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春詞刻畫了一位怎么樣的女子(寫出了春姑娘的什么什么)

舊相片2022-11-14 03:50故事48

很多朋友對于春詞刻畫了一位怎么樣的女子和寫出了春姑娘的什么什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和樂天《春詞》

“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著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這首詩的結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劉禹錫的《春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評析】:

這首宮怨詩,是寫宮女新妝雖好,卻無人見賞。首句寫粉脂宜面,新妝初成,艷麗嫵媚,希冀寵幸;二句寫柳綠花紅,良辰美景,卻獨鎖深院,滿目生愁;三句寫無端煩惱,凝聚心頭,只好數花解悶;四句寫凝神佇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顯冷落。層層疊疊,婉曲新穎。寫宮女形象,豐韻多姿,嫵媚動人;寫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

這是一首寫宮怨的詩,但這首宮怨詩與其它同類詩迥然不同。詩篇先出現一個精心梳妝、脂粉臉色相宜的年輕宮女,寫她一系列的動作流露出期待,最后變成失望的情態。二句中的“愁”字透露了全詩的主題。但詩人又是如何將這種愁緒抒寫得刻骨銘心、入木三分的呢?筆者認為主要采用了不言而言的手法,即除了二句中的“ 愁”字外,通篇均不寫愁意,而且女主人公的舉止行為又似乎是那么優雅得體,那么閑適安舒,仿佛她正沉浸在這滿園春光中而怡然自得。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筆者認為,詩人主要通過寫人美(新妝宜面)、妝美、樓美(紅樓)、院美(春光一院)、花美、蜻蜓美(飛上玉搔頭)、首飾美,然而命運卻不佳(深鎖、愁),不受君王的思寵,所以前面的“七美”再美也是架空的,因此詩中的女主人公就要憂愁了。這就是不言而言手法在本詩中的運用。劉禹錫此詩的特色在于用強烈的對比,說這位宮中女子在自身的氣質上、在物質待遇上均屬上乘,然而卻失寵于君王,因此只落得個同花兒、蜻蜓為伍的可悲下場,讀罷令人心酸不已。劉詩在整體上不動聲色,平心靜氣,實則內中隱藏了抒情女主人公極大的悲哀在內,這種欲哭無淚反裝歡笑的愁緒是最難狀寫的,而劉禹錫卻將它寫得如此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全詩有形象,有內心世界,有人物行動,幾種描寫自然渾成,有映襯,有興寄,尤其景中、外形襯出女子的內心由期待到幽怨的心理活動,藝術表現極為突出,成為此類詩歌中的佳作

劉禹錫的《春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和樂天春詞》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為友人白居易的《春詞》創作的一首和詩。此詩描寫一位宮女扮好新妝卻無人賞識,只能百無聊賴地獨自數花朵解悶,引得蜻蜓飛上頭來的別致情景。全詩抒寫宮怨閨情,但與其他同類詩迥然不同。詩人通過對宮女神態的傳神刻畫,表現了她不勝幽怨之情。詩意別出心裁,富有韻味。

【評析】:

這首宮怨詩,是寫宮女新妝雖好,卻無人見賞。首句寫粉脂宜面,新妝初成,艷

麗嫵媚,希冀寵幸;二句寫柳綠花紅,良辰美景,卻獨鎖深院,滿目生愁;三句寫無

端煩惱,凝聚心頭,只好數花解悶;四句寫凝神佇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顯冷

落。層層疊疊,婉曲新穎。寫宮女形象,豐韻多姿,嫵媚動人;寫孤凄幽怨,委婉含

情,得之于神。

《春詞》的意思

春詞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白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詩“新妝宜面下朱樓”說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的心情也點出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宜面”二字,是說脂粉涂抹得與容顏相宜,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這說明她妝扮得相當認真、講究。看上去,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艷艷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蒙眬的希望。 詩的第二句是說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滿目生愁。從詩的發展看,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試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的本意該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樓”,又何必“新妝宜面”?可是結果恰恰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無心賞玩,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為什么要“數花朵”,當亦有對這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吧?她默默地數著、數著……“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著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有人說:“詩不難于結,而難于神”。這首詩的結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和樂天春詞 / 春詞》原文及翻譯賞析

《和樂天春詞 / 春詞》原文及翻譯賞析1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唐代劉禹錫《和樂天春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精心化好妝容緩緩走下閣樓,深深庭院春光雖好只添愁。

來到庭院中數著那開得正艷的花朵,蜻蜓飛到了玉簪上頭。

注釋

春詞:春怨之詞。“春詞”為白居易原詩題目。

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一作“粉面”。朱樓:髹以紅漆的樓房,多指富貴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頭上之香。

玉搔頭:玉簪,可用來搔頭,故稱。

鑒賞

此詩描寫一位宮女扮好新妝卻別人賞識,只能百別聊賴地獨自數花朵解悶,引得蜻蜓飛上頭來花別致情景。全詩抒寫宮怨閨情,但與其他同類詩迥然不同。詩人通過對宮女神態花傳神刻畫,表現了她不勝幽怨之情。詩意別她心裁,富有韻味。

白居易原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禹錫和詩“新妝宜面下朱樓”說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花心情也點她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宜面”二字,說明她妝扮得相當認真、講究。看上去,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艷艷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朦朧花希望。

劉禹錫詩花第二句是說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滿目生愁。從詩花發展看,這是承上啟下花一句。

詩花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花本意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樓”,也不必“新妝宜面”。可是結果恰恰惹得別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花痛苦花心情,使她再也別心賞玩,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數花朵”花原因當亦有對這別人觀賞、轉眼即逝花春花,嘆之、憐之、傷之花情懷。就在她在默默地數著時,“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花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她她那沉浸在痛苦中花凝神佇立花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花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花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著她花處境亦如這庭院中花春花一樣,寂寞“鎖,別人賞識,只能引來這別知花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她了人愁花愁一院愁花主題。

有人說:“詩不難于結,而難于神”。這首詩花結尾是她人意料花,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花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別心人有恨。這個結句是在回應“思量何事不回頭”而設計花,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花冷寂孤凄花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和樂天春詞 / 春詞》原文及翻譯賞析2

和樂天春詞 / 春詞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譯文

濃妝艷抹打扮一新下紅樓,深深庭院春光雖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數新開的花朵,蜻蜓有情飛到了玉簪上頭。

注釋

⑴春詞:春怨之詞。“春詞”為白居易原詩題目。

⑵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一作“粉面”。朱樓:髹以紅漆的樓房,多指富貴女子的居所。

⑶蜻蜓:暗指頭上之香。玉搔頭:玉簪,可用來搔頭,故稱。

賞析/鑒賞

這首詩的標題寫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詞》一詩的。白居易的《春詞》:“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桿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白居易詩先描繪一個斜倚欄桿、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著以“思量何事不回頭”的問句,輕輕一撥,引而不發,意味深長。而劉禹錫的和詩,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曲新穎,別出蹊徑。

白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詩“新妝宜面下朱樓”說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的心情也點出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宜面”二字,是說脂粉涂抹得與容顏相宜,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這說明她妝扮得相當認真、講究。看上去,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艷艷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朦朧的希望。

詩的第二句是說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滿目生愁。從詩的發展看,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的本意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樓”,也不必“新妝宜面”。可是結果恰恰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無心賞玩,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數花朵”的原因當亦有對這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就在她在默默地數著時,“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著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有人說:“詩不難于結,而難于神”。這首詩的結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這個結句是在回應“思量何事不回頭”而設計的,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古詩《春詞》賞析

【作品簡介】

《春詞》由劉禹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從標題即可看出正是與白居易的唱和之作,《和樂天春詞》。這首宮怨詩,是寫宮女新妝雖好,卻無人見賞。首句寫粉脂宜面,新妝初成,艷麗嫵媚,希冀寵幸;二句寫柳綠花紅,良辰美景,卻獨鎖深院,滿目生愁;三句寫無端煩惱,凝聚心頭,只好數花解悶;四句寫凝神佇立,人花相映,蜻蜓作伴,倍顯冷落。層層疊疊,婉曲新穎。寫宮女形象,豐韻多姿,嫵媚動人;寫孤凄幽怨,委婉含情,得之于神。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原文】

《春詞》

作者: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注解】

春詞:春怨之詞。詩題一作《和樂天春詞》。

宜面:脂粉和臉色很勻稱。

朱樓:髹以紅漆的樓房,多指富貴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頭上之香。

玉搔頭:玉簪。

【韻譯】

宮女打扮脂粉勻稱,走下紅樓;春光雖好獨鎖深院,怎不怨愁?

來到庭中點數花朵,遣恨消憂;蜻蜓飛來,停在她的玉簪上頭!

   【賞析】

這首詩從標題即可看出正是與白居易的唱和之作,它用極為細膩的筆觸寫了一深院中女子的境遇,作為“核心意象”的女子成為欣賞這首詩的關鍵所在。

一、女子。“新妝”、“宜面”寫一女子在閨中的細致打扮。如此精心修飾一新,自然是心里暗懷期待,沒有期待的話,便會“欲妝臨鏡慵”了。當然精心修飾一新待在閨中在鏡里自賞也不是不可以,而一旦“下朱樓”便是有所望了。首句用幾個動作把女子潛意識里有所望的心態形象地傳達了出來。

二、女子與花。修飾一新的女子一下朱樓便被院中盛開的鮮花猛刺了一下,頓生哀愁。“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這里女子由暗懷期待到愁的轉換是在見到花的瞬間完成的,這種由物引起的情緒的瞬間變化,在閨怨詩中并不難見,比如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閨怨》中的女子,由“不知愁”而瞬間生愁,也是由物——楊柳引發的。如果說“柳”能直接勾起送別場景的聯想的話,那么《和樂天春詞》中的女子是如何見花而生愁呢?這是因為閨中女子通常在心理上存在著一種被賞的期待心理,因而當女子看到花因外力(“鎖”)而被限定在深院中不為人賞時,忽然發覺自己與這盛開的鮮花的境遇十分相似,“同化”的作用引發了女子心中的哀愁:花開得再艷,人修飾得再新,不僅都毫無意義,反而更顯落寞。也正因此,我們說“鎖”、“愁”表面上是寫花,其實也是寫人。“一院愁”尤為形象,化虛為實,意即“愁”充滿一座院子,言女子與花均被“愁”籠罩,無處逃循。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女子因了與花同樣的境遇,對花頓生同病相憐之情,因此有“行到中庭數花朵”之舉,“數花朵”既是寬慰花,也是寬懷自己,相當于一種傾訴,只不過是用動作而非語言罷了。數著數著,情難自禁,逐漸花人難辯,正是金圣嘆所說的“人到花里去,花到人里來”的花人合一的境界。《唐詩鑒賞辭典》說“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似有不妥。“行到中庭數花朵”承上句“深鎖春光一院愁”而來,一“鎖”字己點明“愁”之所在,再則女子下朱樓看到鮮花的瞬間已經完成了向“愁”的轉換,而且這“愁”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閑愁,而是一種發乎命運感的哀愁,因而不會有“大好春光”(排遣閑愁)之感。《唐詩鑒賞辭典》又說:“‘數花朵’,當亦有對這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吧?”這只講出了女子對花的感受,而沒有講到女子因花而生發的對自身命運的哀傷,還忽略了女子在數花的過程,女子與花初步融合的情景,而這正是末句著力營造的一種意境。

三,女子、花、蜻蜓。女子本為排遣傷情而數花,數著數著,不料越發觸動了自己的哀傷,由此也可見女子的哀傷積蓄已久。越數傷情越深,以致于形神癡呆,一動不動,也成了哀傷的眾花中的一朵。女子精心打扮、“下朱樓”、“數花朵”是顯在的動,花的盛開是潛在的動,至此均化為這一呆立的靜,而這呆立的靜又蘊含著愁的涌動,動靜相形十分巧妙。蜻蜓的飛入,轉換了讀者的視角,強化了這主客融合,花人同一的畫面。《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云:“末句無謂自妙,細味之,乃摹其凝立如癡光景耳。”不僅如此,以“蜻蜓飛上玉搔頭”作結,還照應了首句“新妝”——女子如花之美,又照應了“宜面”——女子如花之香。呆立之形又凸現了女子傷情之深,回應了首句“下朱樓”的無望。

四,花、女子、詩人。以上是《和樂天春詞》的顯文本分析。一首優秀的詩歌作品往往還含有潛文本意蘊,正所謂“冰山下面的那一部分”,這是不能直接從文本中看出來的,而要根據“互文本性”進行聯想再現。自屈原以“美人”自喻后,以“美人”自喻的形式在詩詞中大量出現。因此,詩詞中的“美人”便成了“有意味的形式”,讀者對“美人”的感受會自然而然地融進“互文本性”的意蘊,所以,“美人”已遠非一般意義上的美麗女子了,而成了某種特定含義——“喻已”的傳達。她與文字背后的詩人產生了不可割裂的聯系,往往能激發讀者對詩人命運遭際的深層思考。當然,“美人”是否暗含自喻,要看詩中是否有“暗示”,比如前面引的《閨怨》,我們就不會把女子理解為詩人暗喻自己,而《春詞》中的.女子則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詩人,這是由于花、女子與詩人有如下相似性:首先是花、女子形態的美好讓人聯想到詩人資質(才華、品格)的美好;其次,花與女子因被鎖而不為人賞,詩人因小人當道而不為所用,他們都處于被動的地位,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最后,他們哀愁的心理也是相通的。

《詩境淺說續編》評曰:“此春怨詞也,乃僅曰‘春詞’,故但寫春庭閑事,而怨在其中。”大唐至劉禹錫時,國勢已日漸衰微,執政者昏庸無能,作為革新者之一的劉禹錫,難免屢遭挫折。雖劉禹錫是樂天派,也博得“詩豪”的美名,但抱用世之才而被棄的哀怨,在此詞中隱然可現。由此,此詩中,春光、美人之易逝難免令人生出生命短暫,志士易老的感嘆。

   【評析】

這是一首寫宮怨的詩,但這首宮怨詩與其它同類詩迥然不同。詩篇先出現一個精心梳妝、脂粉臉色相宜的年輕宮女,寫她一系列的動作流露出期待,最后變成失望的情態。二句中的“愁”字透露了全詩的主題。但詩人又是如何將這種愁緒抒寫得刻骨銘心、入木三分的呢?筆者認為主要采用了不言而言的手法,即除了二句中的“愁”字外,通篇均不寫愁意,而且女主人公的舉止行為又似乎是那么優雅得體,那么閑適安舒,仿佛她正沉浸在這滿園春光中而怡然自得。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筆者認為,詩人主要通過寫人美(新妝宜面)、妝美、樓美(紅樓)、院美(春光一院)、花美、蜻蜓美(飛上玉搔頭)、首飾美,然而命運卻不佳(深鎖、愁),不受君王的思寵,所以前面的“七美”再美也是架空的,因此詩中的女主人公就要憂愁了。這就是不言而言手法在本詩中的運用。劉禹錫此詩的特色在于用強烈的對比,說這位宮中女子在自身的氣質上、在物質待遇上均屬上乘,然而卻失寵于君王,因此只落得個同花兒、蜻蜓為伍的可悲下場,讀罷令人心酸不已。劉詩在整體上不動聲色,平心靜氣,實則內中隱藏了抒情女主人公極大的悲哀在內,這種欲哭無淚反裝歡笑的愁緒是最難狀寫的,而劉禹錫卻將它寫得如此出神入化、震撼人心。全詩有形象,有內心世界,有人物行動,幾種描寫自然渾成,有映襯,有興寄,尤其景中、外形襯出女子的內心由期待到幽怨的心理活動,藝術表現極為突出,成為此類詩歌中的佳作。

【講解】

這首詩的標題寫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詞》一詩的。所以,不妨先看一看白居易的《春詞》:“低花樹映小妝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欄桿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白居易此詩,先描繪一個斜倚欄桿、背向鸚鵡、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著以“思量何事不回頭”的問句,輕輕一撥,引而不發,意味深長。而劉禹錫的和詩,也寫閨中女子之愁,然而卻寫得更為婉曲新穎,別出蹊徑。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站”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白詩開頭是以“低花樹映小妝樓”來暗示青年女子,而劉詩“新妝宜面下朱樓”說得十分明確,而且順帶把人物的心情也點出來了。詩中女主人公梳妝一新,急忙下樓。“宜面”二字,是說脂粉涂抹得與容顏相宜,給人一種勻稱和諧的美感,這說明她妝扮得相當認真、講究。看上去,不僅沒有愁,倒似乎還有幾分喜色。艷艷春光使她暫時忘卻了心中苦惱,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發了一絲蒙眬的希望。

詩的第二句是說下得樓來,確是鶯歌蝶舞,柳綠花紅。然而庭院深深,院門緊鎖,獨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滿目生愁。從詩的發展看,這是承上啟下的一句。三、四兩句是進一步把這個“愁”字寫足。試想這位女主人公下樓的本意該不是為了尋愁覓恨,要是早知如此,她何苦“下朱樓”,又何必“新妝宜面”?可是結果恰恰惹得無端煩惱上心頭,這急劇變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無心賞玩,只好用“數花朵”來遣愁散悶,打發這大好春光。為什么要“數花朵”,當亦有對這無人觀賞、轉眼即逝的春花,嘆之、憐之、傷之的情懷吧?她默默地數著、數著……“蜻蜓飛上玉搔頭”,這是十分精彩的一筆。它含蓄地刻畫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佇立的情態;它還暗示了這位女主人公有著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錯把美人當花朵,輕輕飛上玉搔頭;而且也意味著她的處境亦如這庭院中的春花一樣,寂寞深鎖,無人賞識,只能引來這無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負,“為誰零落為誰開”?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題。有人說:“詩不難于結,而難于神”。這首詩的結尾是出人意料的,詩人剪取了一個偶然的鏡頭──“蜻蜓飛上玉搔頭”,蜻蜓無心人有恨。它洗煉而巧妙地描繪了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爛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穎而富有韻味,真可謂結得有“神”。

【作者介紹】

劉禹錫(唐)(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與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 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并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淘沙》諸詞,給后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的民俗畫面。至于“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風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注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

【中英對照翻譯】

春詞

劉禹錫

新妝宜面下朱樓, 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 蜻蜓飛上玉搔頭。

A SPRING SONG

Liu Yuxi

In gala robes she comes down from her chamber

Into her courtyard, enclosure of spring....

When she tries from the centre to count the flowers,

On her hairpin of jade a dragon-fly poises.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本作的韻腳是:十一尤;可"十一尤"通押。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917.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