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全集如何 邵雍 百度網盤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邵雍全集如何,以及邵雍 百度網盤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邵雍留下了那些著作
邵雍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皇極經世書》是一部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歷史變遷的著作,以河洛、象數之學顯于世。《皇極經世書》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會運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聲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觀物內篇》凡十二篇,末《觀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門人弟子記述。
《漁樵問對》著力論述天地萬物,陰陽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奧妙和哲理。這本書通過樵子問、漁父答的方式,將天地、萬物、人事、社會歸之于易理,并加以詮釋。
《伊川擊壤集》為邵雍的詩集,邵雍一生作詩三千余首,大部分收于入《伊川擊壤集》中。
如何評論北宋邵雍呢?
我們可以先看看邵雍對當時的巨大影響:在北宋仁宗年間,邵雍只是一介儒生,鄉野平民,他通過埋頭著書,到處講學以后,名聲大振,后來定居洛陽,因為窮困,居于陋巷。為了解決這個大學問家的住房問題,當時有很多朝中顯宦、退休高官,給邵雍做了一件讓他樂開了花,同時還震驚朝野的大好事。
什么大好事呢?是這樣的,宋神宗熙寧年間,著名宰相富弼和文彥博退休后,也在洛陽居住,他們聯系了朝中一些著名大臣,如王慎言、王拱辰、劉幾,還有翰林學士司馬光等二十多人,踴躍傾囊,合資在洛陽為邵雍興建了一個面積很大的莊園,面積大到什么程度呢?這個莊園里小橋流水,田連阡陌,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單是住房就達幾十間。
邵雍感激之余,欣然笑納,并把莊園命名為“安樂窩”,還特意寫了一首詩,以詠其事,詩曰:“重謝諸公為買園,洛陽城里占林泉。七千來步平流水,二十余家爭出錢。嘉祐卜居終是僦,熙寧受券遂能專。鳳凰樓下新閑客,道德坊中舊散仙。洛輔清風朝滿袖,嵩岑皓月夜盈軒……”
一個平民學者,布衣書生,卻得到了那些朝廷重臣一致的敬佩和重金資助,一方面說明邵雍學問高,有本事,是這些宿儒心目中的大學問家;另一方面也說明邵雍會做人,是道德品質上的楷模,是世風日下時的君子,受人敬重,讓人愛戴。
邵雍在年青時,也曾投身仕途,進軍科場,但后來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洞悉草木之情、古今之變,深諳天地之運化、陰陽之消長之后,便改變了初衷,從此讀書著作,安貧樂道。宋仁宗、宋神宗先后征他出山,授以高厚祿,均被他一一拒絕了。
邵雍鉆研學問,著述一生,曾撰寫《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等學術著作,自創“先天學”,成就了自己的學問體系,震驚了當時的學術界和士大夫階層,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對當時和后代的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同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被并稱為“北宋五子”。
邵雍去世后,當時朝廷追贈他為秘書省著作郎,賜謚號“康節”,后又封“新安伯”,且配享孔廟,尊稱“邵子”,給予了非常非常高的榮譽。
北宋大牛人邵雍
牛人邵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如果把 歷史 人物比作 歷史 長河的浪花,那么他肯定是其中璀璨的一朵。如果把 歷史 人物比作繁星,那么他肯定是其中明亮的一顆。他一生未仕,過著半隱居的生活,之所以是半隱居,是因為他沒有像童子說的那樣“云深不知處”。他居有定所。在他的那個朝代,他與周敦頤(中學課文《愛蓮說》作者)、張載(他最出名的是《橫渠四句》)、程頤、程顥(哥倆個合稱二程,理學大家)并稱為“北宋五子”。后加上司馬光一起稱為“六先生”。能與上述幾個人并列的人,哪能是尋常人望其項背的呢?而且,“北宋五子”也好,“六先生”也罷,對他極其尊重(可能不是很準確,因為周敦頤與他們距離較遠,留下交往的事跡較少)。他在洛陽居住時期,很多官員到了洛陽,不去看地方官,而是先去看望他,在他的粉絲團里,大宋天子算上一個,大清時期最牛的那個康熙帝也算一個,至若文人騷客,名人志士,更是數不勝數。他的作品收錄到四庫全書里,并且引用他的文獻有667卷,出現1114次。足見他的作品影響之大。這就是我們要介紹的主人公,牛人邵雍!
邵雍,北宋最偉大的哲學家、理學家、詩人、易學象數派代表人物,(易學分為兩派,另外一派是義理派,代表人物為孔圣人)。河南衡章(今林縣)人,祖籍河北范陽(今涿州),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卒于宋神宗熙寧十年,享年67歲。究其一生,在當時那個年代,影響力爆棚,在洛陽生活期間,達人顯貴無不想著與他比鄰而居。這樣的一個人,他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鋼鐵是怎樣練成的呢?容我慢慢講來。
一、 好學少年
邵雍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但祖父和父親科舉均不第。而其父親愛讀周易。小時候的邵雍酷愛讀書,在16歲時隨父親遷河南共城(今河南輝縣)。期間,他“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于書無所不讀。識為學,即堅苦刻歷,寒不爐,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可見其學習態度。如果不是一個客人的到訪,也許邵雍像天下學子一樣去考取功名,但是, 歷史 沒有如果,所以,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改變。
二、 接受真傳
這個到訪的客人是共城縣令李之才。他聽說邵雍好讀,就來看這個少年到底是什么情況。就問這個少年,你這么好學,計劃往哪個方向發展。邵雍回答還沒有定方向。李之才就問他想不想學宇宙萬物運行發展過程的物理之學呢?邵雍表示愿意受教。過了幾天,李之才又過來問他要不要學有關性命的學問,邵雍再次拜謝李之才,表達向其學習的愿望。李之才看他是個可造之才,就悉心傳教他《春秋》,并傳授五經的核心宗旨,最后教授《易經》,期間,穿插講解《河圖》、《洛書》以及伏羲八卦的六十四卦圖像等。邵雍終以這等學問來立世了。
邵雍之所以后來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所學乃真傳。他學的這個內容,是從陳摶那里傳下來的,陳摶也是一個傳奇人物,與先秦的鬼谷子一樣博學多才。陳摶傳給了種放,種放傳給了李溉與穆修,穆修傳給了周敦頤與李之才(周敦頤則傳給了程頤程顥)。所以,其來源正宗。第二,邵雍學習的方法與別人不一樣。邵雍不讓先生講解太多,開宗明義后,剩下的由他自己來悟其中的精要。這樣,他不是單純的學,而是化之。所以他對這些知識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在造詣上遠超別人。在讀萬卷書的同時,他還行萬里路,去多地走古人去過的地方,親身感受吹過前賢吹過的風,來體驗認識。幾年后,他終于說出“道在是矣”,找到了自己想找的大道理,進一步升華自己的思想。為下一步走向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 名滿當朝
公元1049年,邵雍隨父親遷居洛陽。開始了自己設壇講經的生活。由于他學問精深,功夫高妙,所以所學者奔走相告,一時達官貴人競相到訪問道。當時的司馬光、韓琦、富弼、蘇軾、王拱辰、文彥博、呂公著等,幾乎是名流云集,高朋滿座。由于他不在朝為官,所以剛開始沒有自己的房子,后來他的學生及在朝為官的這些人,給他購置宅院。在52歲的時候,他終于有了自己一個不錯的居所。位置在洛陽橋南。目前位于洛陽師范學院老校址里面。他非常滿意自己的新居,就命名為“安樂窩”,并自號“安樂先生”。過起了逍遙自在的悠閑生活。值得說道的是,司馬光、富弼等為了方便與邵雍聚會,也紛紛搬家到他家旁邊居住,安樂窩也成了當時的文昌之地。
四、 理想生活
我這里說的理想生活就是我可以對工作說不,可以傳經布道,德化眾人,逍遙自在,并深受大家喜愛。
邵雍在洛陽講學名滿京城,后逢宋神宗下詔讓大家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官,大家都推薦他,朝廷下了三次詔書,他都推辭不仕。在與人交往時,他與人和善,有問必有答,而且,從不說別人的不是,總說別人的長處,與他相處的人都覺得如浴春風的感覺。這說明,他雖然潛心專研學問,但是,絕不是一個死讀書的人,通理達性,是一個溫暖的人。所以,一個有文化又好相處的人,不想出名都很難。那人緣,也是好的不要不要的。周圍的人都尊稱他為“俺家先生”。很多人都按照他居住的樣子在家里營造安樂窩,就是等先生造訪后方便先生居住。能夠享受這樣待遇的又有幾人呢?
由于他博識多才,待人有禮,溫爾文雅,周圍的人都深受影響,相互相處都非常好,一時民風淳樸。
五、 著書立說
在遷居洛陽以后,邵雍在講學的過程中,就把自己的所學及心得著書立說。那么邵雍究竟做了什么學問呢?那就是以身表法,隨時踐行“天人合一”的天道。他強調“學不際天人,不足謂之學”。其傳世作品主要有《皇極經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觀物篇》等。另外還有《觀物外篇》。同時,后世相傳還有《梅花詩》,但是一時還沒有定論。其弟子張岷對他的著作有過說明:“先生治《易》、《詩》、《春秋》之學,窮意言象數之蘊,明皇帝王霸之道,著書十萬余言,研極精思三十年,觀天地之消長,推日月之盈縮,考陰陽之度數,察剛柔之形體,故經之以元,紀之以會,始之以運,又斷自唐虞,迄于五代,本諸天道,質以人事,興廢治亂,靡所不載。下面對他的主要作品做以簡短說明
1、《伊川擊壤集》。這里集結了邵雍三千多首詩歌。他的詩,都是通過切身感受或生活景物來表達萬物之理及人事 情感 ,深入淺出,以小見大,趣味盎然。對其詩,詩人評譽甚多。在此不再贅述。針對一些詩,我們做下介紹。其中有一首《山村詠懷》,想來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他上過小學生課本,內容如下: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七八座
八九十朵花
另外,在四大名著《西游記》及《水滸傳》開篇中都引用了他的詩。如水滸傳中開篇詩,該詩內容為: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弦。人樂太平無事日,鳶花無限日高眠。至于西游記里的那首詩則是: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他的詩或情景所致,或感或嘆,有情趣有哲理,平淡中見功夫。
2、《漁樵問對》。世人皆把邵雍與莊子對比,還是真有淵源。包括近代的錢穆也稱他為:“儒門中的莊周”。而在《漁樵問對》里,通過主角“樵子問、漁父答”的方式,涉及到五行、天地、物象、陰陽、四季、太極、八卦、無為、體用、人事、 社會 等內容,將天地間的易道變化之理貫穿其中,借由漁父之口,令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備于人,萬物之道備于身,眾妙之門備于神,天下之能事畢矣”之玄理。若說莊子思想逍遙、灑脫,充滿智慧的那種狀態,而邵雍則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一問一答展現了一個精彩紛呈的人生。
3、《皇極經世》。這是一部矗立在“北宋五子”之巔的扛鼎之作。清代《四庫全書》贊邵雍之學是“務究造化之源”,前面講過在里面引用《皇極經世》的文獻達667卷,先后出現有1114次。可見其作品影響之大。該書囊括了史學、哲學、天文、歷法等方面的知識,是中國格物智慧的具體實踐。史學方面他涉及的時間跨度為86400年,人事時間跨度3434年。“開物”至“閉物”合計為129600年,內容之大,演繹之精玄,令人拍案叫絕。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把象數應用與天文星相學結合一起,歸納為四個字:元、會、運、世。其中,1元12會,1會30運,1運12世,1世30年。1元正好是129600年。并納入年月日辰等,一以貫之。1會是129600月,1運是129600日,1世是129600時辰。將64卦對應宇宙周期,循環不斷,推生前死后之數,識宇宙洪荒之象。這部書堪稱奇書,對后世的影響可謂巨大。多個大儒潛心研究,但是均無法逾越這座高山。此書中“以眼觀物,以物得理”的方法,為宋理學奠定了實踐基礎。當時宋人將邵雍與孟子并舉,而朱熹則把他與老子和莊子作比較。時人已將他列圣賢之列。
六、傳奇故事。邵雍料事如神。人過千年,傳說猶在。讀到這里估計大家已經很疲勞了,就摘幾個有關邵雍的趣事分享給大家。
1、司馬光賞花。有一年,司馬光家里的牡丹花開得特別好,于是他就邀請邵雍、富弼、文彥博等人來他家花園里欣賞牡丹,富弼就問,這滿園的牡丹花開了多少朵,眾人皆搖頭,而邵雍則說“花開千朵”。于是眾人一起數起來,分別相加后,果然一千朵。富弼有問這些花什么時候凋零,而邵雍回答是明日午后,花就會被毀,眾皆不信。第二天,大家都來見證。到了中午倒沒事,大家都有點懷疑。正在議論之間,突然來了一群馬,一陣踐踏,滿園牡丹花均被毀。眾人愈發佩服。
2、梅花易數。有一天,邵雍在家閑坐,發現家里的梅花上有兩個喜鵲打鬧結果雙雙墜地,于是心存動念,就占卜了一卦,就知道明天有大事發生,就吩咐家人明天遇到任何人都不要驚動他。第二天同一時刻,果然有一個鄰家女孩爬過墻頭來摘梅花,家人忘記了邵雍的吩咐,就大喊了一聲,結果女孩掉在地上摔斷了腿,幸虧的是沒有丟掉性命。后來人們就講他這種占卜的方法成為梅花易數。
3、生前妙算。邵雍在彌留之際,告訴自己兒子邵伯溫說,我死后一切從簡,但一定要叫上村西頭的那個小姑娘。他兒子后來就按照他說的照做了,但是怎么也不明白他這樣吩咐的意義。后來,這個女孩已經當了奶奶了,一天在家里聽見有人說話,她就在窗戶外聽了下,原來發現自己的孫子伙同幾個人挖了很多人的墓地,只有邵雍的墓地還沒有挖,他們商量好今晚上就動手,聽到這個消息,她推門進去對他們說,你們千萬不能動邵先生的墳,他埋的時候我從頭看到尾,里面什么也沒有。她孫子與那一伙人,聽到后嚇得臉都變了色,也打消了挖邵雍墓地的打算。說真的,邵康節的墓地到現在還沒有人動過。這個我也是現在才了解的。
象諸如此類的故事還有很多,鑒于篇幅的問題,就不多敘,很多都在文獻里,真實性很高,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查找相關的書籍了解一下。
堯夫吟,天下拙,來無時,去無節。
如山川,行不徹,如江河,流不竭。
如蘭芝,香不歇,如簫韶,聲不絕。
也有花,也有雪,也有風,也有月。
又溫柔,又峻烈,又風流,又激切。
注:參考文獻
1、《一代傳奇--邵雍的智慧》(米鴻賓)
2、《邵雍全集》(邵雍)上海古籍出版社
北宋神人邵雍介紹
邵雍(1011年-1077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至神宗熙寧十年)河北涿州人,后居洛陽,對易經極有研究,朱熹將其同「北宋五子」并稱為道學的「六先生」。關于他的奇事流傳不少。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北宋神人邵雍介紹,希望你喜歡。
北宋神人邵雍
某年春天的一天,邵雍到洛河橋頭擺了卦攤。臨近中午,一位老農過來 問道 :早上出門時,總覺著要有事,這不,菜賣完了就急急忙忙往回趕,您給算算是吉是兇?邵雍讓他抽個字,老農彎腰拿了一個遞給邵雍說:我大字不識,還是請先生明示吧。邵雍一看是一個“筷”字,便抬頭對老農說:恭喜恭喜,您今日中午必有口福,快快回家吧,晚了就趕不上了。老農聽完,自言自語地說:只求平安無事就行,哪敢奢望什么好事喲。說完便走了。老農回到家,他的外甥見他就說:我已等兩個時辰了,見你不回準備走了,今日是我爹的六十大壽請你去喝酒。老農換了件干凈衣服,高興地赴宴去了。
自老農離開半個時辰,此時午時已過,邵雍正要收拾卦攤回家休息,走南邊車上跳下一個人來說:請先生留步,早聽說先生神機妙算,有意請您看看命運如何,今日巧遇,望先生垂教。邵雍讓其抽個紙卷,此人撿了一個拆開一看是個“筷”字,望著邵雍心里七上八下。邵雍慢慢地說:從這個‘筷’字來看,乃不吉之兆,你今日必遭水淋之災,望處處小心。此人看看天氣晴朗,萬里無云,便連個謝字未說就上車回家了。一路上快馬如飛,直到家門 口才 長出一口氣,心說:都到家了也沒見著一個水珠,可見邵氏一派胡言。話音剛落,卻被一盆臟水澆了個正著。原來是老婆不知他回家,將一鍋涮鍋水隨意潑出,讓匆忙趕來的丈夫碰巧遇上。
當 天下 午,邵雍剛走到橋頭,就見一人在那兒等候。等邵雍坐穩,那人甕聲甕氣地說:老先生,給我看看今天的運氣。邵雍讓其抽取一個紙卷,那人不假思索地拿起一個遞給邵雍。邵雍一看仍然是一個“筷”字,不禁驚嘆:不妙!那人便催他快說,邵雍說:從這個“筷”字上看,你今天將有關籠之災,你性情暴躁,不免要招災惹禍,望謹慎行事。那人說:我呆在家里不出門,看還會不會招災惹禍。說完,揚長而去。那人回到家中,蒙上被子就睡,一會兒便鼾聲如雷。不料,被一位婦女罵醒,原來是他家的豬糟踏了那婦人的菜園子。他火冒三丈,沖出去與之對罵,因笨嘴拙舌被對方罵急了,伸手就是一拳。那女人本來就有病,一拳下去,便倒地沒氣了。不到一個時辰,來了幾個衙役便把他抓走關進了大牢。
熙寧十年的夏天,邵雍開始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有些不妙。有一次和司馬光等人閑談,忽然笑著說:“我要觀看萬物輪回去了。”程頤擔心地說:“先生的病他人愛莫能助,您自己可要想 辦法 調養調養。”邵雍卻坦然地說:“調養也沒用啊。”
到了秋天,邵雍的病更加厲害了,一天到晚躺在床上。司馬光、富弼、張載和和程頤、程顥等幾位朋友天天來看望他,守候在他的身邊。邵雍雖然四肢不能動彈,頭腦卻十分清楚,誰來了就和誰談這談那的,講起學問來滔滔滔不絕。
有一回程頤來看望邵雍。臨走時邵雍說:“看來我們要永別了。”程頤不免有些心酸,問邵雍道:“先生有什么話要留給我嗎?”邵雍說:“要使面前的道路寬闊一些,路窄了連自己的立身之地都沒有,怎么能使人行走呢?”程頤點頭稱是。
冬季的一天,邵雍已經奄奄一息了。親戚朋友們都趕來,開始給他準備后事。二程兄弟和司馬光、呂公著等人聚在外屋商量著如何辦喪事,你一言,我一語,一時也難以定奪。躺在里屋的邵雍聽到了他們的議論,就把兒子伯溫叫到床前,對他說:“我有三個要求,一定要滿足我。”伯溫哭著說:“您就講吧。”邵雍斷斷續續地說:“第一,我死后不能把我埋在洛陽,要葬在伊川先人塋地。每二,墓志銘要由程顥程伯來寫。第三,不要陪葬任何東西,頭枕轆轤頭,身穿粗布黑衣,衣服要抹上油。入殮時把李家的小禿閨女找來,讓她看著。”說完,等伯溫一一點頭答應,邵雍便閉上雙眼,離開了人世。
家人和朋友們按照邵雍的遺囑,入殮的時候把李家的小禿閨女找了來,讓她看著給邵雍穿上粗布黑衣,在衣服上抹上油,然后裝進棺材,枕上轆轤頭,又讓小禿閨女看了看里面隨葬什么東西,才釘好棺蓋,送往伊川墓地。送葬的路上,兩邊站著許多人,男女老少一個個哭天抹淚,不住地念叨著邵先生的種種好處。
棺槨由八個棒小伙抬著,起初他們覺著重得很,肩膀壓得生疼,所以走得特別慢。可是出去十來里地以后,越往前走越輕巧,抬著一點也不費勁,覺著很奇怪。到后來,人們發現遇到上坡的時候,里邊“咕嚕咕嚕”地響,聲音由前往后,下坡的時候,里邊也“咕嚕咕嚕”地響,聲音由后往前。有人害怕起來,自言自語地說:“啥在響?”一個人說:“象是那轆轤頭在來回滾動。”
那轆轤頭怎么會滾動?老人們說,那是邵夫子得道升天了,棺材里沒人了,空蕩蕩的,只剩下轆轤頭。
一晃六七十年過去了,那個小禿閨女嫁人了,生了兒子,兒子又娶了媳婦,生了孫子。她的這個孫子長大以后不成器,專干那些偷棺劫墓的勾當。有一天,和別人嘀咕著要去偷邵雍的墳墓,恰巧被小禿閨女聽見了,趕忙阻攔說:“你們可別去,邵先生入殮的時候,我看得清楚,里面什么東西也沒裝,衣裳也不是好的,還抹了油。”孫子問:“是真的嗎?”“千真萬確,我親眼看到的。”這樣,邵雍的墳墓便沒有遭劫。
原來,邵雍死前就料到,小禿閨女的孫子是個偷棺劫墓之人。
這些奇事在精通易經的邵雍來說,算不得什么,他的一些預言,流傳很廣,并很靈驗。無神論學者去研究他,至今都是一頭霧水,不知其所以然。
北宋理學家邵雍逝世
邵雍(1011年-1077年7月27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至神宗熙寧十年),字堯夫,又稱安樂先生、百源先生,謚康節,后世稱邵康節,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學家。
雍對易經極有研究(雍繼承并發揚了陳摶的“周易先天圖說”)。著有《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漁樵問對》等。1975年江西星子縣宋墓出土《邵堯夫先生詩全集》九卷。
雍,其先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幼隨父遷共城百源(今河南輝縣)蘇門山下。后,人稱雍為“百源先生”。
雍青年時期即有好學之名,《宋史》記載:“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于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已而嘆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獨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漢,周流齊、魯、宋、鄭之墟,久之,幡然來歸,曰:‘道在是矣。’”遂不復出。
雍后居洛陽,與司馬光、二程、呂公著等交游甚密。邵雍與二程、周敦頤、張載,合稱為“北宋五子”。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陽,以教授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
關于邵雍全集如何和邵雍 百度網盤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