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歐陽修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歐陽修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以及歐陽修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歐陽修的的全詩意思是什么
蝶戀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這首詞是一首閨怨詞,大致是寫女主人的丈夫去尋花問柳(冶處,章臺路,就是妓院),而她青春流失(無計留春住),美好時光一去不返(秋千是她與丈夫曾經美好時光的回憶,可能他們在上面嬉戲過),在深閨大院的凄楚哀怨.
這是我比較簡單的解釋,下面是比較正統的:
此詞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疊字之工,致使全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由此而生深遠之意境。詞人首先對女主人公的居處作了精心的描繪。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這兩句,似乎是一組電影搖動鏡頭,由遠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隨著鏡頭所指,先是看到一叢叢楊柳從眼前移過?!皸盍褵煛?,說的是早晨楊柳籠上層層霧氣的景象。著一“ 堆”字,則楊柳之密,霧氣之濃,宛如一幅水墨畫。隨著這一叢叢楊柳過去,詞人又把鏡頭搖向庭院,搖向簾幕。這簾幕不是一重,而是過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瑣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 “無重數”?!盁o重數”,即無數重。一句“無重數”,令人感到這座庭院簡直是無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處”,宕開一筆,把視線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過筆來寫道:“樓高不見章臺路”。原來這詞中女子正獨處高樓,她的目光正透過重重簾幕、堆堆柳煙,向丈夫經常游冶的地方凝神遠望。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但“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見到一顆被禁錮的與世隔絕的心靈。詞的下片著重寫情,雨橫風狂,催送著殘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風雨無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無奈:“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運同她一樣的花上。這兩句包含著無限的傷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評曰:“‘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保ㄍ跤秩A《古今詞論》引)他的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詞這兩句卻把它統一起來。這兩句情感層次如下:第一層寫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淚。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觸。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臺(漢長安章臺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處)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唯有在狂風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由此聯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淚因愁苦而致,勢必要找個發泄的對象。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問。第三層是花兒在一旁緘默,無言以對。緊接著詞人寫第四層:花兒不但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人兒走馬章臺,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這種借客觀景物的反應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筍有苞有節一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在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
這首詞意境深遠。詞中寫景寫情,而景與情又是那樣的融合無間,渾然天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詞人刻畫意境也是有層次的。從環境來說,它是由外景到內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慘的色彩渲染孤獨傷感的心情。從時間來說,上片是寫濃霧彌漫的早晨,下片是寫風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次打開人物的心扉。過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評曰:“‘三月暮’點季節,‘風雨’點氣候, ‘黃昏’點時刻,三層渲染,才逼出‘無計’句來?!保ā短扑卧~選釋》)暮春時節,風雨黃昏;閉門深坐,情尤怛惻。個中意境,仿佛是詩,但詩不能寫其貌;是畫,但畫不能傳其神;唯有通過這種婉曲的詞筆才能恰到好處地勾畫出來。尤其是結句,近人王國維認為這是一種“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也就是說,花兒含悲不語,反映了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亂紅飛過秋千,烘托了女子終鮮同情之侶、悵然若失的神態。而情思之綿邈,意境之深遠,尤令人神往。
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歐陽修|注釋|翻譯|賞析|講解
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
年代:北宋
作者:歐陽修
作品:蝶戀花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注釋]
閑情:閑散之情。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病酒:飲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顏:這里指紅潤的臉色。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青蕪:叢生青草。
誰說閑情意致被忘記了太久?每到新春來到,我的惆悵心緒一如故舊。為了消除這種閑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飲,讓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體消瘦,對著鏡子自己容顏已改。河邊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樹成蔭。見到如此美景,我憂傷地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我獨立在小橋的橋頭,清風吹拂著衣袖。只有遠處那一排排樹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綽綽,與我相伴。
"誰道閑情拋棄久.."出處..
這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詞人馮延巳的一首詩。
《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原文: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譯文:
誰說閑情意致被忘記了太久?每到新春來到,惆悵的心情依舊如故。為了消除這種閑愁,天天在花前痛飲,讓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體消瘦,對著鏡子自己容顏已改。
河邊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樹成蔭。見到如此美景,憂傷地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獨自站立在小橋的橋頭,清風吹拂著衣袖。只有遠處那一排排樹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綽綽與人相伴。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馮延巳生活在南唐前中期,其詞內容多是些閨閣園亭之景,傷春怨別之情。這就是一首表達孤寂惆悵的言情詞,可能作者另有寄托,但本事不明,創作時間難以考證。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表達孤寂惆悵的言情詞。
上闋開門見山,首句用反問的句式把這種既欲拋棄卻又不得忘記的“閑情”提了出來,整個上片始終緊扣首句提出的復雜矛盾的心情回環反復,表現了作者內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誰道閑情拋擲久?!北憩F了在感情方面欲拋不得的一種盤旋郁結的掙扎的痛苦。而對此種感情之所由來,只用了“閑情”兩個字?!罢l道”者,以反問之語氣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閑情拋棄久”五字所表現的掙扎努力就全屬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來”者,春季乃萬物萌生之時,正是生命與感情覺醒的季節,詞人于春心覺醒之時,含蓄地用了“惆悵”二字?!般皭潯闭?,是內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尋的一種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離別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較之相思離別更為寂寞、更為無奈的一種情緒。
既然有此無奈的惆悵,而且經過拋棄的掙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長存,于是詞人說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兩句話。更著以“日日”兩字,可見出此一份惆悵之情之對花難遣,故唯有“日日”飲酒而已。至于下“鏡里朱顏瘦”,則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結果。
下闋進一步抒發這種與時常新的閑情愁緒。
下半闋承以“河畔青蕪堤上柳”一句為開端,雖寫春來之景色,卻并不寫繁枝嫩蕊的萬紫千紅,只說“青蕪”,只說“柳”?!笆彙闭撸瑓裁菀玻笆彙钡那嗲嗖萆热槐榻犹煅?,“柳”的縷縷柔條,更是萬絲飄拂。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薄盀閱枴焙汀昂问隆眱稍~,造成了一種強烈的疑問語氣,從其嘗試拋棄之徒勞的掙扎,到問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掙扎與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痹囉^其“獨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觀其“風滿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橋”二字,則其立身之地的孤伶無所蔭蔽亦復如在眼前,。在如此寂寞孤伶無所蔭蔽的凄寒之侵襲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見。
“平林新月”,則林梢月上,夜色漸起,“人歸后”,則路斷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從前面所寫的“河畔青蕪”之顏色鮮明來看,應該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則直寫到月升人定,則詩人承受著滿袖風寒在小橋上獨立的時間之長久也可以想見了。
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歐陽修
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
[ 宋 ] 歐陽修
原文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裹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
[ 宋 ] 歐陽修
原文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裹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
這首詞寫戀情的苦惱,不能解脫,以獨特的的筆法寫盡了一個“愁”字。前半片寫年輕人的春愁。愁因春起,賞花有愁,舉杯有愁,對鏡也有愁,家里處處都是愁。表現了在情感方面欲拋不能的一種盤旋郁結的痛苦。抒寫主人公想要掙扎出來卻不可能。以下各句所寫均由此生發而出,故此句有籠罩全篇之效。接下寫春來閑愁依舊,寧可瘦也要飲酒來打發閑愁。詞的后半片仍在寫愁,不過是從家里擴展到家外,河畔青草、堤上綠柳蒙上了愁,天色薄暮更引起了愁,一人獨立小橋還在品味首愁。下片前后均是景語,中間兩句是情語,使前后之景均為情增添色彩。見到青草綠柳,又增新愁,故獨立小橋望月,任憑春風吹拂。全詞通過寫情感交織的愁悶,徘徊在心,從而產生一種對韶光易逝,人生苦短,世事變遷的感嘆。
這首詞另一說為馮延巳所寫,但大部分資料都解釋為歐陽修所寫。馮延巳(903--960),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五代南唐詞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叭杖铡痹咀鳌芭f日”,“橋”原本作“樓”。 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作為詞人,他雖受花間詞影響,多寫男女離別相思之情但詞風不像花間詞那樣濃艷雕琢而以清麗多彩和委婉情深為其特色,有時感傷氣息較濃,形成一種哀傷美。其詞集名《陽春集》。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