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琳古詩圖片有哪些,寄王琳古詩圖片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寄王琳古詩圖片有哪些,以及寄王琳古詩圖片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寄王琳》古詩原文及鑒賞
寄王琳
南北朝:庾信
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
譯文
身在玉門關外道路竟如此遙遠,翹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現在激動地流下千行熱淚,只因為拜讀了您萬里寄來的手書。
注釋
①王琳:(526—573年),字子珩,南北朝時期名將。庾信好友。
②玉關: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后漢書·班超傳》載,班超于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率軍赴西域,至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自以久在絕域,年老思鄉”,遂上疏請歸,疏中說:“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庾信在這里暗用其事,以自己羈旅長安比班超“久在絕域”,所以說“玉關道路遠”。
③金陵:梁朝國都建康,今南京。信使:指使者。疏:稀少。
④千行淚:梁王僧孺《中川長望》:“故鄉相思者,當春愛顏色。獨寫千行淚,誰同萬里憶。”
⑤君:指王琳。萬里書:從遠方寄來的信。時王琳在郢城練兵,志在為梁雪恥,他寄給庾信的書信中不乏報仇雪恥之意,所以庾信為之泣下。
賞析
詩的起首“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言詩人與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國,相隔遙遠,音訊難通。“金陵”、“玉關”二地名相對,“道路遠”又與“信使疏”相對;“遠”字表示空間的距離,“疏”表示時間的久隔,這兩句對仗工整,為下句起到鋪墊的作用。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意為接到王琳來自遠方的書信,不禁滄然淚下,未曾見到信上的文字,卻已經淚灑千行了。這一流淚啟信的細節描寫,比開君萬里書,讀罷千行淚更為感人,生動地表現出作者悲喜交集,感慨萬端的復雜心情。尤其是一個“獨”字,蘊意極深。當時,庾信雖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賞識,在長安供職俸祿,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暗中與王琳通信,一刻也沒有忘記故國之恥。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下,他的鄉關之思和南歸之意是不能直率表露的,只能通過詩文曲折婉轉地表現。用一個“獨”字,既寫出了暗中有所希冀,也寫出了作者身在異邦,孤獨苦悶的環境和感受。“萬里書”與“千行淚”相對,皆用夸張的手法,描寫此信得來之不易,又與上二句“道路遠”、“信使疏”相照應,針線十分緊密,構思亦很巧妙。僅僅二十個字,卻抵得過千言萬語,包孕著作者十分復雜的'情感,深沉含蓄,催人淚下。
前二句言南北道遠,音訊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書信,不勝驚喜。后二句寫拆閱書信時的心情。王琳懷雪恥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滿紙慷慨悲壯之詞,使詩人深受感動,為之下淚。詩人為何拆書下淚?是有感于故人萬里寄書的情誼?還是觸動了悠悠鄉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慚于自己的茍全?詩中均未言明。無限話語盡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淚”中。
創作背景
庾信是梁朝著名的文學家。侯景之亂初步平定時,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方的西魏,被西魏留下不許南歸。庾信十分思念南方的故國。這首詩是他在北方收到王琳寄給他的信以后所作。
寄王琳古詩意思
《寄王琳》的譯文:玉門關外的道路十分遙遠,遙望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我獨自流下千行熱淚,只因為拜讀了您萬里寄來的手書。《寄王琳》的作者是梁朝著名的文學家庾信,這首詩寫于庾信在北方收到王琳寄給他的信之后。
《寄王琳》
庾信〔南北朝〕
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
賞析
詩的起首“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言詩人與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國,相隔遙遠,音訊難通。“金陵”、“玉關”二地名相對,“道路遠”又與“信使疏”相對。“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意為接到王琳來自遠方的書信,不禁滄然淚下,未曾見到信上的文字,卻已經淚灑千行了。庾信雖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賞識,在長安供職俸祿,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暗中與王琳通信,一刻也沒有忘記故國之恥。
寄王琳原文_翻譯及賞析
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南北朝·庾信《寄王琳》 寄王琳
南北朝 : 庾信
古詩三百首抒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身在玉門關外道路竟如此遙遠,翹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現在激動地流下千行熱淚,只因為拜讀了您萬里寄來的手書。
賞析
詩的起首“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言詩人與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國,相隔遙遠,音訊難通。“金陵”、“玉關”二地名相對,“道路遠”又與“信使疏”相對;“遠”字表示空間的距離,“疏”表示時間的久隔,這兩句對仗工整,為下句起到鋪墊的作用。
“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意為接到王琳來自遠方的書信,不禁滄然淚下,未曾見到信上的文字,卻已經淚灑千行了。這一流淚啟信的細節描寫,比開君萬里書,讀罷千行淚更為感人,生動地表現出作者悲喜交集,感慨萬端的復雜心情。尤其是一個“獨”字,蘊意極深。當時,庾信雖然受到北周朝廷的賞識,在長安供職俸祿,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暗中與王琳通信,一刻也沒有忘記故國之恥。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下,他的鄉關之思和南歸之意是不能直率表露的,只能通過詩文曲折婉轉地表現。用一個“獨”字,既寫出了暗中有所希冀,也寫出了作者身在異邦,孤獨苦悶的環境和感受。“萬里書”與“千行淚”相對,皆用夸張的手法,描寫此信得來之不易,又與上二句“道路遠”、“信使疏”相照應,針線十分緊密,構思亦很巧妙。僅僅二十個字,卻抵得過千言萬語,包孕著作者十分復雜的情感,深沉含蓄,催人淚下。
創作背景 庾信是梁朝著名的文學家。侯景之亂初步平定時,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方的西魏,被西魏留下不許南歸。庾信十分思念南方的故國。這首詩是他在北方收到王琳寄給他的信以后所作。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庾信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宋代·曹豳《春暮》
春暮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
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古詩三百首 , 寫景惜春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宋代·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
宋代 : 陸游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古詩三百首 , 國中古詩 , 愛國壯志湘山晴色遠微微,盡日江頭獨醉歸。不見兩關傳露布,尚聞三殿未垂衣。邊籌自古無中下,朝論于今有是非。日暮平沙秋草亂,一雙白鳥避人飛。——明代·袁宏道《感事》
感事
湘山晴色遠微微,盡日江頭獨醉歸。
不見兩關傳露布,尚聞三殿未垂衣。
邊籌自古無中下,朝論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亂,一雙白鳥避人飛。 古詩三百首 , 寫景抒懷
寄王琳古詩意思 寄王琳古詩賞析
1、寄王琳古詩意思
身在玉門關外道路竟如此遙遠,翹望故都金陵音信又何等稀疏。
我現在激動地流下千行熱淚,只因為拜讀了您萬里寄來的手書。
2、寄王琳古詩賞析
詩的.起首“玉關道路遠,金陵信使疏”,言詩人與王琳一仕北朝、一仕南國,相隔遙遠,音訊難通。“獨下千行淚,開君萬里書”意為接到王琳來自遠方的書信,不禁滄然淚下,未曾見到信上的文字,卻已經淚灑千行了。前二句言南北道遠,音訊疏隔。后二句寫拆閱書信時的心情。詩人為何拆書下淚?是有感于故人萬里寄書的情誼?還是觸動了悠悠鄉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慚于自己的茍全?詩中均未言明。無限話語盡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淚”中。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