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誰能作補亡,樂府怎么了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樂府誰能作補亡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樂府怎么了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北宋的兩個著名詞人晏殊和晏幾道是什么關系
父子關系。晏幾道是晏殊的第7子。
晏殊,字同叔,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
晏殊文學成就: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度卧姟分惺掌湓?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
晏幾道文學成就:晏幾道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開封府判官等。性格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有《小山詞》。
擴展資料
作品風格:
1、晏殊、晏幾道父子沿襲唐末五代詞風,詞作內容較為狹窄,多寫流連光景、離情別緒等傳統題材,風格以閑雅清婉為主,但又各有特色。
2、晏殊官至宰相,志滿意得,其詞作多為家會宴游的消遣,詞中之愁只是春花秋月的閑愁;詞風清新委婉。
2、晏幾道雖出身于官宦大家,卻官階卑微,后又家道衰敗貧苦落魄,其詞作較為真實地抒發了一個沒落公子的哀愁之情;詞風感傷凄楚。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晏殊
百度百科-晏幾道
晏幾道的詞集是什么
晏幾道
北宋詞人。字叔原,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生卒年不詳。宋人筆記說他是晏殊的“暮子”。他自小即為貴介公子,又是名父之子,是當時認真寫詞的一大家,作為《花間》的嫡傳,他的詞勝過乃父。大概一經寫出,即為汴梁的文士所傳詠,如〔鷓鴣天〕“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連道學家程頤也“意亦賞之”(《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九),承認是好句。他的作品絕大多數是小令,這也是《花間》詞的特色之一。在同時詞人之中,他也是個特殊的人物,黃庭堅在《小山詞》的序文中對他有生動的寫照,說他“磊隗權奇,疏于顧忌。文章翰墨,自立規模,常欲軒輊人,而不受世之輕重。……遂陸沉于下位。平生潛心六藝,玩思百家,持論甚高,未嘗以沽世?!庇终f他的詞“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別人只知道他的詞有父風,但并不能真正了解他。黃庭堅最精采的一段是描寫他的詩人品質,用“癡”來概括他的性格。黃庭堅說:“叔原,固人英也,其癡亦自絕人……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一作新進士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家人饑寒,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癡也?!倍矣靡粋€“癡”字來概括他的性格:“其癡亦自絕人?!标處椎赖膶懽鲬B度嚴肅認真。他稱自己的作品為“補亡”,即“補樂府之亡”。意思是說,宋朝立國以來雖有100多年,但并沒有產生像樣的“樂府”,至于自古相傳的樂府早已亡失,所以他要用他的作品來填補這個空白。談到樂府的內容,當然是兒女之情,即他所謂“感物之情,古今不易。竊以為篇中之意,昔人所不遺,第于今無傳爾。故今所制,通以《補亡》名之”。他坦白地說,正因為他不滿于當時的“歌詞”,不足以析酲解慍,所以他繼續“南部諸賢余緒”,寫當時朋友間的“意中事”。從他的自序中也可看出,他對這些作品是很自負,也頗自信的。即使在現在看來,《小山詞》比起當時別的詞集,確實令讀者有出類拔萃之感,它的文體的清麗宛轉如轉明珠于玉盤,而明白曉暢,使兩宋作家無人能繼。關于他的作品的優點,宋人論者無不推崇,王灼說他如“金陵王謝子弟,秀氣勝韻,得之天然,將不可學。”陳振孫說:“其詞在諸名勝中,獨可追逼《花間》,高處可過之?!泵鞔拿珪x同意這種看法:“諸名勝詞集,刪選相半,獨《小山集》直逼《花間》,字字娉娉□□,如攬嬙、施之袂?!淌细缸?,真足追配李氏父子(李□、李煜)”。清代周濟說:“晏氏父子,仍步溫、韋,小晏精力尤勝?!瘪T煦說:“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子晉欲以晏氏父子追配李氏父子,誠為知言。”況周頤說:“小山詞從《珠玉》出,而成就不同,體貌各異?!毕木从^結合他的身世以論其詞,較為深刻:“晏氏父子,嗣響南唐二主,才力相敵,蓋不特詞勝,尤有過人之情。叔原以貴人暮子,落拓一生,華屋山丘,身親經歷,哀絲豪竹,寓其微痛纖悲,宜其造詣又過于父。”
《小山詞》善以前人詩句融合入詞,有時顯得比原作更好。如〔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乃用五代翁□閨怨詩句?;蛴们叭嗽娭幸饩?,加以改造者,如杜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改為〔鷓鴣天〕:“今宵剩把銀□照,猶恐相逢是夢中。”其他用小杜(杜牧)、義山(李商隱)、溫(庭筠)、韋(莊)詩句者,皆能改得天衣無縫,另造新境。至其文字之曉暢清麗,尤是他的特色。
解道紅羅亭上讀,人間寧獨小山詞?冷暖自家知。
這是朱孝臧點評納蘭性德時所寫的一句詞
原詞是:
蘭錡貴,肯作稱家兒?
解道紅羅亭上讀,人間寧獨小山詞?冷暖自家知。
(《強村語業》卷三)
小山詞主要是晏幾道的詞
小山詞在詞史上尤其是令詞上具有重要地位."北宋小令,近承古代.慢詞蕃衍,其風始微.晏殊 歐修,張先因雅負名,而中流砥柱.
晚唐無代,小令大盛,出現了南唐、西蜀兩大詞人群體.溫庭筠是花間集的一個大家,但溫詞多為代閨閣立言.有論者如此批評這群詞令高手:"眾所周知,晚唐詞人有不少屬于士行塵雜,不修邊幅和德行無取者.......
李煜亡國,乃寫出動人心魄的小令--"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一種普遍的人生體驗.
宋初,小令出現歐陽修、晏殊等大家.
歐陽修、晏殊等人中止的地方,正是小山起步的地方.小詞自敘云:"補亡一篇,補樂府之亡,叔原往昔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詞,不足以析醒解,試續南部賢余緒,作五七字語,期以自娛.''這段話可以作為小山詞的創作宣言來讀.它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對小令這種文體的嶄新認識.小山把寫詞看作"補樂府之亡''.在他心目中,古樂府與詞的文學價值并無高下之分.這種觀點,在等級森嚴的文學世界里,具有顛覆性的力量.這種超前的意識,是與他同時代的絕大多數詞人所望塵莫及的,已經進入了文學本體論的領域.二是對創作目的有了明確認識.歸結到兩個字上"自娛''.小山把小令作為書寫性靈的獨特文體,因而感情投入的方式執著、認真、深切."坐中應有賞音人,試問回腸曾斷未?''這樣小山詞便沉浸在濃郁的抒情氛圍中.這兩方面的認識及其在創作實踐中的充分體現,都在詞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小山詞形似花間,神通南唐.與李煜為代表的南唐詞一樣,小山詞乃是字坎坷人生中脫化而出,意有所欲,情有所感.中國詩史得出這樣的結論:"講到晏詞的來源,我們自然要推南唐''.晏詞與花間只是形似而已,花間詞淺,小山詞深;花間詞,小山詞真;花間裝飾,小山詞清麗,花間詞如披金戴玉之貴婦,小山詞如天生麗質之少女.
小山詞是寂寞的他不像蘇,辛,有那么多的知音和追隨者,小山又是幸福的,因為畢竟有人給了他"深情苦語,千載彌新''的評價.也許,能與時間抗衡的只剩下有情的文學作品了--巖石也會被風化,而小山詞卻能千載彌新.因為,有情人都會說:"艷詞自以小山為最!''
納蘭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后避東宮嫌名,改曰性德,為太傳明珠長子。年十七補諸生,明年舉順天鄉試,康熙丙辰(一六七六)應殿試,賜進士出身,選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自幼聰敏,讀書一再過即不忘。尤喜為詞,自唐、五代以來諸名家詞,皆有選本。以洪武韻改并聊屬,名《詞韻正略》。所著《側帽集》后更名《飲水集》者皆詞也。好觀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諸家,而清新秀雋自然超逸,海內名為詞者皆歸之。數歲即善騎射,自在環衛,益便習,發無不中。其扈蹕時,琱弓書卷,錯雜左右,日則校獵,夜必讀書。不肯輕為人謀,謀必竭其肺腑。所交游皆一時■〈亻雋〉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若無錫嚴繩孫、顧貞觀、秦松齡、宜興陳維崧、慈溪姜辰英,尤所契厚。吳江吳兆騫,久徙絕塞,性德聞其才名,贖而還之??部朗氈浚呔煟^死殯,於貲財無所計惜。生於順治十一年(一六五四),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三十一。(節錄徐乾學《納蘭君墓志銘》)曾刊《通志堂經解》,自著有《通志堂集》后附《通志堂詞》,為顧貞觀所定。清季許增復為匯集諸家刊本,為《納蘭詞》五卷,附補遣一卷,刊入《榆園叢刻》中。朱孝臧題云:“蘭錡貴,肯作稱家兒?解道紅羅亭上讀,人間寧獨小山詞?冷暖自家知。”(《強村語業》卷三)清代令詞,蓋未有過於性德者矣。
關于晏幾道的事
晏幾道(1030-1106,一說1038—1110 ,一說1038-1112)字叔原,號小山。晏殊第七子。漢族,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著名詞人。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薄耳p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句受人贊賞.
晏幾道自幼潛心六藝,旁及百家,尤喜樂府,文才出眾,深得其父同僚之喜愛。他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借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過穎昌府許田鎮監、開封府推官等小吏。
黃庭堅的《小山詞序》也許給我們一個最好的解釋:“余嘗論:叔原固人英也;其癡處亦自絕。人愛叔原者,皆慍而問其旨:‘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作一新進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饑,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皆負之而不恨,已信之終不疑其欺已,此又一癡也?!斯惨詾槿??!睆乃陌V也就能看到他們孤芳自潔的個性。忠純真摯的癡情,他仍未失卻童心,他難與一般俗人合流,
晏幾道孤高自負,傲視權貴,即使是蘇軾這種人,也不在眼下。據《硯北雜志》云:“元佑中,叔原以長短句行,蘇子瞻因魯直(即黃庭堅)欲見之,則謝曰:‘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保ò矗寒敃r蘇軾在京,正受帝、后賞識,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其高傲竟至此等程度!
他好藏書,能詩,尤以詞著稱。據《墨莊漫錄》云“叔原聚書甚多,每有遷徙,其妻厭之,謂叔原有類乞兒搬惋。叔原戲作詩云:‘生計惟茲惋,搬擎豈憚勞。造雖從假合,成不自埏陶。阮杓非同調,頹瓢庶共操。朝盛負余米,暮貯籍殘糟。幸免播同乞,終甘澤畔逃。挑宜筇作杖,捧稱葛為袍。倘受桑間餉,何堪井上螬。綽然徙自許,噱爾未應饕。世久稱原憲,人方逐子敖。愿君同此器,珍重到霜毛?!贝嗽婋m是戲作,而憤世嫉俗之情,高潔固究之趣,斐然可見。 其存詩只數首,“春風自是人間客,張主繁華得幾時?”(《與鄭介夫》)“窮通不屬兒曹意,自有真人愛子虛。”(《題司馬長卿畫像》)都是寓意頗深之作。
他的主要著作為《小山詞》,《全宋詞》收其詞260首。其中長調3首,其余均為小令。他的小令詞在北宋中期發展到一個高峰,用清壯頓挫的藝術性,揉合了晏殊詞典雅富貴與柳永詞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俗的歌詞合樂的典型音樂形象,使詞這種藝術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得扭轉雅歌盡廢的歷史性作用。
晏幾道
北宋詞人。字叔原,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生卒年不詳。宋人筆記說他是晏殊的“暮子”。他自小即為貴介公子,又是名父之子,是當時認真寫詞的一大家,作為《花間》的嫡傳,他的詞勝過乃父。大概一經寫出,即為汴梁的文士所傳詠,如〔鷓鴣天〕“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連道學家程頤也“意亦賞之”(《邵氏聞見后錄》卷十九),承認是好句。他的作品絕大多數是小令,這也是《花間》詞的特色之一。在同時詞人之中,他也是個特殊的人物,黃庭堅在《小山詞》的序文中對他有生動的寫照,說他“磊隗權奇,疏于顧忌。文章翰墨,自立規模,常欲軒輊人,而不受世之輕重?!礻懗劣谙挛?。平生潛心六藝,玩思百家,持論甚高,未嘗以沽世?!庇终f他的詞“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別人只知道他的詞有父風,但并不能真正了解他。黃庭堅最精采的一段是描寫他的詩人品質,用“癡”來概括他的性格。黃庭堅說:“叔原,固人英也,其癡亦自絕人……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一作新進士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家人饑寒,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癡也?!倍矣靡粋€“癡”字來概括他的性格:“其癡亦自絕人。”晏幾道的寫作態度嚴肅認真。他稱自己的作品為“補亡”,即“補樂府之亡”。意思是說,宋朝立國以來雖有100多年,但并沒有產生像樣的“樂府”,至于自古相傳的樂府早已亡失,所以他要用他的作品來填補這個空白。談到樂府的內容,當然是兒女之情,即他所謂“感物之情,古今不易。竊以為篇中之意,昔人所不遺,第于今無傳爾。故今所制,通以《補亡》名之”。他坦白地說,正因為他不滿于當時的“歌詞”,不足以析酲解慍,所以他繼續“南部諸賢余緒”,寫當時朋友間的“意中事”。從他的自序中也可看出,他對這些作品是很自負,也頗自信的。即使在現在看來,《小山詞》比起當時別的詞集,確實令讀者有出類拔萃之感,它的文體的清麗宛轉如轉明珠于玉盤,而明白曉暢,使兩宋作家無人能繼。關于他的作品的優點,宋人論者無不推崇,王灼說他如“金陵王謝子弟,秀氣勝韻,得之天然,將不可學?!标愓駥O說:“其詞在諸名勝中,獨可追逼《花間》,高處可過之。”明代的毛晉同意這種看法:“諸名勝詞集,刪選相半,獨《小山集》直逼《花間》,字字娉娉□□,如攬嬙、施之袂。……晏氏父子,真足追配李氏父子(李□、李煜)”。清代周濟說:“晏氏父子,仍步溫、韋,小晏精力尤勝?!瘪T煦說:“淮海、小山,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子晉欲以晏氏父子追配李氏父子,誠為知言。”況周頤說:“小山詞從《珠玉》出,而成就不同,體貌各異?!毕木从^結合他的身世以論其詞,較為深刻:“晏氏父子,嗣響南唐二主,才力相敵,蓋不特詞勝,尤有過人之情。叔原以貴人暮子,落拓一生,華屋山丘,身親經歷,哀絲豪竹,寓其微痛纖悲,宜其造詣又過于父?!?/p>
《小山詞》善以前人詩句融合入詞,有時顯得比原作更好。如〔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乃用五代翁□閨怨詩句?;蛴们叭嗽娭幸饩常右愿脑煺?,如杜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改為〔鷓鴣天〕:“今宵剩把銀□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逼渌眯《牛ǘ拍粒?、義山(李商隱)、溫(庭筠)、韋(莊)詩句者,皆能改得天衣無縫,另造新境。至其文字之曉暢清麗,尤是他的特色。
《小山詞》1卷,有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村叢書》本。參考資料: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