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nèi)容

韓司諫是誰,韓吏部是誰

素箋淡墨2023-01-16 21:00故事133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韓司諫是誰,以及韓吏部是誰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朝宋朝有哪八大詩人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1、韓愈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jié)度推官,累官監(jiān)察御史。后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后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

2、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3、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4、蘇轍與其兄蘇軾嘉祐二年(1057)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

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

5、歐陽修,晚號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

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6、王安石,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上池村),漢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

7、蘇洵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以文學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洵擅長于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

8、曾鞏,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

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1072)后,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

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六年(1083),卒于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謚為“文定”。

中國韓姓有當皇帝的嗎?

有,名字是“韓林兒”。

韓林兒(?-1366年),欒城(今河北欒城西)人,元末大宋紅巾軍領(lǐng)袖。

父韓山童曾以白蓮教組織群眾起義。

韓山童犧牲后,韓林兒隨母逃往武安。

至正十五年春,劉福通等迎韓林兒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為帝,稱小明王。

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以亳州為都城。

擴展資料:

韓林兒的離奇死亡: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六月,田豐、王士誠尋找機會刺殺了察罕帖木兒,進入益都。元朝將兵權(quán)交給王保保,王保保率軍將益都重重包圍,陳猱頭等向劉福通告急。劉福通便從安豐引兵支援,在火星埠與元軍遭遇,被元軍大敗,逃回安豐。

元軍急攻益都,挖地道進入益都,殺死田豐、王士誠,而將陳猱頭套上械鎖,押送京城,韓林兒勢力大窘。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張士誠手下將領(lǐng)呂珍包圍安豐,韓林兒向朱元璋告急。朱元璋說:“如果安豐被攻破,張士誠的勢力就會更強大。”

于是親自率軍前往支援,但這時呂珍已經(jīng)進城,殺了劉福通。朱元璋趕走呂珍,擁韓林兒返回,讓他住在滁州。

第二年,朱元璋自稱吳王。又過了兩年,韓林兒死去。有人說是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韓林兒回應(yīng)天,船到瓜步時,韓林兒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另說為朱元璋謀殺)。

當初,朱元璋駐扎和陽時,郭子興去世,韓林兒任命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張?zhí)?.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

當時朱元璋孤軍守城,而韓林兒因自稱宋朝之后,四方起而響應(yīng),于是朱元璋便用其年號以號令軍中。

韓林兒死后第二年,朱元璋才將這一年定為吳元年。當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平定中原,元順帝逃至北方,此時距韓林兒死僅一年多時間。

韓林兒稱帝共十二年。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韓林兒

唐宋八大家分別是誰,字什么?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個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指的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1 韓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漢族,河南河陽(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鄧州市,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2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現(xiàn)在山西芮城、運城一帶)人,[1]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并稱為 “唐宋八大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3 蘇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4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歐陽修并稱“歐蘇”。

5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fù)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6 曾鞏,生于1019年9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1083年4月30日(元豐六年四月十一日)逝世,字子固,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南宋理宗時追謚為“文定”,世稱“南豐先生”。漢族江右民系。建昌南豐(今屬江西)人,后居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西)。曾致堯之孫,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進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為舒國公,后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北宋臨川鹽阜嶺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8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南宋宰相有哪幾人

南宋宰相有史彌遠,汪伯彥,秦檜,湯思退,李綱等人。

1,史彌遠

史彌遠(1164年2月23日—1233年11月27日?[1]??),字同叔,號小溪,別號靜齋。明州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人。南宋權(quán)相、奸臣,尚書右仆射史浩第三子。史彌遠在韓佗胄死后的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后獨相宋寧宗朝17年。

2,汪伯彥

汪伯彥(1069年―1141年),字廷俊,徽州祁門(今安徽祁門)人,南宋初年宰相、著名奸臣。奸相秦檜的老師,主和派重要人物。。公元1128年(建炎二年)12月,宋高宗任命汪伯彥為右仆射。紹興十一年(1141年)去,終年七十三歲。

3,秦檜

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生于黃州,籍貫江寧(今江蘇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紹興元年(1131年),擢參知政事,隨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職,紹興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執(zhí)政十九年。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時年66歲。

4,湯思退

湯思退(1117年—1164年),南宋宰相,字進之,號湘水,浙江景寧湯氏第七世祖。南宋紹興十五年(1154年)進士。歷高宗、孝宗兩朝,官至簽書樞密院事、尚書右仆射、尚書左仆射(即宰相,前后三任)。

5,李綱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綱登進士第,歷官至太常少卿。宋欽宗時,授兵部侍郎、尚書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時,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團結(jié)軍民,擊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nèi)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史彌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汪伯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秦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湯思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綱

宋朝右司諫是個什么官

掌道德教導(dǎo),發(fā)現(xiàn)民間堪任國事的人才,并考核鄉(xiāng)里治績。

宋端拱元年(998)改左、右司諫。掌諷諭規(guī)諫,凡朝廷闕失,大事廷諍,小事論奏。金沿置,元不置諫官,明初一度設(shè)置

閣王都有誰

閻王的說法進入中國后,進行了許多的加工和改造,無論在閻王的來歷、生活還是工作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據(jù)傳說,有不少人擔任過地獄閻王,這些人有的是著名的官員,有的則甚至是默默無名的小民,而在眾多的閻王中,最為有名的當數(shù)四大閻王:韓擒虎、包拯、寇準、范仲淹。

韓擒虎

隋唐時,有一員虎將名韓擒虎,傳說他死后也做了閣王。《隋書·韓擒虎傳》中曰:“其鄰門見擒(虎)門下儀衛(wèi)甚盛,有同王者,母異而問之。其中人曰:'我來迎王'。左右問曰:'何王也?'答曰:'閻羅王。’子弟欲達之,擒止之曰:'生為上柱國,死作閣羅王,斯亦足矣。'因?qū)嫾玻瑪?shù)日競卒,時年五十五。”韓擒虎死作閻羅王的說法,被載入正史《隋書》中,可見當時中國閣羅影響之大。

又傳說,當年韓擒虎率兵活捉陳后主陳叔寶以及擔任和蕃使,以高超射藝威震單于君臣,后來,五道將軍奉天符之命請韓擒虎為陰間之王,擒虎向朝廷特請假三天,隋文帝遂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告別宴會。第三天,忽然有一紫衣人及一紅衣人乘著黑云來到大殿前,自稱“原是天曹地府,來請大王”赴往。于是韓擒虎辭別皇上諸臣同僚及妻兒老小,到陰間走馬上任,當闊王老爺去了。

包拯

包拯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閻王。包拯即包公,是北宋大臣,做過龍圖閣直學士、開封知府,以剛正敢言、不畏權(quán)貴、執(zhí)法嚴峻,屢平冤獄著稱于世。包公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清官,有關(guān)他的斷案故事流行極廣,長篇公案小說《包公案》是包公斷案故事的集大成。元明時的包公戲也有不少,直到今天,《秦香蓮》仍深受人們歡迎。包拯為閻羅的說法,在宋時就已流行,當時有句俗話:“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其父曾任福建惠安知縣、虞部員外郎。包拯自幼天資聰穎,讀書勤苦,“盡信前書之載,竊慕古人之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忠死義之分,確然素守,期以勉循”,不單單是為了走當時文人們共同的科舉入仕之路,還有著“輔佐君王,治國安民”的遠大抱負。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包拯在二十九歲上考取了進士,步入仕途,授大理評事,實職為建冒知縣。當時包拯父母年事已高,不忍遠離,懇請在當?shù)厝温殹5沃埔?guī)定任官回避當?shù)兀首尠脚c廬州毗鄰的和州擔任掌管礦稅的官,包拯還是沒去在家照顧父母,“十年無宦”。父母去世后,他才在鄉(xiāng)人的勸說下重登仕途,于景右四年(公元1037)出任揚州天長知縣。三年后升任端州知州。任知州三年后被召入朝,任監(jiān)察御史。后改任戶部判官、戶部副使和地方三路轉(zhuǎn)運使,掌管中央財政。一年后擢知諫院任諫官。又過兩年,出任都轉(zhuǎn)運使、安撫使和贏州、池州、江寧府知州(府)。嘉右元年(公元1056)權(quán)知開封府,任天子腳下的地方官一年余,然后升任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樞密副使,總掌國家軍政。不久,在處理政務(wù)時突然病倒,十幾天后去世,享年六十四歲。謐曰孝肅,故史稱“包孝肅”。

我們輕輕拂去數(shù)百年來民間傳說中和戲劇舞臺上包拯形象的神光,探視一下真實的包拯。

包公斷案如神,秉公執(zhí)法。他曾數(shù)次出任知縣、知府(州),為一方父母官。古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兼掌財政司法大權(quán),知縣知府都有斷案的職責。包拯任天長縣知縣時,大小案件都審斷得當,為民眾所稱道。這既是由于包拯一秉公心,執(zhí)法如山,更是由于他聰明過人,斷案如神。包拯在天長縣所斷案例最著名的是“巧審牛舌案”:有個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自家的耕牛被人割掉了舌頭,不能進食,奄奄一息,便跑到縣衙告狀。包拯聽后思索片刻,訓斥這個農(nóng)民說:“牛快死了,還告什么狀,回家宰了賣肉得了。”這人心里不滿卻無可奈何,只好回去把牛宰了。很快,另一個人來縣衙告發(fā)那個農(nóng)民在家私宰耕牛,要包拯依法治罪。包拯當即喝令衙役將告狀人拿下,問道:“你為何先割了人家的牛舌又來告狀?”這人見已被包拯識破用意,只得從實招認。原來在牛的主人告狀時包拯即作了這樣的推理:割牛舌而不偷牛,不是圖財而是為了陷害牛的主人。因為《宋刑統(tǒng)》規(guī)定私宰耕牛要治罪,所以為達陷害目的,割牛舌的人必定會來官府告發(fā)牛的主人。因此,包拯開始只讓牛的主人回家宰牛,而割牛舌者也正中了包拯的引蛇出洞之計。

在開封知府任上包拯斷案時的“巧取贓物”也廣為傳頌。說是有個人在酒肆喝酒,擔心醉后丟失財物,便把隨身帶的銀子交給酒保保管。這人第二天醒來取銀子時,酒保不認賬。兩人到包拯處打官司。包拯一看便知酒保耍賴,但無真憑實據(jù),便讓二人在公堂上靜坐半日,不許出去。暗中派人到酒保家中,詐稱酒保已交待,令其家人把銀子交了出來。當這些銀子拿到公堂上時,酒保再也無法抵賴了。開封府原來規(guī)定,百姓到府衙告狀不許直接進入公堂向知府遞交狀紙,而由“牌司”傳遞。“牌司”常趁機刁難告狀人,索要錢財,甚至受惡人賄賂,阻攔受害人告狀。包拯到任后,讓百姓直接到大堂當面陳述,并且每逢坐堂都大門洞開,方便了要求伸冤的百姓。更為重要的是,包拯執(zhí)法如山,不論高低貴賤,有惡必懲,有冤必伸,以致開封盛傳“關(guān)節(jié)(即后門)不到,有閻羅老包”。有位顯貴大臣借了別人的錢到期不還,債主告狀,包拯審實后勒令大臣與債權(quán)人當場清賬,迫使他如數(shù)歸還了欠錢。開封附近的惠民河是由江南向開封遭運糧物的重要航道,河岸風景幽雅,氣候宜人。有些權(quán)貴便在河邊蓋莊園別墅,使河道越來越窄。包公到開封府任后,立即下令沿河侵占官地修的莊園別墅全部拆除。有個官官仗勢抗拒,并聲稱他從別人手中買了河邊地。包拯查看了地契,發(fā)現(xiàn)“墨浮朱上”,即先盜蓋官印,后來才填寫文字,不符合正常的書契程序,因而斷定此契是偽造。官官理屈詞窮,不僅拆房退地,還因偽造地契而被罰錢。

包拯在開封府任上只一年多。素來天子腳下官難當,權(quán)貴居住,盤根錯節(jié),地方官難以行使職權(quán),主持公道。但包拯卻不避權(quán)貴,剛直不阿,秉公神斷,為開封百姓所稱道傳頌。包拯離任時,按慣例在府衙門口的“題名碑”上刻上名字和任職時間,若干年后,唯有包拯的名字被撫摸得又深又亮,表明人們喜歡包拯的名字,懷念他的業(yè)績,寄托某些希望。包拯死后,人們在府衙旁造一包公祠來紀念他。后來黃河淹開封,府衙一帶成為洼地,包公祠處變成一灣清水,被當?shù)厝朔Q為“包府坑”,并編織了許多動人的傳說,希望包公的在天之靈保佑生民,希望人世間有朝一日能象包府坑的碧水一樣清澈。包拯為官廉潔,生活儉樸,在宋代官場上也是難能可貴的。他離任端州時,只身而行,百姓過意不去,背地送他一塊當?shù)靥禺a(chǎn)“端硯”,包拯發(fā)現(xiàn)后投入湖中。據(jù)說不久落硯處出現(xiàn)一座沙洲,人稱“墨硯砂”,并有人刻詩贊曰“星巖朗耀光山海,硯清風播古今。”包公當官二十余年,不論官位高低,衣食用品一如舊時,不置房產(chǎn),并勸子孫廉潔正氣。他曾刻石立家訓曰:“后世子孫仕官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毀之后不得葬于大壟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令子孫世代遵行。一個九百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做到這些實在難能可貴!

著名長篇俠義公案小說《三俠五義》中,包公審理“貍貓換太子”一案時,就有巧設(shè)森羅殿,裝成閣羅,審出郭槐口供的情節(jié)。又有所謂“游仙枕

”可去陰曹地府,故民間流傳著包拯“日斷人間、夜斷陰間”的說法。在傳統(tǒng)戲劇《側(cè)判官》中,就有包公下陰曹,探陰山,側(cè)了絢私的判官等情節(jié)。四川豐都民間,還流傳著包公死后做了陰曹大臣,鐵面無私,興利除弊,協(xié)助閻羅天子廢除受禮受賄之“陰律”的故事。既然包拯與閻王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死后擔任閻王似乎也是順事成章的事。

寇準

寇準是北宋名相,為人剛正,力主抗遼,又曾在刑部任職,符合條件。在流傳極廣的《楊家將》故事中,“寇準背靴”快炙人口,這是一位很得人心的人物。寇準,北宋華州下邱(今陜西渭南)人,累官至宰相。他為人豪直,多次遭權(quán)臣排擠,曾兩次被罷相。但他為國為民忠貞直言的事跡,卻永為后人所稱頌。991年(淳化二年),宋太宗問時政得失。當時寇準官職不高,僅為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但他職微不忘憂國志,直言不諱,揭露執(zhí)法不公的弊政。他說:“祖吉違法受賄,贓少而殺了頭;王淮是參知政事(副宰相)王河的弟弟,盜財至千萬,只受杖刑卻又留任這難道是執(zhí)法公平嗎?”太宗經(jīng)過詢查,知道寇準所奏屬實,便嚴厲遣責了王河,升遷寇準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

998年,宋真宗即位,寇準轉(zhuǎn)遷尚書工部侍郎。此后五六年間,他徙河陽,改同州、鳳翔府、開封府,遷兵部,又轉(zhuǎn)集賢殿大學士,1004年(景德元年),契丹族遼主耶律隆緒屢犯邊境,告急文書如雪片飛往朝廷,那些權(quán)臣們都驚慌失措,只有寇準談笑自如。真宗召集大臣商量對策,參知政事王欽若主張南逃金陵(今南京),陳堯曳主張南逃成都。寇準力排眾議,主張堅決抗遼,并要求真宗御駕親征。在寇準等人簇擁下,真宗渡過黃河,與圍攻渲州(今河南濮陽)的遼軍對峙相持。士卒百姓們遙見皇帝華蓋,士氣大振,經(jīng)10多天激戰(zhàn),遼軍被迫后退,真宗利用此機會派曹利用赴遼營談判,并囑咐曹利用:“百萬以下畢可許也。”寇準得知后,認為這樣太傷國體,便派人去把曹利用找來,嚴肅地警告說:“你雖有皇帝的許諾,但你所答應(yīng)的絕對不得超過30萬,過30萬,我必斬你頭。”結(jié)果,宋遼雙方簽訂的“澶淵之盟”。宋每年送給遼的白銀果然不過30萬。

寇準后來因參知政事王欽若以及宰相王旦、丁謂等人的毀謗而被真宗一再貶罰,最后被貶為雷州(今廣東海康)司戶參軍,并死于此。然而,人民總是忘不了他,說:“欲得天下好,無如召寇老。”元朝大臣脫脫亦評價說:“準于太宗朝論建太子,謂神器不可謀及婦人、謀及中官、謀及近臣,此三言者,可為萬世龜鑒。”在《宋人鐵事匯編》卷五中,有寇準“當為天下主者,閻浮提王(即閻羅王)也”的說法,甚至有人在驛舍旁,掛起寇準圖像,上面寫著:“今作閻羅王。”(《通俗編》)寇閻羅當時受歡迎的情形,可以想見。

范仲淹

范仲淹也是北宋名臣,曾作過龍圖閣直學士,被尊為“龍圖老子”。范仲淹正直敢言,不怕得罪權(quán)貴,他以《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而名垂青史。宋人龔明之在《中吳紀聞》中,記載了“范文正公(范仲淹)亦為閻羅王的傳說。

范仲淹入仕后的開始10余年,一直擔任地方上的小官吏。他在任上十分注意體察民間疾苦,一心想為國家興利除弊。1021年,他到泰州(今江蘇泰州)任鹽倉監(jiān)官。當時,泰州和附近的楚州(今淮安)、通州(今南通市)位于淮水以南,東臨黃海,經(jīng)常受到海潮威脅。

唐朝時曾在這三州之地修建了一條海堤,但因年久失修,早已頹壞。所以,每年秋季海潮泛濫,沿海各州災(zāi)民紛紛攜家外逃。范仲淹到泰州后,盡管修堤不在其職權(quán)范圍內(nèi),但他還是越職向江淮制置發(fā)運副使張論建議修復(fù)海堤。張綸雙手贊同,立即奏舉范仲淹為災(zāi)區(qū)中心興化(今福建黃田北)縣令,主持整個修復(fù)工程。

1024年秋,范仲淹率通、泰等四州民夫四萬余人,修筑海堤。他親臨工地,甚至運土、夯土。筑堤工程進展順利。不料有一日,突然雷雨大作,海潮如猛獸般沖上海灘,沖毀了剛剛筑起的堤岸,還吞噬了一百多個民工的生命,正在這節(jié)骨眼上,又發(fā)生了日食。一時謠言四起,說范仲淹激怒了海龍王,朝廷對修海堤也動搖了。在淮海轉(zhuǎn)運使胡令的支持下,范仲淹力排眾議,力陳修筑海堤的好處。后經(jīng)過三年多的努力,一條長達三百多里的護岸大堰巍然挺立在東海岸邊,保護著千百頃良田和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為了紀念范仲淹的功勞,當?shù)厝嗣窳㈧艏o念他,并命名新修海堤為“范公堤”。

1028年,因范仲淹每到一地都以政績著稱,其才干受到宰相王曾、副宰相晏殊的贊賞,晏殊于是舉薦他進京任秘閣校理。不久,卻因奏請?zhí)筮€政仁宗而觸怒了太后,被貶往河中府任通判。

劉太后死后,范仲淹被召回朝廷,任右司諫(諫官),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書言事更無所畏懼了。

明道二年(1033年),京東和江淮一帶大旱,又鬧蝗災(zāi),為了安民,范仲淹冒著被殺的危險質(zhì)問仁宗:"如果宮中半日不食怎么樣?現(xiàn)在許多地方百姓沒飯吃,怎就置之不理?“仁宗只好派他到江淮一帶去安撫災(zāi)民。范仲淹每到一地就開倉救濟,并且免除了災(zāi)區(qū)的一部分賦稅。為勸戒揮霍人民血汗的皇室,他還把饑民吃的野草帶回來給仁宗,并請他轉(zhuǎn)給妃女貴戚們看看。范仲淹如此大膽地上諫皇帝,震動了整個朝廷。不久又因上書而被宰相呂爽借皇帝手貶為蘇州知府

范仲淹出任蘇州知府時,由于當時太湖周圍的河渠激塞,暴雨成災(zāi),范仲淹奏準后,“疏五河”,導(dǎo)太湖之水入海,并親臨現(xiàn)場督修。終于使水患被解除,太湖周圍的蘇、常、湖、秀四州,成為當時全國最為著名的水稻產(chǎn)區(qū)。

兩年后,范仲淹因治水有功又被召回朝廷,任天章閣侍制。范仲淹一到,呂夷簡就派人暗中警告他:“你現(xiàn)在的職務(wù)是待從官,不是言官,用不著你多費口舌去議論國政。”范仲淹理直氣壯地回答說:“議論國事正是侍臣的職責,我怎敢不盡力呢?”呂夷簡沒辦法,于是把范仲淹擠去擔任當時最復(fù)雜難治的開封做知府,想用紛繁的事務(wù)纏住他,使他無暇上書言事,哪想范仲淹到開封理政僅僅幾個月,就使開封府“肅然稱治”。于是民間流傳這樣兩句歌謠:“朝中無憂有范君,京都無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

1036年,范仲淹針對呂夷簡等大官僚互相勾結(jié),朋比為奸,遍插親信、黨羽于要職的污濁現(xiàn)象,把京官晉升情況繪制成一幅百官圖交仁宗看,指明哪些人是按規(guī)定升遷的,哪些人是呂夷簡私人關(guān)系提拔的,對呂夷簡培植私黨的行為進行無情地揭露。呂夷簡惱羞成怒,以越職言事、暗結(jié)朋黨、離間君臣關(guān)系等莫須有罪名,把他貶至饒州(今江西鄙陽)。

范仲淹三遭貶,仕途坎坷,可強烈的憂國憂民之心使其雖已年過半百,仍勇往直前。1040年,范仲淹出仕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兼領(lǐng)延州知府。為安定邊疆,從長計議,又主動招撫宋夏交界的少數(shù)民族,對受戰(zhàn)爭損害的美族人民則發(fā)放糧食、農(nóng)具等,幫助他們恢復(fù)生產(chǎn),并加強宋和西夏的睦鄰關(guān)系,終于使久受戰(zhàn)亂的西北邊陲安定下來。人們?yōu)榇烁桧炈f他:“胸中自有數(shù)萬甲兵。”據(jù)史記載:當他死去的噩耗傳至邊地時,“弟首數(shù)百人,哭之如喪父”。

范仲淹曾在贈友人的一首詩中寫道:

吾生豈不幸,所稟多剛腸。

身甘一枝巢,心苦千仞翔。

志意茍?zhí)烀毁F非我望。

在這首詩中,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鳥,說對待生活只要求一個足以棲身的巢就夠了,并不貪圖富貴,但假若不能使天下人得到安樂,他自己也就無法安靜。這確是范仲淹一生憂國憂民的真實寫照。

如此一位不屈不撓、憂國憂民者,死后人們將其奉為“陰間閻王”,其中的道理也是最明了不過的。

除了上述中國四大閻王之外,在古典神怪小說《子不語》、《聊齋志異》中,冥王又有名為“冥府總政”、“李大王”與“素大王”的,這些“閻王”不過是民間某一地區(qū)的傳說、作者的杜撰,遠不及四大閻王的名字響得多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9607.html

“韓司諫是誰,韓吏部是誰” 的相關(guān)文章

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名字)

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名字)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以及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名字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宋詞人有哪些呢? 北宋詞人有:1、柳永?~約1053年,北宋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

關(guān)于蕊翻譯成數(shù)字是多少錢的信息

關(guān)于蕊翻譯成數(shù)字是多少錢的信息

大家好,關(guān)于蕊翻譯成數(shù)字是多少錢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回蕊打一數(shù)字 32,因為蕊字就是由三個心字二個十字組成。把蕊字拆開是由三個獨立的心字和,兩個十組成,所以這個數(shù)字組成之...

什么的梅花詞語有哪些(有關(guān)于梅花的詞語)

什么的梅花詞語有哪些(有關(guān)于梅花的詞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什么的梅花詞語有哪些,以及有關(guān)于梅花的詞語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什么的梅花”填空詞語有哪些? 什么的梅花填空詞語有這些:堅強孤傲、傲然挺立、凌霜傲雪、迎雪而立、雪中怒放、傲雪而放等。拼音méi hu...

寫山古詩有哪些(寫山的古詩大全)

寫山古詩有哪些(寫山的古詩大全)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寫山古詩有哪些,以及寫山的古詩大全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寫山的古詩有哪些 中國古代有很多詩都以描寫山為主,下面我為大家?guī)砹?5首描寫山的'古詩,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山的古詩有哪些 1、...

以外儒開頭的詩有哪些(含有儒的詩詞)

以外儒開頭的詩有哪些(含有儒的詩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以外儒開頭的詩有哪些,以及含有儒的詩詞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外開頭的詩詞 第一首:《寄元員外》張籍外郎直罷無馀事,掃灑書堂試藥爐。門巷不教當要鬧,詩篇轉(zhuǎn)覺足工夫。月明臺上唯僧到,夜靜坊中有酒沽。朝省入...

夏描寫夏季古詩有哪些(描寫夏季的古詩詞句有)

夏描寫夏季古詩有哪些(描寫夏季的古詩詞句有)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夏描寫夏季古詩有哪些,以及描寫夏季的古詩詞句有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描寫夏季的古詩有哪些 古詩摘抄如下:《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宿新市徐...

杏園春多少錢(杏園春酒業(yè))

杏園春多少錢(杏園春酒業(yè))

大家好,關(guān)于杏園春多少錢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杏園春酒業(yè)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杏園春紅參多少錢1克? 從目前市場價格來看。杏園春紅參價格一克在386元左右希望采納謝謝。在廣州有哪些好的中藥店能定...

關(guān)于綠蓋紛紛多少個云霄仙子的信息

關(guān)于綠蓋紛紛多少個云霄仙子的信息

今天給各位分享綠蓋紛紛多少個云霄仙子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關(guān)于東湖烏篷船的詩句 1.關(guān)于烏篷船的詩句有哪些 ——篷聲夜滴松江雨,菱葉秋傳鏡水風. 唐 溫庭筠 【寄湘陰閻少府乞釣輪子】 釣輪形與月輪同,獨繭和煙影似空. 若向三...

唐朝的文言文有哪些(現(xiàn)在是唐朝用文言文怎么說)

唐朝的文言文有哪些(現(xiàn)在是唐朝用文言文怎么說)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唐朝的文言文有哪些,以及現(xiàn)在是唐朝用文言文怎么說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高中唐朝的文言文有哪些 韓愈的《師說》《祭十二郎文》、杜牧《阿房宮賦》、王勃《滕王閣序》、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可以說就這么...

江上漁者有哪些事物(江上漁者中的漁者指的是什么)

江上漁者有哪些事物(江上漁者中的漁者指的是什么)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劷蠞O者有哪些事物,以及江上漁者中的漁者指的是什么對應(yīng)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江南和江上漁者這兩首詩提到的特產(chǎn)有什么和什么 蓮 魚《江南》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江上漁者》鱸魚江上往來人,但愛鱸...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