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益州為什么出名(益州是哪個朝代)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唐朝益州為什么出名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益州是哪個朝代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益州在唐朝初年有著怎樣的地位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稱為益州﹐州置刺史。
古代的農耕社會,戶口人數的多寡可謂是地方經濟的一個重要標志。翻一翻《隋書》與《舊唐書》中的《地理志》就可以知曉,蜀地在隋末并沒有經受太多的動亂,人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存,所以在唐初各地民生凋敝的時候,蜀地所在的劍南道不僅戶口數一度成為諸道之冠,還成為了唐朝統一戰爭的重要后勤基地,為統一全國提供了保障。而且蜀地自都江堰修建以來便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堪稱“蜀土沃饒,人物殷阜”,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就此斷定唐朝初年的時候,益州就是一處人人向往的人間天堂?
“揚一益二”指的是古代哪兩座城市,又因何而得名?
古代有“揚一益二”的說話,這個詞的意思是說揚州位于第一,益州位于第二。除揚州外,這里的益州指的是成都。那么為什么說“揚一益二”呢,他們因何得名呢?
首先說揚州,在唐代后期,揚州可謂是當時的經濟中心。當時,全國上下形成了以揚州為中樞的交通網絡。自從通濟渠修建成功后,揚州就變成了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南方的商船都是先到揚州再運往當時的政治中心長安、洛陽等地。
由于交通十分便利,商人們來來往往經過揚州使得當地的商品貿易經濟十分發達,和揚州處在長江三角洲上,地理位置本就優越,長江三角洲本來也很富饒。再加上揚州交通的便利,杭州成為了江淮的中心,所有來來往往的船舶途經揚州,已經揚州本來盛產各種銅器、海鮮、錦帛等,也有了豐饒的物產,所以說揚州第一。
那么再來說益州,益州就是現在的成都。自古以來益州就被稱為天府之國,由于益州據于長江的上游,沿著長江益州可以到達很多地方。于是也有來來往往的商船經常來到益州。再加上益州位于內陸地區,四通八達的地勢使得交通更方便。
由于岷江的灌溉,益州土壤十分肥沃,導致當地農業十分發達,也盛產絲織品。當時的蜀錦最為有名。土壤肥沃也導致物產十分富饒,糧食產量十分豐富。所以益州也變成了當時內陸地區的經濟中心。
這也就是“揚一益二”的說話,揚州和益州也是因此得名。
在唐朝那時候,揚州和成都為何稱為揚一益二?
因為經濟發達。
揚一益二是什么?
揚一益二指的就是揚州和益州。益州也就是現在的成都。看詞語顧名思義就是揚州第一,益州第二。之所以會這樣排名,主要是因為在安史之亂之后,中原的經濟開始越來越差,畢竟絲綢之路在這個時候也開始逐漸被廢棄了。所以,長江流域地區的經濟開始超越中原。其中以揚州和益州最為繁華。在《成都記序》中就曾經這樣描述過揚州和益州的繁華“大凡今之推名鎮為天下第一者曰揚益 ”。所以這個詞語也代表了長江流域經濟繁榮。
揚州益州為何最繁華?
從唐朝之后,揚州和益州的經濟地位就越來越高。其實早在隋朝的時候,楊廣開鑿的京杭大運河,就已經為揚州經濟的繁榮埋下了伏筆。唐朝的前期,揚州其實已經因為交通便利和風景優美以及氣候適合居住而成為富商們定居的地方,只不過后來唐朝成了經濟中心,所以揚州落后了一些罷了。
而益州之所以會成為第二繁華的地方,倒不是因為京杭大運河,而是因為處于平原地區,土地肥沃。隨著都江堰的修建完成,農業更加的發達,吃喝不愁。再加上從秦漢開始,益州就算是西南交通最發達的地方,所以,理所當然的,益州成了西南地區交通的集散地,四通八達,自然繁華無比。
其實在古代想要經濟好,一定要占據地理優勢。
而揚州和益州恰好滿足了地理優勢這一條,都成為交通樞紐,而揚州之所以能夠比益州還要富庶,也是因為交通比益州更加便利,加上經濟和政治中心的轉移才會如此。就算是現在我們去揚州和成都,也依然能夠在很多古跡的地方感受到當年的繁華與富庶。
關于唐朝益州為什么出名和益州是哪個朝代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