩。怕再到蘭房,剪燈私語,做夢也無分。”時賓梅以紈扇屬書,團戲錄之。賓梅見而笑曰:“做夢何以無分?”秋芙笑云:“想新來夢也無耳。”相與絕倒。
《秋燈瑣憶》是清代浙江錢塘人蔣坦回憶與愛妻關瑛(即秋芙)生活瑣事的散文。其文辭極美,敘事傳情栩然哀切,輒催人淚下。秋芙和沈復之妻蕓娘被林語堂形容是中國古代最可愛的兩個女性。)
關于廬山的詩句是什么
1.關于廬山的詩句有什么
關于廬山的詩句(一)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登廬山五老峰》【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關于廬山的詩句(二) 《湖上望廬山》【唐】孫魴 輟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應不許人全見,長把云藏一半來。 《登廬山》【唐】唐彥謙 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
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
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 《廬山》【唐】王貞白 岳立鎮南楚,雄名天下聞。
五峰高閡日,九疊翠連云。夏谷雪猶在,陰巖晝不分。
唯應嵩與華,清峻得為群。 《廬山》【唐】李中 控壓潯陽景,崔嵬古及今。
勢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湓浦春煙列,星灣晚景沈。
圖經宜細覽,題詠卒難任。靖節門遙對,庾公樓俯臨。
參差含積雪,隱映見歸禽。峭拔推雙劍,清虛數二林。
白蓮池宛在,翠輦事難尋。天近星河冷,龍歸洞穴深。
谷春攢錦繡,石潤疊瓊琳。玄鶴傳仙拜,青猿伴客吟。
泉通九江遠,云出幾州陰。冬有靈湯溢,夏無炎暑侵。
他年如遂隱,五老是知音。 《和段校書冬夕寄題廬山》【唐】劉得仁 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時。
是夕吟因話,他年必去隨。嘗聞廬岳頂,半入楚江湄。
幾處懸崖上,千尋瀑布垂。爐峰松淅瀝,湓浦柳參差。
日色連湖白,鐘聲拂浪遲。煙梯緣薜荔,岳寺步欹危。
地本饒靈草,林曾出祖師。石樓霞耀壁,猿樹鶴分枝。
細徑縈巖末,高窗見海涯。嵌空寒更極,寂寞夜尤思。
陰谷冰埋術,仙田雪覆芝。亂泉禪客瀨,異跡逸人知。
蘚室新開灶,檉潭未了棋。如何遂閑放,長得在希夷。
空務漁樵事,方無道路悲。謝公臺尚在,陶令柳潛衰。
塵外難相許,人間貴跡遺。雖懷丹桂影,不忘白云期。
仁者終攜手,今朝預賦詩。 關于廬山的詩句(三) 《廬山》【唐】李咸用 非岳不言岳,此山通岳言。
高人居亂世,幾處滿前軒。秀作神仙宅,靈為風雨根。
馀陰鋪楚甸,一柱表吳門。靜得八公侶,雄臨九子尊。
對猶青熨眼,到必冷凝魂。勢受重湖讓,形難七澤吞。
黑巖藏晝電,紫霧泛朝暾。蓮墮寧唯華,玉焚堪小昆。
倒松微發罅,飛瀑遠成痕。疊見云容襯,棱收雪氣昏。
裁詩曾困謝,作賦偶無孫。流礙星光撇,驚沖雁陣翻。
峰奇寒倚劍,泉曲旋如盆。草短分雛雉,林明露擲猿。
秋楓紅葉散,春石谷雷奔。月好虎溪路,煙深栗里源。
醉吟長易醒,夢去亦銷煩。有覺南方重,無疑厚地掀。
輕揚聞舊俗,端用鎮元元。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錦繡谷》【原】五律 奇花爭錦秀,怪石競嶸崢。
路險盤松頂,橋高半嶺橫。 疊崖隨霧隱,飛瀑伴云生。
蘭蕙香幽谷,邀春結伴行。 《游含鄱口》【原】(五律) 飛云渡險脊,走霧隱幽潭。
鳥掠叢林隙,人游松壑巔。 勁風摧細雨,峭壁斷濃嵐。
逶迤至山口,鄱湖一嶺含。 《秀甲東南》【原】(古體) 勁風湮細雨,峭壁曉嵐生。
瀑布懸云際,清泉墮碧汀。 蜿蜒松頂道,峻險石盤城。
坐愛廬山秀,崖巖也有情。 關于廬山的詩句(四) 金谷桃花【唐】許渾 《五老峰》【原】(五律) 廬頂接河漢,危崖絕九霄;千峰云弛急,萬壑霧卷濤; 行至三潭瀑,停看五老樵;舉杯邀同醉,橫空攬云巢。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晚來風信好,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三疊泉》【原】(五律) 飛泉三疊下,龍走碧潭淵。一徑飄寒雨,千林散綠煙。
雷聲震峽谷,玉碎灑磐川。疑入凌霄境,銀河掛九天。
《廬山獨夜》【唐】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鐘聲知何處?蒼蒼樹里聞。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唐】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擴展閱讀:描寫廬山的古詩 游廬山 慧遠 崇巖吐氣清,幽岫棲神跡。 希聲奏群籟,響出山溜滴。
有客獨冥游,逕然忘所適。 揮手撫云門,靈關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騰九霄,不奮沖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 慧遠 超興非有本, 理感興自生。 忽聞石門游, 奇唱發幽情。
褰裳思云駕, 望崖想曾城。 馳步乘長。
2.描寫廬山的詩句
1、《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登廬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譯文:
五老峰坐落于廬山的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在這里巢居于云松。
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代:李白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譯文:
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
4、《廬山煙雨浙江潮》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譯文:
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終于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沖動妄念不過如此、并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5、《彭蠡湖中望廬山》
唐代:孟浩然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崢嶸當曙空。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
我來限于役,未暇息微躬。淮海途將半,星霜歲欲窮。寄言巖棲者,畢趣當來同。
譯文:
天上的月亮繞生光暈,船工知道即將要起風。張掛起風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船行中流突然現匡廬,威鎮九江氣勢正豪雄。暗黑的山體凝成黛色,崢嶸的山勢屹立曙空。香爐峰升起一輪紅日,飛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隨尚子,況且到此緬懷起遠公。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轉霜降又要到年冬。寄言棲隱山林的高士,此行結束來隱與君同。
3.關于廬山的詩句
廬山山水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
廬山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東晉以來,詩人們以其豪邁激情、生花妙筆,歌詠廬山的詩詞歌賦有4000余首。
東晉詩人謝靈運的“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南朝詩人鮑照的《望石門》等,是中國最早的山水詩之一,廬山并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之一。詩人陶淵明一生以廬山為背景進行創作,他所開創的田園詩風,影響了他以后的整個中國詩壇。
唐代詩人李白,五次游歷廬山,為廬山留下了《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等14首詩歌,他的《望廬山瀑布水》同廬山瀑布千古長流,在中國華大地及海外華人社會中家喻戶曉,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極品。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成為充滿辯證哲理的名句…… 望廬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飛流”表現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極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他的詩對后人有深遠的影響。
望 石 門 鮑照 訪世失隱淪, 從山異靈士。 明發振云冠, 升嶠遠棲趾。
高峰插半天, 長崖斷千里。 氛霧承星辰, 潭壑洞江汜。
嶄絕類虎牙, 漓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 韜樹必千紀。
雞鳴清澗中, 猿嘯白云里。 瑤波逐 空開, 霞石觸峰起。
回互非一形, 參差悉相似。 傾聽風管賓, 緬望釣龍子。
松桂盈膝前, 如何穢城市。 ·〔鮑照簡介〕 鮑照,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灌云縣)人,生于晉義熙十年(414)。
由于出身微賤,而又生活在東晉末年門閥特權盛行的時代,一生受盡了歧視和打擊,只做過幾任小官。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
鐘嶸在《詩品》中說:“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他的作品充滿了懷才不遇的牢騷和憤懣不平的情緒,其詩風雄健奔放,對后代詩人特別是李白有很大影響。
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職時,曾游廬山。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謝靈運簡介〕 謝靈運,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后移籍會稽,謝玄之孫,生于晉孝武帝太元十年(385)。晉孝武帝時襲封康樂公。
劉裕代晉,起為散騎常侍。少帝時,出為永嘉太守。
元嘉八年(431),宋文帝讓他出任臨川內史。不久,被人以叛逆罪彈劾,流徙廣州。
元嘉十年(433)被殺于廣州,時年49歲。他好為山澤之游,嘗與賓客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到臨海,從者數百人。
他的山水詩能再現大自然之美,語言富有色澤和光彩,是我國山水詩的開創人,曾在義熙七、八年(411-412)兩次到廬山游覽,與慧遠友善。 ·〔題釋〕 作者登上廬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時抒懷。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簡析]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
《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
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
4.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廬山的詩句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生在此山中。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常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5.描寫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廬山 平生作意廬山游,往來卻貪吳越舟。
陛下許臣鞭匹馬,芒鞋因得款清幽。
是時六月蒸炎暑,六合黃塵空一雨。
上方冷翠襲衣襟,便覺笑談在天宇。
廬山吟 借得名山避世嘩,群賢畢至學仙家。
出門總是逐風景,無日能忘餐晚霞。
漫步隨吟今古句,高談且飲云霧茶。
林中夜夜聞絲竹,彌撒堂尖北斗斜。
廬山歌 昔年拄玉杖,去看廬山峰。
遠山如游龍,半入青天中。
四顧無人獨青秀,五老與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邊鴻。
二儀自高下,吳楚分西東。
洪濤巨浪拍崖下,波光上與銀河通。
吸澗玄猿弄晴影,長松舞鶴號天風。
天風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萬
廬山高 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 ,謂即敷淺原。
培 何敢爭其雄?西來天塹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 。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于其間,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
賦廬山 地據九江匯,天教五老看。
孤標橫碧落,百里見青巒。
星斗光堪摘,煙霞秀可餐。
何時謝人事,膏秣以從盤。
贈廬山僧 一室爐峰下,荒榛手自開。粉牌新薤葉,竹援小蔥臺。
樹黑云歸去,山明日上來。便知心是佛,堅坐對寒灰。
廬山桂 偃蹇月中桂,結根依青天。
天風繞月起,吹子下人間。
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
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
枝干日長大,根荄日牢堅。
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廬山去咸陽,道里三四千。
無人為移植,得入上林園。
不及紅花樹,長栽溫室前。
入廬山 斷隴橫溪出酒旗,乘疲小憩晚陰時。
幽林合翠痕痕凈,遠瀑飛瓊派派奇。
水迥起風傳鸛垤,村荒入夕見雞塒。
竹間誰拂農家壁,覓寫如今夜醉詩。
廬山石鏡 東巖采薇人,巖際朝見月。怪墮幽蘿間,非時更澄徹。
綠蘿就玉兔,再與高鳥歇。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發。
誰傳陰陽火,鑄此天地物。深影藏半山,虛輪帶凝雪。
早回謝公賞,今遇樵夫說。白日乘彩霞,翩翩對容發。
我圖辨鬼魅,信美留煙闕。形神乍相逢,竟夕難取別。
如其終身照,可化黃
懷廬山 屏心寒夢枕,屋角曉城鐘。
客子幾多想,廬山千萬峰。
仙源云氣疊,溪坂雨聲重。
楊柳西門外,禪人屢此逢。
廬山雪 倚天無數玉巉巖,心覺廬山是雪山。
未暇雙林尋凈侶,試招五老對蒼顏。
遠游借問有何好,勝賞何曾容暫間。
卻恨此生云水腳,誤隨人去踏塵寰。
過廬山 問訊匡廬幾度經,何時袖手摘天星。
世如春夢空頭白,山似故景眼色青。
便欲移文尋鶴帳,又還呼渡過鷗汀。
它年學得香山士,定結茅庵入翠屏。
廬山五猗 猗若人兮深衣,萬鍾不為泰兮一簞而遁肥。
溪之清兮不受淄,月離離兮風披披。
芙蓉兮涉采,欲淡兮心夷。
駕言兮何之,羲文兮與歸。
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登廬山 五老峰巔望,天涯在目前。湘潭浮夜雨,巴蜀暝寒煙。
泰華根同峙,嵩衡脈共聯。憑虛有仙骨,日月看推遷。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6.贊美廬山的詩句有哪些
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
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2.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此詩為寫景名篇。詩人以大手筆描繪了廬山雄奇壯麗的風光,可謂描寫廬山的千古絕唱。同時,此詩也表現了詩人的豪邁氣概,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縱情遨游、狂放不羈的情懷,表達了詩人想在名山勝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遙的愿望,流露了詩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憤世之情。
3.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這首詩描寫了廬山五老峰的峭拔秀麗,既反映了詩人對五老峰風光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出世思想。全詩寫法多變,不乏想象和夸張的趣味,把連峰際天的五老峰,形容為“青天削出金芙蓉”,形象生動,別具一格。
4.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 陸游《自詠示客》
陸游在“西州落魄九年余”的五十四歲那一年,淳照五年(1178年)宋孝宗親下詔令,調他回臨安,似將重用。但不旋踵又外放福建,一年之后再調江西撫州供職,依然擔任管理茶鹽公事的七品佐僚。這首詩就是在撫州任內所作,是為抒發壯志難酬的苦悶悲哀,展示憤世嫉俗之情。
5.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 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農歷三月三日為上巳節,這一天按古風要去水邊祓除修禊,驅除鬼魅,同時也是文人聚會吟詠的日子。
7.描寫廬山的詩句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
山行非有期, 彌遠不能輟。
但欲淹昏旦, 遂復經圓缺。
積峽忽復啟, 平途俄已絕。
巒垅有合沓, 往來無蹤轍。
晝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廬 山 詩
朱元璋
廬山竹影幾千秋, 云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 一輪明月滾金球。
路遙西北三千界, 勢壓東南百萬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 天緣有份再來游。
江上送客游廬山
張 繼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
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
佳句向誰傳。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
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
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
日暮空聞鐘。
廬山獨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鐘聲知何處?
蒼蒼樹里聞。
描寫廬山的詩句!
1、《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2、《登廬山五老峰》
唐代: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譯文:
五老峰坐落于廬山的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在這里巢居于云松。
3、《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唐代:李白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譯文:
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秀美的廬山挺拔在南斗旁,九疊云屏像錦繡云霞鋪張。
4、《自詠示客》
宋代:陸游
衰發蕭蕭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燈。羞將枉直分尋尺, 寧走東西就斗升。
吏進飽諳箝紙尾, 客來苦勸摸床棱。歸裝漸理君知否? 笑指廬山古澗藤。
譯文:
我已經白發蕭蕭了卻還是一個郡丞,又一次在隆興府觀看上元節的花燈。我也不屑和那些無恥之徒爭什么長短高低,還不如東奔西走,掙二斗米糊口吃飯。
小吏操辦公文時對上司低聲下氣,有人來苦聲勸說,卻模棱兩可,含糊其事。我正準備歸里賦閑的行裝,不信你看,我游走用的藤杖都準備好了。
5、《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市阛難把塵囂隔,何許林扃擅幽僻這句話啥意思
市阛難把塵囂隔,何許林扃擅幽僻。語出清代趙翼的詩 《游網師園贈主人瞿遠村》。市阛:市場的門。塵囂:指人世間的煩擾、喧囂。林扃:林園。幽僻:幽靜而偏僻。兩句詩翻譯成現代漢語是:市場的大門難以把人世間的喧囂隔開,哪里的林園能夠擅長幽靜而偏僻。
林園盡不扃如何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林園盡不扃如何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