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丈多少米,北宋時期一丈是多少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宋代一丈多少米,以及北宋時期一丈是多少米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朝時期的三丈有多高
十尺為一丈,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一丈為3.168m,三丈約為9.5米左右。
以下引用
aiaihetiyak47的分享
古代的標準長度單位是“尺”,但是歷朝歷代的“尺”的長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例如:秦代一尺約0.23米,明清一尺約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約50%! 古人常說“七尺男兒”,基本上是在漢代形成的這個說法。漢代的度量衡基本與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長度單位“尺”約為0.23米。0.23*7=1.61米。由此可見,古漢人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較多。同時,參看《三國演義》,關羽那樣的大漢身高可以達到八尺,合現(xiàn)在的1.8米多,在現(xiàn)在也算是比較高的了。此外還有個別達到九尺的,身高就是2米左右了,比當時大多數(shù)人高了2-1.6=0.4米。考慮到現(xiàn)在中國人身高1.7-1.8米的比較多,比現(xiàn)在中國最有名的“巨人”——姚明,也是矮了差不多的高度,因此秦漢的中國人身高普遍1.6米左右是可信的。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于現(xiàn)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zhàn)國時,一尺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zhàn)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zhàn)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個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于現(xiàn)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并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后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于尺。后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天涯咫尺”的表達就真的很強的對比了。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后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來源于此。 當然在往短去,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附上古代的長度一覽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北宋時期的一丈有多長
漢代一尺等于23.1厘米,
魏晉一尺等于24.12厘米,
隋唐一尺等于26.7厘米,
而宋元一尺等于30.72厘米。
十尺為一丈。
宋朝一丈等于多少米:宋朝時的一里地是多少米
一丈3.07厘米,即0.0307米。一里為456.4米。
宋朝時1丈=10尺, 1尺=10寸, 1寸=10分(1尺=30.7厘米)
古代二十丈相當于現(xiàn)在多少米宋朝初期的
63.6米左右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丈=十尺=一百寸(一寸=0.033米,一尺=0.333米,一丈=3.33米)。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關于宋代一丈多少米和北宋時期一丈是多少米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