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古詩的意思是什么,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詩題的意思
大家好,關于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古詩的意思是什么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詩題的意思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十五夜是什么意思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這個詩題中的“十五夜”指的是農歷八月十五的夜晚,即中秋節的夜晚。這個題目的意思是:在中秋節的夜晚,望著月亮,寫下這首寄給杜郎中的詩。全詩描繪了詩人在中秋夜獨自望月的凄清景象,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全詩
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十五夜望月》的賞析
全詩以中秋節思親為主題,展現了詩人在中秋佳節獨自賞月的景象。月光將庭院的地面鋪上了一層雪白,鴉雀在樹上棲息著。冰涼的秋露悄無聲息得打濕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明月,不知道誰在這時候懷著秋思。詩人由身邊凄清孤寂的景象,引出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情境,從而抒發出詩人在中秋時心中的思親愁緒。全詩描繪了詩人在中秋夜獨自望月的凄清景象,表現出詩人寂寥、冷清的心境,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十五夜望月的意思?
《十五月夜望月》題目的意思是:在八月十五的夜晚望月。
原文: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譯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枝上安歇著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的家,小詩借用中秋賞月這一習慣,巧妙含蓄地把詩人的別離思緒表現了出來。
賞析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兩句是寫月上中天時庭院的景色。如洗乳般的月華靜靜地瀉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微雪,聒噪了一天的鴉鵲也逐漸消停下來,仿佛不忍驚擾這安詳的夜色,悄悄地隱棲在樹上。夜漸漸深了,清冷的秋露潤濕了庭中的桂花,散發著氤氳的馨香。
十五夜望月這首古詩意思 十五夜望月這首古詩怎么理解
1、《十五夜望月》這首詩的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濕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的七絕。
3、全詩如下: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十五夜望月這首詩的大意是什么 十五夜望月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
1、《十五夜望月》這首詩的意思:全詩描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表現出了詩人入骨的對遠在家鄉的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詩人獨有,別人盡管也在望月,卻并無秋思可言。這真是無理之極,然而愈顯出詩人癡情,手法高妙。在煉字上,“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2、古詩原文
《十五夜望月》
作者: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
3、白話譯文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點點無聲打濕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仰望,不知道這秋日情思可落到誰家?
4、整體賞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的七絕。
“中庭地白樹棲鴉”,明寫賞月環境,暗寫人物情態,精煉而含蓄。這句如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首句一樣,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將蕭瑟蒼涼之景推到讀者眼前,予人以難忘的印象。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聯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冷露無聲濕桂花”,緊承上句,借助感受進一步渲染中秋之夜。這句詩因桂香襲人而發。在桂花諸品中,秋桂香最濃。在皎潔的月亮上某些環形火山的陰影曾使富于幻想的人賦予它美好的形象,說它是月宮里的桂樹,有的傳說還說人間的桂樹是天上落下來的種子生成的(宋之問《靈隱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兩句采取了忽然宕開的寫法,從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聯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賞月的活動升華到思人懷遠,意境闊大,含蓄不露。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親:在家鄉的人思念遠離的親人,離鄉之人遙望家鄉親人。
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這兩句。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第三句才點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了望月者的范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寒食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解釋
一、釋義:
1、《寒食》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無息打濕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當空明月,不知道這秋思之情落在了誰家?
二、原詩:
1、《寒食》唐代: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1、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
2、王建(約767年—約830年):字仲初,生于潁川(今河南許昌),唐朝詩人。
創作背景:
1、《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這儀式用意有二:一是標志著寒食節已結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中唐以后,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見認為此詩正是因此而發。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只知是詩人在中秋佳節與朋友相聚時所作,寄友人杜元穎的。原詩詩題下注云:“時會琴客”,說明佳節良友相聚,并非獨吟。
賞析:
1、《寒食》是一首諷刺詩,但詩人的筆法巧妙含蓄。從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繪了一幅寒食節長安城內富于濃郁情味的風俗畫。實際上,透過字里行間可感受到作者懷著強烈的不滿,對當時權勢顯赫、作威作福的宦官進行了深刻的諷刺。
中唐以后,幾任昏君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對此都極為憤慨。本詩正是因此而發。
2、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詩人選取“無聲”二字,細致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
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玉兔,那揮斧的吳剛,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古人以為霜露之類似雨雪都從天而降,因而詩人探桂時奇怪冰涼的露水把花枝沁得這么濕卻沒聽到一點聲音。
如此落筆,既寫出了一個具體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現了夜之深和靜,似乎桂香與寒氣襲人而來了,帶給人以美的聯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寒食 (唐代韓翃詩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關于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古詩的意思是什么和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詩題的意思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