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數聲???_有多少字,千秋歲·數聲鶗鴂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千秋歲數聲???_有多少字,以及千秋歲·數聲鶗鴂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詞千秋歲張先古詩翻譯賞析
原文:
千秋歲·數聲鶗鴂
版本一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版本二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千秋歲·數聲鶗鴂字詞解釋:
⑴千秋歲:詞牌名。
⑵鶗鴂(tíjué):即子規、杜鵑。《離騷》:"恐鶗鴂之未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勞。”
⑶芳菲:花草,亦指春時光景。
⑷永豐柳:唐時洛陽永豐坊西南角荒園中有垂柳一株被冷落,白居易賦《楊柳枝詞》"永豐東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以喻家妓小蠻。后傳入樂府,因以“永豐柳”泛指園柳,喻孤寂無靠的女子。
⑸花飛雪:指柳絮。
⑹把:持,握。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細,故稱。亦泛指短弦、小弦。
⑺凝殘月:一作“孤燈滅”。
千秋歲·數聲鶗鴂翻譯:
數聲杜鵑的鳴啼,又報告爛漫春光將要凋謝。惜春人更想將那殘花折。怎奈何雨雖輕柔風卻猛烈,正趕上這梅子發青的暮春時節。看那永豐坊的柳樹,在無人的園中整日撒飛絮如飄雪。
切莫把琵琶的細弦撥動,我深深的哀怨細弦也難傾瀉。天如有情不會老,真情永不會滅絕。多情的心就像那雙絲網,中間有千千萬萬個結。中夜已經過去了,東方未白,尚留一彎殘月。
千秋歲·數聲鶗鴂創作背景:無
千秋歲·數聲鶗鴂賞析:
這首詞是寫愛情橫遭阻抑的幽怨情懷和堅決不移的信念,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
作者張先以“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及“云破月來花弄影”諸名句蜚聲北宋詞壇。在現存一百八十二首詞中,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風土等多方面。尤其擅長寫悲歡離合之情,能曲盡其妙。此詞就是其中之一。詞調“千秋歲”聲情激越,宜于抒發抑郁的情懷。秦觀的一首(水邊沙外)也是如此。
此篇上片沉痛地回顧愛情遭到破壞,但無一語明說。完全運用描寫景物來烘托,暗示,讓讀者自己去尋繹、領會。一起就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說它向人們報道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語源于《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此與辛棄疾的“綠樹聽鶗鴂,......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詞句很相似,而子野寫得更為簡練。從“又”字看,他們間融融泄泄的愛情已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正和春天一樣,來也匆匆,去出匆匆。春去,人們都會惋惜,但惋惜的`想法做法卻各有不同。有人“惜春常怕花開早”(辛棄疾《摸魚兒》),子野筆下這位多情者卻是“惜春更把殘紅折”。所謂殘紅,可發說是受破壞而又堅持的愛情。一個折字更能表達出對于經過風雨摧殘的愛情多么珍惜。緊接著寫出“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這是上片最為重要而又精彩的兩句。表面是寫時令,寫景物,但細心的讀者會理解語意的雙關,說的是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這是正常的。不料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青春初戀經過這場災難,美好的春光便雙在鶗鴂的聲中歸去。白居易有詠楊柳句說:“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詮?”被冷落的受害者這時也就和永豐坊的柳樹一樣,愛情卻如柳絮,“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蘇軾《水龍吟》)。
一首詞的上下片間,意脈是相通的。此詞如僅從上片看,未嘗不可理解為“刻意傷春復傷別”(李商隱《杜司勛》)。讀到下片則全詞寫的什么就很清楚了。換頭說:“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這兩句來得很突然。在換頭處發起新意,向來認為只有高手能之。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極,就必然發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在這“鐵騎突出刀槍鳴”(白居易《琵琶行》)的氣勢下,受害者接著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天不老,情難絕”。化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而含意卻不完全一樣。這里肯定地說天是不會老的,那么愛情也就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比作者常說的“無物似情濃”(《一叢花》),“人生無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木蘭花》)等等,更為深刻有力。“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絲”諧“思”。在這個情網里,他們是通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系住,誰想破壞都是徒勞的。這是全詞表達思想感情的高峰,也就是《文賦》所謂“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可謂恰到好處。
上闋用景物烘托、暗示愛情被破壞,無一語明說內情,要讀者細心品味。“數聲,叉報芳菲歇”,首二句化用《離騷》中語,由的悲嗚聲中,宣布繁花簇錦的春天已經過去,一個“又”字,說明美好時光逝去已非年半載。來時匆匆,去時匆匆,故是春之常志,惜春之情,因人而異,“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選殘紅”說明愛情雖遭摧殘,但自己仍然珍惜,接下二句,既寫時令,又寫愛情被破壞之事,一語雙關,極為精彩。遭受如此打擊,何人能堪,末二句化白居易之事,訴出心中苦楚,別自凄惋動人。
下闋將此中真意挑明,但是換頭二句來得極為突兀,幺弦能訴極其強烈的怨恨,而說“莫把幺弦撥”,可知此情是多么凄苦,語雖奇,意則與上文一脈相承。“天不老,情難絕”,愛情雖被摧殘,只要天不老去,情是難以斷絕的,悲苦中作剛強語,鐘情之心,耿耿不泯。“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兩情相悅,彼此知心,雖遭破壞,終是徒勞。行文至此,情感的抒發也到了高潮。但情絲未了,春夜已盡,東方未白,孤燈先滅,如此作結,恰到好處。
前人評子野詞,最早有晁無咎。他說:“子野韻高,是耆卿所乏處。近世以來,作者皆不及。”(《能改齋漫錄》十六引)清陳廷焯說子野詞里“有含蓄處,亦有發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越亦不似豪蘇膩柳”(《白雨齋詞話》)。這些評論都很中肯。“含蓄”和“發越”,此詞可以說兼而有之。至于韻高之說,亦可通過此詞體味,略見一斑。
個人資料: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張先 千秋歲
《千秋歲》
張先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
梅子青時節。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
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賞析:
這首詞是惜春懷人,抒寫愛情橫遭阻抑的幽怨之作。上片描寫殘春之景、惜春之情。開首即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說它向人們報道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又報二字,顯然表明作者對芳菲愛戀之深長已非一年,而此情卻粗暴地頻遭打擊。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這兩句表面是寫時令、寫景物,實是說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這是正常的,誰料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青春初戀遭此打擊,其何以堪!下片抒情,承上片惜春而生發出愛春、戀春之意,表現出情感的大幅度的跳躍和升華,而這愛春、戀春之意恰恰基于對風色暴的怨恨。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是全詞表達思想感情的高峰。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可謂恰到好處。此詞寫景寓情,亦景亦情,借景物隱喻、象征人生情感的歷程和隱秘;抒情熱烈、果決,傾吐心聲,愛憎鮮明。情韻高遠,既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
千秋歲·數聲鶗鴂
張先 千秋歲數聲鶗鴂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賞析】
這首《千秋歲》寫的是悲歡離合之情,聲調激越,極盡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運用描寫景物來烘托、暗示美好愛情橫遭阻抑的沉痛之情。起句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詔告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源出《離騷》恐鶗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從又字看,他們相愛已經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這傷情卻和春天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殘紅折之舉動。所謂殘紅,象征著被破壞而猶堅貞的愛情。一個折字更能表達出對于經過風雨摧殘的愛情的無比珍惜。緊接著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是上片最為重要的兩句:表面上是寫時令,寫景物,但用的是語意雙關,說的是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便是災難了。青春初戀遭此打擊,情何以堪!經過這場災難,美好的春光便又鶗鴂聲中歸去。被冷落的受害者這時也和柳樹一樣,一任愛情如柳絮一般逝去了。
換頭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兩句來得很突然。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極,就必然發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這種極怨的氣勢下,受害者接著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天不老,情難絕。這兩句化用李賀天若有情天亦老詩句而含意卻不完全一樣,此處強調的是天不會老,愛情也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愛情是怎樣的呢?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絲思,諧音雙關。這個情網里,他們是通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地系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勞的。這是全詞警策之語。情思未了,不覺春宵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言盡而味永。
這首詞韻高而情深,含蓄又發越,可以說,兼有婉約與豪放兩派之妙處。
窗含西嶺千秋雪全詩
窗含西嶺千秋雪全詩
《絕句》
作者:杜甫
原文: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詩意:
兩只黃鸝在空中鳴叫,一行白鷺在天空中飛翔。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萬里開來的船只。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四個獨立的景色,營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詩人陶醉其中,望著來自東吳的船只,不覺勾起了鄉愁,細致的內心活動自然地流露出來。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蘇,萌發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黃鸝的啼叫,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早春時節嫩芽初發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這里用一個上字很巧妙。這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詩人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像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畫,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詩句的生機。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這就是詩人觀物寄情時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系。但同時,詩人以這種感受,從另一角度來說明一種艱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積雪則更為困難。于是,詩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卻有著更深的憂慮。因此,這句就不僅僅是對窗前雪的描寫了,它有著更深的寓意,而這種對景物的體察,其實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兩個、一行,數目歷歷分明,觀察仔細,不是因為內心的輕松愉快,而是詩人要排遣那種長期受到閑置的愁悶意緒和百無聊賴的心情。這與《水檻遣心》中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與《曲江》中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對景物的體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現心中百無聊賴的心情。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開的含義,杜甫用的正是這個含義。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他應該知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在當時很難實現,而且在嚴武向朝廷推薦他之前,他剛剛結束流亡的生活,對朝廷雖有所望,但卻又極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以表示希望不大。這是第一層含義。第二,這只停泊在門前的東吳船并非從東吳來,而是到東吳去的。東吳,正是杜甫心中那點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長安而說東吳,原因是,詩人以成都、東吳間相距之遠和路徑之難,來暗示他的抱負難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借東吳代指孫權,不僅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堯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 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 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 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 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全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而一以貫之,使其構成一個統一意境的,正是詩人的內在情感。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四句景語就完整表現了詩人這種復雜細致的內心思想活動。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心復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張先 一叢花
《一叢花》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
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
更東陌,飛絮蒙蒙。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
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
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
沉恨細思,
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賞析:
這是一首閨怨詞,寫一位女子念遠傷懷的情狀。上片用倒敘的手法先著意渲染女主人公的愁緒。開首傷高二句寫登閣遠望,以愛怨交織的激情向高天遠地提出質問,發泄強烈的傷懷、無窮的悲呼,仿佛自問自答。無物似情濃,言世間無物能比我之相思情愛更濃,對情做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強調了世間唯有情最濃,揭示了女主人公傷懷無窮的原因。下片寫相思無奈的沉恨和空虛。雙鴛兩句寫女主人公登閣所見南北小舟交通的池沼。池中雙鴛正如當年情侶歡聚愛戀的情景,它引發女子對昔日歡情的甜蜜回憶,也觸動她此刻的孤單寂寞的情懷。更難堪者是黃昏后的寂寞,當家家夫妻團聚,情侶人約黃昏后的歡聚時刻,自己卻梯橫畫閣,悶坐空閨,當年從畫閣豎梯窗下迎候情郎登閣歡會的情事已化為虛空,只剩下一彎冷月斜照窗簾!在極度空虛中,她發出人生之沉恨: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傾訴了人不如物的傷感。整首詞緊扣傷高懷遠,從登樓遠望回憶,收歸近處的池沼、眼前的樓閣,最后收拍到自身,由遠而近,次第井然。
《千秋歲·數聲鶗鴂》原文及賞析
千秋歲·數聲鶗鴂
朝代:宋代
作者:張先
原文: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凝殘月一作:孤燈滅)
翻譯
杜鵑聲聲,又來向人們報道春時光景即將逝去。惜春人更是想將那殘花折下,挽留點點春意。不料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看那庭中的柳樹,在無人的園中整日隨風飛絮如飄雪。
切莫把琵琶的細弦撥動,心中極致的哀怨細弦也難傾瀉。天不會老去,愛情也永遠不會斷絕。多情的心就像那雙絲網,中間有千千萬萬個結。中夜已經過去了,東方未白,尚留一彎殘月。
注釋
千秋歲:詞牌名。
鶗鴂(tíjué):即子規、杜鵑。《離騷》:"恐鶗鴂之未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勞。”
芳菲:花草,亦指春時光景。
永豐柳:唐時洛陽永豐坊西南角荒園中有垂柳一株被冷落,白居易賦《楊柳枝詞》"永豐東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以喻家妓小蠻。后傳入樂府,因以“永豐柳”泛指園柳,喻孤寂無靠的女子。
花飛雪:指柳絮。
把:持,握。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細,故稱。亦泛指短弦、小弦。
凝殘月:一作“孤燈滅”。
鑒賞
這首詞是寫愛情橫遭阻抑的幽怨情懷和堅決不移的信念。
上片沉痛的回顧愛情遭到破壞,但無一語明說。完全運用描寫景物來烘托、暗示,讓讀者自己去尋繹、領會。
“數聲鶗鴂,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這首詞開頭三句是說,數聲杜鵑的鳴啼,又報告爛漫春光將要凋謝。惜春人更想將那殘花折。
起首就把鳴聲悲切的鶗鴂提出來,說它向人們報道美好的春光又過去了。從“又”字看,他們間融融泄泄的愛情已經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正和春天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春去,誰不惋惜呢?作者筆下的這位多情者則是“惜春更把殘紅折”。所謂“殘紅”,可以說是象征著被破壞而猶堅持的愛情。一個“折”字更能表達出對于經過風雨摧殘的愛情多么珍惜。
“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這兩句是說,怎奈何雨雖輕柔風卻很猛烈,正趕上這梅子發青的`暮春時節。
這是上片最為重要而又精彩的兩句。表面上是寫時令,寫景物,但細心的讀者會理解語義雙關,說的是愛情遭受破壞。“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這是正常的。誰料梅子青時,便被無情的風暴突襲。青春初戀遭此打擊,其何以堪!
“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上片后兩句是說,看那永豐坊的柳樹,在無人的園中整日撒飛絮如飄雪。白居易有詠楊柳句說:“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被冷落的受害者這時也就和永豐坊的柳樹一樣;愛情卻如柳絮像飛雪似的飄落。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下片前兩句是說,切莫把琵琶的細弦撥動,我深深的哀怨細弦也難傾瀉。這兩句來得很突然,在換頭處發起新意,向來認為只有高手能這樣寫。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極,就必然發出傾訴不平的最強音。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是說,天如有情不會老,真情永遠不會滅絕。多情的心就像雙絲網,中間有千千萬萬個結。受害者在這里表示其反抗的決心:天是不會老的,那么愛情也就永無斷絕的時候。這愛情是怎樣把雙方緊緊聯系在一起呢?“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絲”諧“思”。在這個情網里,他們是通過千萬個結,把彼此牢牢實實的系住,誰想破壞它都是徒然的。這是全詞表達思想感情的高峰,也是一篇之警策。
“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末兩句是說,中夜已經過去了,東方未白,尚留一彎殘月。情思未了,不覺春曉已經過去,這時東窗未白,殘月猶明。如此作結,可謂恰到好處。詞調《千秋歲》聲情激越,宜于抒發抑郁的情懷,這首傷春懷人之作就很富抒情效果。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