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是哪里,沁園春哪里押韻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沁園春是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沁園春哪里押韻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沁園春》本出自哪里?據說是古代的
據史料記載:東漢永平三年(公元60年),漢明帝劉莊為其女兒沁水公主劉致在封地沁水縣(屬河內郡沁河北岸)興建了一座園林,史稱沁水公主園,簡稱沁園。到了漢明帝的兒子漢章帝年間,大將竇憲的妹妹被冊封為皇后。竇憲倚仗自己是當朝國舅,橫行不法,大肆兼并土地,并且看中了風景幽雅的沁園。于是,出低價強買沁園。沁水公主懾于竇氏的威勢,不敢計較,于是竇憲便將沁園占為己有。
后來漢章帝出行,路過沁園,指著沁園問竇憲,竇憲支支吾吾地不敢應答。后來章帝知道了竇憲奪園的事情后,極為震怒,召來竇憲嚴厲斥責說:“現在連尊貴的公主的田園尚且被你兼并,一般小民的田產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國家誅棄你竇憲,只不過像除去一只孤單的雛鳥和一只腐死的老鼠罷了。”章帝要治竇憲的罪,竇憲非常恐懼,后來靠他當皇后的妹妹百般求情,才得以幸免。章帝勒令竇憲將沁園歸還了沁水公主。雖然這次因為皇后的緣故,沒有治竇憲的罪,但從此章帝不再重用竇憲。
這件事在南朝宋·范曄著的《后漢書·卷二十三·竇融列傳第十三》中是這樣記載的:“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主畏逼,不敢計。后肅宗駕出過園,指以問憲,憲陰喝不得對。后發覺,帝大怒,召憲切責曰:‘深思前過,奪主田園時,何用愈趙高指鹿為馬?久念使人驚怖。……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憲大震懼,皇后為毀服深謝,良久乃得解,使以田還主。雖不繩其罪,然亦不援以重任。”
后來有人作詩諷詠這件事,樂工創制成《沁園春》曲調,這便是詞牌“沁園春”的來歷。后來,也用“沁園春”泛指公主的園林。
這個詞牌又名《東山》、《壽星明》、《洞庭春色》等,為雙調,共一百一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韻,下片十二句、五平韻。
而沁園這座名園,歷經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延續一千多年,至元毀于戰火。其遺址位于現在河南省濟源市東北17公里的五龍口鎮化村南200米處,東西長720米,南北寬1100米,總面積792000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左右。1983年12月,該遺址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是在什么環境下寫的?在哪里?
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
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傳誦至今的詞。
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1936年,紅軍組織東征部隊,準備東渡黃河對日軍作戰。紅軍從子長縣出發,挺進到清澗縣高杰村的袁家溝一帶時,部隊在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澤東在這里居住期間,曾下過一場大雪,長城內外白雪皚皚,隆起的秦晉高原,冰封雪蓋。
天氣嚴寒,連平日奔騰咆哮的黃河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濤。毛澤東當時住在農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見此情景,頗有感觸,填寫了這首詞。《沁園春·雪》最早發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后正式發表于《詩刊》1957年1月號。
二、賞析
《沁園春·雪》突出體現了毛澤東詞風的雄健、大氣。作為領袖毛澤東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負,與廣闊雄奇的北國雪景發生同構,作者目接“千里”“萬里”,“欲與天公試比高”;視通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闊豪放、氣勢磅礴的風格。
全詞用字遣詞,設喻用典,明快有力,揮灑自如,辭義暢達,一瀉千里。全詞合律入韻,似無意而為之。雖屬舊體卻給讀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單是從詞境中表達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達系統的詞語,鮮活生動,凝練通俗,易誦易唱易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沁園春雪
沁園春雪在哪里寫的
沁園春雪在山西省石樓縣留村駐地寫的。
一、原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萬里冰封凍,千萬里雪花飄。遠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一試與老天爺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能能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相傾倒。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
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數一數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沁園春·長沙寫于哪一年
《沁園春·長沙》寫于1925年12月,這首詩是作者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時所作。全詩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對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沁園春·長沙》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上闋從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選取實景,遠近結合,動靜映照,用文字描繪了一幅湘江秋景圖,最后一句詩表現詩人對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的前途的期望。
下闋通過對戰友和戰斗生活的回憶和追述,以及不懼怕當時的大軍閥敢于反抗,最后三句用象征的手法表現了在革命運動中也可以激流勇進完成革命主宰中華大地。
作者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表現了詞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對統治者、敢于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