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晏幾道,訴衷情啥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訴衷情晏幾道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訴衷情啥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全宋詞》晏幾道(3)
于飛樂
曉日當簾,睡痕猶占香腮。輕盈笑倚鸞臺。暈殘紅,勻宿翠,滿鏡花開。嬌蟬鬢畔,插一枝、淡蕊疏梅。
每到春深,多愁饒恨,妝成懶下香階。意中人,從別后,縈后情懷。良辰好景,相思字、喚不歸來。
愁倚闌令
憑江閣,看煙鴻。恨春濃。還有當年聞笛淚,灑東風。
時候草綠花紅。斜陽外、遠水溶溶。渾似阿蓮雙枕畔,畫屏中。
愁倚闌令
花陰月,柳梢鶯。近清明。長恨去年今夜雨,灑離亭。
枕上懷遠詩成。紅箋紙、小砑吳綾。寄與征人教念遠,莫無情。
愁倚闌令
春羅薄,酒醒寒。夢初殘。欹枕片時云雨事,已關山。
樓上斜日闌干。樓前路、曾試雕鞍。拚卻一襟懷遠淚,倚闌看。
御街行
年光正似花梢露。彈指春還暮。翠眉仙子望歸來,倚遍玉城珠樹。豈知別后,好風良月,往事無尋處。
狂情錯向紅塵住。忘了瑤臺路。碧桃花蕊已應開,欲伴彩云飛去。回思十載,朱顏青鬢,枉被浮名誤。
御街行
街南綠樹春饒絮。雪滿游春路。樹頭花艷雜嬌云,樹底人家朱戶。北樓閑上,疏簾高卷,直見街南樹。
闌干倚盡猶慵去。幾度黃昏雨。晚春盤馬踏青苔,曾傍綠陰深駐。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
浪淘沙
高閣對橫塘。新燕年光。柳花殘夢隔瀟湘。綠浦歸帆看不見,還是斜陽。
一笑解愁腸,人會娥妝。藕絲衫袖郁金香。曳雪牽云留客醉,且伴春狂。
浪淘沙
小綠間長紅。露蕊煙叢。花開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攜手處,往事成空。
山遠水重重。一笑難逢。已拚長在別離中。霜鬢知他從此去,幾度春風。
浪淘沙
麗曲醉思仙。十二哀弦。秾蛾疊柳臉紅蓮。多少雨條煙葉恨,紅淚離筵。
行子惜流年。鶗鴂枝邊。吳堤春水艤蘭船。南去北來今漸老,難負尊前。
丑奴兒
昭華鳳管知名久。長閉簾櫳。日日春慵。閑倚庭花暈臉紅。
應說金谷無人后,此會相逢。三弄臨風。送得當筵玉盞空。
丑奴兒
日高庭院楊花轉,閑淡春風。鶯語惺忪。似笑金屏昨夜空。
嬌慵未洗勻妝手,閑印斜紅。新恨重重。都與年時舊意同。
訴衷情
種花人自蕊宮來。牽衣問小梅。今年芳意何似,應向舊枝開。
憑寄語,謝瑤臺。客無才。粉香傳信,玉盞開筵,莫待春回。
訴衷情
凈揩妝臉淺勻眉。衫子素梅兒。苦無心緒梳洗,閑淡也相宜。
云態度,柳腰肢。入相思。夜來月底,今日尊前,未當佳期。
訴衷情
渚蓮霜曉墜殘紅。依約舊秋同。玉人團扇恩淺,一意恨西風。
云去住,月朦朧。夜寒濃。此時還是,淚墨書成,未有歸鴻。
訴衷情
憑觴靜憶去年秋,桐落故溪頭。詩成自寫紅葉,和恨寄東流。
人脈脈,水悠悠。幾多愁。雁書不到,蝶夢無憑,漫倚高樓。
訴衷情
小梅風韻最妖嬈。開處雪初消。南枝欲附春信,長恨隴人遙。
閑記憶,舊江皋。路迢迢。暗香浮動,疏影橫斜,幾處溪橋。
訴衷情
長因蕙草記羅裙。綠腰沈水熏。闌干曲處人靜,曾共倚黃昏。
風有韻,月無痕。暗消魂。擬將幽恨,試寫殘花,寄與朝云。
訴衷情
御紗新制石榴裙。沈香慢火熏。越羅雙帶宮樣,飛鷺碧波紋。
隨錦字,疊香痕。寄文君。系來花下,解向尊前,誰伴朝云。
訴衷情
都人離恨滿歌筵。清唱倚危弦。星屏別后千里,更見是何年。
驄騎穩。繡衣鮮,欲朝天。北人歡笑,南國悲涼,迎送金鞭。
破陣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記得春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誰寄小蓮。
絳蠟等閑陪淚,吳蠶到了纏綿。綠鬢能供多少恨,未肯無情比斷弦。今年老去年。
好女兒
綠遍西池。梅子青時。盡無端、盡日東風惡,更霏微細雨,惱人離恨,滿路春泥。
應是行云歸路,有閑淚、灑相思。想旗亭、望斷黃昏月,又依前誤了,紅箋香信,翠袖歡期。
好女兒
酌酒殷勤。盡更留春。忍無情、便賦余花落,待花前細把、一春心事,問個人人。
莫似花開還謝,愿芳意、且長新。倚嬌紅、待得歡期定,向水沈煙底,金蓮影下,睡過佳辰。
點絳唇
花信來時,恨無人似花依舊。又成春瘦。折斷門前柳。
天與多情,不與長相守。分飛后。淚痕和酒。占了雙羅袖。
點絳唇
明日征鞭,又將南陌垂楊折。自憐輕別,拚得音塵絕。
杏子枝邊,倚處闌士月。依前缺。去年時節。舊事無人說。
點絳唇
碧水東流,漫題涼葉津頭寄。謝娘春意。臨水顰雙翠。
日日驪歌,空費行人淚。成何計。未如濃醉。閑掩紅樓睡。
點絳唇
妝席相逢,旋勻紅淚歌金縷。意中曾許。欲共吹花去。
長愛荷香,柳色殷橋路。留人住。淡煙微雨。好個雙棲處。
點絳唇
湖上西風,露花啼處秋香老。謝家春草。唱得清商好。
笑倚蘭舟,轉盡新聲了。煙波渺。暮云稀少。一點涼蟾小。
兩同心
楚鄉春晚,似入仙源。拾翠處、閑隨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塵。心心在,柳外青簾,花下朱門。
對景且醉芳尊。莫話消魂。好意思、曾同明月,惡滋味、最是黃昏。相思處,一紙紅箋,無限啼痕。
少年游
綠勾闌畔,黃昏淡月,攜手對殘紅。紗窗影里,朦騰春睡,繁杏小屏風。
須愁別后,天高海闊,何處更相逢。幸有花前,一杯芳酒,歡計莫匆匆。
少年游
西溪丹杏,波前媚臉,珠露與深勻。南樓翠柳,煙中愁黛,絲雨惱嬌顰。
當年此處,聞歌殢酒,曾對可憐人。今夜相思,水長山遠,閑臥送殘春。
少年游
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淺情終似,行云無定,猶到夢魂中。
可憐人意,薄于云水,佳會更難重。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少年游
西樓別后,風高露冷,無奈月分明。飛鴻影里,搗衣砧外,總是玉關情。
王孫此際,山重水遠,何處賦西征。金閨魂夢枉丁寧。尋盡短長亭。
少年游
雕梁燕去,裁詩寄遠,庭院舊風流。黃花醉了,碧梧題罷,閑臥對高秋。
繁云破后,分明素月,涼影掛金鉤。有人凝淡倚西樓。新樣兩眉愁。
虞美人
閑敲玉鐙隋堤路。一笑開朱戶。素云凝淡月嬋娟。門外鴨頭春水、木蘭船。
吹花拾蕊嬉游慣。天與相逢晚。一聲長笛倚樓時。應恨不題紅葉、寄相思。
虞美人
飛花自有牽情處。不向枝邊墜。隨風飄蕩已堪愁。更伴東流流水、過秦樓。
樓中翠黛含春怨。閑倚闌干見。遠彈雙淚惜香紅。暗恨玉顏光景、與花同。
虞美人
曲闌干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羅衣著破前香在。舊意誰教改。一春離恨懶調弦。猶有兩行閑淚、寶箏前。
虞美人
疏梅月下歌金縷。憶共文君語。更誰情淺似春風。一夜滿枝新綠、替殘紅。
蘋香已有蓮開信。兩槳佳期近。采蓮時節定來無。醉后滿身花影、倩人扶。
虞美人
玉簫吹遍煙花路。小謝經年去。更教誰畫遠山眉。又是陌頭風細、惱人時。
時光不解年年好。葉上秋聲早。可憐蝴蝶易分飛。只有杏梁雙燕、每來歸。
虞美人
秋風不似春風好。一夜金英老。更誰來憑曲闌干。惟有雁邊斜月、照關山。
雙星舊約年年在。笑盡人情改。有期無定是無期。說與小云新恨、也低眉。
虞美人
小梅枝上東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開盡北枝開。長被隴頭游子、寄春來。
年年衣袖年年淚。總為今朝意。問誰同是憶花人。賺得小鴻眉黛、也低顰。
虞美人
濕紅箋紙回紋字。多少柔腸事。去年雙燕欲歸時。還是碧云千里、錦書遲。
南樓風月長依舊。別恨無端有。倩誰橫笛倚危闌。今夜落梅聲里、怨關山。
虞美人
一弦彈盡仙韶樂。曾破千金學。玉樓銀燭夜深深。愁見曲中雙淚、落香襟。
從來不奈離聲怨。幾度朱弦斷。未知誰解賞新音。長是好風明月、暗知心。
采桑子
秋千散后朦朧月,滿院人閑。幾處雕闌。一夜風吹杏粉殘。
昭陽殿里春衣就,金縷初干。莫信朝寒。明日花前試舞看。
采桑子
花前獨占春風早,長愛江梅。秀艷清杯。芳意先愁鳳管催。
尋香已閑人后,此恨難裁。更晚須來。卻恐初開勝未開。
采桑子
蘆鞭墜遍楊花陌,晚見珍珍。疑是朝云。來作高唐夢里人。
應憐醉落樓中帽,長帶歌塵。試拂香茵。留解金鞍睡過春。
采桑子
日高庭院楊花轉,閑淡春風。昨夜匆匆。顰入遙山翠黛中。
金盆水冷菱花凈,滿面殘紅。欲洗猶慵。弦上啼烏此夜同。
采桑子
征人去日殷勤囑,莫負心期。寒雁來時。第一傳書慰別離。
輕春織就機中素,淚墨題詩。欲寄相思。日日高樓看雁飛。
采桑子
花時惱得瓊枝瘦,半被殘香。睡損梅妝。紅淚今春第一行。
風流笑伴相逢處,白馬游韁。共折垂楊。手捻芳條說夜長。
采桑子
春風不負年年信,長趁花期。小錦堂西。紅杏初開第一枝。
碧簫度曲留人醉,昨夜歸遲。短恨憑誰。鶯語殷勤月落時。
采桑子
秋來更覺消魂苦,小字還稀。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舊時。
南樓把手憑肩處,風月應知。別后除非。夢里時時得見伊。
采桑子
誰將一點凄涼意,送入低眉。畫箔閑垂。多是今宵得睡遲。
夜痕記盡窗間月,曾誤心期。準擬相思。還是窗間記月時。
采桑子
宜春苑外樓堪倚,雪意方濃。雁影冥濛。正共銀屏小景同。
可無人解相思處,昨夜東風。梅蕊應紅。知在誰家錦字中。
采桑子
白蓮池上當時月,今夜重圓。曲水蘭船。憶伴飛瓊看月眠。
黃花綠酒分攜后,淚濕吟箋。舊事年年。時節南湖又采蓮。
采桑子
高吟爛醉淮西月,詩酒相留。明日歸舟。碧藕花中醉過秋。
文姬贈別雙團扇,自寫銀鉤。散盡離愁。攜得清風出畫樓。
采桑子
前歡幾處笙歌地,長負登臨。月幌風襟。猶憶西樓著意深。
鶯花見盡當時事,應笑如今。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
采桑子
無端惱破桃源夢,明日青樓。玉膩花柔。不學行云易去留。
應嫌衫袖前香冷,重傍金虬。歌扇風流。遮盡歸時翠黛愁。
采桑子
年年此夕東城見,歡意匆匆。明日還重。卻在樓臺縹緲中。
垂螺拂黛清歌女,曾唱相逢。秋月春風。醉枕香衾一歲同。
采桑子
雙螺未學同心綰,已占歌名。月白風清。長倚昭華笛里聲。
知音敲盡朱顏改,寂寞時情。一曲離亭。借與青樓忍淚聽。
采桑子
西樓月下當時見,淚粉偷勻。歌罷還顰。恨隔爐煙看未真。
別來樓外垂楊縷,幾換青春。倦客紅塵。長記樓中粉淚人。
采桑子
非花非霧前時見,滿眼嬌春。淺笑微顰。恨隔垂簾看未真。
殷勤借問家何處,不在紅塵。若是朝云。宜作今宵夢里人。
采桑子
當時月下分飛處,依舊凄涼。也會思量。不道孤眠夜更長。
淚痕揾遍鴛鴦枕,重繞回廊。月上東窗。長到如今欲斷腸。
采桑子
湘妃浦口蓮開盡,昨夜紅稀。懶過前溪。閑艤扁舟看雁飛。
去年謝女池邊醉,晚雨霏微。記得歸時。旋折新荷蓋舞衣。
采桑子
別來長記西樓事,結遍蘭襟。遺恨重尋。弦斷相如綠綺琴。
何時一枕逍遙夜,細話初心。若問如今。也似當時著意深。
采桑子
紅窗碧玉新名舊,猶綰雙螺。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覺未多。
小來竹馬同游客,慣聽清歌。今日蹉跎。惱亂工夫暈翠蛾。
采桑子
昭華鳳管知名久,長閉簾櫳。聞道春慵。方倚庭花暈臉紅。
可憐金谷無人后,此會相逢。三弄臨風。送得當筵玉盞空。
采桑子
金風玉露初涼夜,秋草窗前。淺醉閑眠。一枕江風夢不圓。
長情短恨難憑寄,枉費紅箋。試拂么弦。卻恐琴心可暗傳。
訴衷情晏殊閱讀答案賞析翻譯
訴衷情晏殊閱讀答案賞析翻譯,這是北宋婉約派詞人、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晏殊所創作的一首以寫景為主的小令,這首小令以疏淡的筆墨濃抹了一副秋景圖,透露出淡淡的情思。
原文: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字詞解釋:
①芙蓉:荷花;金菊:黃色的菊花;斗:比勝;馨:散布得很遠的香氣。
②天氣:氣候;重陽: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③紅樹:這里指楓樹; 間:相間,夾雜。
④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凈。
⑤碧天:碧藍的天空。
⑥茫茫:廣闊,深遠。
⑦目斷:指望至視界所盡處,猶言凝神眺望;憑高目斷:依仗高處極目遠望,直到看不見。
⑧鴻雁:即“雁”。大的叫鴻,小的叫雁。
⑨思量:相思。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翻譯:
在節氣接近重陽的時侯,芙蓉和金菊爭芳斗妍。遠處的鄉村,秋色如畫中一般美麗,樹林間從濃密的紅葉中透出稀疏的黃色.真是鮮亮可愛。
中原地區,秋雨少,秋水無波,清澈明凈;天高氣爽,萬里無云,平原仰視,上天寬闊沒有邊際,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遠望,看到鴻雁飛來,引起頭腦中無限的思念。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閱讀答案:
試題:
1、這首詞提到了民間的那個節日?有那些習俗?簡要分析本詞寫景狀物的藝術特點。
2、簡要分析這首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重陽節、登高、飲雄黃酒等;作者抓住重陽節時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木芙蓉花和菊花來描寫,遠近結合、色彩相間,充分展示出重陽節時周圍環境的美麗如畫。(意思對即可酌情給分。)
2、這首詞描寫了主人公浪跡天涯、有家難歸的憂愁,也表達了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嘆前途渺茫、難以把握。(意對即可酌情給分)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創作背景:
作者于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賦此詞,時四十八歲,為陳州(今河南淮陽)知州。他由參知政事貶來此地已六年,常借酒遣懷,此詞是秋天在開封登高遠望時所作。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賞析:
這是一首秋日野游,遣興自娛的令詞。晏殊一生仕途坦蕩,性情散淡,過著“未嘗一日不宴歡”的生活。為官之余,歌飲郊游自然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必然反映在他的詞作當中。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登高的景與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句中的芙蓉(指荷花)和菊花都是秋季里開放的花。詞人寫秋日里萬花紛謝唯有芙蓉和滿目金菊競相綻放的景致,不單純是寫景,同時交待了季節。下句“天氣欲重陽”則更進一步點明節氣。中國古代有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便是中國唐代大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詞人直言重陽,為后文登高寫景做了鋪墊。“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兩句正面寫景。臨高而望,遠方村落星星點點,在霜葉染成的紅樹之間點綴著片片的秋草和茂葉凋零之后的樹的枝丫。在秋日艷陽之下,如妙筆彩繪的圖畫。至此,秋日如畫美景,詞人昂然游興,躍然紙上。上片以流暢的筆墨描繪出重陽節前秋日登高所見景致,情思恬淡自然,語言明凈清新,不飾雕琢,亦不失于浮淺。
下片起首三句九字皆寫景。“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畫卷舒展于天地之間,寫景氣勢恢宏,意境曠達間流露著淡淡的憂傷,并使上片中秋色如畫的靜物描寫進一步成為動態描寫,語言生動秀潔,精煉渾成。至于由此而起的思量之情則是觸景而發。極目高遠,盡見天地之間藍天白云,秋離氣爽。恰此時望見大雁天邊而來。鴻雁傳情之說古亦有之,詞人由此聯想起遠方疏親密友,引起對遠方親友的懷戀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前詞豐厚的鋪墊之上,聊以“無限思量”敘寄情思,又戛然而止。言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絕,蓄意綿綿,情溢詞外。詞的下片在寫景的基礎上,融入情思,增添了詞的內涵。
這首詞全篇以寫景為主,通過對重陽節時登高所見的描寫,表達詞人怡然自得的雅興和由重陽節而引起的對遠方親友的思念,而這種思念的傷感卻是在隱約之間的。在語言上,這首詞在具備晏殊詞溫潤端麗的一股特點以外,尤見秀潔清新,為全詞高遠淡雅、陶然曠達的意境提供了豐富的表現力。另外,詞中注重色彩描寫,其中“芙蓉金菊”、“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淡水”、“碧天",或明或暗寫出景物的色調,描繪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給人以美的陶冶。
個人資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折得疏梅香滿袖,暗喜春紅依舊 宋·晏幾道《清平樂》全文是什么?
全文:留人不住。醉解蘭舟去。一棹碧濤春水路。過盡曉鶯啼處。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
翻譯:
苦苦留人不住,他酒醉后登上畫船,揚帆而去。小舟撥開輕卷的碧波,行駛在在漫漫的春水路上,所過之處盡是黃鶯啼曉之聲。
渡口楊柳郁郁青青,枝枝葉葉都滿含著別意離情。從此后休要寄錦書再訴衷情,畫樓里的歡娛不過是一場春夢,那山盟海誓畢竟空口無憑。
擴展資料:
《清平樂·煙輕雨小》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這是一首傷春惜別的詞。
這是一首傷春惜別的詞。上片寫春光歸去匆匆,一夜細雨輕煙過后,池塘草綠,紅梅變老,春天也就過去了。
下片寫離愁纏綿不斷,只有通過做詩題句以追懷相聚的美好時光。而當春寒去后,花信風輪番吹拂之時,那離別相思的愁緒更是難以排遣的。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