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晏幾道閱讀答案,蝶戀花晏幾道譯文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蝶戀花晏幾道閱讀答案,以及蝶戀花晏幾道譯文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蝶戀花密州上元蘇軾閱讀答案
蘇軾這首《蝶戀花》,學者評價為確是“有境界”之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蘇軾的《蝶戀花·密州上元》有什么過人之處吧。下面由我為你帶來關于蝶戀花密州上元蘇軾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蝶戀花密州上元蘇軾閱讀材料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如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②。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下。
[注]①上元,即元宵節;此時詩人剛由杭州調任密州知州;詞中“山城”即密州。②農桑社:農村節日祭神的地方,當時密州連年蝗旱,村民舉行社祭祈求豐年。
蝶戀花密州上元蘇軾閱讀題目
(1)詞題為“密州上元”,上片卻寫錢塘上元之景,有什么作用?(4分)
(2)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請簡要分析詞人寂寞的原因。(4分)
蝶戀花密州上元蘇軾閱讀答案
(1)【答案】寫錢塘上元的繁華熱鬧,反襯(襯托)出密州上元的清冷寂寞,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繁華景象的懷念。(意思對即可)
【考查方向】本題重點考查考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鑒賞評價)。
【解析】上闋描寫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時是剛來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節,在街上看燈,觀月時的情景和由此而產生的感想。詞句雖不多,卻也“有聲有色”。寫燈、寫月、寫人,聲色交錯,充分展現了杭州元宵節的熱鬧、繁榮景象。下闋描寫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過片,使情調陡然一轉,用“寂寞”二字,將前面“錢塘三五夜”那一片熱鬧景象全部移來,為密州上元作反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表達了作者對杭州繁華景象的懷念。
(2)【答案】環境凄清:密州粗獷的簫鼓、稀疏的燈火、昏暗的雪云;(2分)憂傷社稷:密州連年蝗旱,民不聊生,舉行社祭祈求豐年。(2分)(答出“慨嘆時光易逝”可得1分,意思對即可)
【考查方向】本題重點考查考生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D級(鑒賞評價)。
【解析】上闋描寫杭州元宵景致,充分展現了杭州元宵節的熱鬧、繁榮景象。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讓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樂的是這里連年蝗旱,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則不但寫出了密州氣候的寒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環境的空曠蒼涼。這又加重了他的寂寞。
蝶戀花密州上元蘇軾閱讀翻譯及賞析
譯文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畫。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一點塵土隨著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們都老了,人們沿街擊鼓吹簫而行,最后卻轉到農桑社祭祀土地神。燈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陰暗昏沉的烏云籠罩著大地,要下雪了。
賞析
此詞作于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時蘇軾在密州。全詞用粗筆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氣候、地理、風俗等方面各自的特點,描繪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節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對杭州的思念和初來密州時的寂寞心情。
這首詞題記為“密州上元”,詞卻從錢塘的上元夜寫起。錢塘也就是杭州,蘇軾曾那里過了三個元宵節。元宵的特點,就是“燈火”。東坡用一句“燈火錢塘三五夜”,點出燈夕的盛況。“明月如霜”,寫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詩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圓,燈月交輝,引來滿城男女游賞,元宵節是宋代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街人游人如織,男子歌嘯而行,好盛裝而出。難怪東坡要寫月光“照見人如畫”了。這還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貴人家慶賞元宵,又另有一種排場。作者一句“帳底吹笙香吐麝”寫盡杭州城官宦人家過節的繁奢情景。“更無一點塵隨馬”,化用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句,進一步從動態寫游人。說“無一點塵”,更顯江南氣候之清潤。
上闋描寫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時是剛來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節,在街上看燈,觀月時的情景和由此而產生的感想。詞句雖不多,卻也“有聲有色”。寫燈、寫月、寫人,聲色交錯,充分展現了杭州元宵節的熱鬧、繁榮景象。
下闋描寫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過片,使情調陡然一轉,用“寂寞”二字,將前面“錢塘三五夜”那一片熱鬧景象全部移來,為密州上元作反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無須多著一字,便覺清冷蕭索。結句“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則不但寫出了密州氣候的寒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環境的空曠蒼涼。
作者“曾經滄海難為水”,見過了杭州上元的熱鬧,再來看密州上元自覺凄清。更何況他這一次由杭州調知密州,環境和條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貧窮,勞頓又粗陋,再無江南之詩情。而更讓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樂的是這里連年蝗旱,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這位剛到任年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嘆。他這上元之夜,隨意閑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原來是村民正舉行社祭,祈求豐年。這里農民祈年的場面和簫鼓之聲,讓作者久久不能離去。直到夜深“火冷燈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陰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慘,卻是寫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種“瑞雪兆豐年”的喜悅之情。
蘇軾這首《蝶戀花》,確是“有境界”之作,寫出了對“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內容、筆墨不囿于成規,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筆亦隨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詞運用了轉折、反襯等章法技巧,體現出了他當時的境遇和心情。
猜你喜歡:
1. 感梅憶王立之閱讀答案
2. 游山西村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3. 《幸福秋千》閱讀理解答案
4. 蝶戀花詩詞閱讀原文及答案
5. 蝶戀花蘇軾
晏幾道《蝶戀花,醉別西樓》的賞析
原文 蝶戀花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1] 編輯本段注解 ①西樓:泛指歡宴之所。 ②春夢秋云:喻美好而又虛幻短暫、聚散無常的事物。白居易《花非花》詩:“來如春夢不多時,云似秋云無覓處。”晏殊《木蘭花》:“長于春夢幾多時,散似秋云無覓處。” 3.吳山:畫屏上的江南山水。 4.“紅燭”二句:化用唐杜牧《贈別二首》之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將蠟燭擬人化。 編輯本段詞牌 【蝶戀花】 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枝》。晏殊詞改今名。調名取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的三字。雙調,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又名《黃金縷》、《鳳棲梧》、《一籮金》、《魚水同歡》、《細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簾》、《江如練》等。 [2] 編輯本段作者 作者晏幾道 晏幾道 (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幼子。曾任潁昌府許田鎮監、開封府推官等。一生仕途失意,晚年家道中落。能文善詞,與其父齊名,時稱“二晏”。詞風近其父。其詞多寫四時景物、男女愛情,受五代艷詞影響而又兼花間之長。善于寫景抒情,語言和婉濃麗、精雕細琢,情感深沉、真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較之其父,更工于言情,詞風較為沉郁悲涼,為后世喜工麗詞語的文人所激賞。有《小山詞》。 [3] 編輯本段賞析 晏幾道由于“不受世之輕重”,“遂陸沉下位,無效國之機緣,只好流連歌酒而自遣,成為古之傷心人。” 他的詞作,大多工于言情,頗得后人稱頌。其詞惆悵感傷的基調、超乎尋常的藝術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藝術魅力,即以此詞而論,就頗能打動讀者,給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歡情易逝,當日幽懷難抒,來日重逢無期,往復低徊,沉郁悲涼,都在這首抒寫離情別緒的懷舊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開篇憶昔,寫往日醉別西樓,醒后卻渾然不記。這似乎是追憶往日某一幕具體的醉別,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歡舊夢,實虛莫辨,筆意殊妙。二、三句用春夢、秋云作比喻,抒發聚散離合不常之感。春夢旖旎溫馨而虛幻短暫,秋云高潔明凈而縹緲易逝,用它們來象征美好而不久長的情事,最為真切形象而動人遐想。 “聚散”偏義于“散”,與上句“醉別”相應,再綴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輕易便散的感慨便顯得非常強烈。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愛情方面,但與此相關的生活情事,以至整個往昔繁華生活,也自然包括內。 上片最后兩句,轉寫眼前實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經深了,由于追憶前塵,感嘆聚散,卻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畫屏卻燭光照映下悠閑平靜的展示著吳山的青翠之色。這一句似閑實質,正是傳達心境的妙筆。心情不靜、輾轉難寐的人看來,那畫屏上的景色似乎顯得特別平靜悠閑,這“閑”字正從反面透露了他的郁悶傷感。 過片三句承上“醉別”、“衣上酒痕”,是西樓歡宴時留下的印跡:“詩里字”,是筵席上題寫的詞章。它們原是歡游生活的表征,只是此時舊侶已風流云散,回視舊歡陳跡,翻引起無限凄涼意緒。前面講到“醒不記”,這“衣上酒痕詩里字”卻觸發他對舊日歡樂生活的記憶。至此,可知詞人的聚散離合之感和中宵輾轉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結拍兩句,直承“凄涼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涼,似乎感染了紅燭。它雖然同情詞人,卻又自傷無計消除其凄涼,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人長灑同情之淚了。 此詞為離別感憶之作,但卻更廣泛地慨嘆于過去歡情之易逝,此時孤懷之難遣,將來重會之無期,所以情調比其他一些傷別之作,更加低徊往復,沉郁悲涼。詞境含蓄蘊藉,情意深長。全詞充滿無可排遣的惆悵和悲涼心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從紅燭無法留人、為惜別而流淚,反映出自己別后的凄涼心境,結構新穎,詞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詞的風格。 [4]
蝶戀花·述懷 閱讀答案
答案
(1)“褪”既寫花的掉落,也寫花的顏色的消退,寫出了花兒凋零的情景。點明時在暮春。曾經的燦爛炫目已逝去,抒發了作者惜春傷春之情。
[3分,“寫出花兒凋零的情景”“點明時在暮春”“抒發惜春傷春之情”各1分。意思答對即可。]
(2)①惜春之情。作者在上闋描摹了杏花凋零、柳絮飄飛的暮春之景,寄寓了面對春歸的傷逝之情。
②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之情。春天將逝,但美景未必難覓,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寄托了作者追尋美好事物的曠達之情。
《蝶戀花·初捻霜紈生悵望》宋詞賞析
《蝶戀花·初捻霜紈生悵望》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此詞情景交融、以景襯情,抒寫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閑愁。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蝶戀花·初捻霜紈生悵望》宋詞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蝶戀花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午睡醒來慵一餉,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云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賞析】
此詞情景交融、以景襯情,抒寫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閑愁。詞的上片借細節和襯景構成一幅和諧的閨中閑眠圖,這一景境中融入閨中人獨處空閨的閑愁;下片純以花月狀人,句句辭兼比興,處處意存雙關。全詞室內景物、戶外景色交相輝映,女主人公的容態與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組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優美意境。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繾綣的閨中女子形象。她手執潔白的紈扇,無語凝思,悵然懷想。她也許是思念遠方的情人,也許是傷惋青春的易逝。“捻”表現執扇時悵然無緒的情態,極為傳神。“初”、“生”二字,前后關聯,暗示因節序變換,令閨中人頓生新的悵望之情。空閨獨守,本已寂寞難耐,偏又有“隔葉鶯聲”,撩人意緒。“似學秦娥唱”句把鶯聲比似學秦娥之唱。以鶯聲之歡快,反襯人心之悵恨,命意與著筆確有含蓄蘊藉之妙。鶯啼婉囀,是實處著筆;閨中索寞,則是虛處命意,運實于虛,終無一字點破。“午睡醒來”二句,深化閨中女郎百無聊賴的孤寂情狀。她午睡醒后,好一會兒還嬌困無力,那鋪在床上的雙紋翠席,猶如平展著清涼的細浪。這兩句點明睡醒,而由翠簟聯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戶看花。
下片轉寫戶外優美的自然場景:夏雨初霽,徐徐的.和風吹拂著新漲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帶著晶瑩的雨珠,亭亭玉立,搖曳生姿。“碧漲”,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虛喻,“碧漲”是實寫,前虛而后實,意脈不斷,運意十分靈活。“脈脈”二句,更是傳神入化之筆。作者賦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風韻和感情,它含情脈脈,淚珠臉,有情有思。這個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紅相向”三字,似寫朵朵紅荷,曳相映,實寫荷花帶雨,向人脈脈欲語;人帶淚珠,對之黯然神傷。是花是人,迷離莫辨,已達到物與人交融、渾然合一的境地。結拍二句,時間由午后過渡到夜晚,寫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遙寄相思的傳統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別開境界。“綠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烏發。“新月”傍云而上,猶如女郎愁眉,蹙于烏發之下。新月彎彎,猶似愁眉。作者運用雙關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寫懷人之情;又避開對形象作直露的繪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狀人之愁眉,通過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與境諧,氣氛濃重。
此詞情景相生而又契合無間,設喻新巧而又雋永傳神,具有獨特的意境,充分體現了小晏詞“詞情婉麗”、“曲折深婉”的特色。
解析詩詞——蝶戀花
蝶戀花,是中國詞牌的名稱,分上下兩闋,共六十個字,一般用來填寫多愁善感和纏綿悱惻的內容。自宋代以來,產生了不少以《蝶戀花》為詞牌的優美詞章,像宋代柳永、蘇軾、晏殊等人的《蝶戀花》,都是歷代經久不衰的絕唱典范詞作
蘇軾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蝶懶鶯慵春過半 蝶懶鶯慵春過半。花落狂風,小院殘紅滿。 午醉未醒紅日晚,黃昏簾幕無人卷。 云鬢鬅松眉黛淺。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 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管。 蝶戀花·暮春別李公擇 簌簌無風花自亸,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 落日多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云破。 路盡河回千轉柁,系纜漁村,月暗孤燈火。 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 蝶戀花·密州上元 燈火錢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 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馮延巳
蝶戀花 幾日行云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 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里無尋處。
歐陽修
蝶戀花 畫閣歸來春又晚,燕子雙飛,柳軟桃花淺。 細雨滿天風滿院,愁眉斂盡無人見。 獨倚闌干心緒亂,芳草芊綿,尚憶江南岸。 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 蝶戀花(一說馮延巳作)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譯文
庭院十分深遠到底深有幾許?楊柳被罩住霧煙,象重重簾幕無法指數。豪家貴人的車馬擠滿游冶之處,樓高卻看不見章臺去路。 雨勢很猛,風刮很大,正是三月春暮,擬用門關住黃昏,卻無法把春天留住。滿含淚眼問問春花,春花卻不答語,零亂的落花已經飄飛過秋千去。
柳永
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倚危樓①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②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③疏狂④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⑤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晏幾道 蝶戀花·初捻霜紈生悵望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 午睡醒來慵一餉,雙紋翠簟鋪寒浪。 雨罷蘋風吹碧漲。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 斜貼綠云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 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張先
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后院 移得綠楊栽后院,學舞宮腰,二月青猶短。 不比灞陵多送遠,殘絲亂絮東西岸。 幾葉小眉寒不展,莫唱《陽關》,真個腸先斷。 分付與春休細看,條條盡是離人怨。
晏殊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周邦彥
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闌,轤轆牽金井。 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 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趙令疇
蝶戀花 卷絮風頭寒欲盡。墜粉飄香,日日紅成陣。 新酒又添殘酒困。今春不減前春恨。 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 惱亂橫波秋一寸。斜陽只與黃昏近。 蝶戀花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 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 盡日沉煙香一縷。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 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上西江路。 蝶戀花 庭院黃昏春雨霽。一縷深心,百種成牽系。 青翼驀然來報喜,魚箋微諭相容意。 待月西廂人不寐。簾影搖光,朱戶猶慵閉。 花動拂墻紅萼墜,分明疑是情人至。
賀鑄
蝶戀花 幾許傷春春復暮,楊柳清陰,偏礙游絲度。 天際小山桃葉步,白蘋花滿湔裙處。 竟日微吟長短句,簾影燈昏,心寄胡琴語。 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