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悲秋的古詩詞名句有哪些,關于悲秋的詩句古詩詞
今天給各位分享關于悲秋的古詩詞名句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關于悲秋的詩句古詩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悲秋的古詩詞名句
詩詞如下:
1、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遠是一個悲懷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意象,讓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頁頁枯色的紙張里,在一個個方正的漢字中低吟,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得迷迷離離。
2、《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這首詩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孤凄。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羨慕牽牛織女,抒發心中悲苦。
3、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盛唐絕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于浪漫氣息轉向寫實。
4、鷓鴣天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鳳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里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滟滟金。
晏幾道把悲秋、登高、懷人等等傳統的題材和寫法統統拋卻,一反常情,說柳葉落實愁眉淡了,黃花開是笑靨深了,而且大肆渲染歌舞酒宴的豪華享樂氣氛。
5、踏莎行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辛稼軒的悲秋有更深刻的政治原因,更廣泛的社會意義,他是為國家、民族的命運而悲秋,他所抒寫的是對當時整個政治軍事形勢的憂慮。
關于寫悲秋的詩句(關于寫悲秋的詩句,不要整首詩)
1.關于寫悲秋的詩句,不要整首詩
關于"悲秋"的詩句
1、萬里悲秋常作客(唐·杜甫·《登高》)
2、九日悲秋不到心(宋·晏幾道·《鷓鴣天》)
3、九日悲秋不到心(宋·晏幾道·《鷓鴣天》)
4、不用悲秋(宋·蘇軾·《點絳唇》)
5、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劉禹錫·《秋詞》)
6、悲風清厲秋氣寒(魏晉·曹丕·《燕歌行》)
7、舊效楚人悲秋作(宋·劉克莊·《賀新郎》)
8、常嘆茅屋暗悲秋(宋·朱敦儒·《水調歌頭》)
9、宋玉悲秋合反騷(宋·韓淲·《浣溪沙》)
10、蘭茝空悲楚客秋(宋·葉夢得·《鷓鴣天》)
11、莫為悲秋浪賦詩(宋·葉夢得·《鷓鴣天》)
12、枉做悲秋賦(宋·毛滂·《菩薩蠻》)
13、從教風葉悲秋(宋·無名氏·《朝中措》)
14、欲賦悲秋卻休去(宋·陸游·《秋思》)
15、秋樹戰悲風(宋·王質·《水調歌頭》)
16、不是悲秋(宋·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17、牢落正悲秋(宋·侯置·《菩薩蠻》)
18、竊獨悲此廩秋(先秦·宋玉·《九辯》)
19、欲將此日悲秋淚(宋·趙長卿·《鷓鴣天》)
20、應是悲秋淚(清·納蘭性德·《菩薩蠻》)
2.有關悲秋的古詩
長相思 李煜 秋風多,雨如和。
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白居易 長相思 九月西風興,月冷露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暮秋獨游曲江 李商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蝶戀花 李煜 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
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過三閭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中秋夜懷 項斯 趨馳早晚休,一歲又殘秋。
若只如今日,何難至白頭。 滄波歸處遠,旅食尚邊愁。
賴見前賢說,窮通不自由。 相見歡 李煜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中秋 司空圖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3.古人關于悲秋的詩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
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
4.關于悲秋的詩詞
你好。
1、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知黃橘綠時。——蘇軾《贈劉景文》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3、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杜牧《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4、是處紅衰道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柳永《八聲甘州》
5、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6、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內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容 7、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李瓊《浣溪沙》
8、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10、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采納
5.表達悲秋的詩句
1. 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3.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4.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
5. 戰國楚·宋玉《九辯》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
6.空遺悲秋念遠——宋柳永
7.老去悲秋強自寬——唐杜甫
8.九日悲秋不到心——宋晏
9.不用悲秋——宋蘇軾
10.都是悲秋興在——宋韓淲
6.描寫悲秋的古詩句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
秋容:秋色。老:深。
宋·秦觀《木蘭花》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7.有關悲秋的詩句
長相思 李煜
秋風多,雨如和。
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白居易 長相思
九月西風興,月冷露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暮秋獨游曲江 李商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金陵晚望 高蟾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蝶戀花 李煜
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
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過三閭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中秋夜懷 項斯
趨馳早晚休,一歲又殘秋。
若只如今日,何難至白頭。
滄波歸處遠,旅食尚邊愁。
賴見前賢說,窮通不自由。
相見歡
李煜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中秋 司空圖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8.描寫【悲秋】的【名句】古詩的 最好帶賞析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杜甫《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動。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燎栗:凄涼。
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
眺:遠望。平楚:平野。
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
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
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
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
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
描寫悲秋的古詩有哪些
1、悲秋
[唐] 杜甫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2、悲秋
[唐] 盧殷
秋空雁度青天遠,疏樹蟬嘶白露寒。
階下敗蘭猶有氣,手中團扇漸無端。
3、悲秋
[宋] 陸游
煙草凄迷八月秋,荒村絡緯戒衣裘。
道人大欠修行力,平地閑生爾許愁。
4、悲秋
[宋] 黃公度
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
迢迢別浦帆雙去,漠漠平蕪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鳥樂,寒聲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關時事,不學楚人兒女悲。
5、悲秋
[宋] 白玉蟾
庭臯一葉夜來秋,拍塞乾坤爽氣浮。
有客放船芳草渡,何人吹笛夕陽樓。
鱸魚莼菜季鷹興,鴻雁蘆花宋玉愁。
碧水映天天映水,淡云如幕月如鉤。
6、悲秋
[宋] 王令
歲事荒涼冕易悲,西風日夜弄寒威。
秋來寡婦尤勤織,誰是行人未有衣。
常恐衰顏隨節換,空看落葉倚風飛。
從來最是悲秋者,況是悲秋客未歸。
7、悲秋
[宋] 晁說之
白楊夾道起秋聲,要使征人恨不平。
自笑一生成底事,元常筆禿卻談兵。
8、悲秋
[宋] 楊冠卿
秋色遽如許,客心徒自驚。
盈盈露花泣,策策風樹鳴。
別影詎可吊,強懷不能平。
軒車幾時還,惻愴難為情。
9、悲秋(二首)
[明] 祝允明
(一)
荏苒來鴻去燕期,騷人切切有相宜。
漢宮新調初翻葉,素女哀音半破絲。
欲賦心懷無那意,少咨時事未能癡。
長風短雨時時過,為暑為涼不可知。
(二)
野老今年齊騎省,不從今日見毛斑。
行過日月知多暇,坐愛星河不可攀。
俯仰隨時看物易,尋常談事到身難。
登登兩屐江南閣,蒿目西風望子山。
10、悲秋詩
[隋]楊廣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復來。
露濃山氣冷,風急蟬聲哀。
鳥擊初移樹,魚寒欲隱苔。
斷霧時通日,殘云尚作雷。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